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貿易投資新規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2015-05-30 22:25劉偉麗
開放導報 2015年6期

[摘要] 國際經貿投資新規則體現了對全球利益再平衡的訴求,全面針對的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的市場準入和壁壘削減。TPP為主的新經貿投資規則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跨國投資、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國有企業等領域,對中國及深圳目前的貿易監管和經濟運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深圳可以對標TPP,在前海蛇口自貿區落實高標準的貿易投資規則,進行先行先試。

[關鍵詞] TPP 國際經貿投資新規則 深圳自由貿易試驗區

[中圖分類號] F7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5)06-0059-06

[基金項目] 2014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國際質量階梯分工新格局下中國制造質量強國的出口技術路徑研究”(14BJL049);2015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重大項目“全球經貿規則變化趨勢及深圳對策研究”;2015深圳大學創新型城市建設與治理研究中心項目“中國自貿園區建設的國內探索和推進方向”。

[作者簡介] 劉偉麗(1977 — ),女,黑龍江牡丹江人,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和創新型城市建設與治理研究中心教授,深圳大學自貿區研究中心主任和深圳大學中國質量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方向:自貿區、服務貿易、世界貿易組織、質量經濟。

新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具有重新構建全球貿易投資規則、全球貿易治理規則和全球信用體系的重要意義,使得世界貿易多邊體制面臨嚴峻挑戰。中央關于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指出,要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理解中央為十三五以及更長時期我國經濟對外開放指明的方向,需要對當前新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劃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全球貿易投資新規則

及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是美國開創全球貿易投資新規則戰略的突破口,有可能成為未來全球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的演變方向,代表著“世界貿易”向“規則貿易”演變的趨勢。TPP是一份具有高標準、高目標、再平衡的協議,不僅包含了多邊貿易體制的全部內容,還包含了法律法規、社會團體、生態環境、商業模式和公眾評價等非經濟內容,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中國參與的TPP、TTIP和TISA等區域貿易協定,體現出世界經濟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倒退,由于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和轉型升級的快速發展進程中,中國如果被排除在TPP之外,將會給相關的產業造成較大的沖擊。我們需要對TPP的實質有一個全面準確的把握。

(一)全球貿易投資利益再平衡的訴求,打造新的亞太區域一體化平臺

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也是美國重要的出口戰略市場,利用TPP重返亞太,是全球貿易投資利益再平衡的結果,以經濟手段淡化美國尋求亞太政治和軍事領域的再平衡目的。美國不僅加強與亞太國家之間的經貿關系,而且插手建立經濟機制和制度安排,參與TPP談判的國家包括12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成員國占全球經濟總量的40%。

2015年5月5日《國務院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指出,重點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推動東西雙向開放,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擴大沿邊開發開放,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管理方式,形成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推動國際經濟治理結構不斷完善;以創新驅動為導向,以質量效益為核心,大力營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全面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這些內容都表明了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是與TPP談判的內容相吻合的。但是,中國的經濟自由度仍然非常低,根據加拿大公共政策智庫飛沙研究所2015《世界經濟自由》報告顯示,以政府規模、法制與產權、健全貨幣、國際貿易自由以及監管等五大類近50項指標,評比全球157個國家(地區),排名最高的是中國香港,中國內地排名第111位。中國的市場環境和經濟自由度仍然需要有較大規模的提升和改善。

(二)全面針對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的壁壘削減和市場準入,涵蓋新的貿易方式和監管模式

針對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存在的各種壁壘進行全面削減,為締約國的企業、勞動者和消費者創造新的競爭力、機遇和利益。談判包含了伴隨著新技術出現的互聯網技術和數字經濟,重新規范了國有企業的定義、監管模式和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重新賦予了國際投資利用貿易協定的權利,從貿易方式和監管模式領域提高創新性、競爭性和生產力。

TPP基于全價值鏈、全產業鏈和全生產鏈的考慮,將生產和貿易的環節都保留在成員國內部完成,并進一步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實施便利化和自由化。TPP重新構建了貿易模式和貿易利益的分配機制,包含了亞太地區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國家,有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也有越南和馬來西亞等與中國經濟結構相似的國家,將產生較大的貿易轉移和貿易創造效應。根據目前中國的產業結構,TPP成員國的外資企業造成的可替代貿易對中國短期的影響較小。

TPP談判目前僅僅是部長級會議達成了初步一致,還要在各國內部通過,以及就具體協議細節進一步達成一致。中國與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已經是最大的貿易伙伴,同時也達成了雙邊貿易協定,這種長期建立起來的貿易模式,不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同時,中國不斷推進RCEP談判,也會削弱TPP對中國帶來的負面影響。

TPP在貨物貿易領域全價值鏈的新貿易模式,在服務貿易、金融和投資領域的準入突破,從長期來看,將給中國急需轉型的制造業和急需快速發展的服務和金融業帶來巨大的沖擊。據美國著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及美國總統貿易顧問估算,TPP造成的貿易轉移會使中國每年損失大約1000億美元的出口。再加上TPP協定中的諸如原產地規則等一些限制性、封閉性規則將會導致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貿易和投資環境惡化,對國際貿易和投資造成間接影響。

(三)高標準的區域性貿易投資規則和制度凌駕于WTO之上

TPP承認締約方已經簽署的多邊、區域、諸邊和雙邊貿易協定,仍屬于WTO+的范圍,所以TPP建立的新區域貿易投資規則,最后會回歸到WTO,在多邊貿易體制下發揮作用,成為名正言順的全球貿易投資規則。

TPP談判幾乎全面包括了WTO的所有協定、協議、未達成的議題和爭端解決機制, 這些高標準的新規定很可能造成WTO的有效性受到嚴重削弱,世界貿易將會按照TPP談判中的新規則進行貿易,WTO將進一步被邊緣化,最終TPP和TTIP等將有取代WTO多邊貿易體制的可能。積極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中國,需要警惕這種意圖,并通過其他區域協定和雙邊協定,平衡和促使TPP融入多邊貿易體制。

作為全球貿易的超級大國,中國應堅持平等民主和合作共贏的原則,融入并參與建立維護世界各國利益和保護各國環境的高標準全球經濟貿易投資和全球治理的新規則。中國一直采取積極參與的態度對待TPP、TTIP和TISA等“超級FTA”,加強與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和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參與建設全球經貿投資新規則,支持在多邊貿易體制框架下的開放型全球經貿投資體系和全球治理規則的重構,積極探索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規則的理念和人才培養。

二、TPP主要內容對中國及深圳的影響

(一)貨物貿易領域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減免

TPP采取優先準入待遇,首先保證締約國的貿易水平和就業機會。針對工業品,啟動立即實施零關稅措施,產品具體零關稅實施時間全部列入計劃表,并實行充分的透明度原則,各締約國需要公布所有貨物貿易領域的關稅或其他信息。雖然認可進出口許可證制度,但是需要增加貿易和手續的透明度。針對農業品可以給予一定的過渡期實施全面零關稅。

在貨物貿易領域,TPP為了保證全產業鏈、供應鏈、生產鏈和投資都在其成員國,制定了新的原產地規則,以確保產品生產的中間環節也在TPP成員國內部,并享受優惠關稅。紡織和服裝的原產地要求使用TPP各締約方區域內的紗和纖維,并采取針對紡織行業的特別保障措施。

TPP簽署之后,在貨物貿易領域實施的零關稅和原產地規則的內容,會造成貿易和投資迅速轉移到與中國經濟發展程度相似的國家,很可能造成中國制造業陷入產業空心化困境。雖然可以使用“原料短缺清單”機制提供一部分紗和纖維,但是巨大的轉移效應和創造效應會造成中國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幅下滑,大量工人失業。據有關研究,中國如果不加入TPP,將會損失2.2%的GDP,這些損失都來自非農業部門。

深圳的產業結構已從制造業為主轉向服務業為主,但深圳的服裝業,以華強北為主的低端和部分高端電子產品,將會受到較大的損失。雖然這對于深圳的制造業整體影響不大,但是由于全國的出口受阻,深圳很多供應鏈、物流、金融等服務于制造業的企業,將會遭受巨大損失,從深圳海關進出口的貨物將銳減。

(二)服務貿易和跨國投資領域的新規則

服務貿易領域繼續沿用WTO的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和透明度,但是進一步取消了服務領域的數量限制和本地化要求,進一步加大市場準入,同時允許跨境服務的相關資本免費轉賬和自然人流動的簽證處理問題。投資領域禁止對外國投資者的歧視,采用高水平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最低待遇和最惠國待遇,投資享受自由轉賬,建立獨立和權威的國際總裁渠道。其他區域性的投資協定建立了外國投資者擁有超國民待遇等投資自由化規則和投資者—政府爭端解決機制,賦予跨國公司在簽約國擁有更大的權力,可以要求簽約國因其法律和政策變動給跨國公司帶來的損失做出賠償,這些規則有可能使得資本權力凌駕于國家權利之上。

服務貿易領域的新規則對中國的沖擊較大,目前,中國在服務業領域的準入限制很高,160個服務部門中,不附加條件而完全開放的服務部門不足1/5,金融監管嚴格。雖然中國的自貿區戰略的重點是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但是目前開放和監管模式的探索與TPP等最新區域協定的內容有很大的差距。根據OECD測度的服務貿易限制指數結果來看,中國在會計、航空運輸、建筑、商業銀行、計算機、建筑工程、速遞、經銷、工程、保險、法律、海洋運輸、電影、鐵路運輸、公路運輸、錄音、電信、電視和廣播18個服務貿易領域的限制程度非常高,居40個國家第三位,具體體現在外資準入、人員流動、其他歧視性措施、競爭障礙和監管透明性五個方面。

中國在投資領域的限制程度較高,新的國際投資協定將給中國帶來較大的挑戰。中國需要構建外資管理的負面清單模式,健全對外資投資的指導目錄和項目審批制度。

深圳的服務貿易企業和國際投資企業將受到較大影響。雖然深圳可以利用CEPA協定,先行先試與香港的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但是在服務業和投資領域的突破也非常有限,而且很難落地。深圳自貿區的目標之一是要建立世界服務貿易基地,將引入香港在內的全球高端服務業入駐,必然會對本地的供應鏈、電信、專業技術、教育、醫療、服務新業態等領域造成較大的沖擊。

(三)金融服務領域的新規則

TPP加大了國家之間金融領域的跨境及投資市場準入機會,以建立國家之間的磋商和有效監管機制。體現在采用負面清單形式規定金融領域的具體義務,賦予金融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的最惠國待遇;允許金融領域采取跨境服務方式,不強求金融領域服務提供必須在另一締約方設立運營機構,允許跨境銷售金融產品;規范各國監管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制度,承認監管程序覆蓋保險服務、證券管理、電子支付卡服務以及信息傳輸與數據處理服務等領域;設立中立和透明的投資仲裁機制,規定與最低待遇標準有關的投資爭端解決條款。

金融領域的新規則,將給中國脆弱的金融體系和嚴謹的金融監管模式帶來巨大挑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的研究顯示,外資銀行占國內銀行資產總額的比例2013年為1.9%,低于剛加入WTO時的水平。中國金融開放程度在全球幾乎屬于最低水平。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2015年經濟自由度指標,中國金融自由度指數為30,不但遠低于中國香港和澳大利亞的90、新加坡和韓國的80,甚至低于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和泰國的60,全球排名為第136位。中國金融機構準入的自由化指數為35,也是遠低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85和高收入國家平均100的水平。因而,金融領域面對新的規則,不僅僅需要學習和應對新的金融工具,而且需要警惕跨國大型金融機構進駐帶來的金融危機,防止新興金融業務業態也遭受沉重打擊。

深圳金融和保險業在全國占比較低,遠遠低于北京和上海。深圳自貿區在金融領域的創新,主要體現在跨境人民幣業務、跨境貸款業務、外資股權投資基金、降低香港金融企業的準入條件等領域,但是這與新的國際規則相距甚遠。前海自貿區的金融開放模式處于2.0版本,全球新的金融服務規則已經進入4.0版本。不僅僅是開放程度和速度的問題,而是金融領域監管模式和開放理念的落后。根據OECD服務貿易限制指數結果,深圳在商業銀行和保險領域限制水平非常高,對外資的準入限制僅次于印度和印尼;在競爭障礙、監管透明性和人員流動的限制上都處于世界較高限制水平。

(四)電信服務和電子商務領域的安全與自由規則

電信領域強調市場的力量和商業談判的重要性,構建擁有共同利益的安全高效電信網絡,制定包括移動通訊服務商在內的網絡準入競爭規則,各締約方的電信服務商必須提供規范快捷的互聯、線路租賃服務、共享位置服務,允許接入基站和其他設施,對于頻率、號碼和通路等稀缺電信資源的分配和使用必須遵循非歧視的原則。新規則認可締約國境內電信服務供應商的主要業務,但也不排除其他締約國涉足另一國電信領域的競爭模式,促進國際移動漫游服務的競爭性。

電子商務的談判主要是確?;ヂ摼W和數字經濟的驅動力,促進全球信息和數據的自由流動,規定締約國企業在締約國其他市場開展業務,不以在當地設立數據中心為條件,也無須提交或開放軟件源代碼;禁止對電子交易征收關稅;禁止TPP各締約方為偏袒國內生產商或供應商而采取歧視措施或網絡封鎖。為了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鼓勵TPP各締約方推動企業間無紙化貿易和政府無紙化辦公;鼓勵其為商業交易提供電子認證和簽名服務。

在中國,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三家壟斷了中國電信市場,開放程度很低,相對于OECD國家來說,在外資準入和競爭障礙領域的限制僅次于印尼。

(五)規范和管理國有企業的統一框架

根據美國《2013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結果》顯示,70%的美國公司認為中國國有企業從政府獲得了融資方面的好處,51%的美國公司認為國有企業在行政許可與審批方面處于有利地位,47%的美國公司認為國有企業在稅收優惠方面獲得了好處。另外這些美國公司還認為中國國有企業在獲得政府訂單、土地成本、其他金融補貼、公共事業成本和其他方面,獲得了優惠待遇。從這份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美國政府極力推動競爭中立的國有企業條款談判,具有美國國家出口和投資戰略的重要意義。TPP關于國有企業的新規則規定了國有企業認定的比例為國家占比20%,各國政府采取“競爭中立”的監管模式,包括管轄權中立、補貼中立、非商業性幫助中立等,維持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公平競爭環境,同時規定國有企業名單在締約國之間共享。

中國新一輪改革重點之一就是國有企業問題,國有企業領域的協定內容對中國的影響較大,國有企業不能再享受補貼、行業準入、政府救助、政府優惠政策等特殊的待遇。由于行業準入限制的取消,商業性競爭性行業的國有企業將面臨更多外企的競爭,國有企業改革迫在眉睫。

深圳的市場經濟水平較高,企業類型以民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居多,而且很多是創新型的高科技民營企業,幾乎沒有完全國有的壟斷性企業,所以新一輪的國有企業改革對于深圳來說是一個機遇,可以提供民營經濟發展的示范區和國企改革的范本。

三、深圳應對TPP先行先試的政策建議

(一)引領貿易政策向競爭政策轉變

2015年4月22日,美國已將中國可能通過構建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提供出口補貼上訴WTO,并已成立專家組進行調查,這表明了美國關注貿易產品生產全過程的競爭中立。這一案例預示著貿易政策應該向競爭政策轉變。WTO框架下的競爭政策,更強調市場和競爭的力量,強調貿易自由度,進一步規范貿易政策的合規性,并引導貿易政策向競爭政策的轉變。深圳對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特定產業和各種新興園區實行政策傾斜,將對全國園區和平臺建設產生規范和示范效應。

(二)重新梳理和對標前海蛇口自貿區與TPP協定的內容

重新對比研究TPP協定和前海蛇口自貿區實施以來的政策措施,重新思考前海蛇口自貿試驗區急迫需要做的壓力測試、模式探索、制度建設、貿易安排和核心內容。積極引入亞馬遜等大型跨國電子商務企業入駐,引入新的競爭模式和管理模式,利用市場競爭的力量規范國內的電子商務市場。把前海蛇口自貿試驗區建成引領最新國際經貿規則的真正窗口和試驗區。深圳可以進一步探索通信和電子商務領域的開放,尤其是數據跨境自由領域的先行先試。在國企改革中提供民營經濟的創新模式,并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同時,深圳需要密切注意和核實對特定行業采取的鼓勵和扶持措施是否符合TPP規定。

(三)在CEPA框架下推進區域和雙邊貿易談判

落實好中國已經簽署雙邊自貿協定的內容,充分利用這些協定與相關國家建立高水平的貿易規則,先行先試中美BIT協定談判的內容,中歐、中日哈自貿協定等高水平投資貿易協定的談判內容。推進中日韓談判。對于還沒有加入TPP談判的重要亞洲國家,做好相應的貿易和投資往來,為國家間的談判做好準備和談判承諾,例如對韓國、印度尼西亞和泰國,要做好準備和談判承諾。

前??上刃袦y試開放的壓力,加快推進開放的步伐,爭取早日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制度、措施、審批程序等。落實好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為特征的外商投資準入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 吳澗生,曲鳳杰.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趨勢、影響及戰略對策[J].國際經濟評論,2014(1).

[2] 商務部國際司.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DB].http://fta.mofcom.gov.cn/article/zhengwugk/201510/28814_1.html.

[3]馬駿.不加入“大TPP” 中國將損失2.2%的GDP[DB].http://mt.sohu.com/20151012/n422975756.shtml.

[4] 黃益平.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倒退[DB].http://cep.ccer.pku.edu.cn/cn/article.asp?articleid=19351

[5] 國務院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DB].http://www.gov.cn/xinwen/2015-09/17/content_2934172.htm.

[6] (DS489)美國訴中國示范基地和公共服務平臺出口補貼措施案專家組成立[DB].http://www.dwto.net/_d277059828.htm.

[7] 前海蛇口片區管委會.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建設實施方案[DB].

http://www.szqh.gov.cn/sygnan/xxgk/xxgkml/zcfg/szsfg/201507/t20150724_18141566.sht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