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加強科技管理工作的研究與建議

2015-06-25 12:24呂春玲
企業文化·中旬刊 2015年6期
關鍵詞:科技管理科技創新科學

呂春玲

摘 要: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隨著科學與技術的一體化,科學活動已從單純的基礎研究擴展到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這樣,科學技術體系在橫向上就形成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兩大部門。在科技發展戰略規劃中,各有自己的特殊地位,不可偏廢,不能因強調基礎科學的重要,而忽視技術科學的研究和應用,否則,基礎研究難以轉化為生產力,也不能因強調技術科學而忽視基礎科學的研究,否則技術科學就失去了“后勁”、“動力”。

關鍵詞:科技管理;科學;科技創新

一、我國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概況

(一)企業的科技管理制度不夠規范,沒有對當前科技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

科技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嚴謹、特別專業的細化工作,因此作為科技管理的直接參與單位或個體,相關企業務必要遵循科學、嚴謹、規范的科技管理制度。在企業內部,特別要注意摒棄傳統的主觀判斷管理模式,而要參照國家、行業的相關規定來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技管理制度。

(二)企業缺乏科技創新評價獎勵機制,或者現有科技創新評價獎勵機制不健全

按照現有的科技創新評價獎勵機制,其中的評價項目和評價程序過于繁瑣,并且大部分參與評價的項目并沒有真實反映出科技項目的真實價值。這種評價機制給企業造成了一定的負擔,同時也將企業推向了“急功近利”的一面,企業為了追求短期效益或者為了單純按期完成項目而放棄了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科技管理對象的整體素質不高,企業科技基礎薄弱,缺乏科學技術類人才

我國擁有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力資源,也有比較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但是在高科技相關領域中的專業人才總體上還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尤其是在中小型科研單位,其發展水平受到企業規模和國家政策的限制,加之科技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參與科技項目的勞動者素質整體不高,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員并無科技創新意識,難以適應科學生產的發展要求,不利于科技成果向社會生產力的轉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科技管理的整體水平。

二、加強產學研結合,推進技術創新

(一)加大企業的投入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4年,全國大中型企業中,有72%的企業沒有技術開發機構,2/3的企業沒有技術開發活動。而韓國同期企業研發投入在國家研發總投入中的比例達到75%,企業已成為技術創新的主力軍,大量的產業技術和高新技術均由企業完成。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絕對額還偏少,相對量還偏低,還需要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債券融資、項目融資、股權融資、海外上市等多種方式,使政府投資與境內外社會投資結合起來,形成政府財政撥款為引導、企業自籌資金為主體、金融貸款為支撐、社會集資、引進外資為補充的資金投入渠道。

(二)中小企業是技術創新的生力軍

技術創新具有高風險的性質,有效的創新機制往往需要強烈的產權激勵,敏銳的價值發現能力,靈活的決策機制,尊重個人的制度安排和既勇于冒險、又有利于分散風險組織和機制。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于更加符合這些特質,使他們成為技術創新的一支生力軍。即便在大型企業十分強盛的美國,技術創新83%的成果仍來自于中小企業,就是最好的例證。因此,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在政府提供的政策環境中,院校、科研機構、中小企業、大型企業在市場作用下,各自發揮比較優勢,自由選擇的結果。大學與企業“兩張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兩者之間缺乏一個“結合”的平臺。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化的今天,試圖以“校辦企業”,通過內部循環,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效果并不理想;試圖依賴院校研發活動替代“企業研發中心”,來解決企業創新能力不足,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三、關于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水平的對策研究

(一)從國家的高度制定科技管理政策,推進企業科技管理工作的規范運作

政府科技管理的核心內容,在于為扶持和鼓勵國家的科技發展戰略提供正確、有效的法律保障。相關的科技管理部門要根據各個地區的科技工作開展情況以及科技發展水平,積極落實相關的科技創新政策,同時還要圍繞地域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制定相應的科技管理政策,營造具有激勵氛圍的創新環境,努力推進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

(二)優化評價機制,強化知識產權,推進科技產業的產學研合作關系

科技管理工作的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評價獎勵機制,對相關科技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獎勵過程并非短期見效的,可以結合項目自身的特點,對一部分項目設置一定期限的長期效益考評,同時可對日后推廣過程中的節能、增效等功能進行必要的獎勵,促進科技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是國際競爭的核心,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我國應該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以法律形式對其進行規范和保障,讓更多的企業和個人愿意依照法律規范來進行科技項目的研究。同時,要充分挖掘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智慧資源,建立起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三方面的有機合作,形成良好的產學研精品基地,加速我國科技事業的整體發展。

(三)加強行業之間的業務交流,實現各種科技類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

當前,一部分企業面臨著技術力量薄弱、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給企業的科技創新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阻力,給國家的科技管理造成了負面的效應。分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關鍵在于缺乏一個解決企業困難的資源共享平臺,一旦搭建了相應的資源共享平臺,企業可以不斷完善自身的科技競爭力,降低企業科技創新的成本,加速科技創新的進度。

當今之世,科技創新能力成為國家實力最關鍵的體現??萍紕撔履芰κ巧鐣盍Φ臉酥?,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環境。塑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環境,就能激發科技創新的社會潛能,建立良好的文化環境和社會氛圍,培育學術教養和規范。同時,在管理體制的創新中,人是主體、是最活躍的因素,讓人實現“人盡其才”的和諧狀態,也是科技管理體制創新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孫小禮.科學技術與世紀之交的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王清揚.第一生產力與科技體制改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科技管理科技創新科學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山東科技創新與農業國際化戰略發展研究
科學拔牙
衰落的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