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優130在龍海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2015-04-16 08:28洪志國
福建稻麥科技 2015年1期
關鍵詞:特征特性雜交稻栽培技術

摘 要:特優130系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用不育系龍特甫A與恢復系漳恢130配制的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偨Y特優130參加漳州市晚季水稻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的情況,以及在龍海示范種植的表現及其高產栽培技術。關鍵詞:雜交稻;特優130;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 - 9799(2015)01 - 0075 - 02

收稿日期:2014 - 10 - 15

基金項目:福建省現代農業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作者簡介:洪志國(1978-),男,農藝師,研究方向:水稻新品種示范推廣

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Teyou 130 at Longhai City

HONG Zhi-guo

(Longhai Seed Administrative Station, Longhai, Fujian 363100)

Abstract: A new three-line late-season ind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Teyou 130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a CMS line Longtepu A and a restorer line Zhanghui 130 was developed by Zhang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Its results from late rice varietal regional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 at Zhangzhou city, 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t Longhai city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hybrid rice; Teyou 130;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

特優130系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用不育系龍特甫A與恢復系漳恢130配制的晚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2011—2012年參加漳州市晚稻新品種區域試驗,2013年參加漳州市晚稻新品種生產試驗,2014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閩審稻2014E02(漳州)]。2013年晚季在龍海市海澄鎮下埭村水稻新品種示范片示范4 hm 2。在龍海市示范中表現高產穩產,群體整齊,株型適中,抗性好,后期轉色好等特點,適宜在龍海市作晚稻遲熟品種種植?,F將該品種參加漳州市晚稻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情況及2013年晚季在龍海市示范的主要種植表現及其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產量表現

2011年參加漳州市晚稻新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產量484.7 kg/667m 2,比對照博優253增產2.77%,達顯著水平;2012年晚稻續試,平均產量520.1 kg/667m 2,比對照博優253增產6.72%,達極顯著水平。2013年參加漳州市晚稻新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74.2 kg/667m 2,比對照博優253增產5.00%。

2013年11月13日,漳州市農業局和漳州市農科所組織專家,對晚季特優130示范片進行現場測產驗收,驗收組根據示范田塊的田間表現情況,進行苗情站隊,選擇能代表示范片實際產量的3塊田進行現場測產驗收,示范片加權平均干谷產量486.5 kg/667m 2,比對照博優253增產7.31%。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2013年晚季7月16日播種,8月7日插秧,10 月2日始穗,11月17日成熟,全生育期124 d,與對照博優253相當。

2.2 農藝性狀

群體整齊,株型適中,后期轉色好,有效穗數15.0萬/667m 2,株高103.8 cm,穗長22.9 cm,每穗總粒數163.9粒,結實率88.8%,千粒重26.8 g。

2.3 抗病性

2011年、2012年經漳州市連續2 a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為中感稻瘟病,適宜在漳州市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

2.4 稻米品質

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糙米率83.2%,精米率75.6%,整精米率72.9%,粒長6.3 mm,長寬比2.6,堊白粒率51%,堊白度5.1%,透明度1級,堿消值7.0,膠稠度35 mm,直鏈淀粉含量20.1%,蛋白質含量14.7%。

3 主要高產栽培技術

3.1 及時播種、插秧,培育“三叉秧”

根據龍海市氣候特點,7月中旬播種,采用浸種催芽、濕潤育秧;8月上旬插秧,秧齡控制在18 ~20 d,10月初抽穗,確保冷空氣來臨之前安全齊穗。一般秧田播種量11 kg/667m 2左右,大田用種量1 kg/667m 2為宜。秧畦粗整完后,每667m 2秧田施尿素3.7 kg、三元復合肥16 kg和丁草胺70 ml拌后撒施畦面作基肥,隔1~2 d畦面整平后播種;2葉1心期前秧畦要保持濕潤,2葉1心期后保持淺水層,每667m 2施三元復合肥10 kg和尿素10 kg作斷奶肥;在插秧前5 d左右,每667m 2施尿素7 kg作送嫁肥;插秧前2 d,每667m 2秧田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3 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病蟲,作送嫁藥。同時要注意秧田病蟲的檢查與防治。

3.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大田插秧規格20 cm×23 cm為宜,盡量早插、淺插,每667m 2插1.45萬叢左右為宜,每叢盡量插2粒谷,確保大田基本苗插足6萬/667m 2以上。

3.3 科學管水、施肥

在水管上,采取前期寸水促返青、淺水促分蘗,夠苗后及時排水烤田,控制無效分蘗促壯稈,幼穗分化期以濕潤調氣促根旺,抽穗揚花期以淺水調濕促揚花,灌漿結實期以干濕交替爭粒重的水管技術。在施肥上,采取“攻頭、補尾、控中間”,并根據該品種特征特性、土壤的供肥性能及前作種植情況而定,推行測土配方施肥。8月12日,每667m 2施尿素10 kg、三元復合肥10 kg作返青肥;8月23日,每667m 2施尿素8.2 kg、三元復合肥6.5 kg、氯化鉀4 kg作分蘗肥。

3.4 適時防治病蟲害

在病蟲害防治上,要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根據病蟲害預報預測、天氣情況、田間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選擇在害蟲幼蟲孵化高峰期和病害初發期及時用高效、低毒的農藥進行防治。9月30日噴破口藥,每667m 2用48%毒死蜱乳油60 ml、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0 ml、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00 g和4%井崗霉素水劑200 ml加水60 kg進行噴霧,防治稻飛虱、螟蟲、稻瘟病、紋枯病等病蟲害;10月8日噴齊穗藥,每667m 2用25%吡蚜酮懸浮劑40 ml、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0 ml、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00 g和4%井崗霉素水劑200 ml加水60 kg進行噴霧,防治稻飛虱、螟蟲、稻瘟病、紋枯病等病蟲害。

3.5 雜草防治

8月12日,每667m 2用60%丁草胺乳油75 ml,結合施返青肥撒施防治雜草。

猜你喜歡
特征特性雜交稻栽培技術
豐農啤1號大麥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
樹脂包膜緩釋肥在機插雜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石門縣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高產栽培技術
超級雜交稻廣兩優1128高產栽培技術
超級雜交稻抗倒高產肥料運籌技術的數學模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