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2015-03-31 15:08王鳳英
醫學信息 2015年5期
關鍵詞:手術患者切口感染護理對策

王鳳英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手術室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手術室接受手術的596例患者臨床資料,通過對患者臨床資料、手術部位及切口感染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結果 596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為1.5%;而手術時間、手術是否接臺、手術性質、手術地點、切口類型及有無參觀人員是導致手術室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結論 針對引起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切口感染;手術患者;手術室相關因素;護理對策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術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在醫院感染中發生率較高。切口感染不僅給患者身心帶來極大的痛苦,還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經濟負擔。曾有研究表明,導致手術室切口感染的因素較多,而有效地護理干預則有利于降低手術室切口感染發生,可提高手術成功率,促進患者的預后恢復[1]。為此,對我院596例手術患者的手術資料進行了整理分析,以從中發現本院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手術室共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596例。其中男355例、女241例,年齡15~70歲,平均年齡(42.5±6.3)歲;擇期手術360例、急診手術236例。手術科室:婦產科159例、普外科124例、骨科220例、神經外科93例。

1.2方法 回顧性分析59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統計手術部位切口的感染率,總結引起手術室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各種相關因素,并針對其相關因素提出護理對策。

1.3 診斷標準[2] 手術室手術部位切口感染診斷標準參照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控協調組的《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切口進行檢測,對疑似切口感染病例進行切口分泌物涂片或細菌學檢查予以確診。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手術室切口感染情況 596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為1.5%。骨科感染率最高,為2.27%。不同科室手術切口感染情況,見表1。

2.2切口感染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手術時間≥3h感染發生率高于手術時間<3h感染發生率(P<0.05),接臺手術的感染率大于不接臺手術的感染率(P<0.05),急診手術的感染率高于擇期手術的感染率(P<0.05),非層流手術室的感染率高于層流手術室的感染率(P<0.05),Ⅲ類切口發生率>Ⅱ類切口發生率>Ⅰ類切口發生率(P<0.05),手術內有參觀人員的感染率高于無參觀人員的感染率(P<0.05),見表2。

3 討論

手術切口感染是外科治療的常見并發癥,是延長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手術療效、增加醫療成本的常見原因。手術室是實施手術的場所,也是影響手術切口感染的關鍵因素,手術室工作的重要環節就是避免和減少手術時發生手術部位切口感染。在以往的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護士為了盡量配合醫生的工作完成治療任務而忽略了手術部位切口感染的預防和護理,但經研究發現,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患者手術療效及醫院感染發生率[3]。

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發生受多個因素的綜合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①手術時間≥3h感染發生率高于手術時間<3h感染發生率(P<0.05),說明手術時間的長短與切口感染有一定的關系,切口暴露時間過久發生感染的幾率也就相應增加,在手術過程中應盡可能的縮短暴露時間,同時做好切口部位的保護及術前手術室空氣的消毒工作;②急診手術的感染率高于擇期手術的感染率(P<0.05),感染率最高的是骨科手術,其次是婦產科。分析原因認為,骨科及婦產手術準備時間倉促,對患者病情評估不夠全面準確,術前準備不充分,同時骨科患者一般為外傷所致,傷口存在嚴重污染,多為Ⅱ、Ⅲ類傷口,均影響消毒質量,導致術后感染率相對較高;認真仔細是減少該因素影響的重要手段;③Ⅲ類切口發生率>Ⅱ類切口發生率>Ⅰ類切口發生率(P<0.05),因Ⅲ類為感染切口,Ⅱ類為污染切口,Ⅰ類為無菌切口,因手術部位的微生物污染是導致切口感染的必然因素,切口感染的發生率與傷口的清潔度呈正相關[4],而Ⅲ類切口本身就是感染源,故Ⅲ類切口發生感染的機率較高;④接臺手術的感染率大于不接臺手術的感染率(P<0.05),手術內有參觀人員的感染率高于無參觀人員的感染率(P<0.05),非層流手術室的感染率高于層流手術室的感染率(P<0.05),說明手術室的清潔度、環境溫度以及細菌的含量是導致切口出現感染的重要因素。

針對以上危險因素,本院提出以下護理對策:①術前準備工作: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術前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對可能造成患者抵抗力低下的因素進行積極控制;備皮時注意避免損傷皮膚;②嚴格無菌操作: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是預防切口感染、保證患者安全的關鍵因素。護理人員對手術中涉及的器械等應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務必保證各種手術器械的無菌狀態。根據手術類別合理安排手術間,將手術時間超過3h以上的手術安排在第一臺,取層流手術間,盡可能減少接臺次數;若需接臺手術間隙要予以不低于30min 的層流通風空氣潔凈或紫外線消毒,遵守先無菌后有菌原則;③控制人員流動:盡量減少進入手術間醫護人員的出入次數及各種不必要的操作。手術護士必須在手術進行前將手術過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物品帶入室內;同時限制參觀人數,參觀者與手術醫師保持一定的距離;④盡量控制手術時間:護理人員應加強自身業務的學習,熟知手術步驟,傳遞器械嚴格按照無菌術的要求提高傳遞效率;針對術者個人習慣的不同做好手術習慣備案,以提高手術默契和合作效率,促進手術的順利完成。熟悉各類器械的使用流程與維護保養知識,避免術前因物品準備不到位而延長手術時間,定期檢測手術器械并登記,預防因手術器械障礙而導致手術時間延長。

綜上所述,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發生為多個因素綜合作用而引起,而及時針對導致手術室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路貽,郝毅,李萍.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預防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6):1535-1537.

[2]王偉紅.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786-789.

[3]吳剛.普外科手術后發生傷口感染的情況調查求醫問藥[J].2012,6:45-46.

[4]張芬菊.手術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4):634-635.

編輯/成森

猜你喜歡
手術患者切口感染護理對策
腹腔鏡輔助直腸全系膜切除術治療低位直腸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臨床效果
手術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監測的臨床意義
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策
胃腸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療
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普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