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人的出現

2015-04-02 06:25余秋雨
人生與伴侶·共同關注 2015年9期
關鍵詞:人品小人儒家

余秋雨

中國儒家在對“君子”進行闡述的時候,采取一種極為高明的理論技巧。那就是,不直接定義“君子”,只是反復描繪它的對立面。

“君子”的對立面,就是“小人”。用一系列的否定,來完成一種肯定。這種理論技巧,也可稱之為“邊緣裁切法”,或曰“劃界確認法”。這種方法,在邏輯學上,是通過確認外延,來包圍內涵。

因此,“小人”的出現,對“君子”特別重要。其實不僅在理論概念上是這樣,即使在生活實際中也是這樣。如果沒有小人,君子就缺少了對比,顯現不出來。

“小人”在古代未必是貶義,而是指向一些低微的社會地位和生態群落。誠如俞樾在《群經平議》中所說:“古書言君子、小人,大都以位言,漢世說如此。后儒專以人品言君子、小人,非古義也?!?/p>

但是,生態積淀人品。終于,這組對比變成了人品對比。

君子和小人的劃分,使君子這一人格理想更堅硬了。在漢語中,“人格”之“格”,是由一系列拒絕、擺脫、否決來實現的。在君子邊上緊緊貼著一個小人,就是提醒君子必須時時行使推拒權、切割權,這使君子有了自立的框范。

君子和小人的劃分,并不一定出現在不同人群之間。同一群人,甚至同一個人,也會有君子成分和小人成分的較量。連我們自己身上,也潛伏著不少君子和小人的暗斗。這也就構成了我們自己的近距離選擇。唐代吳兢在《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中說:“君子、小人本無常。行善事則為君子,行惡事即為小人?!?/p>

這就說得很清楚了,其間的區分不在于兩個穩定的族群,而在于我們內心的一念之差,我們行為的一步進退。儒家讓君子和小人相鄰咫尺,其實也為人們提供了自我修煉長途中的一個個岔道,讓大家在岔道口一次次選擇,然后才說得上誰是君子。

君子,是選擇的結果;小人,是儒家故意設定的錯誤答案。設定錯誤答案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選錯,而是為了讓你選對。

(摘自《君子之道》)

猜你喜歡
人品小人儒家
人品:人生最重要的名片
知命
指印小人來了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木勺小人
測你的人品還剩多少?
茶道
與小人為伍
做人的根本在人品,做事的根本在謹慎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