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環境監測頂層設計的思考

2015-06-25 12:31張金山
企業文化·中旬刊 2015年6期
關鍵詞:頂層設計環境監測環境保護

張金山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質量問題也日漸突出,這對環境監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監測不僅能夠為環境保護計劃、環境保護戰略目標的制定提供決策依據,而且還能夠為環境管理、環境執法和事故處理等管理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執行保障。本文從宏觀管理的角度出發,對加強環境監測頂層設計的必要性和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環境監測;頂層設計;環境保護

一、加強環境監測頂層設計的必要性

頂層設計是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從全局出發,統籌規劃某項任務或某個項目的各個要素、各個層面,通過整合、利用有限的資源,保證總體目標的實現。頂層設計具備以下三個特征:一是決定性,頂層設計采用由上至下、由高端到低端的設計方法,頂層是核心理念和目標的設計者,決定了底層如何實現目標;二是關聯性,頂層設計強調內部要素之間的關聯性,要求內部要素均圍繞核心理念和目標進行有效匹配;三是操作性,頂層設計具備簡潔、明確的特點,是制定發展戰略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其設計成果具備一定的實踐可行性。

近年來,我國環境質量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對環境監測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務,使得環境監測在環境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為了促進環境監測事業的長遠發展,有必要加強環境監測的頂層設計,重點解決監測系統運行體制、網絡整體格局、裝備資源配置、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政府機構的引導作用,深入研究環境監測面臨的客觀需求,構建起完善的環境監測體系,增強環境監測網絡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以及環境監測機制的可行性,使其與環境管理戰略發展相適應。

二、加強環境監測頂層設計的路徑

(一)改革環境監測體制

環境監測應突破行政區域的限制,消除條塊分割管理的弊端,實施系統性管理,加大環境監測體制的改革力度。首先,加強環境保護立法和執法。我國要不斷完善環境法律體系,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增加經濟和技術性的政策,通過法律明確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我國還在要《環境保護法》中明確環境機構的法律地位和執法主體的資格,促使環境機構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增強環境法的權威性。其次,實行環境監測機構垂直管理。統一布局和管理環境監測機構,對環境進行統一性監測,下級環境監測部門要及時向上級監測部門上報數據,由區域監測機構審核后對外發布。轉變環境監測機構與地方政府的隸屬關系,地方政府沒有權利干涉環境監測活動,避免出現行政干預監測數據的情況。再次,建立多元化的經費投入機制。根據不同級別的環境監測機構采取不同的事業投資與經營補償方式,積極拓展監測投入經費來源,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將其作為財政資金投入的重要補充方式。

(二)優化環境監測網絡整體格局

我國環境監測網絡要構建布局科學、功能齊全、覆蓋全面的整體格局,促進環境監測工作有序開展。首先,理順各級監測網絡的關系。我國環境監測網絡可劃分為國家、省、市、縣級,各級環境監測網點應遵循統一的標準和規則進行設置,使得我國環境監測網絡自上而下形成金字塔形的網絡結構,減少網點的重復建設。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是監測網設計和建設的責任主體,應當對各級環境監測網建設給出指導性意見,并監督地方嚴格按照整體部署建設環境監測網。其次,明確環境監測網絡功能。我國要建立環境質量監督考核指標體系,完善監測網的預測預警功能,加強對潛在環境風險的分析評估,及時消除環境風險隱患。如,在重點河流、湖庫斷面增加重金屬、發揮性有機物、生物毒性等項目的監測,對重點污染源進行有效防治。再次,建立資源共享機制。為提高環境監測資源的使用效率,應當構建起資源共享機制,配備便攜式監測儀器,增強流動監測能力。在環境監測總站、省級站、地市級站建立裝備資料庫,及時掌握儀器裝備配置情況,優化調整儀器裝備配置結構,實現各級環境監測網的資源共享。

(三)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機制

為推動環境質量監督活動自上而下有序開展,必須建立起環境監測質量監督和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環境監測體系。首先,實行全國統一協調機制。環境監測主要包括環境質量監測、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監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重大環境調查監測等工作內容,為了保證監測數據的可比性,應推行網絡化管理,遵循全國一盤棋的整體思路,建立面向整個監測系統的監督管理協調機制。其次,構建長效質量監督體系。當前,我國環境監測系統中普遍存在單項目、單領域、分散型監督的問題,為此我國應加大監督方法的研究力度,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開展比對監測、同步監測、質量檢查、質控考核等監督活動,形成長效的質量監督體系。再次,實行質量管理評價制度,圍繞環境監測質量監督的目標需求,對質量管理工作的考核指標進行量化,形成質量管理評價體系,為改進環境監測方法,明確環境監測戰略發展方向,提升環境監測管理水平提供可靠依據。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環境監測部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任務和目標,建立起人才培養機制,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首先,合理擴大監測人員編制,制定人才引進計劃,定期、分批、有序引進技術人才,適當降低人才隊伍年齡層次,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其次,人才培養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相結合,培養專業型人才,具體包括課題研究人才、應急事件處理人才、質量管理人才等,要求環境監測人才不僅要掌握水質采樣、大氣采樣等基本業務技能,而且還要具備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結論

總而言之,環境監測是一項關乎環境質量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工作。我國環境監測管理應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構建起自上而下的環境監測管理體制,理順各級監測網絡之間的關系,完善監測網絡功能,逐步實現監測資源共享,加強環境監測人才隊伍建設,從而不斷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為促進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汪文鵬,汪茜.中國環境監測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4(2).

[2]李南奎.環境監測管理作用及加強管理的幾點建議[J].河南科技,2013(11).

[3]周栩羽.淺析環境監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低碳世界,2014(5).

[4]位艷平.基于機制創新的我國環境監測管理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3(5).

猜你喜歡
頂層設計環境監測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
環境監測系統的數據分析與處理
大氣污染問題的環境監測
基于環境保護的城市污水處理
基于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建設的成本控制實踐探索
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必須零容忍
便攜式GC-MS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新《環境保護法》解讀
不要恢復,要重建——未來自然環境保護之路何去何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