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文化場域中大學生消費行為的道德反思與重建

2015-05-12 16:05孟靜雅
道德與文明 2014年5期
關鍵詞:大學生群體消費文化消費行為

孟靜雅

[摘要] 在社會價值多元化的影響下,人們的消費方式正趨于多維度。作為當今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選擇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在消費文化場域中,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中存在著諸多問題,要從多個層面對這一群體的消費行為進行道德反思,從德育重建的角度給出規范大學生消費行為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 消費文化 大學生群體 消費行為 道德反思 德育重建

[中圖分類號]B82-0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1539(2014)05-0105-04

文化是人類社會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素材,即便在市場經濟這種近似理性的社會行為中,文化的印記和影響也無處不在。只要有需求和供給,建立在消費者和廠商之上的文化就會形成,并對消費主體和生產主體的行為產生影響。消費文化是與產品的消費過程同時發展起來的,源自消費者內部的內生性力量,無論消費者自身還是消費者群體,都會受到消費文化的影響,繼而對消費行為產生指導作用。尤其是在社會價值多元化的影響下,人們的消費方式正趨于多維度。作為當今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選擇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他們因此也逐漸形成了特有的商品消費習慣和與之相對應的消費文化理念。因此,以消費文化為語境背景,對大學生群體的消費文化進行深入探討,分析其價值觀的選擇受消費文化的影響程度,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大學生消費文化中存在的問題

(一)消費結構無序化

已有的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并不合理,無序化的趨向越來越明顯。比如,在校期間有明確消費計劃的大學生只占極小比例,那些具有理財意識,通過節省或者有償勞動積攢錢財的大學生越來越少,甚至接近一半的大學生根本沒有理財觀念,既不節省也不賺錢,只是在家庭的供養中“有多少花多少”。此外,有相當比例的大學生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因攀比購買不必要的商品、談戀愛等)存在超支的現象,靠借錢甚至“高利貸”度日。這種現象的出現實際上充分印證了大學生群體消費的無序化結構,在其內心已經將“消費主義”置于至高無上的位置,加之在大眾傳媒的推動下,這一消費心理在大學生群體中間不斷傳播和擴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斷加入其中,其消費觀念、消費方式和消費選擇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一些大學生受到此類文化的影響和刺激,形成了更多、更高級的消費愿望,在不斷追求高檔物質生活消費的同時,其精神消費出現了嚴重滯后的現象。更為嚴重的是,即便一些大學生注重精神消費,但是在消費結構中還是表現出了與其身份不相匹配的“重娛樂、輕讀書”的情況,而這也恰好印證了大學生群體消費結構無序化和畸形化的現實表象。

(二)消費觀念物質化

在功利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雙重沖擊下,當今社會的精神消費和文化消費始終處于尷尬的位置。一方面,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通過重塑社會主義價值觀,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滿足其精神訴求;另一方面,物質化的社會風氣卻對文化和精神進行打壓,追求物質超過追求精神,這從我國如今文化消費市場的疲軟狀態就可見一斑。對任何一個時期的大學生群體來說,學習知識、崇尚文化,都應是其最基本的追求和理想。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支出正在不斷增長(與通貨膨脹和消費需求等因素都直接相關),而這些費用除去學費和必要的生活支出外,其中的絕大部分都用在了“物質化”需求方面,比如,一些大學生除了應付作業和考試,極少購買紙張和學習用具,上課不帶練習本、不做筆記、不帶紙筆,課后也不購買學習所需的書籍,將“節省”下來的金錢用于購買電腦和手機(聊天、游戲、看圖)、高檔服飾和名牌產品,如此等等。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對于“精神化”商品的支出并未隨消費總額的增加而增加,其消費方式與消費觀念已經逐漸趨向于實際,物質化和“功利化”的勢頭正盛。

(三)消費行為社會化

當前,由于社會文化和網絡文化的影響,大學生社會化的進程明顯加快,高校對社會領域中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過濾效果逐漸降低,大學生越來越趨向于“成熟”。實際上,這種成熟是具有兩面性的。一方面,大學生的社會化使其能夠更直接地接觸社會,為其將來工作和成長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部分社會化的大學生們在消費行為方面也表現出一定的“功利色彩”。比如,在“成人社會”的影響下,大學生消費行為社會化越來越明顯,滲透在人際關系中的人情消費逐漸提高和異化,這對經濟上尚未獨立的大學生來說,不但加重了心理負擔,也給其家長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壓力。其中,無論是同鄉、同學聚會,還是同學、朋友生日,都需要進行人情消費。更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關注的是,隨著社會價值觀的偏離和大眾消費文化的出現,戀愛消費已經成為大學生消費的重要項目,茶吧、酒店、賓館成了一些大學生經常來去的地方,而這些高消費場所與大學生的經濟能力完全不符。

二、消費文化場域中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的道德反思

“消費是一種社會行為,消費既受一定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和水平的制約,也受到一定社會的倫理評價標準的影響,必然會折射出一定社會的道德規范水平……隨著消費時代的到來……消費倫理的作用將更加凸顯?!蓖ㄟ^前文的分析可知,在消費價值觀和對消費文化的領會方面,大學生確實做出了一些重大改變,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即便一些大學生認為人生價值并非通過金錢能夠全部衡量得出,但是對于金錢的社會功效已經熟稔于胸。尤其在社會消費文化場域中,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受到了太多的諸如“拜金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影響,其消費價值觀正在偏離既定的軌道,如不對其加以規制,將會影響到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和成才。

(一)當代大學生異化的消費行為印證了其道德偏離的事實

1.在“物化”的過程中失去方向。在前文的分析中,我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結構處在無序化的狀態之中,消費的多元化最終演變成了消費的“物質化”,“多元”最終歸結為“一元”。這種看似荒唐的結果實際上恰好說明了大學生在“物化”的過程中失去了正確的方向。當大學生有意地改變其消費內容和消費選擇,在新興的消費文化中將高檔品和奢侈品作為其消費的重點時,大學生原有的對知識的原始沖動和對求真、求實的追求已經逐漸淡化下來。這種被“物質消磨掉精神”的結果令人痛心疾首——我們一直在培養的大學生終于未能抵制住大眾消費文化的誘惑,在自我實現與自我滿足的過程中,主動的轉變了方向,陷入迷失和削減“獨立人格”的漩渦之中。

2.在崇尚消費的意識里放棄理想。在社會發展的任何歷史時期,大學生都應是有理想的群體,都應是為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斷貢獻智力的群體,都應是在社會群體中始終堅持理想、努力奮斗的群體。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大眾消費文化已經全面進入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之中。一些大學生開始貪圖身體感官的物質享受,淡化了對遠大理想與科學信念的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有被邊緣化的危險。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為直接也最為明顯的是,在崇尚消費主義的大學生看來,設置理想并為之奮斗是“低效率”和“足夠長期”的行為,需要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放棄理想成了部分大學生的選擇。

3.在追求個性的同時迷失自我。在消費文化的沖擊與感染下,一些大學生的價值觀趨向于扁平化、感性化和享受化。雖然他們熱衷于個性與前衛無可厚非,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外在的物質卻逐漸侵蝕了其內在的思維與行為方式,并逐漸形成了對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的不假思索的批判和排斥,其價值觀與意識形態脫離了大學生的身份特征??梢?,這些大學生在追求個性的同時過分注重外在的形象,迷失了自我。而他們舍本逐末的結果便是逐漸疏遠了內心對高尚情操和傳統價值的渴望。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

在消費文化的影響下,一些大學生對物質和物質消費的依賴性不斷增強,獲取物質享受和生存樂趣、追求時尚消費符號,成為這一群體學習和生活的直接動力。這樣一來,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精神支撐也就變得十分脆弱,最終迷失在大眾消費文化的場域中,失去了人生的實際意義。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學校因素。通過調查發現,當代部分大學生已經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批判甚至逆反心理(當然這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和方法有一定的關聯),對德育工作“漠不關心”甚至置之不理。同時,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存在著一些漏洞,比如,過分強調大學生的成才教育,對成長教育重視程度較低,未能對其施以有效的教化與規制。如果發現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處于不穩定的狀態之中,無法保持前后一致,學校教育這種外部力量應該第一時間介入,從源頭上對其進行道德和品德教育,使之能夠對此形成正確的認知。

2.自身因素。首先,人人都有社會價值補償心理,每個人又總是具有自身的局限,于是,往往用另一方面的優越感予以補償,以求得社會心理的平衡。對于家庭條件優越但并無其他特長的學生而言,往往通過對金錢的揮霍和對奢侈消費品的占有維持其心理上的優越感。其次,人人都有攀比和虛榮心理,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被別人關注和認可,有較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在一定程度可以成為大學生進取的動力。最后,大學生的消費習慣、消費認知度并不穩定,往往受到社會上所謂的消費時尚的影響,消費時尚一旦在某個消費者群體中出現,便會形成一種強大的社會心理強制,使人們自覺不自覺地加入其中,產生從眾的消費行為。

3.歷史和社會因素。中國社會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積淀下了大量的文化要素,這些要素中有些是我國社會向前發展所必需的養分,需要加以弘揚和保護。一些要素更是適應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對當時的社會進步和社會秩序的形成提供了動力和精神支撐。但是,當這些文化進入新的時代,尤其進入市場經濟框架之中時,就表現出了一定的不適應。以人情關系為基礎構建起來的人情消費就是其中之一。該消費觀念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產生了直接和深遠的影響。為了維持與他人之間的關系,需要通過“消費認同”來完成,這種“主動求同”的心理實際上增加了大量的支出,而這些支出基本上是低效率的,并未因此而產生任何價值。任何人都會有自我實現的愿望,這在實現“中國夢”的今天同樣有其指導意義。但是,愿望的實現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這才是“人間正道”。但是,一些社會成員卻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通過消費實現投機取巧的目的。實際上,這種做法不但破壞了社會公平與正義,還增加了人情消費的負擔。如果當代大學生從小就接受這種文化的教育,其消費行為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消費文化場域中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德育重建

當前,部分大學生形成了追求功利和實用的生存邏輯,并且由于大學生具有群體生活的特征,這一群體所處的階段正值身心全面發育之時,其消費行為更易得到感染和同化。因此,有必要通過高校的德育工作對此加以干預,使傳統的價值觀念與奉獻精神重新回到他們身上,促進正確的消費文化迅速地、有效地占領大學校園文化市場,為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做出必要的努力。

(一)強化大學生成才與成長的理想信念

當前,我國社會進入到了改革的攻堅階段,各種利益群體的利益之爭已經顯著化。在這一過程中,除了要破除舊的經濟體制,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和利益格局外,還應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的宏偉藍圖重構社會群體的理想信念。其中,強化大學生的成才與成長的理想信念,能夠使其有效抵制社會發展中的一些負面影響,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之中。比如,德育工作的實施,能夠解除部分大學生的困惑,使其能夠正確看待不同家庭經濟狀況之間的差異,不攀比、不自卑,能夠正確看待就業和工作,不消極、不排斥。同時,引導他們堅定信念,樹立信心,在追求思想上進和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二)倡導節儉,構建節約型校園文化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崇儉”是消費文化的內核,大量的詩詞諺語、警句典故都對此進行了深刻的表述。因此,即便當前我國的綜合實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但是崇尚節儉、構建節約型社會依然是我們全體國民共同努力的目標。當代大學生在這些思想和主張面前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就要在德育過程中努力構建節約型的校園文化。比如,教育大學生在內心深處拒絕浪費;或者突破傳統德育的“窄口教育”,充分利用人才資源優勢,借助多形式、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使節約文化深入到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之中,使其能夠主動接受節約、崇尚節約、推動節約型校園的創建。

(三)強化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從哲學的角度講,世界觀關乎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與基本主張,而人生觀則與人們對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直接相關,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指向。因此,要想規范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需要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強化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使之能夠知曉幸福的含義,了解榮與辱的區別,明確苦與樂的辯證關系等。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把握好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關系問題,通過德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和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樹立良好的消費傾向。

結語

現階段,我國已進入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利益格局不斷變化,各類文化相繼登場。這種源自文化或者利益的沖擊同樣也進入到了消費領域,大眾消費文化的社會化、物質化特征逐漸顯現,并滲透到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之中,對該群體的消費行為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借助高校的德育工作,了解和關注大學生的消費意識和消費選擇,針對其表現出來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進行針對性的引導,使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回歸正常軌跡,在為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楊義芹

猜你喜歡
大學生群體消費文化消費行為
淺析花卉市場中的消費行為
搭建思政教育網絡平臺 提升思政教育實效
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大學生微博使用動機實證研究
網絡心理咨詢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運用探析
略論消費文化視域中的藝術表現手法
城市大眾消費文化的狂歡
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淺析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
基于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團購網站建設
大學生資源節約型消費行為的養成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