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理論探析

2015-05-29 16:20鄭朝霞
商場現代化 2015年9期
關鍵詞:衡量標準升級版動力機制

摘 要: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國的經濟實現了飛速發展。然而,在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同時,中國經濟的發展也面臨著許多矛盾和瓶頸。因此,我國亟需重新制定經濟增長的衡量標準以及重新構建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

關鍵詞:經濟增長;升級版;衡量標準;動力機制

一、中國經濟增長的現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政治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社會法制不斷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然而,長期以來,我國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給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了極大隱患。

1.經濟運行效率較低

首先是資源利用率較低。我國雖然是能源資源大國,但人均占有量少,并且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對能源資源需求總量不斷增加,所以應促進能源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其次是經濟效益較低。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品科技含量低,產品的附加值低;再次是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高效的配置。導致我國很多企業產能嚴重過剩,傳統產業如鋼鐵以及新興產業都出現了生產能力的閑置。

2.舊制度紅利逐漸消失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先后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極大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加快了城鎮化進程,促進了整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我國逐步實現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并在所有制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有利于我國在全球化浪潮中更好地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提高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然而,近些年來,這種舊制度的優勢已經漸漸消失。

3.產業結構不合理,消費、投資和出口比重失衡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逐步發展成一個工業大國,中國的三大產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傮w上來看,我國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但還存在許多問題,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競爭力弱,產品附加值整體偏低,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投資、出口和消費是拉動國家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投資,而消費需求乏力,過度依賴國際市場,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經濟的脆弱性和風險性。

4.環境承載能力達到極限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企業片面追求高速增長,采取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型增長方式,走了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道路,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長遠發展,最終造成資源的浪費以及匱乏;與此同時,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近些年來,霧霾天氣越來越常見,已經威脅到人民的身體健康、生活安全和社會穩定。為了追求經濟的增長,我們付出了沉痛的環境代價。

5.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我國的根本原則。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比較低,不具備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于是堅持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產積極性,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目前,城鄉二元結構分化嚴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收入的增長趕不上物價的上漲,造成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

二、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衡量標準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任務,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是更深層次的改革與轉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提和基礎,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衡量標準。

首先,“中國經濟升級版”是更重視經濟發展質量的經濟。

經濟增長是衡量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指標,不等于GDP,不等于增長速度,而是數量和效益增長的統一。從人與自然關系來看,涉及經濟增長是否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與歸宿,而GDP代表了一種過分的物質主義。當然,這不意味著經濟發展速度不重要。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要做到穩中求進,在保證經濟發展質量,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實行集約型發展方式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經濟的發展速度,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

其次,“中國經濟升級版”是依靠創新、擴大內需以及深化改革的經濟。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驅動。今后我國要立足于自主創新,形成具有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并促進技術創新成果及時在全社會推廣和擴散;在經濟增長方式上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尤其是突出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僅是生產大國還要成為消費大國;改革是我國的首要任務,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深化政治、文化等領域的改革。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期,應不斷深化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求穩定,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最后,“中國經濟升級版”是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公平正義的經濟。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的最終歸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核心內容是改革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讓廣大人民群眾擁有更好的生活、更穩定的工作、更可觀的收入、更舒適的居住環境和自然環境、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衛生制度。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解決人民最關心、與人民最直接、息息相關的問題和困難,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三、著力構建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動力機制

大力推進我國經濟的創新,深化經濟的改革,是我國新時期的重大戰略目標,是我國經濟進一步健康穩定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經之路。

1.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利于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首先,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面積的擴大,更重要的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要實現進城農民與城鎮居民享有均等的權利和待遇,促進公共資源的平等覆蓋。其次,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各個城市根據自身的情況,落實戶籍制度,完善居住證制度。解決農民的戶籍問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共同筑建美好的城市。最后,解決居住場所問題,有無住房往往決定著一個人或一個家庭能否在一個地方工作和生活,要完善住房保障機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強配套設施建設,確保讓有一定經濟能力的進城農民買得起或租住較舒適的房子,提供廉租房、公租房以及限價商品房,從根本上解決他們在城市的住房問題。

2.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

要素效率是指資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開發利用的效率,是一定時間內各種要素的投入產出比。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反映了我國諸要素質量的不斷提高,而要素生產效率的提高取決于技術進步、生產創新、專業化、綜合性人才以及科學的組織管理方式。一方面,提高勞動者的技術水平和知識水平,加強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地培養專門人才;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使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推動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增強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開發清潔能源,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創造優良的生活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增強人民的幸福感。

3.大力推進技術創新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有利于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必須重點推進科技創新,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創新的良好風尚。首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精簡各級政府對市場經濟活動的的各類審批,以便各類企業參與市場創新和產業創新;政府要致力于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維持良好的市場秩序;大力培育行業協會與商會作為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以保證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其次,政府應努力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環境,引導和激勵企業的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深化科研部門和事業單位的改革,推進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支持企業運用先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最后,加大財政補貼力度,為創新性活動提供資金的支持和保障。提高人才培養的層次和質量,提高勞動者素質,進而提高企業對新的科學技術的吸收和運用能力,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4.調整升級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說到底就是產品結構,是由各種產品的效用的差別及其要素投入的差別所決定的,是各類生產要素投入與產出之間的物質技術關系的差異所形成的生產結構。首先,產業結構升級的根本途徑是科學技術的創新,技術創新主要取決于科教事業的發展包括核心技術研發和頂尖人才培養、企業的資本實力以及科教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市場條件和社會條件。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釋放市場的活力,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其次,注重第一產業的發展,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引導重工業健康發展,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清理各種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優惠政策,嚴控新上增量;進一步發展第三產業,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和質量。最后,提高利潤水平是產業結構升級的最終目的,因此必須發展與需求結構相適應的、技術層次相對較高的產業,必須遵循產業非均衡發展的客觀規律。

5.深入推進體制改革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逐步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消除發展的體制障礙,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繼續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要從微觀經濟活動中退出來,從宏觀上把握經濟的運行狀態,注重對整個社會的調節;在管理方式上,應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有段為主。必要時,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政府職能的轉變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建立服務性政府。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平等、公平、開放的市場體系,完善市場競爭和價格機制,發揮價值規律的作用;建立政府退出機制,進一步簡政放權;建立開放融合機制,不斷加強與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建立法制保障機制,推進現代市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法治的思維和方式全面深化改革,保障改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四、總結

通過重構升級版的中國經濟發展動力機制,推動技術創新,深化體制改革,從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玉玲.論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機制的轉變[J].經濟縱橫,2013(6).

[2]沈坤榮.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與發展方式轉變[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1(1).

[3]鞠立新.創新轉型與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3(2).

[4]沈坤榮,滕永樂.“結構性”減速下的中國經濟增長[J].經濟學家,2013(8)

[5]譚順福.中國產業結構的現狀及其調整[J].管理世界,2007(6).

[6]趙玉琳.中國市場經濟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鄭朝霞(1990- ),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從事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歡
衡量標準升級版動力機制
對或有負債會計處理的思考
好習慣成就美好未來
農業支持政策體系亟待“升級版”
重大交通設施項目風險復雜動態交互演化機理與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務業變革優化的動力機制研究
廣西崇左市外貿發展的SWOT分析及“升級版”戰略對策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鎮發展現狀與動力機制研究
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評價標準及做法
中國一拖集團董事長趙剡水:一拖將打造海外戰略“升級版”
中歐關系“升級版”路線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