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有效作業設計

2015-07-05 22:19李蕾
教育管理與藝術 2015年1期
關鍵詞:好作文作文作業

李蕾

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素質與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那么什么樣的作業對學生更有教育的價值呢?筆者認為,有效的作業設計應具備三個維度:一是什么樣的作業;二是學生完成作業時的狀態;三是作業的反饋是否完整。針對現在學生作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有效作業需要具備如下要素。

一、緊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師在設計作業,如果能緊扣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就能有效提高作業的效率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過多的作業反而會降低作業的實際價值。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設計相應的練習,是老師的基本功。老師不設計作業,不僅導致學生作業負擔過重,而且導致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準確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果老師設計作業,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就能夠更清晰地思考學生完成課后作業可能有什么困難和問題,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重視這些知識點。更有甚者,一些老師把做作業變成懲罰懲罰學生的一種措施。如規定:考90分以上的做多少,考80分的做多少……分數越低,要做的作業越多。這是怎樣的“強盜邏輯”??!

為此,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為學生的負擔深刻反思,我們可以采用更多的方法來改變我們一貫的作業形式,如有選擇地使用教材、練習冊等資源上的作業;改編現有資源中的作業;教師自主設計部分作業,并充分考慮作業的生活化、趣味性等;作業的設計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等聯系起來;老師輪流設計單元練習。

二、適應不同學生的水平

很多老師經常為學生不認真完成作業發愁、生氣,甚至憤怒。其實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不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自己對待學生是不是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及完成作業的能力都可能存在現實的差距。如果每次都給所有學生一樣的作業,就可能存在部分學生根本無法完成作業的情況。

所以在布置作業時,老師不能搞“一刀切”,而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讓每一位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成為體驗學習成就的“成功者”。

三、學生完成作業時的認真程度

一般要求學生課后或回家后完成作業,部分學生只滿足于完成任務,不夠認真,甚至根本就不完成作業,或抄其他同學的作業。在這一點上老師應該多關注學生完成作業時的狀態。學生完成作業的認真程度高,不僅事關學習習慣的養成,而且與學生什么時間完成作業有關。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更多的作業。提高學生作業的認真程度,避免學生課后“邊耍邊做”的問題,從而提高作業的效率。也可便于教師個別輔導、及時反饋。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發現本課教學中的問題,進而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當然,可能有老師會問:課堂時間怎么夠用?是的,如果不減少傳統的時間安排,老師還是那么講、那么問,當然就沒有學生當堂作業的時間。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學會壓縮自己的講授時間,留出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完成作業的時間。這樣不僅能減輕學生的負擔,而且能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四、作業“后置”還是“前置”

大多數學校的作業都是“后置”的,即都是在課堂教學之后,在課堂的后半時或課堂教學結束之后,再做相應的作業。

江蘇省洋思中學、山東省杜郎口中學,都是農村中學,都是全國聞名的,學生考試成績不錯的中學。經研究發現,他們“成功的秘訣”表現在學生作業環節上的是“作業前置”。尤其是杜郎口中學,他們每課都有“學案”。所謂“學案”,其實很大程度是學生的作業,即要求學生自學教材,或同學互相幫助,完成“學案”上的一些題目。這一看似簡單的改變,其實意義重大。通過“作業前置”,有效地把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變成了學生或互幫互學的過程。

所以我們可以借鑒“作業前置”這樣的有效方法,在作業多樣化上下工夫。

五、作業的完整反饋

完整的作業反饋,一般應該是三個步驟:判斷——評講——改正?,F在作業反饋管理制度的一般規定是教師“全批全改”。老師重視普遍性錯誤的評講,并督促學生及時改正。其實,學生相互完成任務作業的判斷,比老師完成判斷更有價值。學生在相互完成判斷的過程中多了一次學習的機會。即使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相當數量的作業也是可以相互完成判斷的。即使是學生的作文,偶爾也可以讓學生相互修改。寫好作文的學生改差作文;寫差作文的學生改好作文。好作文沒有太多要改的,讓作文差的學生讀一讀,也是一種有真實意義的學習。寫好作文的學生改差作文,也許比老師改得更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同時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真實的交往與合作。

當然,老師掌握學生作業的情況并不是只有“全批全改”這一條路,我們還可以通過課堂作業的巡視、學生的匯報或學生對與錯的舉手反饋等等,來掌握學生的作業情況。

六、作業的形式多樣

長期反復的單一作業形式,正如我們成年人長期從事單一勞動會厭倦一樣,枯燥乏味在所難免。因此,我們應該讓作業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如實踐性作業、合作性作業、研究性作業等。

從作業完成時間來看,現在的作業多為“即時作業”,即一般要求學生當天完成。這種作業當然是必要的,它對鞏固學生當天學習的知識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老師可以布置一些學生一周內完成、一月內完成,甚至一學期內完成的作業務。比如,一、二年級的學生,可以安排他們在一月內,觀察、記錄每天月亮的變化。每天一張表,通過觀察,記錄時間、天氣、月亮的形狀等。

總之,有效的作業設計需要我們老師認真重視,勤于思考。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并不取決于學生“學過什么”,而是取決于學生“做過什么”。在布置作業時,如果我們能正確的看待這一點,我想,今后的作業設計會更有實效性吧。

猜你喜歡
好作文作文作業
好作文從“欣賞”中來
好作文是改出來的
快來寫作業
怎樣才能讓學生寫好作文
作業
如何培養小學生寫好作文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