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文言文教學淺探

2015-05-30 10:48王穎
新課程教學 2015年4期
關鍵詞:文言文課堂教師

王穎

新課標明確規定,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和選修教材增加了文言文閱讀的數量.內容上,它們幾乎囊括了所有朝代的優秀作品和各類文學體裁.風格上,包括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具體而言,有《詩經》《楚辭》兩大源頭,莊嚴繁華的唐詩、宋詞,或理性或清新的古典散文等.它們奠定了中國文學基本格局.然而,如此燦爛的文化瑰寶當下的中學生卻難以領略.絕大多數學生學習文言文在思想上有相當程度的畏難情緒和厭煩感.能力上僅限于粗略翻譯課文,遷移能力很差.文言文教學仍是一個難點.因此,我們要正視現狀,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

一、當前文言文教學低效成因

(一)學生方面

(1)缺乏學習動力:文言文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考試”的外在動力往往隨考試的結束而終止.很多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學習;不能把外在知識轉化成自我知識;而且,死記硬背的材料很容易遺忘.

(2)遷移能力很差:學生往往課內題目會做,一旦拿到課外文章就無從下手.“無從下手”的情況有兩類:一是不理解字詞的意義和句型,而這是最基礎的.二是文章字面意思懂,但根據特定語境,無法對作者思想作出合理解釋.究其原因:首先是原有知識積累不夠,知識結構不牢固.其次是學生在課堂總是被動接受,不善于思考.

(二)教師方面

(1)考試的細化和急功近利的驅使,使大多數語文老師“明智”地放棄了誦讀、質疑、討論等課堂重要環節.大綱規定“淺易文言文”到底“淺”到什么程度?加之篇目之多,教學任務重,許多老師不得不選擇串講,嚴格遵守“句句清楚、字字落實”的八字方針,以為只有一字一句“落實”了,文言文教學的任務才算完成.因此,教學內容主要是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在教學中常常越俎代庖,替學生一一做好,總以為講得越多越透徹,學生就理解得越好,從不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結果既浪費了時間又導致聽課疲勞,養成了學生的惰性.

(2)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落后.老師低估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天賦和潛力.延續了教師“滿堂灌”的封閉教學局面,基本教學模式還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忙于記詞義、譯文.后果是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被動.課堂死氣沉沉,根本談不上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種種導致文言文教學效果不佳,優美典雅的文章被弄得支離破碎,文學欣賞變成了語法課、翻譯課.學生沒有自主感悟,傾心陶醉,根本體會不到形式的或寫實樸素,或比擬夸張,或氣勢磅礴,或雋秀優美;體會不到人物的言行神思、喜怒哀樂;更不會與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羲之“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這些情感之美產生共鳴,產生向往.何談讓學生受到優美思想文化的熏陶,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我認為這也是學生“厭學”“怕學”的根本原因.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我想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二、促進教學的一些策略

(一)授課前

(1)加強預習,引導自讀.授新課前,教師應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預習中的疑點與學生共同制定教學目標.

第一,要求學生預習時把注釋中不常見的字詞的意思在原文中標注,做到不用看注釋就能流利地讀懂原文.這樣避免了上課因過多看課下注釋而打斷理解思路.

第二,充分利用工具書.查工具書的過程實際是一個分析、判斷、篩選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分析推斷能力的形成.查的過程可以了解這個詞所有讀音和義項,有利于知識系統化.

第三,“好讀書不求甚解”.首先,自讀時找出不會譯的句子.對佳句、名句試背誦.其次,查閱作者和背景.另外,試理文脈,作者的行文思路不外乎“人物與事件”“事與理”.對于簡單的、清晰明了的,課堂就不必講解和深究.

(2)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如學過多少篇詩文?能夠背誦的有多少?掌握哪些文言虛詞和句式?這樣上課時就不用逐字逐句翻譯,只要把重要的字句挑出來,結合課文歸納用法,理解翻譯即可.既節省了時間,突出了重點,又使學生易于接受.另外,一些字在一篇文章里或不同篇目中出現多次,教師應適時歸納,便于比較記憶.

(3)抓住重點,課堂提問應有一個主線.巧妙的設問會啟發學生深入思考,令人印象深刻,還能使課堂節奏緊張、有趣.如有經驗的老師講《愚公移山》一文時,這樣設問:“這篇寓言共寫了幾個人?老愚公年紀多大,你怎么知道的?(考查‘年且九十的‘且的意思)那個遺男有幾歲,你怎么知道的?(考查‘始齔的意思)這篇寓言寫了一件什么事?愚公究竟笨不笨?不笨為何叫愚公?智叟究竟聰明不聰明?為什么叫他智叟?……”這些問題緊扣原文,步步深入地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和課文內容,同時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課堂上

教師在課堂上要安排一些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應注重問題的邏輯銜接,重點進行思維訓練,在互動中逐漸接近問題的實質,直到問題得到圓滿解決.訓練方法不拘一格,因文而異.諸如問題導讀法、討論法、質疑法、斷句法等.可以根據課文的難易,每課一個目標,有針對性地選用.

(1)培養學生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現代語言教學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播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當代語文教育家錢夢龍先生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文言文教學同樣應倡導自讀—質疑—討論.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我在授課前設定情境:“假如你是鄭國的國君或臣子,面對國家危亡,你會怎么辦?”通過討論,學生得出了“不能戰也不能逃,必須游說”這一結論.一時間七嘴八舌,“反間計”“釜底抽薪”等詞語活躍課堂.之后再與課文對照.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引起了思考.再如,教學《桃花源記》時,如果教師不做過多的講解,學生學習感悟到的東西可能會更多些,更深刻些,更美好些.首先是詞語的記憶,作者描述的絢麗動人的景色,桃花源中人們生活環境的優美,生活氣氛的和諧,人情的淳樸和真摯,整個事件的奇譎,想象的神秘,這些內容的文言表述并不艱澀.“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些只要多誦讀、記憶,化作自己的當代性的詞語再使用出來,即可修正我們當前話語的松散風格.面對古典漢語描述的如此佳境,我們作為教師,唯一有效的工作就是“強調”“渲染”桃花源的優美和奇異,設置相關的情鏡,激發學生想象和聯想的熱情,體味自然的、鄉村的和諧和淳樸.

教師應肯定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關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一景物描寫.學生自讀后指出其精彩之處在于寫景的“豪放”.這一概括就非常有新意.“豪放”指人的情感,而這首詞中高聳入云的崖石,動人心魄的江水和浪濤追逐掀起的層層浪花,不正是美學中的崇高和壯美嗎?這首詞中“豪放”式的寫景不更能讓人領悟蘇詞的風格和個性嗎?又如關于韓愈《師說》一文的中心論點,歷來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句話,有的認為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句話.我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讀,有的學生提出中心論點應是“古之學者必有師”.他解釋說,這個句子是一個邏輯命題,就此可以提出“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三個問題,這正是議論文的本質.這一說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應該給予肯定.

(2)指導誦讀.課堂上必須給學生充分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們倡導的誦讀并非過分強調學生“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的內省和體驗,課堂時間也不允許.而是突出教師的監督、示范作用.我認為教師的指導作用具體如下:第一,讀準字音.第二,讀準句讀.學生朗讀中存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讀破句”.教師應將學生誦讀的錯誤指出,并引導學生分析比較,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句讀.第三,讀準語氣和語調.語調不僅有助于理解文意而且有助于體味文章情感,把握人物性格.如何將語氣語調的不同之味讀出來,教師應予以示范.或讓學生自己先揣摩,教師再示范.第四,讀出文氣.如何對一篇課文進行朗讀處理,如何才能用有聲語言把文章的思想內容、風格技巧表現出來,也就是說,誦讀既要讀出文本的言內之旨又要讀出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聲情并茂地讀出語勢.

另外,誦讀形式可以多樣化,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特點采取齊讀、領讀、聽讀、分角色朗讀、輪讀等形式.可配音樂、畫面,可開展游戲活動等,以花樣變化給學生新鮮感和趣味感.

總之,誦讀的效果佳,必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如能在泛讀中“讀之以情”,學生就會“感之以趣”“趣之以讀”,在反復誦讀中讀出“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效果,品出“三月不知肉味”的意境,最終達到朱熹所說“不待機說,自曉其意也”.

(3)聯系現實,古為今用.對文言文的學習要謀求對古典漢語的整體感悟,整體把握.通過誦讀,記憶習慣用語而不是語法翻譯,爭取在當代語言環境中直接熟練地使用,尤其是對成語的使用可以使現代漢語簡潔、典雅.教師可在講課中適當穿插成語典故,以豐富知識,活躍課堂.

其次,古代優秀的文化思想在現世的教育意義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聯系現實生活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可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三)課后

加強背誦.俄國生理學家謝切諾夫說:“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記憶.”文言文的教學價值一方面在于博大精深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于古雅精練的語言.文言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的不二法門就是多讀多背.現在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理解,輕記憶”的現象,文言文教學尤甚,許多教師把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總說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實,學生“知其然”太少.這種忽視積累的閱讀教學造成學生思想的貧乏和語言的無味.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背誦指導.教師可指導學生先記住名言警句,根據文章的思路試把句子串起來,通過反復誦讀記憶其余語句.

以上是我對文言文教學的一點兒體會,權作引玉之磚.最后,我想強調,文言文是一種悠久而博大精深的語言,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因此,作為炎黃子孫的學生,沒有理由不學好文言文,教師沒有理由不教好文言文.希望廣大師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教學水平.

猜你喜歡
文言文課堂教師
甜蜜的烘焙課堂
最美教師
美在課堂花開
小題精練(二) 文言文翻譯
小題精練(一) 文言文翻譯
教師如何說課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初中文言文的“教”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