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車輛、建筑、景觀、能量、信息—流動

2015-05-30 13:53陶軍
信息周刊 2015年12期
關鍵詞:方圓創新

陶軍

【摘 要】引入系統化流動概念,提出人·車輛的流動、建筑的流動、景觀的流動、能量的流動、信息的流動。采用中國傳統的主體精髓“天圓地方”的構圖,并通過四層次強調“方圓”,表現其內涵。采用四級綠地體系及生態景觀系統,充分利用綠色植物,做到隱蔽、隔聲降噪、吸塵、分隔汽車車位、保護美化環境等不同使用功能。

【關鍵詞】創新;系統化流動;方圓;四級綠地體系

東風日產乘用車技術中心是廣東省發改委核準的中外合作項目,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規模的汽車研發基地,日產全球四大研發基地之一,占地約20萬平方米。由于該項目無論在研發能力的開發及應用方面(先后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二十余項)還是在建筑設計上均具有諸多的創新點,榮獲2014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下面就規劃設計展開深入的研究與探析。

1 規劃理念

源于對汽車工業研發基地園區的透徹分析,注重研發基地具有環境要求高及保密性的特點,把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納入到整個項目的設計中,充分利用南方地區特有的草坪、植物,將園區的綠化、隱蔽性、隔聲降噪、防塵、分隔汽車車位及周圍的環境有機融合。將園區最具特色的研發中心放在南北景觀主軸線上,采用中國傳統的主體精髓“天圓地方”的布置形式,力求創造出既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又不失深厚的文化底蘊的高科技園區。

采用系統化的思想把整個研發基地的各功能塊視為系統的一個部分,引入系統化流動概念,提出人·車輛的流動、建筑的流動、景觀的流動、能量的流動、信息的流動。

人·車輛的流動:根據內部員工動線、訪客動線、外來培訓學員動線、實驗車輛動線、生產物流動線、員工車輛動線、救援及生活服務動線等不同類型的動線,采取分區域、分流的方式展開設計。

建筑的流動:采用弧形、曲線的流動線條、配以具有金屬質感的鋁板幕墻及Loe-E中空玻璃幕墻,結合入口處大面積的景觀水系(兼消防水池)及南方地區特有的草坪、樹木,在強調高科技含量的同時,形成了極富動感的景觀建筑群,與大地融為一體。

景觀的流動:依據研發基地具有較高的環境及保密要求,采用四級綠地體系,導入生態景觀系統,園區內設計了中心水系及濕地景觀生態園(綠化率達到35%以上),整個園區構成了一副連續不斷的景觀畫面。

能量的流動:充分利用雨水等自然資源,用循環水系統代替直流水系統,通過中心水系和綠色節能技術,做到能源的流動和循環,減少能耗。

信息的流動:在建筑的信息化設計中,設計通過信息化、智能化的通訊指揮及網絡技術,有效組織各功能塊的流動。

2 平面布置方案

利用系統化流動概念,綜合分析周邊的交通及研發基地內實驗樓分期建設情況,建筑的排布方式順應城市肌理和內部空間布局,長軸為東西方向,與內部主要道路系統相平行,將園區主體核心建筑“研發中心”放在園區人流主入口的南北景觀主軸線上,其位置布置在園區的中部,反映其核心地位。設計樓在其東側,僅一條道路相隔,兩棟建筑相互呼應,互相襯托。在布局上通過四層次強調“方圓”:(1)通過中心水系的景觀水池、綠化造型及小品布置的圓形布置與研發中心大樓方形基地形成“方圓”; (2)研發中心大樓自身的正方形外輪廓與研發中心內部自上而下的圓形中庭形成“方圓”; (3)研發中心內自上而下的圓形中庭與東側設計樓自上而下的正方形中庭形成“方圓”; (4)研發中心外的圓形景觀水池與東側設計大樓外方形的景觀水池形成“方圓”。設計上之所以采用“方圓”是出于以下幾方面考慮:(1)以中國古幣()與日元( )意向結合幾何原型,象征中日的文化、經濟、技術的交流,在時空軸向也放映鑒古知今,放眼全球的意涵; (2)“方圓”——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精髓。圓和方是最基本的幾何圖形,圓形有柔和圓滿之美,方形有工整、方正之美,圓和方體現了剛與柔的完美結合; (3)“方圓”還寓意其以高科技立業,吸取世界最新級技術的精華,扎根于中國國情的土壤,憑著不懈的努力,東西互融、步步進取,成為業內的標桿。

此外,在平面布置中,將具有對外交流、培訓功能的培訓中心自成一體,放在研發基地的東南角,采用實心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與園區其他區域分開,并設有單獨的出入口,以確保園區實驗部分的隱蔽性。將外來商務人員、內部員工出入口放在園區的南側,將試驗車輛、生產物流車輛出入口放在園區的西側,考慮到實驗車間的保密性,設計上將實驗樓I、實驗樓II、實驗樓III、評價車間的道路上均采用不透光,高2.0m,電動伸縮屏風門(共4處),以防止非實驗車輛及非實驗人員進入。由于有隱蔽要求,將長1.3Km的試車道放在研發基地的最北側,沿東西方向布置,其與實驗樓II通過專用通道連接,使研發車輛經過試驗行駛后最短流程進入實驗樓II進行維修改進,從而提高研發技術的安全和保密性。

3道路交通規劃

利用系統化流動概念,將研發中心東側南北向道路做為園區縱向中軸線,北側東西向道路做為園區橫向中軸線,一縱一橫,將廠區分隔為“田”字。實驗樓I、實驗樓II、實驗樓III、評價車間、設計樓餐廳等均沿縱、橫向道路布置,圍繞研發中心周圍,突出研發中心的核心地位。同時研發基地道路“田”字形布置寓意著研發基地有著雄厚的耕基,也象征研發人員的思想面面俱到,無限延伸。

研發基地道路設計還特別注重園區保密性要求,在不影響物流便捷的基礎上,將園區一縱一橫主通道與園區南側、西側兩個出入口進行錯開布置,兩個出入口并未直接正對著通道上,而是距離通道25米以上的距離,避免了新車型容易曝光的風險。

4景觀綠化規劃

根據研發基地園區具有較高的環境及保密要求,充分利用系統化流動概念,研發基地設計采用四級綠地體系:第一級結合城市綠化帶設計,為沿基地南側的風神大道、西側的紅棉大道、防洪水渠及公共綠地構成園區內部綠廊,也是景觀綠軸。第二級是園區內部的集中綠地、行道綠地、建筑物前的綠地以及園區南側及西側的大面積場停車位之間的常綠喬木,加之研發中心大樓高起的體量和標注的形態成為南北、東西軸上的視覺焦點。第三級是研發中心及設計樓前結合消防用水設計成大面積的中心水系及濕地景觀生態園,讓人不禁聯想到中國素有的“水”即“財”,寓意研發中心無論是科研人員還是研發資金都非常雄厚,具有實力。同時還有種回歸自然之感,在這里不僅可以使緊張工作的科技研發人員身心放松,更能激發可研人員的創造靈感。

第四級是考慮到實驗樓、研發中心、設計樓某些部位具有保密性的要求,在設計中對需要保密的部位進行了重點綠化處理,選用南方地區特有的常青高大喬木,進行視線的遮擋,同時又美化環境,使綠化系統層次分明、高低錯落。四級空間體系相互獨立又相互滲透從而形成了園區統一、完整的空間結構。

5. 結語

引入系統化流動的概念,充分利用南方地區所特有的綠色植被并結合場地,做到整個工業園區在“人·車輛、建筑、景觀、能量、信息”等方面全方位流動,其一體化的特點符合可持續發展、節能、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產生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為我們做工業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于爾根. 亞當. 工業建筑設計手冊[M]. 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 樂嘉龍. 外部空間與建筑環境設計資料集[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猜你喜歡
方圓創新
到了驚蟄節
十月打了霜
大禹治水
撞不周山
Hopf Bifurcation of Cross Diffusion Predator-Prey Model with Herd Behavior and Delay
方圓十四行(外一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