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家庭—學?!鐓^”三位一體教育良性互動策略研究

2015-05-30 09:08許麗靜郭泉源
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良性家庭社區

許麗靜 郭泉源

【摘 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是當代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三種教育考驗,它們有著相對獨立的教育空間、功能和方式。建立三者教育良性互動,對優化人的大教育環境至關重要,而三位一體策略系統的構建又是其中的關鍵。三位一體教育互動即家庭、學校、社區相互融通、相互配合的大教育體系,在心理學和社會學中有著廣泛的理論根源;旨在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目標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在策略體系的建構上,三者又有明確的分工:學校教育是教育良性互動策略的設計培訓、協調實施者,家庭教育是策略實施的中堅力量和榜樣示范,社區教育是策略實施中的社會導向和助推器;在策略選擇和分工上,又需要按照不同的教育資源分配,對三者不同教育功能進行整合和重新分工,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關 鍵 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教育良性互動;策略

福建省晉江市作為中國百強縣之一,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人口流動也進一步加劇。同時,信息化和高鐵時代的來臨,不僅改變了晉江人通訊出行的方式,還深刻影響到晉江居住民的生活習慣、人口結構、思維方式、社會價值觀等領域,并對現行的晉江學校教育產生諸多的影響,甚至于觸及了晉江教育的一些傳統習慣。如何有效地降低社會綜合發展帶給學校教育的影響,優化教育的整體氛圍?筆者通過對晉江部分中小學的調研和分析,認為以學校為中心建立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良性互動模式,可以有效地優化學生的自我教育體系,穩步提升教育的整體成效。

一、相關概念

本課題涉及五個重要的概念,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教育良性互動、自我教育,筆者先做如下概念定位,以揭示它們間的內在聯系。

(一)家庭教育

本文指一個未成年個體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生活習慣、教育方式等綜合因素對其成長產生作用的過程。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其教育作用位居兒童六大雕塑家之首,是一個人教育的起點和基點。

(二)學校教育

本文指適齡的人集中到學校,以課程體系、授課形式、組織方式等一系列有目的地施加影響,促進成長的過程。它在人的成長作用中位居第二。

(三)社區教育

泛指生活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未成年個體,受到社會風氣、人際關系、生活氛圍等社區環境因素綜合影響的過程,也屬于社會教育的狹義范疇。它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是影響人成長最主要的三個要素。

(四)自我教育

即未成年個體自我反思外部現象,以自身情緒感受、接受程度為基礎的自我教育內化過程。以上三種教育最終均會轉化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影響自我教育的基本價值定位。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與自我教育在人發展不同階段的影響結構圖體現如下:

(五)教育良性互動

教育是未成年個體成長中受到綜合影響的過程,由于施加影響的各方因素在個體身上產生作用的不確定性,它們所施加的影響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相反或多方向的。本文中的“教育良性互動”,就是指在遵循未成年個體成長規律的基礎上,通過一定措施的矯正和相互間的良性作用,致使未成年人接受社會正能量的綜合作用,激勵自身樹立起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正能量氣場。

二、一線調研與現狀分析

立足學校教育的需要,從觀察學校營造教育合力的基本現象出發,課題組對晉江市農村中小學“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的現狀做了近三年的跟蹤和分析,采用了現場調查和報道分析兩種基本形式,現場調查主要立足筆者所在學區的中小學,報道分析的信息主要來源于晉江市教育信息網。經過梳理分析,晉江市農村中小學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存在著以下三個顯著的特點。

(一)功能孤立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三者的存在相對孤立,教育間的合力缺乏整合,教育作用此消彼長,常常出現“5+2<5”、“6+2<6”的狀態。即在校5天的學習,經過周末2天的沖擊后,教育效果就遠遠小于5天的作用,每天在校學習6小時,經過晚間2小時的沖擊后,學習效果會大大少于6小時的收獲。個別學校所在的社區還出現一邊倒的狀況,家庭、社區將一部分教育責任推給學校,家庭、社區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停留在松散狀態,基本狀態如圖2所示。

圖2 “家—?!獏^”教育功能孤立示意圖

(二)活動零散

由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三者監管主體責權的不明確性,導致在教育活動協同上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在晉求學學生的家庭教育,家庭單位間存在著重視程度、方法藝術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在大部分家庭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家長的基本素質。學校教育的監管主體相對比較明確,主動性較強,但仍會受到家庭、社區教育不同程度的影響。社區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就算是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布置要求下,其教育活動也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并且依托于轄區學校開展,走過場的多,效果極不理想。

(三)形式單一

從時序角度分析,“整合家庭、學校、社區教育,共同構建教育合力”的話題越來越得到一些學校的重視,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也比往年有了很大進步。但在整合教育的活動形式上仍然相對單一。如學校、家庭教育整合仍以家長會、家訪等為主,再如學校、社區教育整合上,主要也以進社區老人院慰問老人、進烈士陵園祭掃活動為主,而且組織的次數、參與的學生數都很有限;社區、學校教育整合上,最常見的是公安部門安全教育進校園的活動交流。這些都說明在家庭、學校、社區間教育合作的形式、深度、廣度都還很有限,作用也很有限。

三、理論分析與策略構建

在整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的合力,促進未成年個體自我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把握好哪些基本理論,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去設計教育良性互動的策略,構建起良好的教育互動呢?

(一)心理學理論相關論斷的運用

1. 過去的經驗對現在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來源于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啟示:教育良性互動策略的確定要立足于對服務區學生以往共性狀態、喜好、心理等因素的分析。

2. 一切行為都是環境影響造成的,行為的形成和維持是強化的結果。來源于行為學派的觀點——啟示:教育良性互動策略要有可持續操作的程序,要有利于活動的持續開展。

3. 人人都有向上和向善的可能,每個人都可以積極健康地實現自我。來源于人本主義學派的觀點——啟示:教育良性互動策略要有普及功能,對每位學生都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社會學理論相關論斷的運用

1. 一切組織都具有自動調整、順應和改變的功能。來源于功能學派的觀點——啟示:教育良性互動策略是一個在實踐中逐漸完善的過程,它需要以實踐做為平臺。

2. 組織成員間的沖突,有助于成員重新思考自己的行為和角色。來源于沖突學派的觀點——啟示:教育良性互動策略設計過程中,應充分注意到家庭、學校、社區等責任主體的互動,促進互動策略中臨時組建組織的結構進一步優化。

3. 人們的互助、互惠行為是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來源于社會交換理論的觀點——啟示:家庭、學校、社區教育良性互動具有良好的需求基礎,有效的互動策略可以優化三者的教育合作氛圍,促進未成年個體的良性成長。

(三)“家—?!獏^”三位一體教育良性互動模型設計

綜合以上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理論,及教育良性互動策略的設計條件和特點,“家—?!獏^”三位一體教育良性互動策略建構模型闡述如圖3所示。

四、策略解讀與實施建議

教育良性互動是依賴于家庭、學校、社區三個責任主體分別開展有效的活動,并以活動為載體來實現的。按家庭、學校、社區三者在教育中所承擔的不同作用,在學校統一協調分配下,共同承擔起對未成年個體進行良好教育的責任。

(一)學校教育——教育良性互動策略的設計培訓、協調實施者

本文中的“學校教育”,狹義指學校良好的內部學習環境以外,在營造教育合力所應承擔的教育責任。在不考慮學校課程設置、文化建設、氛圍營造等內部因素的前提下,在“家庭—學?!鐓^”三位一體教育良性互動策略的構建過程中,學校教育應承擔起對互動策略的設計、培訓、協調、督促等責任。如圖3所示,其主要工作職責有:負責建立教育互動委員會、開展家長素質培訓工程、構建信息化服務溝通平臺,并以此作為教育良性互動的基礎工程。

1. 建立教育互動委員會并指導工作的開展。教育互委會由學校德育主干、家委自治會主干、社區教育主干、學生代表等部分組成,旨在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溝通協調學校、家庭、社區、學生等主體關系,設計、指導各項互動策略的組織實施。

2. 推進家長素養工程,發揮家長學校的效果。家長素養工程,即通過案例分析、方法學習、現場對話等方式,促進家長教育素質的提升,優化家庭教育環境,降低家庭負面行為帶給學生成長的不良影響。

3. 構建信息化服務平臺,保持教育主體溝通的即時性。依托計算機網絡和手機移動終端等技術,以QQ、微信等平臺,建立起教育互動相對穩定的溝通途徑。如建立班級QQ群,加強班級學生群體或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通報,作業督促和指導,成績匯報與策略溝通,延伸學科課堂學習,發揮統籌課內外、學科間的作用。也可建立班級微信群,作為出勤通報、一分鐘家長會、好方法推薦等平臺,統籌校內外對學校教育的關注度。

(二)家庭教育——教育良性互動策略實施的中堅力量和榜樣示范

目前,晉江大部分家長都是被動地關注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很多時候參加家長會、家訪等活動也都由老師牽著鼻子走。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家長缺乏主動性、對孩子關注度不夠、素質不高等諸多因素,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能夠激起家長興趣的參與平臺。因此,教育良性互動策略在實施過程中,建構起能夠強化家庭教育作用的平臺至關重要。

1. 建立家長督學制度,引家長到學校管理中來。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呵護未成年人成長的過程。從圖1分析可得出,中小學是學校教育逐漸占重要地位、家庭教育影響逐漸降低的階段,二者對此時未成年個體成長都產生著重要作用。因此,學??梢灾鲃咏⒓议L督學制度,整合中小學階段兩股最重要的教育力量,通過學校的教育平臺,為學生平穩渡過叛逆期保駕護航。家長督學可通過學校安全管理(如學校大門接送輪值等)、解決學校投訴案件、班級聽課巡課、校外活動組織等方式,引導家長代表參與到學校的日常管理中來,在尋找家校教育相互諒解的基礎上,收獲家校教育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2. 成立家委自治會,由家長溝通協調自己孩子的事。由家長委員會牽頭,成立家長委員會在校常駐機構——家委自治會,設定其工作職責:第一,履行家長督學的責任;第二,圍繞學校敏感問題(如學生在校用餐問題、校服問題等),負責組織召開家長聽證會;第三,當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產生沖突時(如家校教育方式出現分歧等情況),做為第三方機構介入調解,謀求統一的解決意見。

3. 開設家長講壇,讓成功家長傳遞成功的經驗。一所學校的人才資源是極其豐富的,除了教師、校友資源外,還有一股隨時不斷豐富的對象,即家長資源。由學校提供場地,家委自治會負責邀請組織,請每一屆學生家長群體中,在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為學生做人生、職場、學習等方面的講座,為家長做家庭教育方面的輔導,用一個個生命經歷去引導、感染一群生命的成長。

4. 組織家長接待日,讓家長也做些孩子的事。缺乏家庭溝通,缺少相互理解,往往是導致家庭矛盾的重要原因。學??梢砸劳屑椅灾螘?,組織較為廣泛的家長接待日活動,邀請一些特定的家長參加,讓他們也做做學生在校所做的事,如食堂接待日,家長也吃吃平常孩子在校的飯菜;在?;顒咏哟?,家長也過過學生在校的生活;開展親子活動日,家長和學生一起接受挑戰完成任務等。通過家長接待日活動,讓家長與學生多些談論的話題,促進相互理解;也讓家長深入了解學校辦學的情況,促進家校理解。

(三)社區教育——教育良性互動策略實施中的社會導向和助推器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社區文化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社區文化背景將助推教育環境的進一步凈化,家庭和學校教育效果的進一步優化。

1. 建立社區助學制度,創設學生動手與實踐的平臺。社區助學制度,在本文中特指社區依托社區資源,開發一些學生社會實踐平臺,以彌補學校教育中學生動手實踐機會少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社區教育代表通過實地考察和評估,選擇幾處配套比較完善的定點實踐單位,與學校配合組織做好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社會閱歷和動手實踐訓練量。

2. 開設社區論壇,開通行業精英職業指導的渠道。初高中學生都面臨著中高考后的重要轉折,要選擇職業教育還是選擇常規的升學教育。在適當的時間里,邀請社區主干企業精英,開設社區論壇,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職業知識,提供職業與興趣磨合的導向,有利于學生做出更符合鎮域經濟模式的升學選擇。社區論壇可以采取學生走課的方式進行,進而給學生提供最大的行業信息量。

3. 送企業入校園,促進社區多元文化的碰撞。在不同的學區或臨近的工業園區內都有些在地方上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這種企業在經濟上能夠取得輝煌成就,企業文化必然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引企業文化進入校園,在校園內舉行優秀企業文化展覽;引學生走入企業,讓學生走訪地方優秀企業家,了解創業的歷程,讓學生參觀企業工廠,了解勞動生產程序,感受勞動與生產。通過這樣一些手段,促進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的結合,同時去感知社會、感知勞動、感知艱辛,提高地方自豪感,培養本土情懷。

4. 辦好家長學校,溝通優化特殊家庭教育環境。在學校教育互委會的統一協調下,將家長學校交給社區來辦,融通中小學教育存在的共性問題。由社區針對不同類型的家庭,提供菜單式的培訓,使家長學校針對性更強,更節省資源。社區辦家長學校,還可以與社區特殊家庭義工服務相結合,給轄區內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多的關注和幫助,從根源上優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相融合的大教育環境。

猜你喜歡
良性家庭社區
走出睡眠認知誤區,建立良性睡眠條件反射
社區大作戰
呼倫貝爾沙地實現良性逆轉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庭“煮”夫
戀練有詞
基層良性發展從何入手
甲狀腺良性病變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的效果分析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