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纖維藝術設計中刺繡的語言轉換研究和運用

2015-05-30 09:09孔艷
現代裝飾·理論 2015年6期
關鍵詞:掛毯觀者針法

孔艷

引言

當下纖維藝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無論形式、材料都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刺繡作為我國民間的傳統手工藝,它的傳承與發展都緊密的和這門古老又年輕的纖維藝術聯系在一起,而刺繡作為一種語言形式來研究會讓更多的人了解在纖維藝術中刺繡語言的魅力。

概述纖維藝術

提及纖維藝術最早在西方起源于古老的壁毯藝術,在東方的中國早在先秦時期,利用動植物纖維制作服飾及裝飾品已經很常見。纖維是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之一,大致可以分為天然動、植物纖維(絲、毛、棉、麻等)與人工合成纖維(皮革、金屬絲、紙漿等)兩大類。而纖維藝術,即是藝術家利用這些與人類最有親和力的材料,以編織、纏繞、縫綴等手段來塑造的平面、立體和空間裝飾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在它的發展過程中既融合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傳統紡織藝術,又與現代藝術觀念相結合?,F今有更多的藝術家在探索著多元化的纖維藝術,開拓更新穎的纖維藝術形式。

自二十世紀上半葉以來,纖維藝術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下以織毯、拼布、壁掛、裝飾品等藝術形式上不斷演化,這種凝聚藝術家情感的纖維藝術文化出現了繁榮景象。纖維藝術的作品是以材料、肌理、形態、色彩等構成要素在空間完成的過程中形成的完整性和視覺性傳達給人的審美心理感應,這些構成要素之間既有相對獨立的審美特色,又與藝術家的精神相互滲透、交融統一的藝術形式。

刺繡、刺繡語言

1.刺繡的獨立存在

在纖維藝術中獨樹一幟的刺繡藝術是中國的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刺繡是針線在織物上繡制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在中國有至少二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當代藝術對刺繡的影響,也不再僅限于它自身的實用功能和裝飾功能,而是作為一種藝術作品被廣大的人們所認識。因為刺繡是藝術家們一針一線在畫面上轉換出的藝術產物,更像是一種精神的輸出,一種手工帶來的暖意含在其中總是能夠容易感動觀者。所以說刺繡之于當代藝術更多的是承載藝術家理念的一種媒介語言亦或是變換的材料語言?!按汤C”在當代藝術的大環境中對于傳統意義上的刺繡而言已經具有很大程度的顛覆性,刺繡有其獨特的視覺感觸,所以這種獨有的語言慢慢演變成了纖維藝術中常見的語言之一。

2.刺繡語言的魅力

因刺繡即是纖維藝術中可以獨立存在的藝術形式,又發展為可以為多種纖維藝術藝術形式服務的一種藝術語言而顯得刺繡在纖維藝術中的運用十分廣泛。

就刺繡自身的針法有:平針、亂針、打籽、倒針、鎖繡、絨繡等。當準備刺繡一件作品時,除了作者的心理準備,適當的選擇針法會大大增加作品的藝術性。當代的纖維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也靈活的運用各種針法在自己的作品中,而這種針法也演變成了不同的語言,不僅說服了作者,也在觀賞中征服了觀者的心靈,這種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針線的語言,在人們的感情中顯得尤為真實,當它編織成了藝術,必定觸碰人心里的感官。刺繡語言的獨特的存在不僅僅局限在了單純的刺繡作品中,因為它具有的人文的魅力便更廣泛的運用到了更多的纖維作品中,它的轉換更像是千回百轉的人生真諦感動了更多的觀者。

在纖維藝術設計作品中刺繡語言的轉換和運用

1.刺繡針法轉換之平針語言

在圖一這件刺繡作品中,大面幅的使用了刺繡中的平針針法,語言單純卻使得畫面獨具力量感,這種樸實的針法表達了我國民族特色京劇的獨特味道,王秦的《姥姥家唱大戲》中刺繡語言的出現透著一股親和感,在對京劇中一些人物的塑造部分,平針的轉換大膽,不失生趣,使得最后完成的效果布拘泥刻板。從這件作品中感受到刺繡語言在細膩的轉換過程中帶給人更多的感動。

2.刺繡針法轉換之亂針語言

可能有人要疑惑刺繡語言如何在掛毯作品中運用,如圖二這件掛毯作品充滿當代的藝術風格又包含了傳統色彩的格調。全部刺繡語言統一為亂針,非但沒有破壞掛毯的整體性,在色彩上的轉換也會感覺更現斑斕,隨著走進這件掛毯上面的刺繡語言不能不說是趣味盎然,相比上件拼布作品這幅掛毯并沒有大面積的進行刺繡 ,而是選擇了粗細適中的線小面積富有變化的和織好的掛毯交相輝映,而這件運用了刺繡語言顏色變換的掛毯不論掛在什么環境中都讓人感覺熠熠生輝。這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即用意來傳達自己的一些人文關懷。

3.刺繡針法轉換之打籽語言

纖維藝術的作品中肌理的變化讓許多觀者稱贊,圖三的掛毯上,從平紋掛毯轉換到刺繡語言上能看出來畫面中的肌理變化帶給人視覺的沖擊,這個肌理的形成是刺繡的一種叫“打籽”的針法。首先選用和掛毯編織材料搭配的較粗狂的金色線穿在針上,然后從掛毯的下面穿上來,用線在針上繞一下,在剛剛穿上來的位置旁邊穿下去后輕拉多余的線,便會形成自然松散不同的小籽,單個看顯得別致精巧,當打的籽多了形成帶有肌理的面,在畫面上形成了和這塊掛毯之間的形式美感。所以說刺繡的語言被更多的纖維藝術家創新并運用到作品中,帶給更多的觀者對纖維藝術的美感認識。

4.刺繡針法轉換之多種語言

這件纖維藝術作品是魯迅美術學院本科畢業設計的作品,作品用運用了平針、亂針、打籽等多種刺繡針法,在畫面中形成不同的語言巧妙的和材料結合起來,在這種表象下所產生的本質和僅僅依靠材料變化的作品截然不同!作者通過刺繡語言所營造出來的氛圍有一種“生命表象”的效果,這種材料和語言的過渡也極為自然,針線中參雜著作者的情感傳達給觀者更為真實。刺繡語言的淳樸帶有一種力量,一種關懷的力量,讓你佇立在作品面前時自己的感官和心靈被作者的創造力所震撼。

5.刺繡針法轉換之機繡語言

以上介紹了許多都是手工刺繡語言,在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后,縫紉機的發明和發展帶動了紡織業得進程,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縫紉機也被藝術家運用到了藝術作品的創作中。圖五這幅拼布作品全部采用縫紉機刺繡,縫紉機刺繡的缺點是容易使畫面生硬不自然,特別是這幅結合了這種較硬的牛仔布,但作者巧妙的在線的顏色上加以變化,反而烘托整塊拼布作品上景象的前后虛實,這樣在避免了牛仔布材料生硬的缺點,同時給畫面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獨特視覺效果。

在第八屆洛桑到北京的纖維展覽中,有這樣一件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圖六這件拼布結合了數碼打印的當代纖維藝術作品,也是使用了縫紉機刺繡,在畫面淺藍色部分使用了和底色一樣的線來改變這塊面料的肌理,這種肌理的走向使畫面保持平衡。然而作者轉而一變,在白色的布面上繡出許多圓圓的圈,形成了這幅作品的主要語言,這些圈用大小的變化、疏密的變化來使得整個拼布讓人感覺仿佛有空氣的流通,這種刺繡語言的轉變和運用最終使得畫面飽滿和諧賦予觀者美的享受。所以無論是手工刺繡還是機器刺繡,我們不難看出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對它們之間的轉換和運用都在纖維藝術家的運籌帷幄之中。

結語

刺繡之于纖維藝術,它的語言轉換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纖維藝術的發展,在觀念至上的當今藝術世界的背后有許多支撐的媒介,而纖維藝術中刺繡的語言作為一個非常古老的藝術手段卻成為纖維藝術的一個發展空間更大的媒介。在刺繡語言上的使用如圖四中材料和材料之間的轉換、圖六中形成肌理之間轉換、圖二色彩的轉換、以及在空間上語言和語言的轉換和運用都延續著當今的藝術世界中的審美觀念而不停的演變。

刺繡的語言在纖維藝術中應用的這種藝術現象下產生的藝術作品,可以讓觀者看到這個時代纖維藝術家的精神家園,藝術家能夠深入到具體的刺繡語言中去體會,并將這種語言的轉換融入到作品中,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作品除了在縱向上的審美享受,橫向上也能引起觀者心中某種情感,才是對這種語言的最靈動的轉換和運用。刺繡的語言中滲透著人的氣息,一針一線的轉換都讓觀者能夠感受到藝術家的用心。一件藝術品,不論是纖維藝術或是其他的藝術形式,首先要感動人,讓觀者產生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鳴,而刺繡的語言恰恰在作品中的轉換具有這種帶有關懷的力量。

在未來的纖維藝術史上會有更多的藝術家在刺繡語言的轉換中有更多的研究和運用來做出更優秀的作品。

(作者單位:魯迅美術學院)

猜你喜歡
掛毯觀者針法
貝葉掛毯是掛滿樹葉的毯子嗎?等
永不凋謝的鮮花掛毯
淺議無極針法之九元氣血針法
端午節觀龍舟賽
手工栽絨藝術掛毯作品
纏繞的線團
朝醫太極針法操作規范
初探皮部針法治療腰肌勞損
阻力針法聯合針刺后溪穴治療頸肌筋膜炎10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