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觀?范婭萍油畫作品自述

2015-05-30 10:48
藝術財經 2015年4期
關鍵詞:佛性信仰人性

世界上對于我來說最值得珍惜的莫過于時間,許是從幾歲時候父親對我的“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的教導里,許是從我在煤氣中毒重度昏迷游走過奈何橋之后,許是從我在靈修過程中看到生命的短暫和永恒里。時間如同生命的魔法師,用心領略春夏秋冬的意義、靜靜地看一整天黎明到黃昏天空的波濤洶涌、觀察幾千年來地球上地圖的變換、體會玫瑰花綻放和衰敗的全過程、直面霉菌對動物尸體的侵蝕……生命是如此的奇妙而美好。

死亡的體驗

我有過幾次接近死亡的體驗,卻是上天對我的垂愛。接近卻不擁有,謎一樣的失重空間,當游走在那無色無味無力無聲的空間里,沒有憂愁,淡淡的歡愉彌漫,一切都輕輕的緩緩的……那些呼吸,那些心跳,那些光影,那些聲音,如神游一般,時間凝固在那一刻,像是永恒……也許任何文字都不足以表達那一刻的體驗。

當代社會人類對自然和自我過度索取,欲望無度的人性在執我中越來越放大。除去銀行卡、社會頭銜和手機微信等等,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又是誰?我要去向生命的何方?今天如何擁有?如何為他人創造價值?今天的快節奏下,不要說這些問題,可能人們怕是連快樂或是憂傷的時間恐怕都沒有了……15年前,貪婪的我為了再次體驗那種失重的感覺,在4月愚人節的時候去蹦極了,一切都靜下來了,慢下來了,沒有人聲,沒有時間,沒有不惑,還是淡淡的愉悅和輕柔的美好彌漫……

生和死之間

藝術于我就像是一場對生命宇宙的呈現,通過現實世界的具象面孔,來表達對多維的無限生命的自由的思考。在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幾次我都去尋找死亡體驗,這也是課程中心靈成長的必修課,通過在死亡體驗中的感悟,反思自己,客觀的看待自己人生,找到適合自己面對生活的態度。

生命就像是一種脆弱的存在,而藝術卻在這種脆弱中做了最深刻的思考,關于生和死的系列就這樣誕生了。這個主題將這種隱藏在生命里潛在的沖動,切入到一個形而上的視角,直面存在與死亡。此系列作品延續了15年前《逝者如斯》系列對生和死的思考,我畫下了自己故去的親人生前死后的樣子,畫下垂死的在醫院的嬰兒,畫下所想象的先師,畫下那些值得推崇的天才,通過作品和他們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

生命最終都回歸到起點,人性亦是如此,連伏爾泰稱之為是法蘭西的太陽王的路易十四,到臨終時其言也善。生命誠如溫克爾曼描述古希臘雕塑一般,“高貴的單純,靜默的偉大”。

新生命的誕生

女兒小櫻桃的誕生,對我而言是又一次的對生命的發現,孕育的過程無時不刻不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沒有什么比看到肚皮鼓出的腳印更神奇的事情了。生命就是一個奇跡,沒有什么不可以原諒,沒有什么不可以創造。

從女孩到母親的自身的角色轉換過程中,我敏感的藝術神經不斷去捕捉生命最感動的每一個瞬間,我記錄了她從第一次B超以來所有圖像和視頻,體會每次她的心跳,畫下她生命的每個過程,此后便有了嬰兒B超系列,那是生命奇跡的見證,在有限的畫布中開始最大可能的對生命的藝術創作,小櫻桃實在是上天賜予我最好的禮物。這些時候靈感從生活最深處,源源不斷地涌動,這是任何男性藝術家所無法體驗的生命歷程。就像陣痛后孩子的誕生,短暫的生命,就可以通過藝術作品留在可能存在的永恒里,這是真正的生命力。

佛是永恒

道家所說的“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佛家所講的“一粒沙里有三千大千世界”……我嘗試去理解東方西方的神,佛和基督,讀經書讀圣經,后來我發現許多見解都是相似,其實殊途同歸,道和理都是一樣的,也許許多人并不贊同,但沒關系,這是我的淺見。

創作第一張的關于信仰題材的作品卻是從母親開始,母親要去南岳衡山祭拜,讓我畫一張畫,后來越畫越覺得內心寧靜,便開始有了關于佛光的系列創作。自性可見,佛性難尋。佛是光,佛性是永恒,是信仰。每年的禪修閉關都對我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當下社會信仰的缺失,通過作品或許可以喚起部分人對信仰的思考?;蛟S,只有少數的人能在精神上洞徹理解這種形而上的抽象的精神信仰,與我而言這種交流都是快樂。自性中本身就潛藏著佛性,當人以躬身的姿勢去放下、悲憫生命的時候,便不小心與佛性遇見!每年的閉關禪修讓我有更多沉靜的時間,遠離了都市的繁華,寂靜修行,寂靜的創作,寂靜生活。

回到當下

回到生活中,出世心,入世事?;氐饺诵灾?,女性成長一直是我多年來的主題研究,娃娃裝置只是載體,她承載各種角色人生夢想,是我的立體畫布,是對女性的成長的思考,是與生俱來的性別反應。近年來開始另一種方式的人生思考,開始畫男性的題材。

最開始模特從我的美院學生中來,還有我做藝術教育中的有趣的孩子,后來多是以先生王喆為模特原型。最初我以一種最直接、最強烈的黑白色彩來撞擊自己的情感,后來用強烈的色彩來表達心緒,畫當下男人的成長,畫他們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畫下他們的孤獨、彷徨和激情高亢……

《老男孩》油畫系列是一種對當代社會的精神描述,是一種對青春的祭奠,身為女性的我一直以來都認為思維是中性的,關鍵在選擇觀察的視角。在這批作品中,完全區別于過去對女性作品的研究和觀察方法,一切都是男性思維,從技法到表達方式和對畫面的控制,盡可能完美地呈現和表達男性的狀態,試圖讀懂一個男人的孤獨,從男性的人性本身開始,讀懂他們吞云吐霧的背后,在現代社會里征戰沙場的哀愁。

永遠的感謝

最后還是要感謝我的父母親,讓我懂得真愛,懂得生命,懂得如何去選擇人生,懂得如何去堅持自己,給我寬廣的視野,放任我對藝術的偏執,個中艱辛今天體會,也是如茶,淡淡清香。感謝我的先生,長期默默支持和精神鼓勵,我們一起看莫迪里阿尼的電影和畫冊,探討人性和選擇;風雪夜里開車接我回家,在車里我們不忘聊下《達芬奇的談藝錄》或者是《瘋狂的天才》;不管離家多遠,他都第一時間來聽我分享新的創作作品,大大小小幾十個展覽他總是默默的靜靜的在一旁,不多不少,不偏不倚,支持鼓勵。感謝女兒小櫻桃給我無限靈感,我的光,我的愛,我的小情人,她的擁抱輕吻有著無限力量。還有一路支持我的老師們朋友們親媽們,從湖南到廣州到北京,陪我渡過漫漫的成長時期,不論起起落落都有你們在身邊,分外珍惜!分外感謝!

猜你喜歡
佛性信仰人性
金城寺
與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佛性”的兔子
人性的偏見地圖
論信仰
鐵的信仰
佛性青年不拂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