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小兒瀉停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

2015-07-04 00:27羅志宏
家庭心理醫生 2015年7期
關鍵詞:白細胞糞便病例

羅志宏

【摘要】目的:探討兒瀉停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腹瀉小兒病例共178例,其中受試組90例,對照組88例。受試組給予兒瀉停顆??诜皩ΠY治療,對照組僅給予對癥治療。用藥3日后進行療效比較。結果:受試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兒瀉停治療小兒腹瀉有顯著療效。

【關鍵詞】腹瀉; 兒瀉停

我院于2009年6月~20010年6月應用中藥制劑“兒瀉?!敝委熜焊篂a病90例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病例選擇標準

1.1 年齡1月~3歲,性別不限。

1.2 符合《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的診斷標準[1]。

2 排除標準

①大便有膿血或培養為痢疾、傷寒、阿米巴等;②重度營養不良或脫水嚴重以及伴有其他嚴重疾患者;③ 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④正處于過敏狀態者。

3 試驗的總體設計與安排

3.1 用藥方案及療程受試組全部病例均常規給予兒瀉停顆粒治療,6月以內每次1/2袋,每天3次;6月~2歲每次1袋,每天3次;2~3歲每次2袋,每天3次。3日為1療程。對照組僅對癥治療。兩組有發熱者輔以退熱劑治療,有輕中度脫水者輔以ORS口服補液以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現象。治療期間停服任何抗生素與微生物制劑及其它止瀉劑。

3.2 療效判斷標準[2]①痊愈:服藥3日后腹瀉癥狀消失,糞便常規正常。②顯效:服藥3日后大便次數明顯減少(至治療前1/3或以下),糞便性狀明顯好轉,糞便常規基本正常。③有效:服藥3日后大便次數減少至治療前1/2,糞便常規基本正常。④無效:服藥3日后腹瀉癥狀無明顯減輕或無變化,糞便常規無明顯變化。

3.3 入選病例情況:178例均系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急性腹瀉患兒(按照《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性93例,女性85例,年齡1月~3歲,平均17.8月;病程4小時~12天(平均3.04天)。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90例):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齡范圍最小31天、最大3歲,平均年齡18.2月;對照組(88例):男性45例,女性43例,年齡1月~3歲,平均年齡17.4月。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程度方面差異無顯著性。

3.4 臨床表現:主要臨床表現為稀便、黏液便,大便次數3~15次/日。治療組:單純腹瀉患者16例,而伴有發熱、嘔吐、腹痛之一者74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29例,輕中度脫水18例。腹瀉次數<5次/天19例,5~10次/天61例,>10次/天10例。對照組:單純腹瀉患者15例,而伴有發熱、嘔吐、腹痛之一者70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26例,輕中度脫水14例。腹瀉次數<5次/天15例,5~10次/天62例,>10次/天11例。

3.5 實驗室檢查:治療組:大便常規鏡檢無白細胞者41例,1~10個白細胞/HP26例,>10個白細胞/HP23例,部分病例糞常規檢查發現有脂肪球+~+++/HP。血液常規化驗檢查白細胞計數<10000/mm363例,>10000/mm327例。電解質紊亂24例,合并代謝性酸中毒7例。糞便輪狀病毒檢測陽性37例。對照組:大便常規鏡檢無白細胞者37例,1~10個白細胞/HP20例,>10個白細胞/HP19例,部分病例糞常規檢查發現有脂肪球+~+++/HP。血液常規化驗檢查白細胞記數<10000/mm359例,>10000/mm329例。電解質紊亂20例,合并代謝性酸中毒6例。糞便輪狀病毒檢測陽性36例。

4 受試者的選擇與退出

在178例患兒中隨機抽取90例受試,受試期間無一人中途退出。

5 安全性評價

90例服用兒瀉停的受試者均未出現嘔吐、皮疹等不良反應;治療前后,安全性指標檢測也未見對肝功能(ALT)、腎功能(BUN)的影響。

兩組治療前后BUN、ALT值比較無顯著差異,說明兒瀉停對患兒肝腎功能無明顯影響。90例患兒中14例因家長拒絕化驗肝腎功能而未檢查。有2例出現輕微惡心。

受試組總有效率為86.6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18%。兩組總有效率經統計學分析X2=9.83,P<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此藥對小兒腹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7 討論

小兒腹瀉病是多種原因引起的兒科常見病、多發病,臨床上以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伴有不消化的食物和黏液、有腹痛或腹痛不明顯為特征的兒科病癥。本病四季均可發生,但夏季發病較多,2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易并發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病因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我院用兒瀉停治療小兒各種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腹瀉均取得了較好療效。兒瀉停顆粒是由茜草藤、烏梅、甘草等純中藥組成,其中茜草藤有清熱燥濕,烏梅能澀腸止瀉、益胃生津,既有止瀉作用、又可防濕熱泄瀉傷陰之弊,甘草有健睥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等多種功用,既可調整脾胃功能,又可合烏梅起酸甘化陰,防止泄瀉傷陰之功。三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固腸止瀉之效。該藥能抑制胃腸平滑肌運動、抑制輪狀病毒及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等病原微生物,對各型腹瀉均有明顯療效。我院用其治療小兒腹瀉90例取得了較好療效,未見明顯不良反應,且顆粒劑型易于服用,可廣泛用于兒科臨床。

參考文獻

[1] 方鶴松.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1

[2] 王尉文.常見疾病診斷依據與療效判斷標準[M].長沙:湖南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542

猜你喜歡
白細胞糞便病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咽拭子與糞便排毒規律及臨床表現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白細胞
“病例”和“病歷”
白細胞降到多少應停止放療
一例犬中毒急診病例的診治
“糞便移稙”治病真有用
白細胞介素17在濕疹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兒甲狀腺腫大一例報告
Meckel憩室并存異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