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緬甸男童潑水節前出家忙

2015-04-13 18:06
環球時報 2015-04-13
關鍵詞:功德布施寺廟

本報駐緬甸特約記者 王知為

倘若在四月初來到緬甸仰光的大金塔邊,盡管這時并沒有什么官方節日或慶典,但你一定會被包裹在無比熱烈的節慶氣氛之中:一輛輛皮卡滿載著手捧鮮花的人們和各式各樣的佛事用具,高聲播放著佛教音樂,不斷從你身邊呼嘯而過,將你牢牢吸引在眼前的盛況之中。作為緬甸人心中的佛教圣地,仰光大金塔平日里訪客便絡繹不絕,而臨近潑水節(4月13日)時更是熱鬧非凡。這是因為緬甸人有在潑水節前舉行出家儀式的傳統。

第一次出家最為重要

在緬甸這樣一個虔誠禮佛的國度中,所有男性都有去寺廟剃度出家的經歷。當然,這里的出家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決然地遁入空門,而是指來到寺院學習基本的佛教知識與禮儀,最短可以是七天,長則數月,期滿后可自行還俗。緬甸男人在一生中可以多次出家,其中十歲左右時的第一次出家最為重要,每個家庭都會為此舉行相當隆重的出家儀式。

對于這樣重要的出家儀式而言,時間的選取也相當重要。每年的四月中旬,緬甸人民要慶祝潑水節,這是緬甸的新年,也是一年中最為盛大的節日。對于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儀式而言,最合適的時間自然莫過于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然而潑水節期間還包含著諸多其他的活動,因此將出家儀式放在潑水節前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于是每年到了這個時刻,我們就能看到緬甸人民舉國忙出家的盛況。

由一系列盛大儀式組成

雖說名曰剃度出家儀式,但這絕不僅僅是剃掉頭發進入寺廟這么簡單,而是由一系列盛大的儀式組成。首先,有孩子要出家的家庭要舉行布施,他們既會在家中擺宴席款待賓客,也會在街邊用免費的食物與茶招待路人,所以,在潑水節到來前,有大量出家儀式舉辦的時候,不妨到街上多轉轉,準能大飽口福。吃的時候也完全不必有蹭吃蹭喝的愧疚,因為他們布施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善事,積功德,接受布施的人越多,他們所積的功德也就越多,既能飽餐一頓,又能幫助人積功德,何樂而不為呢?其次就是游行,傳統的游行方式是騎著大象、馬或牛,雇一個樂隊一路上跟著吹拉彈唱,如今這樣的景象只有在農村才可以見到。在城市中,人們會用小皮卡車和高音喇叭來發揮同樣的功能,依然盛況非凡。

接下來就是正式的出家儀式了。將要出家的小孩子們列成縱隊,個個身著皇室的裝束。之所以讓孩子一身王子打扮,是為了紀念當年放棄王子尊位,毅然出家修行的釋迦牟尼佛。父親為孩子舉著宮廷儀仗所用的大傘,身著華服的姑娘們則手捧敬佛的禮器與供品緊隨其后。他們列成隊伍緩緩地走入寺廟內,順時針環繞佛塔行走。相較于之前活動中熱鬧與狂歡的氛圍,此刻的儀式顯得極為莊重。行進的隊伍寂靜無聲,大人和小孩都神情肅穆,強烈的儀式感與神圣的宗教氣氛就在他們遲緩的步伐里變得愈發凝重。當孩子們被剃掉頭發,換上僧袍之后,他們便正式完成了這項莊重的出家儀式,成為一名小沙彌。這時,年長的僧侶就拖著長長的尾音,給他們念誦起佛門的戒律,每念一句,這些剛剛剃度的孩子就跟著齊聲誦讀,絲毫不敢怠慢。在場的家長們聽到佛寺中自己孩子念經的稚嫩童聲,也不自覺地跟著一聲聲念誦起來,仿佛又回到多年以前,自己第一次身許佛門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強化虔誠與敬畏

談論起當年自己的出家儀式,如今已是三個孩子父親的昂通還能將那天的幾乎每一個細節娓娓道來,具體到當天有多少輛牛車,一路上播放著什么音樂,所有的場景都還歷歷在目。這是因為剃度出家是每一個緬甸家庭最重要的一項儀式。對于父母而言,將孩子送去佛門,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功德,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們所必盡的一項宗教義務,同時,第一次與父母分別,獨自外出修行,也多少含有一些成人禮的意味。因此每個家庭為了這項儀式都盡其所能,富裕家庭會把孩子送到佛教的圣地仰光大金塔舉行出家儀式,貧窮的家庭也要幾家共同出資,在當地的佛寺里合力辦一個不失體面的出家儀式。

這段進入寺廟出家修行的經歷,不僅讓每個孩子接受了佛教知識與禮儀的教育,而且使他們在未來的人生中,都能對佛教保有一份虔誠與敬畏。如今緬甸逐步走向現代化,青少年也開始追求時髦穿著打扮,漸漸拋棄了傳統生活方式,然而不論平日里多么離經叛道的少年,當看到佛像時,都會自然而然地走上前去,虔誠地跪拜與祈禱。這或許就是那場盛大剃度出家儀式為他們每個人所留下的深深的文化烙印?!?/p>

猜你喜歡
功德布施寺廟
不斷重建的寺廟
不斷重建的寺廟
不斷重建的寺廟
互動平臺
“求乞”與“布施”之間
德善
了無功德
顧愷之募捐
引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