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中心血站采供血應急保障現狀淺析— 以11·22石油管線爆燃事故應急采供血保障為例

2015-05-17 09:32
衛生軟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采供血血站青島市

張 慧

(青島市中心血站,山東 青島 266071)

● 經驗交流 ●

青島市中心血站采供血應急保障現狀淺析— 以11·22石油管線爆燃事故應急采供血保障為例

張 慧

(青島市中心血站,山東 青島 266071)

結合“11·22”石油管線爆燃事故應急救援,檢驗采供血工作的應急能力,從現有的組織架構設計、社會投入成效、人員培訓、獻血者隊伍建設、血液集中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對青島市的血液應急保障能力、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必要性及運用效果進行總結與評估。

血站;突發事件;應急能力;血液保障

隨著輸血醫學發展,輸血成為臨床救治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尤其是非正常情況下的血液保障越來越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2007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頒布實施,采供血機構也被納入公共衛生體系范疇,擔負起公共衛生血液應急保障重任。由于突發事件的發生無法提前預知,又多伴有人員的傷亡,常常需要以補充血液方式在第一時間挽救生命。所以,未雨綢繆尤為重要,建立一個完善的血液應急供應體系,制定具體的配套措施,確保血液能隨時滿足異常需求,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應該成為各地采供血單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島市中心血站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青島舉辦“奧帆賽”為契機,作為奧運會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參照國際通用做法和標準,制定了供血保障、血源保障、后勤保障等應急預案,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充實內容、完善方案、細化流程,提高可操作性,基本形成了比較系統、完善的體系和機制?!?1·22”石油管線爆燃事故發生后,青島市中心血站立即啟動了相關應急預案,按照預案及時采取了有效的應對措施、血站內部快速反應、分工協作、忙而不亂、有序展開工作,保證了緊急時刻各類血液制品供應充足、及時,并為后續救援做好充分的準備,提高應急血液采集能力,增加血液庫存量,保障救援后續用血和常規用血需求, 順利完成了血液應急保障任務,相關實踐經驗與探討如下。

1 “11·22”石油管線爆燃事故血液應急保障實踐經過

1.1 事故回顧

2013年11月22日,位于山東省青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東黃輸油管道泄露原油進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閉空間的暗渠內油氣積聚遇火花發生爆炸,造成 62人死亡, 13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75,172萬元[1]。事故發生后,青島市委市政府緊急組織施救,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成立了中央、省、市三級領導參加的救援指揮部,下設8個工作組,開展人員搜救、搶險救援、醫療救治及善后處理工作。血液作為一種特殊物質,在醫療救治中的作用無以替代,能否及時有效的足量供應,是考驗青島血站應急保障機制完善與否的關鍵。

1.2 應對措施

1.2.1 應急指揮協調有序

青島市中心血站從接到事故發生地報告,核實后當即啟動應急預案。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緊急發布命令,啟動青島市中心血站供血保障預案、血源保障預案、后勤保障預案。血站應急辦公室統一調度采供血資源,做好應急準備工作。調度事故所在地——青島市區直接參加應急采血保障工作的獻血屋2處,采血車8部。截止事故當天上午11:30,爆燃發生1 h內,就為爆燃事故搶救傷員調配血液60,000 ml,青島市中心血站庫存始終保持動態平衡,既滿足了臨床用血需求,又消除了人們的過度恐慌和擔憂。

1.2.2 啟動供血保障預案

迅速啟動供血保障預案,供血部門迅速上報地區及事故發生地的各類血液制品庫存情況,并優先向參與救治醫院提供血液制品,啟動血站應急隊伍,合理加班,保證血液采集、分離、制備、檢測、儲存、發血、運輸等各個環節到位,暢通應急供血。事故發生一周內(2013年11月22-28日),青島市中心血站向事故發生地3家收治事故患者的醫院,提供紅細胞類血液制品449.5個單位,單采血小板42個治療量,全血3200 ml,冷沉淀凝血因子140袋,滿足了臨床醫院事故用血需求(以上數據含住院非事故病患用血)。

1.2.3 啟動血源保障預案

血源保障預案根據血液供應及采集適時啟動。開放市區、黃島區、膠州、即墨、平度五地共8部采血車參加應急血液采集工作,一線保障人員達到150余人次,延長工作時間,接受愛心人士獻血。緊急增加團體招募獻血,約定了青島港、琴島學院等團體單位,組織獻血。爆炸發生后,10天內全血采血人數同比增長93.78%,血小板人數同比增加18.48%,獻血人數同比明顯增加。事故發生后10天的采血情況見表1。

表1 2012年和2013年同期(11月22日-12月1日)采血情況

1.2.4 啟動關鍵物料供應應急預案

后勤保障安全生產工作組按血站應急辦公室要求啟動相關預案,對關鍵物料、設備、車輛進行應急保障,事故發生3天后,出動血液運輸車40臺次,物資配送車10臺次,運送帳篷4頂,調度獻血車輛15臺次,為血液保障提供后勤保證。

1.2.5 充分利用媒體渠道,科學引導市民獻血

事故發生后,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廣大民眾獻血熱情高漲,獻血人數激增,為有效疏導民眾,血站借鑒了“7·23”甬溫線動車事故后溫州血站的經驗[2],加強新聞媒體聯系和即時新聞發布的準確性機制,指定血站新聞發言人,通過政府網絡平臺,實時準確發布采供血相關信息;公布血站獻血咨詢熱線電話,使廣大市民能就近獻血,不必到事故發生地所屬獻血屋獻血,有效緩解當地交通壓力,有利于政府組織救援。根據青島市臨床血液需求特點,對A、B、O、AB血液設定合理庫存量,并對庫存量進行實時監控,隨政府事故通報,在媒體上實時公布血液需求、庫存、使用情況及獻血渠道和獻血地點,動員社會力量,合理引導和招募血源。借助血站供血網絡,暢通與各大醫院,尤其是擔負救援任務的醫院信息,并及時與衛生行政部門取得聯系,實時互通、交流對血液的需求情況,特別是稀有血型和機采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品,全力保證臨床需求。由于血液保存期有限,對社會獻血愛心人士進行有序疏導[3],特別是稀有血型,做好延期獻血和預約登記工作,對于外省市的愛心人士,做好解釋工作,使其知曉青島現有血液保障情況,避免長途奔波。

2 體會

通過多年的改革和建設,目前青島地區的采供血體制已日臻完善,無償獻血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在保證血液質量的同時,建立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應急供血機制,通過“11·22”石油管線爆燃事故的檢驗,證明是適應當今社會需求的。

2.1 現有采供血模式和體制適應社會需求

青島市位于山東半島東南部[4],全市人口871.5萬,居全省第三。自2007年1月1日起,青島市設立一個獨立法人采供血機構——青島市中心血站,承擔全市采供血任務和血液安全管理,除市內四區外,下轄四市一區五個獻血服務部,為全市98家醫療機構提供醫療用血。近年來,青島市采供血網絡得到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市中心血站為樞紐,以兩個(開發區、萊西)獻血服務部為區域業務分中心,四個(即墨、平度、膠州、黃島)獻血服務部、四個(黃島、膠州、平度和城陽人民醫院)儲血點為依托,覆蓋全市的網絡布局。已基本建立了以中心血站為主,輻射西海岸采供血服務部(事故發生地)、萊西采供血服務部位區域業務中心,并分別輻射黃島區、膠州市、平度市獻血服務部和儲血點的多級輻射型采供血服務網絡,使得血液自愿向人口密集區、經濟發達區相對集中,又兼顧人口偏少或經濟欠發達地區,服務網絡中各個層次能夠互相照應。在“11·22”石油管線爆燃事故血液應急保障中,這一服務網絡發揮血液儲備量大、供血持續保障力強、供應品種多的優勢。

2.2 應急管理組織健全,應急指揮與協調有序

早在2008年,青島市中心血站以奧運會血液保障為契機,逐步建立起了應急管理組織。經過幾年的不斷完善,應急管理組織已形成了以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為核心,涵蓋辦公室和供血保障工作組、血源保障工作組、后勤保障與安全生產工作組、網絡保障工作組、新聞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組、信訪工作組和督察工作組共7個工作組為一體的應急指揮領導架構。該領導架構自上而下,明確各組織工作職責,確定各組織負責人和聯系人,聯系電話及時更改,確保組織領導有序開展。

2.3 采取科學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務

自2010年10月,一場席卷全國的血荒也蔓延到青島市,各種負面因素造成的血源告急,也曾讓青島血站一年四次啟動采供血預警。面對困境,青島血站緊急調整思路,從規范醫療單位合理用血入手,根據季節變化、血液庫存等各種變化中尋找規律,合理調整街頭和團體獻血的比例,實行采血計劃動態管理,保障血液供給量。

充分利用“2·14”情人節、“3·8”婦女節、“6·14”世界獻血者日等不同節日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獻血活動,儲備充足的血源群體。延伸獻血后的服務工作,向獻血者生日發送祝福短信息,舉辦Rh(-)獻血者聯誼會,單采血小板聯誼會,增強與獻血者的良好溝通;開展了獻血者“一對一”回訪活動,加深與獻血愛心人士的聯系,獻血反應回訪率達100%。充分發揮青島市無償獻血志愿者總隊的作用,探討志愿服務和招募血源的結合點,創新招募形式,穩定獻血者隊伍。

科學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務,帶動了采供血工作的全面提升,2013年采血量達32.8 t,同比上升4.91%;臨床血小板類血液制品用量保持持續增長趨勢,全年供應臨床單采血小板12,000個治療量,同比增長了6.2%;冷沉淀、病毒滅活血漿、洗滌紅細胞、輻照血等更為有效安全的血液制品種類和數量快速增長,充分保障了臨床用血。

2.4 政府支持和有效投入是血站發展的根本

血站的建設和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整體發展水平的尺子,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體現。青島歷屆政府都高度重視血站建設,從1992年的青島市長俞正聲,到現任市委書記李群[5]都數次獻血,為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2012年6月,青島市創立全國首個公務員獻血日,把每年的1、2、4、7月的第一周的星期二,作為公務員無償獻血日,領導和公務員的帶頭獻血,為無償獻血的公益宣傳創造了良好氛圍,成為一支新的血源隊伍。

2009年,政府投資6700萬余元,建成面積1.27萬m2的業務大樓,更新了部分大型設備、儀器,投入使用后,顯著改善了采供血機構的硬件條件,提高了血液檢測質量和水平。

2.5 人才引進和科研創新是青島血站發展的新動力

血站一直非常重視人才引進工作,近幾年,陸續引進博士4人,碩士研究生26人,充分發揮高科技人才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在采供血、臨床輸血研究和組織配型、免疫遺傳及干細胞研究等方面,走在了同行業前列;制定“科教興站”戰略,依托輸血醫學研究所,開展血小板輸注配型、新生兒溶血檢查、疑難配血、器官及骨髓移植配型、親子鑒定等檢測項目,保證了臨床用血的安全、可靠,在醫院和病患中享有極高聲譽;制定科研激勵機制,鼓勵員工在各相關業務領域進行科技創新,共獲科研成果11項,其中4項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

2.6 培養了一支熱愛獻血事業、技術精湛的員工隊伍

多年來,血站非常重視職工的業務技能、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養,定期舉辦各類培訓,提升職工的文化修養和業務技能?,F有工作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占83%,本科以上學歷占72%,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達75.36%,文化素質和業務水平的結合,形成了一支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團隊,關鍵時候能拉得出、打得贏,為青島市無償獻血事業提供了強大的人員保障。

3 討論

血液應急預案體系的建設,保證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血液的及時供應,特別是“11·22”事件的實戰演練,強化了采供血人員的危機意識,有效提高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快速反應能力,提升了血站的社會形象,但在以后工作中,還有待改進和完善。

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建立了完善的采供血應急預案,在全國統一調配血液、信息化、網絡化管理等方面已經有很多成功經驗。我國的采供血機構建設發展良好,在面對SARS、“5·12”汶川大地震等災害時能保證臨床用血,但在應急狀態下的血液保障機制需進一步完善,如全國采供血機構信息網絡的統一化、跨區域血液調劑機制等。

無償獻血是全社會的責任,政府和全體公民都要重視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衛生行政部門應該在各種政策中予以支持,讓每一位公民都參與到無償獻血中來。此次“11·22”事故發生后,市民熱情高漲,采血車(屋)內空間狹小,短時間大量涌入獻血者,單靠血站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很難維持秩序,此時如有行政部門協調,拉起警戒線,圈定采血區域的話,既能使現場秩序井然,有效分流人群,又能保證獻血者及時、安全、有效獻血。應急預案中針對重大災害發生后獻血人數驟增的方案很少[6],缺乏大量采集血液、連續超負荷工作的經驗。通過“11·22”石油管線爆燃事故的實戰演練,提示必須完善采供血應急預案,發揮行政主管部門的引導、協調作用,保證其實施的針對性、可行性、有效性。

采供血機構在突發事件中的血液保障、社會影響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建設,如何將采供血應急工作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是一重要課題。因此,青島市中心血站的應急預案尚需不斷完善,特別是在經歷了“11·22”石油管線爆燃事故的嚴峻考驗后,總結得失,修正和健全采供血預案,提高突發事件時的采供血應急保障能力仍是下一步青島血站努力的方向。

[1] 國務院.嚴肅處理青島“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露爆炸特別重大事故[N].人民日報,2013-1-11(04).

[2] 陳 李.甬溫線動車交通事故采供血應急工作的實踐與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9-10.

[3] 衣 梅.地震后血液保障工作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9,16(1):1-3.

[4] 孫 森,趙 林.青島地區采供血現狀及未來發展思路[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2,19(4):83-84.

[5] 張 玉,隋 峻.紀念宣傳無償獻血者日,青島市委書記李群和志愿者一起獻血[N].青島日報,2012-6-11(3).

[6] 鄒崢嶸.災害等突發事件血液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04,17(4):285-287.

(本文編輯:謝碧鈺)

Analysis on emergency security current situation of blood supplying and collecting in Qingdao blood center——Take the 11.22 petroleum pipe line blast as an example

ZHANG Hui
(Qingdao Central Blood Station,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China)

This paper focus on examining emergency capacity of blood collecting and supplying, especially after the emergency rescue of 11.22 petroleum pipe line blast accident. It summarizes and estimates emergency supply capacity, feasibility of emergency plan, necessity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Qingdao blood station from the aspect as follow∶ organization structure, social input effect, personnel training, blood donors team construction and blood centralized management.

blood station, accident, emergency ability, blood security

R197.6

B

1003-2800(2015)02-0122-03

2014-12-22

張 慧(1969-),女,山東青島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無償獻血管理工作。

猜你喜歡
采供血血站青島市
采供血機構實施財務績效管理的成效探討
采供血機構人力資源配置面臨的困境與解決對策*
2019青島市科創板發展現狀
關于青島市地下城市空間開發的思考
淺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機構的檔案管理工作
采供血專業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血站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
當前血站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青島市市立醫院(集團)
淺談信息技術在血站工作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