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身體化文化資本對學習適應的影響探析

2015-05-30 05:26王唯聰張春蘭杜思佳
學理論·中 2015年9期

王唯聰 張春蘭 杜思佳

摘 要:新市民子女的身份轉變具有重要學術意義,探究家庭身體化文化資本對其學習適應的影響。調查發現: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學習態度、父母對孩子的溝通鼓勵對孩子課堂表現、父母的陪同閱讀對孩子學業成績均有顯著性影響,驗證了身體文化資本對學習適應影響的重要性。家庭文化資本的再生產理論在新市民子女家庭得到驗證,家庭身體化資本匱乏影響其學習適應。政策建議提高新市民家庭父母的身體化文化資本,并拓展新市民子女的學校教育資源。

關鍵詞:新市民子女;家庭文化資本;身體文化資本;學習適應

中圖分類號:C9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6-0040-03

一、研究背景與文獻回顧

農民工與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2014年,《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說明,在符合政策條件下,農民工可以在城市落戶,成為“新市民”,而農民工子女的身份也隨之發生改變,成為“新市民子女”。當農民工子女轉變為新市民子女時,他們的家庭文化資本與學習適應情況如何,兩者之間又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呢?這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新市民子女是隨著新市民的出現而出現的,綜合其他學者觀點,本研究將新市民界定為:原戶籍在農村現居住在城市6個月以上的,從事非農產業的,城鎮化進程中所出現的新增市民。同時將“新市民子女”界定為:6至15周歲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遷入城市的新市民的后代。

在對學習適應的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從家庭角度出發的研究并不多,有的學者從家庭父母親的社會資源網絡出發,研究網絡中支持者的數量、與支持個體的接觸頻率等與兒童的學習適應的影響關系,調查表明父母的社會資源網絡越強,兒童的學習適應就越好[1];也有學者從家庭教養方式為影響因素研究,發現權威型家庭教養方式對流動兒童社會適應有正向作用[2]??傮w來看,盡管有文獻涉及家庭社會資本和教養方式的影響,但都沒有深入社會資本和教養方式中的一個重要深層概念——家庭文化資本中的身體文化資本,并且這些文獻都沒有以缺乏身體文化資本、學習適應相對較差的新市民子女為具體的研究對象。綜合上述觀點,以新市民子女為具體研究對象,以身體化文化資本為主要影響因素,這是本研究的意義所在。

二、研究設計

(一)概念界定

1.家庭文化資本

文化資本概念是由布迪厄提出的重要概念。他認為“家庭所輸送的文化資本,是最隱蔽的、最具社會決定性的教育投資本?!盵3]本文依據他的定義,將家庭文化資本操作為家庭身體化文化資本、家庭客觀化文化資本、家庭身體化文化資本。

家庭身體文化資本。指與個人的身體直接相聯系的文化資本,是通過家庭教育而儲存在個人身體中的文化知識、學識修養和性情傾向。

家庭客觀化文化資本。指家庭所能提供的文化物品或資源。

家庭體制化文化資本。指家庭內經過社會合法的文化制度所確立的教育文憑。

2.學習適應

學習適應屬于學校適應的一個測量部分,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學習態度、學習環境、學習過程和學業結果。學習態度指對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學習環境指對課堂環境的適應。能否跟上老師的講課速度,能否聽懂老師的授課內容。學習過程指對課程的預習、復習是否充分,在課堂上能否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并且及時完成課堂作業。學習結果指學習成績在班級的表現如何。

(二)數據樣本

資料來源于本研究小組在2014年6—9月在河南省洛陽市進行的抽樣調查。實際回收有效問卷890份(小學有效593份,初中有效297份),有效回收率為93.10%。其中,小學生有效回收率為95.03%,初中生有效回收率為89.45%。

資料采用自填問卷方法收集。學生問卷以集中講解、當場填答、統一收回的方式進行;家長問卷則采取由學生帶回家,家長填寫后由學生帶回交給老師。學生樣本與家長樣本一一對應。最后,篩選出符合概念界定的新市民子女作為樣本。新市民子女309名,其中父母于2000年后獲得城市戶口有143人。

三、結果與分析

(一)新市民子女:家庭文化資本狀況與學習適應

通過相關系數分析,結果顯示,身體化文化資本與學習適應的斯皮爾曼相關系數為0.586,客觀化文化資本與學習適應的相關系數是0.296,體制化文化資本對學習適應的相關系數為0.297??梢?,家庭身體化、客觀化、體制化文化資本對新市民子女的學習適應均有相關關系,但是,以家庭身體化文化資本與學習適應的相關關系最為明顯。所以,本文主要探討家庭身體化文化資本對于新市民子女的學習影響。

(二)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學習態度的影響

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家庭身體化文化資本重要的一個部分。在本問卷中,教養方式的測量指標為“是否較少過問我學習”“檢查孩子作業”我們現在首先將父母是否“較少過問我學習”與“我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兩個變量做交互分析。

在父母較少過問學習*我對學習的態度的交互表中,我們可以發現,在父母非常符合、比較符合“較少過問學習情況”時,認為“學習非常重要”僅占9.2%和17.3%,在父母更多過問學習的情況中,認為學習非常重要的比例達到51.8%。同時,P值為0.001,通過顯著性。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論:父母過問學習越多,孩子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越強。反之,如果父母較少過問學習情況,孩子會傾向認為學習不太重要或者一點也不重要。

下面探究父母“為孩子檢查作業”與孩子“是否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兩因素之間的交互關系:“講解問題”。

對相應知識點進行輔導0.1%1.1%14.3%24.3%在父母為孩子檢查作業*孩子是否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的交互表中,P值<0.001,通過顯著性檢驗,表現出兩者相關。而且我們可以根據數據發現,兩者呈現出正相關的趨勢,而且相關性非常高。我們把“從不檢查”“僅簽字”“只檢查完成沒有”視為低度責任感的檢查作業的方式時,會發現此時非常符合、比較符合“不能完成作業”的比例非常高,分別為18.5%、22.2%、29.6%,但是當高度責任感的檢查方式出現時,如“指導改正”“對相應知識點進行輔導”,非常符合、比較符合“不能完成作業”的比例大幅度下降,降低到3.7%、0.1%,而能夠按時完成作業的比例高達17.3%、24.3%。根據此交互表,我們發現,父母為孩子檢查作業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能不能按時完成作業。

(三)父母對孩子的溝通鼓勵對孩子課堂表現的影響

學習適應一個重要的維度是學習過程,孩子在課堂表現的情況又是體現其學習過程的重要方面。我們可以推測,課堂表現往往與孩子的表達與交流的能力相關,那么,積極的課堂表現是否與父母對孩子的溝通鼓勵相關呢?

下面探究父母“經常給我表達機會”與“課堂踴躍發言”兩者的交互關系。

在父母經常給我表達機會*課堂踴躍發言的交互表中,我們發現,在非常符合課堂踴躍發言的情況中,父母經常給我表達機會非常符合和比較符合的比例占到21.3%、22.4%,而比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的比例僅僅分別占到7.5%??梢娫谙矚g課堂積極發言的同學更多得到了父母在平時在表達方面的鼓勵。在完全不符合踴躍發言的情況中,父母比較不給我表達機會的占到最多的32.2%。同時,在顯著性檢驗中,P值<0.001,表明兩者有顯著相關。父母經常給孩子表達機會的,孩子會更傾向于課堂踴躍發言。

(四)父母的陪同閱讀對孩子學業成績的影響

父母的陪同閱讀習慣也屬于家庭身體化文化資本的一個重要表現。通過調查的其他數據表現,父母有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也形成比較好的閱讀習慣,可能在學業上表現得更為積極。那么我們大膽猜想,父母的陪同閱讀習慣是否會為孩子形成良好的氛圍,從而影響到孩子最終的學業成績呢?

在父母陪同閱讀*孩子排名靠后的交互表中,我們觀察到非常符合排名靠后的同學中,父母沒有或較少有陪同閱讀習慣的占到43.9%和28.1%,而非常符合和比較符合的比例非常少。同時,當父母符合陪同閱讀習慣的程度加大時,孩子的排名也逐漸遞增。我們可以看到,在父母陪同閱讀非常符合中,孩子排名靠后的比例僅為8.8%,排名靠前為22.9%。在卡方檢驗中,P值<0.001,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兩者有顯著相關,我們基本上可以驗證我們的猜想:父母陪同閱讀習慣對孩子提高學習排名和學業成績有顯著影響。

四、研究結論與思考

(一)研究結論

研究發現,在新市民子女中,家庭身體化文化資本對其學習適應的影響效果顯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學習態度有顯著影響。好的教養方式,如經常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采用高責任感的作業檢查方式,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學習態度,使孩子提高對學習的重視,在日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父母對孩子的溝通鼓勵對孩子課堂表現有顯著影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孩子交流,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使孩子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踴躍發言,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積極進取的態度。三是父母的陪同閱讀對孩子學業成績有顯著影響。父母有良好的陪同習慣作為身體文化資本的重要表現,會給孩子帶來文化學習方面的積極氛圍,最終能夠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表現。

(二)研究反思

根據布迪厄的文化再生產理論,家庭中的文化資本會在子女身上復制,實現文化意義上的階層再生產。研究結果驗證了文化再生產的理論:在新市民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教養方式、閱讀習慣、溝通習慣等身體化文化資本直接對孩子的文化資本產生重要影響。與非新市民子女相比,新市民家庭文化資本較為薄弱,而父母又沒有刻意重視對身體化文化資本的投入和提高,使得低學習適應、低文化資本的現象在新市民子女身上呈現出復制的趨勢。另外,在社會化過程中,新市民子女并沒有在學校教育環節彌補身體化文化資本的匱乏,家庭文化資本仍然是影響孩子學習適應的主要因素。新市民子女在學習適應中仍然受到低家庭文化資本的再生產作用影響,這對于崇尚平等公正、憑借個人努力和學識實現階層向上流動的教育體系來說,無疑是個令人憂心的結果。

因此,我們在政策上建議:一是提高新市民父母們的身體化文化資本:教養方式上,老師可以督促父母檢查孩子的作業,讓家長及時反饋孩子的作業完成質量;溝通交流上,老師可以給家長提供如何鼓勵、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意見;閱讀習慣上,社區可以開放圖書館的借閱,鼓勵父母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陪同孩子一起閱讀。二是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作用以彌補其家庭文化資本的不足,學校為他們提供公共圖書館、免費家教服務、參與名人講座等免費或低償的文化機會,鼓勵他們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公共教育領域和學校系統里尋求更多的文化資本。

參考文獻:

[1]李培林,李煒.農民工在中國轉型中的經濟地位和社會態度[J].社會學研究,2007(3).

[2]張艷.流動兒童社會適應影響因素分析——以家庭教養方式為視角[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3]布迪厄.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布迪厄言談錄[M].包亞明,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