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淺析

2015-07-06 23:58范秋萍
世紀橋 2015年6期
關鍵詞:政策教育

范秋萍

摘要:當前,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日益凸顯,在城市中的農民工子女能否同城市里的孩子一樣公平地享受教育的權利?留守在農村的農民工子女能否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這關乎社會穩定、社會公平,都是我們在城市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闡述農民工子女教育現狀為出發點,堅持問題導向深層次分析成因,并通過對照國外做法,國內一些地方的有益嘗試,提出解決當前農民工子女教育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民工子女;教育;政策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伴隨國家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勞動力需求日益增長,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民工潮”,隨之帶來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日益凸顯。據民調藍皮書《中國民生調查報告(2014)》指出:“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不公平成為關注熱點,49.5%受訪者認為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不公平。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隨遷子女一共是1 277萬人,占到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9.3%。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已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一、農民工子女教育現狀

(一)農民工及農民工子女概念

農民工指戶口仍然在農村的進城務工人員。農民工子女可分為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隨遷子女指跟隨父母到務工城市的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指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

(二)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問題

近年來,國家已對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引起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但由于二元制的戶籍制度和教育體制沒有根本轉變,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1.高失學率問題

據統計,全國進城的隨遷子女有2 000萬人左右,由于城市學校的限制政策,隨遷子女的失學率高達9.3%?!爸袊懦鞘辛鲃觾和癄顩r調查”的抽樣結果顯示,流動兒童近半數不能適齡入學,在學流動兒童超齡現象嚴重,有46.9%的6周歲兒童不能適時入學,9周歲、10周歲讀小學一年級的占19.7%和4.6%。[1]

2.在公辦學校低就學率問題

城市公辦學校設立就學“門檻”,限制農民工子女就學,如農民工子女在城上學,要辦理各種證件,如外出借讀證明、務工證、暫住證等等,在證件齊全之后,還要向公辦學校交贊助費和借讀費等費用,給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增加很重負擔,很多農民工子女只能放棄上公辦學校機會,無法享受到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

3.學習成績低,心理壓力大問題

農民工子女跟隨父母不斷遷址,流動性大,對學習成績受到嚴重影響。一些公辦學校教師本身受戶籍思想影響,在心理不重視或看不起農民工子女,給農民工子女心理上帶來壓力。而且從農村來到城市的孩子,在知識基礎、語言溝通、個人習慣和心理狀況等方面與城市孩子有較大區別,經常收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和歧視,產生比較重的自卑心理。

4.打工子弟學校教學質量低問題

打工子弟學校是在公辦學校限制農民工子女就學,社會產生大量急需就學的農民工子女情況下產生的,低門檻、低收費,受到農民工的普遍歡迎。但不容忽視的是,打工子弟學校一直沒有被教育部正式接納,存在辦學條件簡陋、教師資源匱乏、教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甚至存在無證上崗現象;教學設施極度缺乏,沒有像樣的教學道具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5.留守兒童高綴學率問題

相對于隨遷子女,留守兒童雖然可以正常就學,但缺少了良好的父母教育,價值觀很容易受外部環境影響,甚至沾染不良的社會習氣,導致輟學率增高?!掇r村教育布局調整十年評價報告》顯示:2000年至2010年我國農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初中,幾乎每過一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2]

二、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成因

(一)戶籍制度的嚴重制約

導致如今嚴重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二元制的戶籍制度。一份戶口本,從人生下來,就決定了是城市人還是農民,也決定了農民無法享受城市的各種福利待遇,可以說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是受戶籍制度影響的直接結果。

(二)教育體制的不完善

導致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直接原因是我國教育體制的不完善?,F在,針對農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主要是2003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意見》,確立了“兩為主”,即:重視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以流入地區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采取多種形式,依法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皟蔀橹鳌闭叩穆鋵嵤强吭黾恿魅氲卣慕逃涃M投入來實現的,但面對大量的農民工子女就學,政府的教育經費有限,缺口很大,無法滿足農民工子女就學需求,同時長期讓流入地政府出錢,積極性不高。這也造成了辦公學校設立就學“門檻”,征收贊助費和借讀費問題。

(三)教育經費投入還處在低水平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經費較大比重用于高等教育,導致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從2001年到2010年,公共財政教育投入年均增長20.2%,2010年達到14 200億元左右。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財政的比重從14.3%提高到15.8%。[3]現行的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經費分擔機制,中央財力較高,但沒有承擔義務教育責任,縣鄉政府財力較弱,卻承擔了人數眾多的義務教育責任,使得地方政府在教育經費投入上遭受很大困難,造成農民工隨遷子女財政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四) 教育觀念存在偏差

1.農民工忽視子女教育。在農村“讀書無用論”思想仍然很重,很多農民工認為子女怎么讀書也改變不了農民身份,不如早打工早掙錢,導致很多孩子綴學。

2.城市人對農民工歧視。在很多城市人心里,認為與農民工相比是優越的,認為農民工是干苦臟累活的代表,和城市人不是一個階級,這種觀念的直接后果是這種歧視直接強加在農民工子女身上,給農民工子女的心靈帶來傷害。

三、國外管理經驗及國內的有益嘗試

(一) 國外管理經驗

在美國實行教育憑證制度,即由出生所在地的教育管理機構給學生發放就學憑證,學生可以用它在異地學校上學,學校則將收到的教育憑證向政府兌換教育撥款。通過設立教育公司對面向流動人口子女開設的特許學校進行監管,以保證學生的素質和教育質量。資金來源于聯邦政府的撥款,工作人員以招聘的方式進行雇傭。[4]

(二)國內的有益嘗試

1.貴州省貴陽市通過強化公共服務改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參照簡易學校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民辦學校設置標準,使大多數打工子弟學校納入了政府的規范管理,無證學校數量大大減少,對我國流入地政府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5]

2.新疆在建立和完善居住證制度方面,規定“居住證持有人連續居住滿二年和參加社會保險滿二年,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職業教育補貼、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權利;隨行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滿四年以上、父母參加社會保險滿三年為基本條件,逐步享有隨行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的資格?!盵6]

四、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破除戶籍制度壁壘,加快戶籍制度改革

在國家《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下發后,標志著全國戶籍制度改革步入實施階段,意味著二元戶籍管理制度將退出歷史舞臺。然而,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在消滅農業與非農界限的同時,戶籍背后的公共服務差距依然存在,應該解除教育體制與戶籍制度掛鉤模式,在政策上保障農民工與城市市民在待遇上的一致性。在一些大城市應該把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證盡量等同于本地戶口的功能,可以采取積分措施,對一些長時間、有特殊技能的、有特殊貢獻的外來務工人員進行加分,幫助其更好地融入新的環境,更快地取得當地的居住證。

(二)設立農民工子女教育專項資金

依據針對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兩為主”政策,國家應盡快建立省級、流入地、流出地政府之間的經費分擔機制,教育投入各占一定比例,形成一個省級、地市、流入流出地等政府各自責、權、利明晰的管理體制和經費保障機制。同時,可以借鑒美國實行的教育憑證制度,可以實現教育經費隨著農民工子女的隨遷而流動,學??梢詰{學生繳納的教育憑證在當地政府兌換,從整體上優化了教育資源的配置。

(三)加大打工子弟學校扶持力度

打工子弟學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能一味地清理、整頓和取締,建議借鑒貴陽市“參照簡易學校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民辦學校設置標準,使大多數打工子弟學校納入了政府的規范管理”做法,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打工子弟學校辦學標準,加大扶持力度,予以支持,可以以學生數量進行建設資金補助。

(四)提高農民工對子女教育的重視

隨著城鄉一體化改革,農民工收入的不斷提高,農民工已經開始逐步重視子女教育。但提高農民工對子女教育的重視不只要靠農民工自身思想的覺醒,更需要社會、學校加強這方面的輿論宣傳和思想引導,向父母灌輸先進的科學的教育理念。

(五)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

要切實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留守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建議有條件的農村應該開辦寄宿制學校,教師要更多關注留守兒童,側重加強安全法制教育;當地教育部門應該建立留守兒童管理檔案,定期與學校、家長聯系,了解掌握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建議采取面向社會購買服務方式,讓有條件的社會事務所成立“未成年救助中心”。

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問題,應該從破除身份、地位、年齡、區域等限制,不分對象地給每名教育者以同等的受教育機會,這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中國農民工調查報告[M].中 ? ?國言實出版社,2006.

[2]陸谷遜.農村教育布局調整十年評價報告[N].社會 ? ?科學報,2008.

[3]楊林.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公平的財政實現機制探 ? 析[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4]費佳.新時期我國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研究[D].華 ? ?中師范大學,2013.

[5]李林.貴州省貴陽市通過強化公共服務改善農民工 ? 子女教育問題[EB/OL].第一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 ? ? 獎,2008.

[6]李金磊.多地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取消農業非農 ? 戶口區分[EB/OL].中國新聞網,2014.

猜你喜歡
政策教育
“三提高”“兩保障”: “雙減”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國出臺三孩政策
青島政策通平臺一期上線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股指沖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中國人口政策及數量變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