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石“三”鳥:從《傷仲永》中學作文

2015-04-22 13:19陶小松
文理導航 2015年7期

陶小松

【摘 要】《傷仲永》講述了方仲永由“神童”變成一個普通人的經歷,并由此引發議論,“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學習有關”這一道理。學習這篇課文除了明白文言故事,從故事中悟出道理外,其實本文還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給我們提供了作文技巧方面的借鑒,一學習“敘議結合”的表達,“兩塊式”結構。二學習“先揚后抑”的筆法,“縱向式”對比。三學習“詳略得當”的選材,“見聞錄”方式

【關鍵詞】作文技巧;敘議結合;先揚后抑;詳略得當

《傷仲永》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文中講述了方仲永由“神童”變成一個普通人的經歷,并由此引發議論,“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學習有關”這一道理。學習這篇課文除了明白文言故事,從故事中悟出道理外,其實本文還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給我們提供了作文技巧方面的借鑒,不妨利用閱讀教學來指導寫作,將讀和寫結合起來,古為今用,課文就是我們作文教學的好教材。

名作見精巧,臨川先生的《傷仲永》思辨超人,隨筆揮灑,憑一篇別致小文,引發我們不倦地探討、不斷地截獲可圈可點的閱讀知覺,尤其在寫作方法上頗具匠心,有許多值得鑒賞的地方,是指導學生讀寫結合的范例。

一、學習“敘議結合”的表達,“兩塊式”結構

表達上,敘議結合。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第1、2段寫方仲永的始末表現,即“為什么傷”,采用記敘的形式;第3段闡明作者的觀點和看法,即“傷什么”,采用議論的方式。作者認為人的才能有賴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加強學習,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同時,安排“兩塊式”結構,一塊內容主要是“記敘”,一塊內容主要是“抒情”或“議論”。記敘在前,抒情或議論在后;記敘具體生動,抒情或議論簡明貼切;記敘著眼于表現人或事,抒情或議論著眼于點示文中故事的意義或者表達自己的感受。本文借事說理,敘事平實,說理自然,敘是議的依托,議是敘的深化,說服力強,引人深思。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鑒。

這是比較典型的“敘議結合”、“一事一議”的文章結構。

二、學習“先揚后抑”的筆法,“縱向式”對比

先揚后抑,跌宕多姿。本文的敘事部分先揚后抑。先鋪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后寫他變得平庸無奇,前后互為反襯,對比鮮明,顯示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變為庸人的不幸結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揚后抑的著眼點是“抑”,采用這種寫法,表明了對“不使學”、不讓人才“受之人”的錯誤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態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同時,三個階段依時間縱向安排如下:

三個階段的敘述: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和天賦。如:“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泯然眾人矣”。先揚后抑,以巨大的反差給人強烈的心理沖擊,產生“理不講而自明”的藝術效果。

這樣形式的表達,比起那些用大而長的段落進行敘說,顯得簡潔、秀美而有抒情意味,具有對比反襯的哲理美。

三、學習“詳略得當”的選材,“見聞錄”方式

安排材料,詳略得當。本文的敘事采用了見聞錄的方式,用“聞”“見”“聞”三個片斷,依次分寫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按時間順序把這三個片斷結為一個整體。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耙姟焙汀奥劇庇袡C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詳寫第一個片斷,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時期的情形,點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極簡略地寫后兩個片斷,點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至泯滅。敘事一氣貫通而層次分明,詳略有致而結構緊湊,內容集中而意旨鮮明。這種見聞錄的敘事方式還使方仲永與“我”發生了聯系,富有生活氣息,給人真切之感。

在一篇文章中,詳寫和略寫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是兩種互為補充的表達方法。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這就需要注意詳略。詳略得當才能使中心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實,不僅如此,行文上,言簡意賅。全篇的行文筆墨極省,既高度概敘,以至難以再刪一字,同時也富于文采,描寫細膩,與文體特點相映生輝。本文的語言十分精當。敘事部分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敘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變化的過程,議論部分也不過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詞、句都有其確切的表達作用。如第一段“世隸耕”三字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的必要鋪墊,既襯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悲劇命運的家庭背景;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忽”“即”“立”三個副詞,則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僅“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一句話就刻畫出仲永父親因貪圖小利而自得可嘆的愚昧無知之態。掩卷遐思,唯有學無止境,讀破萬卷書。

總之,教師善用,巧用經典課文做寫作學習的例文,從課文里學作文,以讀促寫,以寫促讀,雙管齊下,同時及時發現誰在作文中借鑒變通,創新一點,引進得好,就即時反饋,大張旗鼓地鼓勵、表揚,增大“賞識效應”,是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汪巧葦.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韓大強.關于中小學生作文評價策略的優化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2003

[3]馮輝梅.試論教學作文評價[D].湖南師范大學20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