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晨陽?心象的肌理

2015-05-30 10:48
藝術財經 2015年4期
關鍵詞:層層意念肌理

南朝的宗炳在《畫山水敘》中說: “圣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像”,提出圣人以“道”立于心,應萬物變化而悟“道”。寄情山水,將自己的孤潔心境寄托于尺幅之間,高遠志趣表露在點畫之外,也是悟“道”之徑。

“心象的肌理”中的“心象”意在“澄懷味像”關照心中景象;而“肌理”體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創作形式。

心象是就我的繪畫內容而言。從東方藝術的范疇來看,心象是相對于意象的。一直以來,談到中國的繪畫藝術,總是會談到意象繪畫。主要指寫意畫、文人畫,講求逸筆草草?,F在我們看中國的傳統繪畫,更多的是從意象繪畫的角度來研究。而我覺得中國傳統繪畫里還存在另一條脈絡,我把這條脈絡稱之為心象繪畫。這個傳統可以追溯至北宋甚至更早。以北宋山水畫為例,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或者郭熙的《早春圖》,他們的繪畫與之后的山水畫存在很大的差異。他們的作品看上去是很寫實很具象的,但事實并非如此。畫中所精心描繪的并非現實中的某座山峰,某個景觀,而是胸中丘壑的呈現。雖然畫面所呈現的似乎很具象,甚至有著超越現實的真實,但那是一種心象的風景。

就如同我現在的繪畫一樣,我要尋求的是心象的繪畫表現。表面上的具象與寫實并不是作品的重點,我只是在用畫面中的形象來表達我內心的意念。

從世界藝術的范疇來看,心象繪畫又與西方具象繪畫有著本質的區別,如前所述,心象繪畫盡管表面上看似乎非常的具象,卻并非寫生得來,也非現實的寫照,而是外部世界投射于畫家內心后,與主觀意念融合后,繪畫臆造的景象。是畫家對自己內心物象的體味與表現,是構筑于意念和經驗基礎之上的。其視線是向內的,投射于心靈,是一種內觀,東方藝術的特點在于對世界的觀看方式上。而西方的具象是畫家對于外部客觀世界的觀察與描繪,是一種理性的再現。

而對于這種心象的表現,我運用了一種獨創的繪畫方式。既區別于西方傳統油畫表現方法,又非水墨畫的宣紙與墨,而是用油畫及綜合材料,在有肌理的畫面上層層堆積,產生出一種色彩斑駁,色點、色塊重疊交融、極其豐富的畫面效果和肌理。堆積的疏與密、色彩的強烈或曖昧、厚與薄、豐富或單純,都會因作畫當時心念的移轉而變化。因此,看似無規則的色斑,實是情緒和意念的堆積,如同心象之凝結。因為形成的是斑駁的色點,遠看有暈染的感覺,像是巖畫,又似中國水墨山水畫中的皴法和層層的點染。

這種點點實際上非常接近我對大自然的那種感覺。對于自然,我最先的感覺是茂密的叢林,長滿苔蘚、雜草蔓延的地方,一些不知名的小芽從土里冒出來,一片一片的植物四處繁衍。這樣的場景是自然生命的體現。包括那些遠山,如果只是用色彩、用明暗、用色塊去表現,總覺得與自己的感覺不貼切。因為實際上山上有著非常多的植物,層層疊疊的樹木,點也好,線也好都是很接近自然的表現,與想要表現的對象是很貼切的。因此這種層層疊疊的點的技法又與我對自然生命的感受結合到了一起。我曾經在日本的筑波山腳下住過兩年,住在一個帶一圈院子的兩層的小樓里,院內有十幾顆各種樹木和繁多的花草。草坪不大,卻很精致,松樹下巨大的黑色臥石上放一只盛水的小盅,那是讓小鳥來喝水的。一條鄉間水泥路經過院門前,路那邊即是水田。我經常沿著小路在筑波山腳下散步。到處是高大的樹木和茂密的灌木叢,樹根盤根錯節、枝葉郁郁蔥蔥,田埂上、樹下路邊有密密層層的細小植物。在那樣的一種環境里,世界就是由層層堆積的點和穿插其間的線組成的。因此,畫面所呈現的點與線,既是自己的表現需要,通過自己的方式,對油畫既成技法的解構:又是我對外部世界真實感受的體現。(文章由新繹空間提供)

猜你喜歡
層層意念肌理
層層深入寫“端午粽”
意念機器人(上)
層層批示≠層層落實
層層請示≠層層重視
肌理的感受與表達
追求原始沖動和意念的自由釋放
滲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國卷為例談古詩如何細讀
感受肌理
器之肌理,物之溫度
涓滴意念匯成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