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書籍裝幀設計的審美特點及其教學思考

2015-05-30 05:16彭艷云
現代裝飾·理論 2015年6期
關鍵詞:書籍裝幀書籍傳統

書籍作為人類文明思想溝通和交流的橋梁,在整個人類文明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當代視覺文化背景下,當代書籍裝幀設計和傳統書籍裝幀設計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表現為“整體化”、“民族化”、“電子化”、“個性化”等四種審美特點,這種變化使得書籍裝幀設計的教學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傳統的裝幀設計教學存在設計概念的“單一化”、設計思維的“拼貼化”、設計過程缺乏實踐能力等問題,因此在當代,書籍裝幀設計課程的教學應側重從引導學生改變書籍裝幀設計的概念,建立整體意識;從書籍內容出發設計;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了解;加強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訓練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革探索。

書籍作為人類文明思想溝通和交流的橋梁,在整個人類文明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當代視覺文化背景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電子書和電子化的傳統書籍正作為重要的電子資源,被大部分人接受,網絡書籍的便捷、易于傳播、信息量大、制作成本低等優勢讓傳統書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時,電子書籍雖然方便、便捷,但因為大量傳播很容易在信息浪潮中曇花一現。因此如何解決傳統紙質書籍日益流失的讀者群和加大電子書籍的生命力,是目前圖書市場面臨的問題。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從書籍裝幀設計入手。

書籍裝幀設計,顧名思義,就是指從書籍文稿到成書出版的整個設計過程,也是書籍從平面化到立體化的過程。它包含了藝術思維、構思創意和技術手法的系統設計,顯然,書籍裝幀設計師因書籍而生的一個藝術設計領域。明代藏書家孫慶增在《藏書紀要》中論述了裝訂藝術:“裝訂書籍,不在華美飾觀,而應護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為第一?!笨梢?,早期人們對于書籍裝幀的作用是保護書籍完好,不需要追求其裝飾華麗。但是隨著人們精神文明的提高和視覺文化時代的來臨,當代書籍裝幀設計越來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讀者對書籍的印象和喜好。在當代,書籍裝幀設計呈現出了以下明顯的特點:

書籍裝幀設計的整體化

傳統思維上對書籍裝幀設計主要停留在對封面或封式等部分的設計,而忽略了書籍裝幀設計實際是一個整體設計,它包括書籍的開本、裝幀形式、封面、腰封、字體、版面、色彩、插圖以及紙張材料、印刷、裝訂及工藝等各個環節的藝術設計,這其中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會影響到書籍裝幀。正如書籍裝幀設計師、視覺藝術家呂敬人對書籍裝幀設計提出的“書籍設計”的新概念一樣,“書籍的設計是書籍的造型藝術,是書籍出版過程中關于書籍各部分結構、形態、材料應用、印刷工藝、裝訂工藝等全部設計活動的總和,是設計者對書籍內容進行準確閱讀、理解、整理后,進行一系列有條理、有秩序的立體思考行為,并最終構建出設計者心中的、反映書籍本身特征的‘建筑物”。因此,可以說,書籍裝幀設計并不在是簡單的封面設計,而是包含了將書稿視覺整體化的過程。今天書籍的設計已不再是裝幀家或插畫家簡簡單單的美術設計,而是要求在書籍設計思維過程中把作者、出版社、編輯、讀者以及文字內容等因素統統考慮進去,具體設計時則要求將護封、封面、插圖、開本、版式、字體、紙張、印刷、裝訂等進行完整的綜合整體設計。例如,設計中如果只考慮讀者,而不考慮書稿文字內容,那么很可能導致書籍設計和文字風格不搭。又比如,書籍平放時,讀者首先看到的是封面,而當書籍陳列在書架上時,書脊便成為吸引讀者注意的首要因素。因此,設計中只有進行全盤通篇考慮,才能讓書籍設計變成渾然一體的整體設計,從而真正將書籍內容的價值從外在形式上體現出來,從整體上實現形式上的美觀,最終吸引消費者注意,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望。

書籍裝幀設計的民族化

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和西方文化的傳入,“后現代”設計風格開始影響我國設計界?!昂蟋F代”設計注重個性、強調裝飾、強化設計手段的含糊性和戲謔性,我國書籍裝幀設計也受到這種藝術風格的影響,開始追求反傳統、反理性的美學觀念,關注書籍外在的張力和追求書籍裝幀的視覺沖擊力,導致很多書籍被設計得夸張而個性,書籍的外觀設計表現得鮮艷奪目,甚至于夾雜著浮夸和“超現實主義”的色彩和異形的開本,以此來吸引讀者的注意。然而,書籍作為一種文化產品,是語言文字和思想的載體,在很大程度上是本國文明和精神的體現,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因此在書籍裝幀設計上還是應該摒棄完全照搬西方設計風格的思想,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審美習慣,通過運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設計表現方式和手段,在對書籍主題內容有效傳播的同時,在設計上更多地體現中國傳統藝術設計特點。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很多方面的傳統元素都可以成為設計的靈感和取材來源,為書籍裝幀設計提供廣闊的改良空間。當然,強調設計中對傳統元素的利用和民族化的表現,并不是就排斥現代時尚元素,而是應該注意在設計中找到舊有造型元素與現代審美形式的契合點,讓傳統元素在書籍設計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從而給讀者帶來高品質的視覺感受,真正激發起他們對書籍的作為民族精神文明產品的認同。

書籍裝幀設計的電子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紙質書籍雖然仍然在當代人們的生活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與此同時,新型的“電子圖書”也開始占據一定的圖書市場。在當代,電子圖書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傳統印刷書籍的電子版本,擁有與傳統書籍許多形似的特點,比如有一定的文字量、彩頁,編排按照傳統書籍的格式等等,但是又因為其內容更豐富、成本更低、可讀性更強而頗受當代讀者,特別是年青讀者的喜愛,因此,當前很多書籍都會有電子版本,因此面對傳統書籍的電子化,其裝幀設計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電子屏幕的影響,包括在設計時考慮彩色顯示、動態顯示等因素。未來的數碼時代,勢必要求書籍裝幀設計師能夠結合現代新視聽技術,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閱讀表現力。

書籍裝幀設計的個性化

在工業時代,由于機器的大規模生產導致生產力被解放,人們對物質的消費和占有也達到高潮,自然與人類的分離導致人們認識和理解社會的方式,是以“兩極對立”、“非此即彼”的認識為主,在這些觀念的影響下,工業時代的設計側重往往統一化、標準化,忽略了人的不同群體性和文化性。而到了后工業時代,由機器化大生產導致的物的大量生產的浪費和環境破壞,讓人們開始反思自己和環境的關系,同時物種的多樣性和宇宙的無限性,也讓人們開始意識到對個體的尊重和對意義的追求。因此,在書籍裝幀設計中,許多設計者開始除了關注設計的一般特性外,還更加關注人本身。在滿足視覺舒適度的基礎上,突出各種設計元素的特色,以此來增加書籍裝幀設計的個性化和人文關懷。例如,材料是書籍裝幀設計表現手法的載體,其質地、肌理、色彩、美感等都會影響讀者視覺和觸覺感受,給他們帶來文字之外的感受和聯想,從而為書的知識性和藝術性起到獨具個性的增值作用,又比如,不同的印刷技術可以為不同的書籍塑造不同的個性形象。因此在現代書籍裝幀設計過程中,設計越來越追求藝術性和功能性的和諧統一,由以往單一的信息傳遞延伸為視、觸、聽、嗅、味等多方面,全方位的交融之美,從而創造極具感染力的閱讀氛圍。

由此可見,在當代書籍裝幀設計不再同于傳統的書籍裝幀設計,而是出現了“整體化”、“民族化”、“電子化”和“個性化”的變化特點,而這些變化直接影響到了書籍裝幀設計的教學。目前,書籍裝幀設計課程的教學還在很大程度上沿襲傳統設計教學的模式,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設計概念的“單一化”。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書籍裝幀設計就是“封面設計”的代名詞,包括大部分的高校的書籍裝幀設計課程還是沿用這種觀念,因此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還是缺乏對書籍整體形態要素的設計,有的甚至存在忽視的態度,認為書籍設計只需要設計出一個封面即可,不用再考慮其他,這種設計思路忽視了書籍裝幀設計的整體化,割裂了書籍的整體塑造,缺乏立體感和全面性。設計過于表面化,細節嚴重不走。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傳統書籍設計的影響,在教學中忽視了對電子書籍的講解與設計。

第二,設計思維的“拼貼化”。對于書籍的設計,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如何用設計來傳達和表現書籍內容,因此,其設計構思必須建立在理解和吃透原稿內容的基礎上,找準書籍的主題思想、精神特質,確定其風格特征,以此來構思整本書的大致形態。但很多時候,學生往往對書籍內容不進行詳細閱讀,或者只了解內容大意和中心思想就進行設計,這樣的設計無疑不能抓住書籍設計的真正內涵,而且當前由于電腦的方便快捷,很多學生滿足于利用電腦進行圖像文字的拼湊,拼貼出一本書來。而且傳統文化知識匱乏,西化嚴重,要么逢設計必加英文,認為這種設計就是時尚,要么就是對傳統圖形和傳統字體的簡單添加和羅列,這樣的設計思想和方法,沒有絲毫的創新和思考,體現了學生的懶惰思想,也完全沒有達到教學效果。

第三,設計過程缺乏實踐能力。書籍除了是精神文化產品,同時隨著書籍的市場化流通,它同時也是一種商品,體現了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結合。書籍裝幀設計的教學過程一般體現為兩部分:理論授課與實踐訓練。理論學習基本能較好地完成,但是在實踐訓練上仍存在較大的問題,一方面,學生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和實踐課題結合起來,在設計過程中,缺乏創意。另一方面,學生對于書籍的材質、印刷和裝訂等方面實踐經驗匱乏,導致進行課程作業時,往往只有封面光鮮照人,但其他方面的構成要素效果不佳。

因此,在書籍裝幀設計課程的教學中應側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探索:

第一,引導學生改變書籍裝幀設計的概念,建立整體意識。書籍裝幀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它包括了書籍整體設計和制作印刷裝訂過程,僅僅把書籍設計成封面設計,而忽視內文版式的設計,是片面的,并沒有理解書籍設計的整體性。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糾正學生的這種對書籍設計的錯誤理解,應該用詳細的理論闡述和具體的案例分析,幫助學生確立書籍裝幀設計除了封面設計,還應該涵蓋封頁、環襯、扉頁、目錄、版權頁、頁碼和書眉、版式設計、插圖、材料、印刷工藝等組成部分的認識,從而在實際訓練過程,主動建立起整體設計的觀念。

第二,引導學生注重從書籍內容出發設計。書籍的文字內容才是書籍的核心,書籍裝幀設計是為書籍內容服務的,再有創意的設計如果脫離書籍的文字內容,都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必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所要設計書籍的內容,只有對書籍內容有充分、完整的了解和認識,才能有感而發,在具體設計中體現書籍的內容和思想性,才能真正在創意上有所突破,也只有這樣的設計才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第三,引導學生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了解。當前大學生正處在一個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很多學生對西方文化的接收往往不假思索,認為設計中加入西方元素或英文,就是時尚,就是好設計,但對傳統文化的吸收卻是少之又少,傳統文化知識嚴重匱乏。正如前面所說,本國的書籍所涵蓋還主要是本國的傳統文化要素居多,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傳統文化的灌輸,讓他們真正理解傳統文化,從傳統文化中吸取有益元素,并運用到設計中去。

第四,加強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書籍裝幀設計應該加強實訓環節,教師應該根據市場實際情況,設計課題,讓學生了解并實際參與從設計初稿到輸出的完整書籍設計流程,特別是在書籍裝幀設計的制版印刷階段如何拼版、如何設定等的一系列流程,都需要讓學生熟知和掌握。只有這樣進行全流程的訓練,學生才能真正完整地了解和掌握書籍裝幀設計的全部內涵。

(作者單位: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藝術設計系)

作者簡介:彭艷云(1975—),講師,工作單位: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藝術設計系,研究方向:平面設計。

猜你喜歡
書籍裝幀書籍傳統
魯迅與“書籍代購”
書籍裝幀、畫冊、產品包裝(設計)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漢字字體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應用
張道一 書籍裝幀設計作品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用
老傳統當傳承
書籍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