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龍鐵礦小分段采礦工藝的優化

2015-06-21 08:35
現代礦業 2015年11期
關鍵詞:礦塊采礦方法人行

程 實

(重慶鋼鐵集團礦業有限公司接龍鐵礦)

1 礦區地質概述

接龍鐵礦區位于重慶市巴南區接龍鎮,地理坐標東經 106°46'00″~ 106°47'30″,北緯 29°13'30″~29°18'00″。礦區地形地貌屬川東平行嶺谷區,地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為內陸湖相沉積型鐵礦床。主礦體主要以單一層狀、似層狀產出,似層狀礦體有時由互相疊加或首尾相連的扁豆狀況體構成[1],礦體傾角20°~80°,多數50°~70°;最小厚度0.61 m,最大厚度5.36 m,平均厚度2.3 m,變化系數為52%。礦石類型以菱鐵礦石為主,混合礦石和赤鐵礦次之,設計開采范圍內的資源量為1551.6萬t,平均品位36.09%。礦區構造簡單,褶皺和斷裂皆不發育,除含礦巖組淺部呈倒轉褶曲,并伴生有小型斷裂外,均系單斜層。礦體直接頂板為砂巖和泥巖,設計開采范圍內直接頂板以泥巖為主;直接底板為煤層、炭質頁巖和石英砂巖,煤層和炭質頁巖的厚度為0.15~2.70 m,平均0.70 m。礦床以裂隙承壓水為主,水文地質條件較為簡單。

2 小分段采礦法

接龍鐵礦生產以來,先后采用了淺孔留礦法和小分段采礦法。由于受圍巖穩定性和礦體傾角因素的影響[2],淺孔留礦法效果不理想,目前在300 m中段基本不采用此法。小分段采用“快采快出”的回采工藝,克服了頂板不穩定和傾角變化大引起的放礦難等問題,成為現階段最主要的采礦方法。小分段采礦法示意見圖1。

2.1 小分段采礦工藝

(1)礦塊結構。礦塊沿礦體走向布置,長100 m,內設2個采場,采場長50 m(凈長44 m),高度為階段高度70 m,采場寬度為礦體厚度,有老巷頂柱高10 m,無老巷頂柱高3 m,間柱寬6 m。分段斜高8 m,分段內留設2 m斜長水平礦柱,視頂板情況進行回收。

圖1 原小分段采礦法示意(單位:m)

(2)采切工作。采準工作主要是運輸穿脈、進風穿脈、人行通風井和天井聯絡巷。天井布置在間柱中間,在礦體傾向方向上每隔8 m掘聯絡道,與兩側礦房貫通。切割工作主要是拉底,拉底高度2 m,寬度等于礦體厚度。

(3)回采工藝。采用YT28氣動鑿巖機施工上向眼,炮孔傾角約60°,炮孔深度2.2 m,采用人工裝藥,分段微差爆破,煤礦許用電雷管起爆。爆破通風后,采用電耙拉底,由溜礦隔間溜至漏斗,再由漏斗放至礦車。每循環回采高度2 m左右,分段回采總高度控制在6 m以內。若上下2個分段同時回采,則上分段應超前下分段0.5~1個步距,一個步距為5~8 m。

(4)地壓管理。由于礦體直接頂板大多為泥巖,很不穩固,在圍巖破碎、節理裂隙發育的地方使用木柱作為臨時支護。除按照空場法留設常規頂間柱外,分段內設置水平條形礦柱,以支撐開采空間,也是地壓管理主要方式之一。

2.2 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行通風與溜礦共用一個天井,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在試驗過程中,為節省采準工程,用木板將人行天井分隔成人行通風井和溜礦井,人行隔間由于空間小而無法安裝錯開的梯子平臺,難以保障人員上下的安全。

(2)分段高度劃分為8 m,需留設的水平礦柱很多,而礦體的直接頂板多數為泥巖,回收較為困難,回收率低。

(3)中央盲天井采用普通法施工,作業條件較差,施工進度慢,嚴重制約回采的開始時間。

3 優化改進方案及實施效果

3.1 礦房結構優化

在礦房兩側增設人行通風井,布置在礦體下盤的石英砂巖中,由于人行通風井為相鄰礦塊共用,實際每個礦塊增加1條人行天井,雖然增加了一部分采準費用,但由于溜礦井無需留設保安間柱,可以對其兩側的間柱進行回采。

根據接龍鐵礦的地質條件[3],適當增大分段高度,采用10 m或12 m分段高度進行試驗回采,除保留礦塊豎直中央位置分段內的水平礦柱外,其余分段內留設規則點柱,點柱大小2 m×2 m,間距6 m。優化后的礦塊結構參數見圖2。

圖2 小分段采礦法的改進(單位:m)

3.2 采切工程優化

隨著分段高度的增大,礦塊采切量相應減少。中央盲天井的施工順序由原一次形成調整為分段形成,但最上部的分段拉底應一次拉通兩側溜井,以形成采區通風系統和安全出口?;夭梢贿叺V房時,拉底作為回風巷道和安全出口;回采另一邊礦房時,形成的天井作為安全出口。這種施工順序與淺孔留礦法中的順路天井方案[4]較為類似。

3.3 回采工藝優化

與原采礦方法相比,優化后的回采作業主要體現在步距回采順序、通風和出礦3方面:①步距回采順序,分段回采高度3 m以上,開始預留30 cm的礦層護頂,并控制電耙出礦量,減少空頂距離,預留的礦層與該步距最上部一排炮同時爆下,預留礦層可以解決因頂板不穩造成的采高不夠問題;②礦塊內一側通風人行井進風,另一側通風人行井回風,中央盲天井不再作為進風井,解決了進風井多造成采場通風紊亂的問題;③出礦,電耙安裝在人行通風井與溜礦井的聯絡巷內,通過溜礦井處的導向滑輪,將預留礦堆的礦石耙至溜井,再由漏斗裝入礦車。

3.4 實施效果

通過試驗,改進后的小分段采礦法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見表1。從表1中可知,采用12 m段高的小分段采切比最小,但由于段高越高,采場的暴露面積越大,回采上部礦體越困難,損失礦量變多,回采率會相應降低;采用10 m段高,結合預留爆破層技術的應用,不僅能較好的控制采切比和貧化率,更能提高礦塊回采率。

表1 采礦方法優化前后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比

4 結論

(1)增設一條脈外人行天井,解決人行安全是可行的,雖增加了部分采準費用,但能回收兩側間柱,并極大的改善了采礦安全條件。

(2)適當的增加分段高度可以降低采切比,減少電耙搬運次數,但同時也增加了采礦難度,10 m是現階段采礦的最佳分段高度。

(3)采礦方法是個長期演變和優化的過程,通過總結和解決生產實踐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采礦方法,是礦山企業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

[1] 陳 懇,詹海東.接龍鐵礦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J].現代礦業,2011(2):62-64.

[2] 張 沖,沈大富,邱 金.接龍鐵礦小分段采礦方法的探索[J].現代礦業,2015(2):16-18.

[3] 郭金峰.斗南錳礦嘎科礦區采礦方法與地壓活動規律的研究[J].中國錳業,1994(2):11-15.

[4] 王 青,史維祥.采礦學[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礦塊采礦方法人行
淺談采礦方法選擇對礦產資源開采量的影響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采礦方法選擇系統設計及實現
某礦山開拓回采方案優化選擇研究
完美 慈善萬人行
某異形拱人行橋通行舒適度及其控制研究
山區旅游大跨人行索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
充填采礦法的礦塊布置與構造形式
緩傾斜厚大礦體采礦方法優化
充填采礦法礦塊結構的研究
采用社會力模型估計人行橋結構側向振動臨界人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