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協同機制的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2015-07-04 11:30李如春施朝霞陳秀麗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協同知識點教學方法

李如春,施朝霞,陳秀麗

(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浙江杭州310014)

0 引言

課堂教學作為大學教學手段的基本形式,相比于研究型大學課堂教學的特質和要求,當前課堂教學方法存在如下弊端。

(1)灌輸式的講授方式

當前課堂教學方法,一方面基于學時數的壓縮(對于理工科課程尤甚),另一方面基于教師長期養成的習慣,在知識傳授時,教師灌輸式地教,學生接受式地學,教師獨占課堂的全部,缺乏互動和交流。這種方式一方面導致學生獲取的知識局限于課本,另一方面使學生失去自主發掘知識的機會。

(2)學生參與性、自主性較差

在灌輸式教學方法的主導下,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被動體,沉悶的課堂氛圍使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參與性和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不良。同時,長期形成的思考惰性,也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難以適應今后社會職業的需求。

(3)師生之間缺乏協同機制

基于當前課堂教學教師為主體,學生為被動體的狀態,師生之間必然缺乏協同機制,而適度的互動、交流和溝通,則是知識拓展和創新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應當達到的不僅是傳授和擴展知識的教學活動,而且是學生學會如何運用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途徑。

(4)考核評價方式單一

由于當前課堂教學過程缺乏師生交互,缺少內容和形式可以作為課程考核的依據,因此導致了以終結性、卷面應試為主要考核手段,這種考核方式缺乏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的關注,缺乏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不利于新時代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鑒于上述背景和現狀,基于師生協同機制的考量,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索與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協同理論

協同論由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哈肯在20世紀70年代創立,是在多學科研究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展的一條系統科學的重要分支[1]。協同論認為,千差萬別的系統,盡管各自屬性不同,但各個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關系。協同效應是指由于系統之間協同作用而產生的結果,包括復雜開放系統中大量子系統間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整體效應或集體效應。這意味著,如果一個系統內部,各方面之間相互協調配合,共同圍繞目標齊心協力地運作,就能產生1+1>2的協同效應。反之,如果系統內各子系統相互沖突或摩擦,會使其難以發揮應有的功能,致使整個系統陷于一種混亂無序的狀態。

將協同理論應用于課堂教學,教師和學生等效于兩個子系統,如果雙方以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為共同目標,相互之間通過互動、溝通和交流的協同運作,可以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取得滿意的課堂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一種授人以漁的引導者,需要有針對性地設置多維的學習情景、提出問題或提供線索,采用知識與問題導向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力;而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則應主動探究、積極求知,而非只是被動接受和等待獲取。在此過程中,師生之間通過互相探討、積極互動、充分交流來完成教師所引導的問題,體現協同的機制。

2 改革方案

課堂教學方法很多,除了傳統的灌輸式傳授法以外,比較典型的教學方法有:案例分析法、項目驅動法和角色扮演法[3-6]等,另外,還可以采用啟發式、參與式、討論式和探究式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積極性。這些方法雖然各有各的優點,但也各有缺陷,單獨使用時,課堂教學效果難以達到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從理論上分析,理想的課堂教學方法,應該具備如下特征:①系統性:教學方法在知識傳授時易于形成一定的體系,可以融會貫通,確保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②普適性:教學方法適用于同一類別(比如理工基礎類)的多數課程,或者是同一門課程的多數章節:③活躍性:教學方法需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與積極性,師生協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④創新性:教學方法應使學生的理論學習聯系實際問題,培養創新思維,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基于上述課堂教學方法的特性分析可知,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課堂教學的全部要求,為此,我們提出對理工基礎類課程具有一定普適性的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即多種課堂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此課堂教學模式具體操作時,把課程的教學內容劃分為基本知識講授、知識體系構建和拓展、理論知識應用和創新三個教學階段,每個階段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施,并在教學三個階段里引入評價考核機制,形成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考核體系的三個階段。

(1)基本知識講授階段

此階段主要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傳授方式,對教材各章節內容進行講解。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注意應用啟發式和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了讓學生鞏固課程內容,課后布置學生利用課程網絡資源對相應章節進行預習和復習。對于一些由于學時數原因,不能在課堂進行講授的內容,可以直接布置學生利用課程網絡資源進行自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監控此階段的學習效果,可采用課堂提問、課后習題和隨堂測驗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考核評價。

(2)知識體系構建和拓展階段

此階段通過對章節知識點的歸納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形成體系,并通過主題討論和實例分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在實施過程中,圍繞所學知識點,教師可在課前布置探究主題,設置適當的探究條件,讓學生課外利用網絡資源,通過探究式學習,尋求所探究主題下實例的解決方案。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討論的方式,對探究案例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探索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檢查此階段的學習效果,可采用讀書報告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考核評價。

(3)理論知識應用和創新階段

課程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基于上兩個階段的基礎,此階段進行實際項目的設計和操作。項目設計的要求高于案例分析,在對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同時,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實現理論知識向實踐技能的轉化,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由于很多的理工基礎類課程,培養計劃中都設置有與理論課程教學相結合的基礎實驗和大型實驗,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適當選取實驗課程中的設計項目作為主題,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設計項目,在后續的實驗課程中,通過實際制作,驗證設計方法的正確性。教師可通過學生的設計報告,了解學生的完成情況,并在課堂教學中讓優秀學生示范講解其設計方法,既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也發揮了學生的創新性。

3 改革實踐及效果

本文提出的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對理工基礎類課程具有一定的普適性。這里,我們選擇了信息類基礎課程“模擬電子技術”作為樣本,從2012級中選取了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一個班30人進行了實施?;凇澳M電子技術”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表1列舉了部分探究主題下的分析案例和設計項目。

表1 分析案例和設計項目范例

下面以“電壓放大電路的分析和設計”知識點為例,介紹改革方案的具體實施過程。電壓放大電路是“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很重要的知識點,涵蓋微變等效電路分析法、頻率響應和集成運算放大的應用等內容。在改革方案的第一階段—知識點講授的過程中,主要應用問題導向的啟發方法,比如:劉德華開演唱會為何要自帶音響?因為他需要的高級音響舞臺不具備,他自帶的音響具備高保真寬頻帶、還能對唱歌的聲音進行修飾完善,何謂“高保真、寬頻帶”呢?由此展開“放大電路頻率響應”知識點的講授;在第二階段的知識體系構建和拓展階段,通過“聲音—伴奏混合電路”的分析案例,對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線性運用進行總結和拓展;對于第三階段的理論知識應用和創新,可以項目設計為依托引入討論法,讓學生結合自己卡拉OK的經歷,參與討論如何設計一音調控制電路,把“放大電路頻率響應”知識點的內容進行實際應用,并對所設計電路進行仿真驗證,將結果與所要求的技術指標進行比較。

4 結語

本文介紹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實施的效果表明,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引入,加強了師生協作,調動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在課程教學中的案例分析和項目設計,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而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更全面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1]赫爾曼.哈肯《高等協同學》[M]北京:科學出版杜,1989

[2]張家軍 靳玉樂“論案例教學的本質與特點”[J]北京:中國教育學刊,No.1,2004 年1 月

[3]李寒梅“案例教學在教師教育課堂教學中的觀察與啟示”[J]北京:中國大學教學,No.6,2013 年6 月

[4]傅四?!敖嬛髁x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項目教學法初探--以”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課程教學為例”[J]北京:中國大學教育,No.2,2011 年2 月

[5]徐涵“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基礎特征即對教師的要求”[J]南昌:職教論壇,No.6,2007 年3 月

[6]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學的原理與評價”[J]大連:教育科學,Vol.20,No.6,2004 年 12 月

猜你喜歡
協同知識點教學方法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關于G20 的知識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