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課分層教學的探究

2015-04-22 22:33魏東
文理導航 2015年7期

魏東

【摘 要】 學習主體客觀上存在差異決定了實施分層教學是必要的選擇,學生的性格、已有的知識體系、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行為習慣等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對于信息技術學科而言,在如何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我首先將學生分類,不同類型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任務,進行不同標準的點評,通過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學習主體分等級;教學目標分層次;作業任務成梯度;點評標準分類型

受社會環境、家庭條件等各種原因的影響,初中學生信息技術基礎差異明顯,就以初一新生為例,開學的第一節課,我想了解學生對鍵盤的熟悉情況,進行了初次打字測試,測試下來,有的學生能達到60字/min,有的學生只有3字/min,我認真了解情況并分析得知:速度快的同學就是在家經常上網,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都能掌握,速度慢的同學在小學沒有開設這門課,或開了這門課卻被主科老師占用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他們來自教學質量比較差的學校,連最基本的拼音都無法完成。這種明顯的差異性,不得不讓我深思今后的教學如何實施,才能讓每個學生“吃得飽”,而不能在教學過程上出現一些學生“吃不飽”,另一些學生“咽不下”的情況,以下是我分層教學一些實施形為研究。

一、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起點和知識體系,給學習主體分等級

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體系。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這樣能使他們“人人有事可做,人人有興趣學”。于是我為學生分組,給各個組制定了“自助餐”的“菜單”。教師的任務從傳統的講授轉化到指導學生學習,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給予個別輔導。學習方式也從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轉化到主要是學生自學的“自主用餐”。

通過幾年的實踐摸索,我通常將每個班級的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分為“基礎組”、“提高組”、“拓展組”三個組別,三種類型的學生分別為“咽不下”、“溫飽型”、“吃不飽”。

基礎組:平時接觸電腦比較少或接受能力不強甚至不感興趣的學生。主要是對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比較差,上課一講就懂自己卻無法獨立完成任務甚至束手無策,屬于“咽不下”類型。

提高組:對計算機有一定了解也具有相應的實踐基礎,學習能力較強,但是缺乏主觀能動性,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完成任務就萬事大吉,偷偷上網或玩游戲,屬于“溫飽型”類型。

拓展組:對計算機比較熟悉,求知欲強,思維比較活躍,已掌握相關實踐技能,能獨立完成任務,基至提前完成任務,自學能力較強,書本知識無法滿足需求,對計算機有著濃厚的興趣,屬于“吃不飽”類型。

二、教學目標分層次,確立分層教學的靈魂

教學目標分層的目的在于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同情況來設置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從而有針對性的教給學生不同水平層次的知識,以便學生吸收知識,達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目的。

教材中的小報制作,我根據學生分級情況將教學目標也分為三個層次:對于基礎組的學生要求了解小報的基本框架和布局,掌握word文檔插入圖片等基本的操作;對于提高組的學生要求掌握基礎性知識外,能夠掌握圖層的疊放次序的調整及圖形的格式的設置等,注意多加訓練,能夠舉一反三;對于拓展組學生要求能完善各平面的協調度(如色彩搭配),在基礎知識上的拔高及延伸,自選圖形的使用及其填充效果的使用等。關于word小報制作這個課題,我抽取了兩個班實施分層教學。

統計結果顯示,我明顯感覺到分層教學帶來的課堂效益,如果不改變課堂體系,咽不下的同學將白白浪費上課時間甚至產生厭學心理,溫飽型的學生將變得懶惰無為混日子,吃不飽的同學將覺得課索然無味,求知欲無法得到滿足,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

三、作業任務成梯度,是學生學習的動力

作業分層,側重于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多的關心、幫助和鼓勵。不同的小組會領到不同的作業,對于基礎組的學生,他們的實踐能力相對較弱,每節課給他們的任務就是完成最基本的操作,能針對他們的學習實際設計能提高他們學習自信的作業。提高組的同學,因為對計算機有一定實踐基礎和學習能力,缺乏的是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控制力,這部分學生要加強引導和鞭策,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追求上進的思想品質。對于拓展組的學生,領悟能力和創造力都比較強,對于基礎組的學習任務,幾分鐘就能完成了,而且完成質量很好,完全是“吃不飽”的狀態,這時就需要有作業的拓展與延伸,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四、分層評價學生,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

對基礎組的學生主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在點評時及時發現他們作品的閃光點,利用閃光點肯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逐漸消除自卑心理,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多多訓練,熟能生巧;對提高組和拓展組的學生而言,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能更加嚴謹、謙虛,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分層教學是一項值得長期研究的課題,對于信息技術這門學科,要想成功的實施分層教學,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根據學生的知識體系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某一課題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預期目標、根據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梯度的作業任務、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給出不同標準的有效評價,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朱建華.關注課堂細節.提升信息技術教學內涵.《信息技術教育》2007年3月NO.03[56期]

[2]王愛勝.信息技術課的評價指向何處.《信息技術教育》2007年7月NO.07[60期]

[3]馬艷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信息技術教育》2008年8月NO.08[74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