?

通感隱喻的意向性解釋

2015-03-27 04:04趙芬
關鍵詞:意向性通感意向

一、通感隱喻概念

作為普遍存在于中西方文學作品和日常語言中的一種語言現象,通感(synaesthesia)不僅具有豐富的語義功能,同時還能實現語言生動形象,具體逼真的審美效果,歷來是語言學家、修辭學家關注和研究的熱點之一。

Synaesthesia一詞源于希臘語,syn意即“一起”、“一樣”、“熔合”;aesthesia意為“感覺”,二者合起來的意思就是“一起或同時感覺”(perceiving together)。在西方,對通感的研究可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心靈論》。亞里士多德認為,描繪聲音是詞類“有取于觸覺方面措施的‘隱喻’”,“聲音的高于低與觸覺之為利或鈍是類同的”,這種最早的關于感覺之間的類比(通感)是一種隱喻的論述。 [1]《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也指出,“synaesthesia”是“運用有關某一感官印象的詞項描述其他感官印象”(Terms relating to one kind of sense-impression are used to describe sense -impression of the other kind),是一種“隱喻的運用”。 [2]所以,通感中不同感官間的溝通轉移,實際上就是某一感官范疇的認知域映射到了另一感官范疇的認知域。這與隱喻“通過另外一類事物來理解某一類事物”的本質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通感本質上是一種隱喻,而且是一種涉及了不同感知域之間相互映射的特殊隱喻,稱為通感隱喻(synaesthetic metaphors)。

對通感的研究涉及多個領域,如:修辭學、心理學、語義學、神經科學、認知語言學等。其傳統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通感的構成方式、語言特征、修辭功能、語用功能和運作機制等方面。以往從映射論的角度分析,通感之所以成立是因為人類感官中的特征由低級感官形式向高級感官形式,由簡單感官形式向復雜感官形式進行了映射;而概念合成理論的觀點認為,通感的產生是處于不同心理空間的人類的知覺領域進行相互投射和整合最后形成新顯結構的過程。這些對通感生成機制的研究大都只強調本體和喻體各成分之間的映射和整合,而對這一過程中認知主體意識活動發揮的作用涉及不夠,沒有深入到心智思維里去。因此,本文擬從心智哲學的意向性觀點對感隱喻這一語言現象的生成、理解機制進行探討,擬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通感表述中的感官修飾語(通感修飾語在此指任何與感官感知有關的表達)與本體的搭配是有悖邏輯的,但為什么并不影響人們對本體的認知?(2)意向性是如何使得本體和有關的通感表達建立起聯系的?

二、意向性的內涵

意向性(intentionality)一詞出自于拉丁語“intention”,意為“指向”或“意在”某個目標和事物,是當代心智哲學和認知科學中頗受關注的中心概念之一。美國著名哲學家塞爾認為,意向性是某種心理狀態的特征,由于這種特征,心理狀態指向或是涉及世界中的客體和事物狀態。 [3]也就是說,意向性既是心智表象外在世界的一種現象,又是心智對外在世界的一種表征能力。 [4]指向性和表征性構成了意向性的兩大特征。指向性指的是認識主體的心智指向外部世界的某一事物、事態的一種“表象”;表征性指的是認知主體的心智對所指向的外部世界的事物、事態的感知、再現能力。

塞爾認為語言哲學是心智哲學的一個分支。認知主體通過語言指向外部世界的事物并通過語言表征主體的心理狀態,以此建立起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根據塞爾的觀點,語言的這種指向和表征能力是意向性賦予的。所以任何語言現象的產生及其理解都可以通過意向性的角度進行分析,這為語言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

三、通感隱喻的意向性解釋

(一)通感隱喻表達為何能指向本體的認知

通感隱喻是一種特殊的隱喻,參照徐盛桓關于隱喻的定義,我們擬對這一特殊隱喻作出以下定義:

一個語言單元U,U,IS,M是通感隱喻,當且僅當:

1. U在實指的情景下在語句中找不到它約定的所指。

2. U在特定意向性下卻能有所指,如指某個M。

3. M與U分屬于不同的感知覺域且至少在一個方面相似。

“實指的情景”是指在一定范圍的人們習以為常的現實生活。所謂通感隱喻,指的是在現實生活中,語言單位U通常不是(不指稱為、不約定為、不描寫為、不解釋為)M,簡而言之,就是U和M的語義搭配是有悖邏輯、不合常理的。如:促織聲尖尖似針。促織的聲音激發的是聽覺感受,無法約定為視覺范疇的“似針”以及觸覺范疇的“尖”。但在一定的語境當中,在一定意向性的作用下U和M卻又可以隱喻地搭配使用。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例句對其加以說明:

例1: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如果語言單位“縷縷清香”被視為“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記為U  IS M.其必須滿足如下條件:

(1)在通常情況下我們不能用“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代替“縷縷清香”,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縷縷清香”不約定為“渺茫的歌聲”,所以在個這表達式里找不到它的所指。

(2)在一定的意向性的影響下卻能用“渺茫的歌聲”代替“縷縷清香”?!翱|縷清香”觸發了作者的嗅覺方面的感官信息,作者可能出于一種愉悅的心理狀態,采取稱贊的心理取向對這縷縷清香進行描寫,說出了這樣的句子。

(3)“縷縷清香”和“渺茫的歌聲”分屬于不同的感知覺域且至少在某一方面相似?!翱|縷清香”和“渺茫的歌聲”在促發感官感受上存在相似性,即清香促發嗅覺上的愉悅和歌聲促發聽覺上的愉悅有相似之處。

由此可見,通感隱喻作為一種有悖邏輯的超常搭配,其表述背離了本體,之所以還能指向對本體的認識是由于意向性的作用結果。通感隱喻表達M就是認知主體對本體U的意向性解釋的內容。

(二)通感隱喻表達如何與本體建立連通

語言研究的心智哲學視角認為,意向性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即意向內容和意向態度;其中,意向內容指的是人們的意識活動所關指的對象,即所注意的內容。在通感隱喻表達中體現為本體即語言單位U;意向態度指人們在描述所關指的內容時持有的情感和態度。對通感隱喻的表達如何與本體連通的解釋就涉及到這兩個方面:作為意向內容的語言單位U與通感修飾語的選擇有著怎樣的聯系,以及符號使用者意向態度的選擇。

1.通感修飾語的選擇

在語言使用中,人們的意識活動關指的是實際的語言單位U:當該語言單位表述為通感隱喻時,被修飾的事物,即本體U,主要通過某一種感官知覺體現出來。通感修飾語就是由事物的內涵屬性引發的一種心理感受,而這種心理感受再通過一定的感官知覺體現出來。事物的內涵主要包括:結構和位置、特征和屬性、生成和來源、功能和作, [5]如What a noisy scarf it is!便是通過scarf顏色鮮艷這一物理屬性造成感知主體視覺上的沖擊從而引發一定的心理感受繼而再通過聽覺感受“noisy”來對其進行描繪。

由此可見,通感隱喻表達中,通感修飾語的選擇受到本體的心物屬性的影響。心智哲學理論中屬性二元論認為,每個物理實體都包含物理屬性和心理屬性。物理屬性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狀特征,依附于事物本身,能為主體的感官感知并還原為事物自身,如上例中“scarf”的顏色就是其物理屬性的一部分。心理屬性則指“事物自身的性狀特征等作用于感知主體的心理所得到的‘心理感受’,例如所引發的感受、愿望、信念、感情等”, [6]它也由事物引起,但卻不能像物理屬性那樣還原為事物本身。由此可見,物理屬性決定心理屬性,心理屬性具有一定的主觀感受色彩,它可以引發認知主體對感知對象的感受和認識,這些感受和認識以認知主體的意圖為立足點,經過一定的過濾和調整最終生成為一種具有新穎、獨特特征的語言表達。

我們試以前文提到的“促織聲尖尖似針”這一例句進行分析:“促織聲”(U)具有音調高的物理屬性,而這一屬性作用于認知主體的心理令其產生一定的心理屬性,即對于旅居異鄉,思鄉心切的詩人而言,涉及聽覺感官的促織尖銳的叫聲會引發與涉及觸覺感官的針扎相似的痛苦的心理屬性,這種心理屬性經過調整后便生成了通感隱喻這一新穎性的語言表達。

2.通感隱喻使用時意向態度的選擇

通感隱喻得以成立,除了通感修飾語的選擇要受到本體心物屬性的影響,還需要考慮到符號使用者在使用通感修飾語指稱本體時的意向態度的選擇。任何通感隱喻的表達都可視為認知主體根據其意圖以一定的意向態度為立足點,對進入意向性的意向內容所引發的感受和認識進行處理后做出的解釋。下面我們試以兩個例句具體分析符號使用者在使用通感隱喻時的意向態度選擇:

例2:方鴻漸看唐小姐不笑的時候,臉上還依戀著笑意,像音樂停止后裊裊空中的余音。

例3: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p>

例2出自錢鐘書的《圍城》,在這一通感隱喻表述中,意向內容是“依戀著的笑意”,符號使用者所持的意向態度是正面的、贊揚的。這便不難理解符號使用者使用聽覺上的“音樂停止后裊裊空中的余音”來指稱視覺上“依戀著的笑意”,描繪出方鴻漸品味唐小姐笑容時心理上的愉悅與意猶未盡之感。而同樣是描寫笑,例3卻成了“苦笑”。在這句話中,符號使用者持有一種負面的意向態度,通過味覺上的“苦”來指稱視覺上的“笑”,描繪出荊軻刺秦失敗后的無奈絕望之感。由此可見,對意向態度的不同選擇會影響符號使用者對意向內容的解釋。任何通感隱喻的表達都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一方面,通感修飾語的選擇要受本體心物屬性的影響;另一方面,符號使用者要選擇適宜的意向態度對意向內容做出解釋。

四、結語

本文從心智哲學意向性理論的視角,以通感隱喻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通感隱喻表達得以成立的原因。研究表明通感隱喻之所以可以用某一種感覺描述另一種感覺是主體意向性的結果。意向性是實現U-M指稱連通的原因。通感隱喻的建構過程可以視為主體受意向內容的心物屬性影響,再通過意向態度做出適宜的選擇,最后涌現為一種新奇的語言表達。

猜你喜歡
意向性通感意向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供應趨緊,養殖戶提價意向明顯
東方留白意向在現代建筑設計的應用解析
通感:一扇讓詩人不老實的門(外一則)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風過洞庭》
批評話語分析中態度意向的鄰近化語義構建
淺析胡塞爾現象學的意向性結構
基于“通感”理念的沉浸式幼兒玩教具研究
(簡論詩創作的意向性)
集體意向:交互認識的均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