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功能訓練與皮劃艇激流回旋運動專項化結合的探析

2015-05-15 08:09隋紅軍
科技視界 2015年15期
關鍵詞:專項力量運動員

隋紅軍 張 磊

(1.河源市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廣東 河源517000;2.廣東省船艇基地,廣東 廣州510000)

激流回旋自1999年在我國開展以來,經過了建立壯大的發展,2010年獲得世界杯冠軍,2010年亞運會包攬這個項目的金牌,2011年世錦賽獲得四個項目中的三個倫敦奧運會名額,完成了水上中心交給的奧運會資格任務。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多年來激流人的奮斗是分不開的,也是在不斷研究項目本質規律,科學的設計訓練方法的結果,目前取得的一點成績固然微不足道,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探索的態度和創新思路值得尊重。

結合2008、2012兩個奧運周期的探索,本文結合核心功能訓練在專項中的結合運用,進行論證闡述在訓練中的運用。

1 核心功能訓練定義范疇的界定

1.1 功能是指人體器官的能力,又指事物或者方法所起到的作用、效果。系統論認為“功能”的本質是事物內部結構間相互作用后對外界環境做出的一種良性適應。對于競技運動而言,功能取決于項目需要的專項能力。什么樣的專項決定什么樣的功能,是專項的良性支撐同時又是最為基礎的運動表現能力。

1.2 近幾年來,“核心功能訓練”一詞正從國外的康復中心、健身房,逐步向競技體育滲透,已經成為非常時髦的訓練術語。而其他訓練術語。如.‘綜合素質訓練”“專項體能訓練”等相比之下便顯得陳舊了。同時,我們也發現,經過傳統體能訓練的運動員獲得了強大的有氧和無氧能力以及發達的肌肉。但是。其專項運動成績并沒有實現突破。換句話說,運動員可以在一般和專項身體素質測試中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但這些訓練對于提高其專項運動能力未起太大作用。效果差強人意。功能訓練的主要作用是體能專項化的橋梁,它提高了技術表達體能的效率,縮小了訓練和比賽的距離。

1.3 核心功能訓練是一種為提高專項運動能力,通過加強核心力量并能使神經肌肉系統更加有效率的訓練方法。它包括了動作銜接的加速度、穩定性及減速等練習在內的多關節、整體性、多維度的動作。是一種可以提高運動員完成日常生活和體育運動的更加有效率和經濟性的動作。

核心功能訓練的目的在于訓練動作姿勢.而不是單塊的肌肉:單一的關節;不是發展健美的肌肉,而是更好地滿足專項所需的肌群力量;訓練過程中強調動作的質量,而不是動作的數量。核心功能性訓練的優點是:在確保運動員具有扎實的基礎體能后,為提高其專項運動能力而設計專門的體能訓練。這種訓練可以進一步挖掘優秀運動員的運動天賦,從而使他們的專項體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不僅使運動員的速度、靈活性、協調性、平衡能力及其他關鍵因素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而且對運動員改進身體姿勢、動作和專項技能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2 核心功能訓練的特點

2.1 核心功能訓練被認為是一種訓練“動作”的控制力和精確性的活動,而不是訓練肌肉的發達。它并不強調某一具體動作中的四肢肌肉力量的過分發展。相反,它強調軀干核心力量肌群、秸杭肌和大肌群下面深層小肌肉的平衡發展。它強調多關節肌群的協調、平衡和穩定性。功能訓練的理念:第一,更強調多關節、多平面的訓練。即在日?;顒又?,多關節動作的運用比單關節的動作更多;在競技運動中,身體不是單獨的在某一平面內的。而所有動作都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面內完成的動作。所以,要強調關節多角度地在運動環節各個平面的訓練。

2.2 要把平衡控制和本體感受納入功能訓練的重要內容。更加強調運動員身體軀干核心部位的控制、平衡和穩定。身體軀干的平衡穩定性必須優先于身體四肢力量的發展。從人體發育過程看,身體軀干及脊柱的發育相對四肢而言比較完善。所以,運動中應優先注重身體核心部位的訓練。

2.3 強調全身動作的一體化和控制下的動態平衡性。在競技運動中。沒有一個動作是單獨由一塊肌肉發力所能完成的,人體動作大致可以分為減速、維特穩定和加速等過程。它們分別通過離心收縮、等長收縮和向心收縮得以實現。

3 激流回旋運動員所需的專項能力

3.1 激流回旋運動的場地是在湍急的河流上,駕馭船艇按照門牌順序,通過不同水門計算時間快慢的一項運動,因此,它是集力量、柔韌、協調、平衡、耐力等素質的一項運動,激流回旋是準確性與速度的相結合的項目,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表現出極強的專項特點。

3.2 激流回旋項目運動員的技術能力是指競速劃船基本能力以及直劃及多角度的技術組合能力,包括讀水能力、控艇能力的基本技術訓練,運動員的技術訓練是分層次的,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及教練員首先應該解決的是直劃的基本技術,建立一個好的動作姿態是好的技術的開始,從而使船能夠平穩前進以減少由于船身抖動所產生的阻力。運動員劃槳的速度、幅度以及準確性是衡量技術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因為激流項目是準確+速度的項目。

4 激流回旋運動在訓練實踐中結合功能力量的運用

4.1 激流回旋項目是多角度,沒有固定支撐點的非周期性動作項目,過去我們進行了很多杠鈴的固定支點的力量訓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臥推最大重量增長多少公斤,臥拉最大重量增長多少公斤,但是這些增長的力量用于專項技術的表現來看,效果不明顯。并且隨著水平的提高和運動年限的增長,運動員的肩部腰部傷病也隨之而來。那么這些固定身體做工的單關節訓練方法對于訓練有多大幫助?我們在訓練中存在什么沒有想到訓練方法嗎?我們設計的力量方法需要什么轉變?什么訓練能夠替代傳統的杠鈴力量呢?我們不能僅僅需要健美的肌肉去完成訓練安排了。

4.2 2006年初國家激流回旋隊在集中訓練初期,很多國家隊的隊員在肩部、腰部出現很多損傷。經常請假,嚴重影響了訓練系統性和長期性。在中心領導帶領下對項目規律的不斷探索實踐中,引進了當時的德國教練漢斯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以提高機體髖關節附近的肌肉在運動中的參與,更加有效的鞏固了腰腹髖肩部的肌肉力量,很好的減少了傷病。每周3-4次的核心訓練開始在訓練計劃中有序的出現。

4.3 隨著訓練深化,核心訓練僅能提高核心區部位的能力,卻不能解決動作結構,更加合理進行用力的問題。如何找尋更為結合專項的方法,在2010年亞運會后,國家激流隊在北京聘請了美國AP教練進行了功能性訓練新的篇章,通過訓練,從懵懵懂懂到一知半解,然后到豁然開朗,

國家隊的進步由過去的要素驅動(主要指增加運動時間的增減、量、強度的變化、耐力、力量的多少等)過渡轉化為創新驅動,從更新的訓練理念上達到訓練更好的高度,不走南轅北轍的錯誤的路。

在訓練實踐中,不僅僅是在訓練中每周進行專門課次安排2-3課次進行功能訓練,而且還在訓練中進行把每堂課的準備活動20分鐘和整理活動納入到功能訓練機制中去,在每節課里都加入功能訓練的元素,深刻體會功能訓練的理念,并從中收益。分別采用不同姿勢的的繩操,小皮條,徒手全身操進行熱身,不僅僅起到了熱身的目的,同時也是長期的一次功能性訓練,與功能訓練提出的在于訓練動作姿勢.是否合理勻稱,訓練過程中強調動作的質量,而不是動作的數量。很好的結合訓練中存在的能力現象。改變過去只注重動作的數量,而忽視的了動作的質量造成的代償泄漏現象。

并在今年,大膽創新的提出結合專項的多種功能的(全身協調,不平衡的懸吊推、拉,控制身體的爆發力訓練)的測試內容,并且在冬訓中進行階段性評價。真正把功能訓練理念的精髓發揮到實處。

4.4 同時運用了功能基本的評價方法作為階段訓練評價手段:功能性動作篩查是美國矯形和訓練專家gray cook等人設計,旨在發現人體基本動作模式障礙或缺陷,并廣泛應用于美國職業運動員能力評估的一種測試。相比于其他運動能力測試,FMS測試具有操作簡單和結果量化的特點。FMS測試由7個基本動作模式測試組成,包括深蹲、欄跨、分蹲、肩部柔韌、下肢柔韌、俯臥撐和體旋。定期進行FMS測試。這是全面的功能能力的評價。

表1 功能測試(FMS)步驟及目的表

4.4.1 深蹲

4.4.2 跨欄

4.4.3 分蹲

4.4.4 肩部

4.4.5 主動舉腿

4.4.6 俯臥撐

4.4.7 體旋

近年來,隨著美國職業體育和競技體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美國世界級運動員也逐步的加大了現代先進身體共嫩那個訓練的投入。據統計,目前美國頂級的職業棒球、職業橄欖球、職業籃球等優秀運動員在進行FMS功能性動作測試平均得分為17分,而目前經過測評的我國世界級國家隊運動員平均得分僅為13分,處于警戒分數線14分以下,表明我國運動員存在大量的動作風險,同時身體動作穩定性和靈活性缺失。4.5 結合專項所需要的協調、平衡、多關節多角度多維度的全身協調用力的功能訓練評價指標也應運而生,力量房形成的力量應用在專項上的效率低是不爭的事實,為此,如何才能把運動員的一般力量轉換為專項力量,例如:臥拉,是單關節的固定軌跡的動作模式,這種訓練方法不符合專項多關節沒有固定支撐的,不固定的動作軌跡的專項要求。減少了了幾十年來的所做的臥推、臥拉最大力量項目的測試,僅僅單一肌肉的參與,失去了控制能力的力量都是不對的。

競技運動就是能量代謝下的動作的體現,如果動作不能很好的體現能力的表現,做出一些錯誤的延續,那將會出現代償,造成能量的浪費。代償性動作、動作不對稱和動作不穩定不僅是影響最佳運動功效,還是運動損傷和能量浪費的根源。競技運動時專項動作表現能量代謝水平的效益。下面是幾個主要的結合功能訓練方法進行的訓練評價手段:既有身體上肢大肌群參與的的推、拉,也有全身協調的腰腹核心區的評價,以及爆發力手段,這些評價的最大區別就是多關節的參與、多維度的運動和無固定需要自身控制平衡的力量評價方法:

4.5.1 坐姿轉體推實心球(核心爆發力)

測試要求:臀部著地,雙腳離開地面,身體保持直立姿態,男子用12磅,女子用10磅,身體充分轉體,全力推出實心球,以推出的遠近為測試標準。左右各測一次最遠距離。

4.5.2 球上懸吊拉(核心穩定的上肢力量耐力)

測試要求:兩手抓懸吊繩,兩腳在球上,保持頭、背、臀、腿呈一條直線,手臂呈伸直、屈收至胸部為一次,測試按照1分鐘保持正確姿態下的重復次數多少為標準。

4.5.3 球上懸吊俯臥撐(核心穩定的上肢力量耐力)

測試要求:兩手抓懸吊繩,兩腳在球上,保持頭、背、臀、腿呈一條直線,手臂呈伸直、屈收至胸部為一次,測試按照1分鐘保持正確姿態下的重復次數多少為標準。

4.5.4 球上懸吊收腹(核心穩定的軀干力量耐力)

測試要求:兩手撐在球上,兩腳在懸吊繩上,保持頭、背、臀、腿呈一條直線,雙腿呈伸直、屈收至小肚為一次,測試按照1分鐘保持正確姿態下的重復次數多少為標準。

目前隊伍里面,隊員和教練員從開始的被動接受,比葫蘆畫瓢,到一知半解,邊學邊看,最后到了現在理解其理念,自覺的接受和執行。從要素驅動跨步到創新理念的驅動中找尋訓練的方向和動力

5 結論和建議

5.1 核心功能訓練不是獨立的、脫離專項實戰的大負荷體能訓練,與一般體能訓練相比,它使訓練更服從于比賽需要;更有助于提高運動員專項競技能力。所謂核心功能訓練的.核心功能是相對的。功能就是目的。

5.2 核心功能訓練是介于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之間更加符合專項需求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的存在可以使機體的基礎體能更好的向專項體能轉化。實際上,在一般體能訓練中,也會滲透著功能訓練的手段,而專項訓練中亦有功能訓練的介入。只是在過去的訓練中我們一直沒有將這一理念提煉出來,忽視了這一訓練理念在實踐訓練中的應用。即使采用了功能訓練的手段,也沒有真正能分辨出來哪些動作模式是功能性的。體能訓練最佳進階發展順序應依次是一般體能訓練、核心功能訓練、專項體能訓濫。三者之間應是一個有機過渡、一個循序漸進、有機結合的過程,也只有這樣發展起來的體能才是有力支撐良好競技表現的基石。

[1]當代運動訓練熱點問題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會訓練理論與實踐新文集[C].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

[3]田麥久,主編.運動訓練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備戰2008年奧運會教練員體能訓練研修班資料[Z].北京體育大學.

猜你喜歡
專項力量運動員
“七選五”閱讀專項訓練
我國優秀運動員商業價值的開發
最會掙錢的女運動員
運動員
單項選擇專項訓練(四)
同義句轉換專項練習50題
從自然中吸取力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