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術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監測的臨床意義

2016-12-28 17:00李汴霞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30期
關鍵詞:手術患者凝血功能血栓

李汴霞

【摘要】 目的 探析凝血功能指標檢測對于手術患者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111例大手術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同時期101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在術前及術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抽血檢測, 包括凝血酶原時間、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D-二聚體等, 檢測其數值變化。結果 兩組凝血酶原時間及凝血活酶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第1天纖維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D-二聚體分別為(5.2±0.4)g/L、(220.1±20.4)、(0.8±0.2)μg/L, 術后第3天的分別為(4.3±0.3)g/L、(122.8±14.7)、(0.6±0.1)μg/L,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5±0.5)g/L、(93.1±12.6)、(0.4±0.1)μg/L(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第5天各項凝血功能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展開常規凝血功能檢測, 可幫助手術患者安全度過術后血液高凝時期, 對于潛在的血栓及栓塞做到及時的預防治療, 因而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關鍵詞】 手術患者;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時間;血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83

手術往往會導致人體凝血與纖溶系統的平衡受到破壞, 并使血液呈高凝狀態, 提高了血栓的發生幾率[1]。多數大型手術中常有血栓及栓塞等并發癥形成, 而若未能及時治療則會對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及預后造成惡劣影響, 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患者的重要臟器出現血栓栓塞而死亡[2]。多數手術為避免術中出血, 通常會在術前展開各項凝血功能指標檢測, 但極少在術后對凝血功能進行檢測, 因此一旦出現血栓及栓塞等現象, 則會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為治療帶來了嚴重的阻礙。本次研究特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1例大手術患者及同時期在本院體檢的101例健康體檢者為研究對象, 以分析凝血功能檢測對于手術患者的臨床意義, 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1例大手術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同時期在本院體檢的101例健康體檢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對照組男50例, 女51例;年齡35~64歲, 平均年齡(50.7±7.3)歲。觀察組男59例, 女52例;年齡35~65歲, 平均年齡(51.8±6.9)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患者于術前及術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抽血并以0.108 mol/L檸檬酸鈉作1∶9抗凝處理, 隨后以3000 r/min的速度進行15 min的離心處理, 收集其血漿進行檢測。其中凝血酶原時間、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及D-二聚體由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希森美康SYSMEXCA-55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進行分析檢測,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則由上海太陽生物技術公司所提供的試劑盒進行分析。對照組采用如上方法進行血凝檢測。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凝血酶原時間、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D-二聚體進行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凝血酶原時間及凝血活酶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術后第1天和第3天纖維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D-二聚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第5天各項凝血功能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凝血指的是血液由流動狀態變成不能流動的凝膠狀態, 實質就是血漿中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不溶性的纖維蛋白。三類以上手術多具有手術創傷大、手術時間長等特點, 往往會導致人體血管內皮細胞受到嚴重損傷, 從而使內源性與外源性凝血系統受到激活;并且各大型手術為避免患者術后出血情況的出現, 均會給予患者以止血藥物來實現促凝治療。除此之外, 由于患者在手術后需要長期臥床休養, 因此其血流較為緩漫, 氣血瘀滯的發生率亦會相應提升, 而這些因素均會導致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 進而引發血栓、栓塞。有相當部分醫療機構對于術后血栓栓塞尚無足夠重視, 因此在手術患者出現栓塞時往往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這無疑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給患者帶來較大的負擔。凝血酶原時間及凝血活酶時間分別作為外源性、內源性凝血系統的重要指標, D-二聚體則是交聯纖維蛋白特有的降解產物, 可以較為準確地反應凝血和纖溶系統的激活, 作為體內纖溶亢進和高凝狀態的分子標志物。纖維蛋白的含量與凝血活酶活性有較大關聯, 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則為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的一種糖基化蛋白質, 作為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的標志物。

綜上所述, 通過展開常規凝血功能檢測, 可幫助手術患者安全度過術后血液高凝時期, 對于潛在的血栓及栓塞做到及時的預防治療, 因而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彭威. 87例膽石癥患者手術前后凝血功能檢測的臨床意義. 醫學新知雜志, 2012, 22(3):210-211.

[2] 周宗進, 吳安定, 金朝霞, 等. 結直腸癌患者手術前后凝血功能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臨床外科雜志, 2016, 24(1):36-38.

[收稿日期:2016-08-05]

猜你喜歡
手術患者凝血功能血栓
三種血栓各有堵點
阿司匹林對“紅血栓”無效
三種血栓各有堵點
分清“紅血栓”與“白血栓”
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措施
中醫藥對于膿毒癥凝血功能障礙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
氯吡格雷與依達拉奉聯合治療對急性腦?;颊吣δ艿挠绊懹^察
探討凝血功能檢測對手術患者的臨床意義
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普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小劑量肝素對膿毒癥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