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身名門的“浮萍”齊白石外孫熊之純先生的藝術人生

2015-05-30 10:48倪陽
藝術財經 2015年4期
關鍵詞:浮萍畫展水墨畫

倪陽

印象中的藝術家總是充滿個性與孤傲的,無形之間讓人產生距離感。初見熊之純先生的時候,卻完全沒有這些拘束和隔閡,著一件普通的襯衫,道一聲主動的問候,三個多小時的交談,讓筆者想起了劉禹錫的一句詩詞,“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彼錾怼懊T”,卻如同野草浮萍一般,從未享受過家族所帶來的萌澤;他一生歷經坎坷,然而對繪畫藝術的熱愛卻從不放棄;他雖已步入耳順之年,依然還保持著對繪畫的熱情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希望將自己一生的經歷感悟,以及齊派墨道所包含的精神傳遞給世人。

熊之純,字然一,號于青,1950年生于北京,外公是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母親齊良芷是齊白石的小女兒,生前一直擔任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的會長一職。從小,受外公的影響,之純酷愛畫畫,從記事起就拿著毛筆畫畫,好像這是一種流淌在血液里與生俱來的天性,媽媽和舅舅也經常對他進行系統的指點和教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就是在筆墨丹青中安然度過的。

1966年夏,之純中學畢業時一場政治風暴驟然發起,并迅速席卷了大江南北?;貞浧鹞幕蟾锩哪鞘?,之純就如同經歷了一場噩夢一般—一切的文化、藝術都被這場風暴摧毀了,整個社會都交織在狂熱、浮躁和惶恐、不安的無序狀態之中。十六歲的少年,不理解為什么曾經人人口中稱贊的外公及他的藝術,如今會被人批判;為什么母親、舅舅,身邊最親的人,一個又一個都離開了他,從此杳無音訊;為什么自己崇敬的書畫藝術會淪為糟粕,連想一想都是奢望。1969年秋之純在上海參加工作后,通過職工探親假的機會,繼續北上尋親,終于得知母親竟然被打發在北京西單食品商場燒鍋爐,再次和母親重逢時,之純已經23歲了。見面的瞬間,相看淚眼竟無語……十年的時間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并不算長,但是對于相離的至親而言,恍若隔世。

1979年的秋天,之純相識了生命中的知音—熱愛書法的鄔景亮女士。同樣的坎坷命運,同樣的執著努力,將這對心心相印的青年引領上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人生之道?;楹蟮娜兆永锛彝ソ洕廊晦讚?,堅持繪畫就成了一項不菲的開支,但是妻子始終如一地給予鼓勵和支持,最大程度地節儉著家中的一切開支,以保證書畫材料的必須費用,這無疑是對之純在書畫研習道路上的最為至關重要的支持和激勵。

1990年代初,之純的作品開始被陳列于滬上幾處星級賓館及畫廊,相識了一些同行及一些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友人。芬中友好協會的成員Pertti Helminen非常欣賞之純的畫作,力邀他赴芬蘭舉辦畫展。在之后的兩次赴芬畫展期間,他通過參觀當地的畫廊、畫展、博物館,對西方的水彩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好友Pertti和Pirkko的熱情幫助下,之純正式進入愛沙尼亞國家藝術學院,開啟了旅歐深造之行。

在歐洲的四年制西畫研習中,之純系統學習了西方水彩畫中對于色彩的運用和技巧,并思考如何將這種藝術風格和中國傳統的水墨畫的寫意風格相糅合。他認為,中國畫是寫意的,強調畫背后所引申的內涵,而西方畫則是寫實的,通過極其科學的繪畫技法,還原真實。然而共同點是,一幅好畫并非只有視覺上的好,好的作品應能讓人感受到作者寄予的情感。如果說繪畫技巧是畫的骨,那么情感則是畫的魂,沒有情感的作品,就失去了生命力。

當被問到他對好的作品的理解時,之純用了一句非常簡潔的概括—“墨點不多淚點多”。

離開學院后之純來到芬蘭,加入赫爾辛基的一個藝術團體,繼續交流與研習著繪畫。此后的那些年里,之純夫婦應邀在芬蘭和美國等多地舉辦了夫婦合璧的書畫展及中國寫意畫講座。所展出的一些繪畫作品被多國藝術收藏家及美術館所喜愛和珍藏。

2007年1月迄今,之純夫婦執教于赫爾辛基國際文化中心,講授中國寫意繪畫及中國書法藝術。他們致力于將中國的書畫藝術在西方進行推廣和普及。

授課中,出席聽課的大多是水彩、油畫系的學員,他們十分崇尚東方文化,但是之前對中國水墨畫卻幾乎全然無知,通過之純夫婦耐心的講解,學員們才慢慢了解了中國畫獨有的介于“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魅力。同時也初步領悟與體會著傳統中國畫諸如“梅蘭竹菊”,尤其是齊派藝術的“蝦蟹魚蛙”,及中國傳統書法。之純夫婦為之感到欣慰,并數次帶領學員們舉辦師生集體書畫展,受到極大的好評。

而今之純不斷嘗試著將水彩畫的色彩技巧,應用到水墨畫上,形成“彩墨畫”,通過這種新的形式,在寫意風格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水墨畫的藝術表現力。

2014年8月,之純受上海圖書館“大家講壇”之邀主講了題為“齊派墨道——白石后人談水墨”的公益講座,反響十分熱烈。并于同年9月3日在上海中國畫院舉辦了個人畫展。這些回到祖國的活動緣起則要追溯到一次2014年初不經意的“邂逅”。年初的2月里之純夫婦回滬探親,在一次偶然的聚會中,之純夫婦相識了滬上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汪義成先生,見面當天,整整六個小時的促膝長談,讓兩人都產生了一種相見恨晚的感受。談理想、談人生、談藝術,誠摯的交流,讓素昧平生的兩人成為了莫逆之交?!耙环N強烈的直覺告訴著我,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對齊派藝術的推崇,及希望弘揚中華文化的拳拳之心,著實令我感到難能可貴,理當珍惜?!钡拇_,現今的社會,彌漫著浮躁的因子,在資本論成敗的時代,連藝術市場都無法幸免。不論是主流媒體,還是市場客戶,對藝術品投資價值的關注都已遠遠超過藝術品本身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如果說每一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標簽,那么“愛憎分明”、“淡泊名利”則是之純最好的注腳。他不在乎世俗對他的看法,他也不關心自己的畫作能不能賣錢,甚至幾乎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白石老人的外孫,但是他卻擁有著最簡單的執著和夢想。他只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白石老人的人文精神傳承下去。因為,齊白石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訪談的最后,熊之純先生感慨,“在這個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我只想力爭去做一個出淤青蓮,而不是與光同塵,此乃此生把筆臨池的初衷?!?/p>

猜你喜歡
浮萍畫展水墨畫
牡 丹 (水墨畫)
卡通畫展
“中國畫”與“水墨畫”——小議“水墨畫”稱謂在20世紀90年代的盛行
安靜的水墨畫
『六一』畫展
滄海浮萍
水墨畫與社會變革
《紅浮萍》中的女性訴求與空間哲學
浮萍入藥,濕熱不侵
小小畫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