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小組活動模式?提高班級建設水平

2015-07-05 22:19劉洪民
教育管理與藝術 2015年1期
關鍵詞:小組長競賽班級

劉洪民

班級活動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和學校培養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為實現班級教育目標而舉行的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小組是班級學生群體的基本單位。小組建設的好,整個班集體自然會呈現出良好的班風。但傳統的“小組”班級管理形式,其作用并未顯示出來或發揮得不明顯,究其原因有四:一是教師本人思想上重視不夠,總以為小組這種傳統形式在新時期德育工作中已難以發揮出更好的教育效益;二是分組不科學,以前班上的小組多是以學習成績好壞來搭配或以方位座次來組合,而且班內各種小組太多(衛生小組、學習小組、體育鍛煉小組等),這在客觀上也阻礙了小組積極作用的發揮;三是小組之間缺乏積極的競爭,每個小組很少把自己放在全班的位置上進行建設,久而久之,小組缺乏生氣,只是形成了一種形式而已,最多不過是一個打掃衛生小組或作業收交小組;四是雖然每學期或每節課都在搞先進小組評比,但由于評選缺乏客觀標準或過分強調學習成績,因此評比流于形式,使小組建設缺乏內在的動力。

本學期,我在班內小組活動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性探索,試圖賦予“小組”以教育教學改革的時代精神與新的生命力。這種改進與探索的核心便是引進競爭機制,開展“組內合作、組間競賽”活動,以推動班級建設的蓬勃發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圣吉說:“學習型組織是一個不斷創新、進步的組織,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創造真心向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又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抱負,以及共同學習與如何學習?!?/p>

一、具體做法

第一,合理分組。小組類型太多就等于沒有小組。為了便于競爭,我在班上只設一種綜合小組,這種小組一旦建立,便“永久”不變,而且既是學習小組,也是衛生小組、體育小組,還是文娛小組……之所以將小組固定不變,是為了讓小組在不斷的競爭中增強凝聚力,并看到自己的發展情況。由于是綜合小組,因此在人員編配時,盡量考慮各種“人才”的和諧搭配,使競賽的客觀條件盡可能統一。這些小組的同學的座位也一直不變地緊挨著,如遇調換方位,也是全組一起換,這樣便于小組的課堂學習交流與討論。

第二,競選組長。小組成員進行自薦演講,小組成員選舉確定組長、副組長。確定本組名稱及本組格言,由組長組織全組成員討論確定小組名稱及本組的自勉格言警句,對此學生興趣盎然,新意迭出。本班的小組名稱有“雄鷹號”“征服號”“和諧號”“致遠號”等;小組格言有“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有登上山頂,才能看到那邊的風光”等。

第三,全面競賽。競賽內容盡可能包括德、智、體各方面和班級、學校各種活動。大致有這些方面:一是課堂紀律;二是學習成績;三是勞動衛生;四是體育比賽;五是文藝演出;六是出勤情況;七是作業收交;八是為班出力;九是行為規范;十是寢室紀律……

第四,規劃統一。開學初,便有班委、小組長開會,擬定小組競賽的規則。規則大致有這樣幾點:一是比賽采用積分制,各小組的基礎分為100分,然后在此基礎上或加或減。如每小組遲到一人次,扣1分;代表班集體出去比賽每人加2分等。二是比賽規則不追求表面上的絕對“公正”,而要體現出對后進小組進步的鼓勵。三是這個比賽只是“行為”比賽,而不是“觀念”比賽,僅就學生“做了什么”而展開評比,而不是抽象地評“思想覺悟”。

第五,嚴格監督。規則一旦制定,便由班干部和各小組長嚴格監督,具體由班長記載各小組積分進展情況,各小組長也有一本“賬簿”,以便查對。積分一月公布一次,使各組都明白本組在全班的地位。

第六,客觀評比。競賽情況繪成圖表貼在教室里,同時,班長和小組長每人手里都有一個底表,這樣到了期末評選優秀小組時,根本不用再人為地憑印象“評比”,只要看競賽表上的積分,優秀小組自然便產生了,優秀小組的成員直定為年終的優秀學生。

二、活動效果

第一,競賽活動確實使小組產生了內在的凝聚力。組員們不但空前團結,而且為了使本組在競賽中取勝,紛紛自行制定了“組規”,以保證互相監督,真正強化了每個學生的“小組意識”。

第二,小組凝聚力的產生自然帶動了班級風氣的好轉。比如,以前有的同學不愛學習,現在為了小組榮譽,同組同學會督促他,他本人也情不自禁會勤奮起來。小組內部、組際之間交流學習蔚然成風。再如,以前教室后面墻上的板報一直辦得不太好,現在分到小組,而且納入評分,每個小組都非常認真,可以說是一期比一期好。我曾成功地組織了一次班級小組報紙的策劃工作,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仿《參考消息》《齊魯晚報》等報紙的版面,每小組出一份手抄報,小組成員當一次小編輯,包括報頭名稱、內容分類、目錄設計、封面設計等,完成以后放在班級書報架上進行展評。學生們熱情高漲,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報紙設計精美,文章質量高,報紙名稱也獨具特色,如“七彩虹”“學林尋夢”“數叢”等,同學們在辦報中積累了知識,開闊了視野。

第三,競賽評比使一些不好督促檢查的要求也得以落實。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前說過多少次,但總不好好地檢查?,F在將此納入評分,一些最細小的要求(如“坐、走姿勢端正”“衣著整潔”等)學生也不敢不做到,因為一旦老師、同學發現違反,便要扣小組的分。又如,教室里不隨便扔紙屑,以前也是“老大難”問題,而現在根本不用班主任操心,每天中午自會有值日小組檢查扣分。這樣一來,衛生狀況的保持大大優于過去。

總之,開展班級活動是為了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豐富的直接生活經驗和真切體驗,使學生不斷學會認知,將活動目標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創新小組活動模式,開展“組內合作、組間競賽”活動,抓住了學生善于表現和展示自我的特點,最終因勢利導,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目的,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提高了班級建設水平。

猜你喜歡
小組長競賽班級
2020絲綢之路數學競賽
分餐小組長
班級“四小怪”
如何構建和諧班級
我看競賽
小組長的煩惱
小組長的煩惱
創新思維競賽(3)
不稱心的新班級
還是不錯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