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白嶺銅鋅礦床地質特征*

2015-06-21 08:36王曉敏
現代礦業 2015年11期
關鍵詞:矽卡巖花崗巖礦床

王曉敏

(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七〇三隊)

白嶺銅鋅礦床從發現至今已有20多a的歷史,近年來在該區陸續發現了Ⅳ#、Ⅴ#、Ⅵ#、Ⅶ#、Ⅷ#、Ⅸ#等6條礦體,通過對達到工業品位的Ⅳ#、Ⅵ#、Ⅷ#礦體進行資源量估算,獲得Cu+Pb+Zn多金屬資源量(333)2616.99 t、伴生 Ag 3.11 t[1-2]。為了進一步指導區內找礦工作,有必要對礦區地質特征進行詳細分析。

1 區域地質特征

工作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小興安嶺—松嫩地塊東緣與伊春—延壽地槽褶皺系西緣接壤處的玉泉斷陷帶內。區域地層從古生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古生界地層被大片花崗巖吞蝕而零星出露,以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分布最廣。區內巖漿活動頻繁,以晚三疊世中—深成侵入巖為主,呈巖基或巖株狀產出,斷裂、褶皺構造發育,對成礦十分有利。白嶺銅鋅礦區位于秋皮溝—五道嶺鐵有色金屬成礦亞帶內,該成礦亞帶位于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多金屬成礦帶南部,地跨伊春—張廣才嶺早古生代陸緣構造帶和小興安嶺—松嫩地塊中的濱東隆起帶,是黑龍江省銅、鉛、鋅、銀、鐵、鎢、鉬等多金屬共生的成礦帶。

2 礦區地質特征

2.1 地 層

區內出露的地層為二迭系下統土門嶺組黑色泥質板巖、斑點板巖、凝灰質砂巖、砂巖及大理巖透鏡體和二迭系上統五道嶺組火山碎屑巖及熔巖類,第四系分布于區內各溝谷和階地中。

2.2 巖漿巖

區內出露的巖漿巖主要為晚三疊世堿長花崗巖,屬一撮毛巖體的北緣,分布于礦區南西部。脈區內巖類也較發育,有花崗斑巖、閃長玢巖、煌斑巖、細晶巖和斜長花崗斑巖等。區內晚三疊世堿長花崗巖與二迭系地層為斷層接觸,巖體呈不規則巖株狀,由巖體邊緣向中心,依次由細粒堿長花崗巖、斑狀堿長花崗巖變為中—粗粒堿長花崗巖,礦區內出露的中—細粒堿長花崗巖為巖體的邊緣相部分。

2.3 構 造

2.3.1 褶 皺

區內地層受NE、SW方向擠壓作用的影響,形成一走向NW(300°~320°)的復背斜構造,組成該褶皺構造的地層,主要為五道嶺組火山巖。區內地層總體走向 NW(300°~320°),NE傾,傾角變化較大,多為40°~50°,表現為一單斜構造。

2.3.2 斷裂構造

(1)濱綏斷裂。礦區內所見為該斷裂的一部分,在礦區北側通過,被大面積第四系掩蓋。斷裂性質為張扭性,NW走向,區內傾向 SW、區外向 NE傾,傾角70°~80°,斷層兩側地層產狀紊亂,巖石裂隙發育并破碎,局部見有蝕變和礦化現象。

(2)NW向壓扭性斷裂。F1斷裂分布于礦區中部堿長花崗巖與五道嶺組地層的接觸部位,為一接觸斷裂帶,呈NW向展布,貫穿全區。斷裂帶寬3~10 m不等,斷裂性質為壓扭性,為一成礦前構造,對區內的礦液活動具有運移作用。斜長花崗斑巖多沿該斷裂而侵入賦存,并分布有矽卡巖帶和Ⅰ#、Ⅱ#、Ⅲ#、Ⅳ#礦體。F4斷裂分布于F1斷裂的北部,與F1斷裂基本平行,其性質也一致,傾向NE,傾角55°~70°,沿該斷裂帶同樣分布有斜長花崗斑巖、矽卡巖和礦體。

(3)NWW向張扭性斷裂。該斷裂位于礦區中部,F2斷裂傾向 NE,傾角55°~78°,斷裂面不平整,斷裂性質為張扭性,該斷裂與NW向壓扭性斷裂交匯處,斜長花崗斑巖發育,礦化富集。F3斷裂與F2斷裂性質基本一致,僅規模較小,控制長度600 m,該斷裂除地表有槽探揭露外,尚無其他工程控制。F1、F2、F3、F4斷裂均為成礦前構造,基本控制了礦床的生成,是區內構造控礦因素之一。F2、F3斷裂為F1、F4斷裂的低序次構造,相互具有成因上的聯系。除該類構造外,一些小型斷裂、層間破碎帶、裂隙等構造在區內也十分發育,并控制了多數脈巖的展布方向,尤其是層間破碎帶,是區內礦液富集沉淀的有利場所,白嶺礦床所見礦體即產于其中。

2.4 圍巖蝕變

區內圍巖蝕變較發育,各種巖石均有不同程度的蝕變,特別是在礦體附近,見有硅化、角巖化、矽卡巖化、綠簾石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絹云母化,局部可見陽起石化和滑石化等蝕變。主要近礦圍巖蝕變以矽卡巖化、硅化為主,與成礦關系密切。

3 礦床地質特征

3.1 礦床總體分布特征

目前,白嶺礦區共發現9條以銅鋅為主的多金屬礦體,特征見表1。除Ⅷ#、Ⅸ#礦體出露地表外,其他7條礦體均為盲礦體,位于濱綏深斷裂的南側,一撮毛巖體北緣,賦存于晚三疊世堿長花崗巖與土門嶺組或五道嶺組地層的接觸帶附近,受NW,NWW向斷裂構造控制,在該2組構造的交匯處,礦化尤為富集。

表1 白嶺礦區礦體特征

3.2 礦床成因類型

區內已發現的Ⅰ#、Ⅱ#、Ⅲ#,Ⅷ#、Ⅸ#礦體,成因類型均為中—高溫熱液交代矽卡巖型礦床。礦體產于大理巖及大理巖與板巖接觸部位的層間矽卡巖中,脈石礦物主要為石榴石、透輝石、方解石、陽起石等,礦體成因類型可定為矽卡巖型。對于Ⅳ#、Ⅵ#、Ⅶ#礦體,產于堿長花崗巖與五道嶺組火山巖的內、外接觸帶中,雖然在礦體和圍巖中未見有矽卡巖礦物存在,但參照附近的蘇家鐵鋅礦、石發鉛鋅礦、五道嶺鉬礦及區內的Ⅰ#、Ⅱ#、Ⅲ#礦體的礦床成因類型,可將Ⅳ#、Ⅵ#、Ⅶ#礦體成因暫定為接觸交代型。

4 結語

白嶺銅鋅礦床是近年來在黑龍江阿城地區發現的銅鋅多金屬礦床,通過對該礦床地質特征進行深入討論,為區內找礦工作提供依據。

[1] 黑龍江省地質局.黑龍江省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4.

[2] 江 峰,李 慧.白嶺銅鋅礦床地質特征及控礦因素[J].現代礦業,2012(4):41-43.

猜你喜歡
矽卡巖花崗巖礦床
構造疊加暈找礦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礦床深部找礦預測中的應用
構造疊加暈法在深部找礦中的應用——以河南小秦嶺楊砦峪金礦床S60號礦脈為例
花崗巖
粵北地區花崗巖型鈾礦勘查模式分析
中非銅鈷成礦帶礦床遙感特征研究
山東德州地區矽卡巖型鐵礦找礦方法研究
激電聯合剖面在判斷矽卡巖型礦床礦體產狀中的應用
不同構造環境花崗巖類的Na2O和K2O含量變化特征
廣西博白縣三叉沖矽卡巖型鎢鉬礦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礦預測
黑龍江省林口縣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礦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