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反學?!鼻榫w的網絡表現及對策引導

2015-05-30 14:25張君然
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網絡空間師生關系中學生

張君然

【摘 要】近年來,關于中學生“反學?!眴栴}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多是從現實環境中探討其內涵、類型、成因及對策等方面的研究,而對網絡空間里中學生“反學?!鼻榫w的行為表現卻鮮有關注。本文結合網絡信息時代到來的背景,將研究問題界定為中學生“反學?!鼻榫w的網絡表現,從而豐富和深化反學校相關問題的研究,同時結合當下的教育背景引導中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

【關 鍵 詞】反學校;情緒;網絡表現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猶如人體的血脈一樣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式。2014年7月21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442萬人?;ヂ摼W普及率為46.9%,較2013年底提升了1.1個百分點?!逼渲?,學生作為對新鮮事物有著快速適應能力的人群,占到了24.5%。而網絡也以其開放性、匿名性和自由性等特點受到中學生們的青睞。因此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中學生對學校的反抗情緒已經不再局限于學校場域,而是延伸到了網絡世界中來。

一、中學生“反學?!鼻榫w的網絡表現:內容呈現

筆者將接觸到的中學生的網絡空間內容進行分類發現,中學生“反學?!鼻榫w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對學校規章制度的惡搞與調侃,二是對教師日?;顒拥闹櫫R,三是對異性情感的熱烈表達。這些調侃、謾罵都會化為網絡空間的文字或圖片在中學生群體之間相互轉載,成為他們之間公開的“秘密”。

(一)中學生對學校規章制度的惡搞與調侃

“我們學校是一個好學校!我們雖然下課晚,但是我們上課早??!我們雖然休息少,但是我們加課多??!我們雖然冬天冷,但是我們夏天熱??!我們雖然放假晚,但是我們開學早??!我們雖然活動少,但是我們作業多??!找學校,就該選這樣的!上更多的學,放更少的假!”……

筆者發現,在中學生的空間里存在著大量惡搞性質的東西,而惡搞的主題通常都是學校生活,尤其是學校出臺的各種規章制度。他們通常會以極度夸張和顛覆性的文字、圖片或視頻重新演繹學校生活,重新建構學校的規章制度,或是原創,或是轉載他人,從而在網絡空間里獲得其他網友的支持和贊譽。而這些惡搞的內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越是和學校反著來,語言描述越激烈,文字內容越戲謔,越受到中學生群體的歡迎。

(二)中學生對師生關系不滿的宣泄

“老師,汝之螻蟻,敢挑戰吾之尊嚴,踐踏吾之榮耀,就讓汝看看學生的真正力量,讓你徹底滅亡!”……可以看出,中學生在網絡空間里發表的這些語言極其犀利和刻薄,透露著明顯的師生沖突的存在。學校教育極度推崇的師生互動交往模式是控制與服從,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身份出現時,通常會迷戀于對學生的高壓控制,而學生的自主性也會被嚴重剝奪,更甚者可能傷及自尊和自信,由此而導致了學生表現的表面服從,內心卻對教師充滿怨恨、敵對和反抗的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也讓中學生們將其為一段段犀利的文字呈現在網絡空間里,文字越激烈他們感覺越過癮。

(三)中學生對異性情感的熱烈表達

筆者發現,中學生在網絡空間里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在抒發自己對異性的情感,表達熱烈且豐富,這與學校明文禁止的“早戀”行為大相徑庭。眾所周知,每一個學校都對男女生交往問題格外敏感,上到學校出臺校規校紀來對“早戀”起到震懾和把關的作用,下到班主任老師的座位安排、循循善誘來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由此可見,學校對于“早戀”問題上下一心,大有“錯殺一百,不放過一對”的決心。但是,“哪個少男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進入中學階段的學生,隨著身體發育的日漸成熟,對異性會存在著懵懂的好感,內心也會渴望能與異性有親密的接觸和交往,這都屬于正?,F象。而學校教育的這種“一刀切”的做法,看似表面上抑制了中學生“早戀”行為的發生,剝奪了他們說“喜歡”的權力,卻不知中學生們已經轉移陣地,更加肆無忌憚地表達。

二、中學生“反學?!鼻榫w的網絡表現:行為特征

筆者將中學生在網絡空間中“反學?!鼻榫w的內容整理后發現,中學生在網絡空間中“反學?!鼻榫w的行為具有三個特點,即隱蔽性、傳染性和過激性。

(一)“反學?!鼻榫w行為具有隱蔽性

網絡空間的各種行為活動就建立在匿名性的基礎上進行的,每個網絡參與個體都憑借一個代號或昵稱隱匿自己的真實身份,從而達到一種心向往之的“自由”。但是這種自由只能在具有安全感和私密感的私人空間中獲得,并且要由個體掌控并依賴個體意志而實施。所幸,網絡空間的匿名性恰好就提供了這樣一種私人空間。因此,在網絡空間里,中學生們也可以輕而易舉地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并樂在其中,這是因為網絡的匿名性和虛擬性給中學生們帶來了莫大的安全感。因為在這里,中學生們通過相關設置把學校、教師和家長完全排除在自己的世界之外,他們可以打破現實環境對自己的種種束縛,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盡情地抒發他們心中對學校的不滿與反抗,為郁悶、壓抑、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找到宣泄的出口,根本無需擔心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因此,網絡表現的“反學?!鼻榫w與現實環境下的反學校行為相比,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二)“反學?!鼻榫w行為具有傳染性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以及手機網絡的覆蓋,在中學生們的日常生活里,網絡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時,也增加了中學生朋輩群體之間的另外一種交流溝通方式,即經常通過QQ、貼吧、微博、空間等網絡平臺進行互動。于是,學生們便把自己對學校的不滿與反以及平時不敢說的話更加大膽地、熱烈地表達出來,其中不乏諷刺、挖苦、罵臟話以及惡搞性質的各種電子創作等等。而此時的中學生,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反叛精神,也許有些中學生并未有強烈的反學校情緒,但由于受到同伴們的影響,也會成為潛在的支持者。因此,中學生在網絡空間中的“反學?!鼻榫w與現實環境下反學校行為相比,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三)“反學?!鼻榫w行為具有過激性

由于網絡空間的自由度較高,中學生在網絡空間里的表達具有很強的自由性,同時網絡空間的隱匿性給予了中學生心理上極大的安全感,因此他們可以在自己營造的小空間里毫無顧慮地抒發真實的情緒。研究者發現,在這種隱匿的環境下,中學生們咒罵和惡搞學校的管理、教師的管束,有些言辭甚至會上升到“語言暴力”的層面,而這種“為所欲為”的瀟灑在日常學校生活中是毫無辦法施展開來的。眾所周知,“學生角色基本上是一種非自愿的角色,因為學生受法律強制而來到學校?!痹谶@種情況下,很容易導致學生和學校之間的矛盾關系。而由于懲罰的存在,學生對學校和教師的言行都會有所壓制,否則將難逃處罰,學生們因此也會盡力避免。但在網絡空間里,他們便可以將自己的情緒最大化地宣泄出來,其激烈程度可見一斑。中學生在網絡空間中的“反學?!鼻榫w行為具有很強的過激性。

三、中學生網絡表現“反學?!鼻榫w的應對建議

(一)教育者的改變

1. 轉換視角,給予中學生一定的積極自由。積極自由,是以賽亞·伯林對自由觀解讀時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簡單說來是指個體要成為自己的主人,要實現理性自主的愿望,它提到涉及控制的主體,即自己的生活取決于我自己,而不是取決于隨便哪種外在的強制力。每個個體都向往著這樣一種自由,中學生也不例外。但是當前學校教育體制追求的卻是將辦學效益最大化,而規訓所具有的規范化和生產性正好契合了這一價值標準,廣泛應用于學校場域。學校的規訓權力通過空間分配、時間分配、力量的編排等對學生進行空間、時間和肉體的控制,同時輔以監視、規范化裁決和監視等手段對他們實行規訓化管理,讓學生感覺不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沒有自由可言,也沒有權力可言。而在此種情況下,中學生只能將這種不甘心的情緒轉移,以非正式的方式去尋覓自由,去反抗。因此,作為教育者,如果要阻止中學生們類似“反學?!钡那榫w的出現,就必須給予他們一定的積極自由,提供給他機會來展示自己、證明自己。我們要提供給中學生們更多自主的空間,引導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由外在他律變成自律。當中學生們從網絡宣泄中獲得的滿足與從學校提供給他們的機會中獲取的滿足一致時,自然就會減少“反學?!鼻榫w的出現。

2. 積極溝通,重構良好的師生關系?!胺磳W?!鼻榫w的網絡表現也可以折射出另外一個問題,即師生關系的不和諧?,F在的教育,教師權威依然彌散在整個校園中,因此在師生交往中,學生是被規范的主體,一旦違反,老師經常以訓斥、恐嚇等手段去懲罰學生。但是這些規范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學生們的需求,沒有人作出準確的解釋。長此以往,學生會積怨越來越深,師生矛盾也會越來越凸顯。但是由于迫于權威的壓力,他們便將這種反抗轉移到了隱蔽的網絡空間,肆意發泄不滿的情緒。因此,化解這種情緒的根本在于師生關系的重構。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三點:首先,教師一定要以尊重和包容的心去對待學生,多聽取他們的心聲,巧用懲罰,多接觸,多互動,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提升他們的自尊。其次,教師應塑造多重身份和角色,使得師生關在不同情境下都可以很和諧。最后,教師應該以優勢視角去欣賞每一位學生的長處,而不能夠以個人偏見看待曾經犯過錯的學生。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重構和諧的師生關系,減少對抗情緒的產生,而且也可以幫助學生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中學生自我的改變

1. 宣泄要講藝術,學會換位思考。當有不良情緒產生時,適度的宣泄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但是這樣的宣泄不能以傷害別人而愉悅自己為前提。中學生在網絡空間里對學校情緒的宣泄行為,大多帶有言語攻擊的意味,雖說有一種“大快人心”的感覺,但也很容易使自己養成說話隨意、具有語言攻擊性的人,久而久之,并不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宣泄要講藝術。中學生群體首先要學會用適度的方式、適度的行為、適度的語言去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要造成對他人的傷害。其次,中學生群體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無論在情緒產生前還是情緒發泄后,都應該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在現實學校生活中,學校和教師容易因為過多的管制和教育而被學生們認為是“敵人”,越壓制越反抗,越管教越反感,越懲罰越憎恨,從而導致關系越來越緊張。但是如果中學生們能夠換位思考,站在教師角度考慮問題,采取積極主動的溝通方式,拋棄非正式的反抗途徑,可能會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同時有助于拉近師生關系的相處。

2. 積極發揮自我主動性,學會情緒管理。青少年時期,屬于人生發展過程中的驟變階段,無論是身體的變化還是心理狀態的急劇發展,都給青少年帶來了許多困惑和壓力,以致情緒變化快,控制情緒能力不強。同時學業壓力的增大,必然會導致他們心理負擔的加重,因此如果再加上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權力的壓制,便會導致焦慮、厭倦等不良情緒的產生。但是中學生自己一定要學會積極發揮自我主動性,選擇合理、正確、積極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情緒,比如和同伴交流、與教師溝通等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將所有的不良情緒化為一種對抗性的發泄。此外,中學生還應該要學會做情緒的主人,學會情緒管理。面對負性情緒要學會駕馭和轉移,學會對不良情緒的有效抑制,通過建立積極的態度以減輕不良情緒的產生。

參考文獻:

[1]楊潔,張家軍.中學生“反學校文化”現象論析[J].教育探索,2014(1).

[2]網絡的匿名性與青少年宣泄的新選擇[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5).

[3]姜良娜.中學生在網絡世界指向學校規訓的反抗[J].教育觀察,2012(10).

猜你喜歡
網絡空間師生關系中學生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淺談和諧師生關系的作用
共建誠實守信網絡空間
掌握談心藝術 建立融洽師生關系
網絡空間并非“烏托邦”
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探討
三喻文化與師生關系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我來“曬曬”《中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