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樹花林下栽培常見問題處理辦法與蟲害防治

2015-07-09 10:46羅文靖耿金川金鐵娟張春博耿睿
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關鍵詞:處理方法常見問題

羅文靖 耿金川 金鐵娟 張春博 耿睿

[摘 要] 栗樹園林下栽培灰樹花時,由于天氣、土壤酸堿度、水分和濕度、空氣內二氧化碳含量、光照及蟲害等原因,灰樹花在栽培管理期間會出現不同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建立科學的綜合的技術體系,運用推廣適合栗園林下栽培的菌株、選用好的栽培栗園、應用成熟的栽培模式及先進的管理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控制。

[關鍵詞] 灰樹花 林下栽培 常見問題 處理方法 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6-0110-01

1 栽培后菌袋污染

1.1 栽培不及時。運到栗園的菌袋存放地方不理想,陽光直射菌袋造成溫度上升,有的用塑料薄膜、遮陽網覆蓋菌袋,造成高溫燒菌,覆土后菌袋腐爛。

處理辦法:發滿的菌袋運回去后要放在陰涼通風處,上面覆蓋草苫或其他遮陰物,菌袋溫度要保持24~28℃,及時栽培覆土。

1.2 高溫燒菌。栽培覆土后塑料薄膜上面有的根本不用草簾,有的用遮陽網代替草簾,造成畦內高溫菌袋污染。

處理辦法:栽培覆土后及時用草簾或其他遮陰物遮陰。

1.3 通風不暢。管理過程中沒有及時通風、通風時間不正確、時間短、通風孔小,空氣沒有充分對流,造成栽培畦內高溫缺氧。

處理辦法:及時通風降溫,保持栽培畦內空氣新鮮,栽培畦內溫度保持26℃以下。

1.4 草簾厚度不夠。造成畦內遮陰不夠溫度上升,造成菌袋污染。

處理辦法:加厚草簾或增加其它遮陽物,加大通風量。

1.5 不潔凈。土壤、水源不潔凈,造成菌袋污染。

處理辦法:選擇沒有被污染土地進行栽培,覆土選擇生土,水源要潔凈無污染。

2 出菇遲

2.1 覆土過厚。不按要求覆土。

處理辦法:去掉土厚的部分,保持覆土厚度1.5~2厘米。

2.2 溫度低。草簾過薄,保溫性能差。栽培畦內溫度達不到要求。

解決辦法:增加草簾厚度到4厘米為宜,提高畦內溫度。

2.3 栽培畦過深。

處理辦法:栽培畦深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

3 原基不分化、干燥、腐爛

癥狀:原基表面有分泌的水珠,表面干燥變黃或腐爛。

病因:為“四大要素”失調所致:①菌袋失水過多,空氣濕度不足。②沒有調整好通風與提高濕度關系,顧此失彼或矯往過正;③掌握濕度大小的時機不對;④光線強度時間不適,原基受到灼烤干枯死亡。

處理辦法:查清病因后,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好(四大要素)的相互關系。抑大過,補不足,使之相對平衡,原基受到陽光直射的地方及時遮陰。

4 小老菇

小老菇指原基剛分化,菇體就老化而不能生長。

癥狀:菇體過小,多為白色,生長緩慢,葉片小而少,內卷,邊鈍圓,內外均有白色的多菌層、菌孔,呈現一種嚴重是老化現象,6~8月份高溫季節較多見。

病因:①菌袋內原基直接分化而來,總體效應還未形成,營養來源供應不足。②營養不良菇體缺氧。③未掌握成熟標準及時采摘,人為造成老化。

處理辦法:加強通風,降低溫度,適當增厚覆土,及時采摘。

5 “鹿角菇”和“掌形菇”

癥狀:菇體白色,形似鹿角,有枝無葉或小葉如甲,或緊握如拳,這類極易老化,氣味差,商品價值低。

病因:①光線不足。不僅影響菇體的顏色,而且直接影響氣味的濃淡和菇體的形態及生長速度。②不良氣味影響。

防治辦法:根據出菇場地和菇體形態適當增強光線時間和強度,在炎熱天氣,早晚要延長通風時間,盡可能地避開特殊氣味的刺激。

6 白色菇、“黃尖(面)菇”

癥狀:菇體完全白色,質脆,味淡?!包S尖菇”菇體葉片的正面黃色邊緣上卷。

病因:以上菇癥主要是因為光線時間強度不當所致。另外就是溫度過高。

防治辦法:此癥易防難治。根據癥狀不同可以白者補其光,黃者增其陰,葉少多通風,尖黃噴其水。

7 爛菇(包括原基和成菇腐爛)

癥狀:原基和菇體部分變黃、變軟,進而腐爛如泥,并有特殊的臭味,多發生在高溫、高濕、多雨季節。

病因:干、濕不濟、通風不良,感染病蟲害或機械損傷所致,老出菇生產場地。

防治辦法:①選擇通風向陽,離雜菌源遠的新出菇場地。②適時補水通風。③發現病原組織,及時無害化處理,對其他病蟲害要及時早處理,清除畦內雜物和碎菇片根等。

8 菇畦中出現鬼傘

菌袋污染造成鬼傘大量發生,一般在菇床上見不到鬼傘菌絲,只見到鬼傘小菇蕾從土中冒出,兩天后就開傘,而后流出黑汁,很快就腐爛發臭,并誘發其他雜菌危害,鬼傘發生嚴重時,菇的產量受到嚴重影響,甚至絕收。

處理辦法:①加強通風,降低溫度,發現栽培畦內有菌袋污染應及時清除。②在菇畦中發現鬼傘時,應在其開傘前及時拔掉,防止孢子傳播污染栽培環境。

9 蟲害防治

目前,危害栗蘑子實體的主要蟲害是跳蟲、線蟲,菇蛆蟲等。跳蟲、線蟲主要是危害幼小的菇蕾,菇蛆主要危害成熟的菇體,這些蟲害對栗蘑子實體的生長和產量、質量有著重要影響,是栽培管理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

9.1 跳蟲的防治

跳蟲又名煙灰蟲、彈跳蟲。危害栗蘑子實體的主要是菇疣蟲和黑角跳蟲。菇疣跳蟲,近白色球形,半透明,幼蟲白色,體型與成蟲相似,休眠后脫皮,色逐漸轉暗,銀灰色,群集時灰黑色,如同煙灰,成蟲形如跳蚤,體長1.2~1.5毫米,有短狀觸須,無翅,有3對足,常在培養料,栽培畦和子實體表面迅速爬行,尾部有彈跳器,通常以彈跳方式活動,彈跳高度可達數10厘米高,體表有油脂,不怕水,畦內灌水時可浮水一層,如同糠麩,隨水流動,在適宜環境中,繁殖速度快,每年發育6~7代,20~28℃時大量發生,常群集于子實體背面、根部和葉片的菌孔內。特別是幼菇期,原基會被蟲體覆蓋,使菇體萎黃,感染其他細菌腐爛而停止生長。

跳蟲是栽培環境過于潮濕,衛生條件極差的指標性害蟲,原因明了,輕易防治。

9.1.1 栽培場地必須選擇衛生、通風、水源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避開低洼、畜圈、廁所和垃圾場,減少污染機會。

9.1.2 栽培畦內沒有長出子實體之前,可在畦內表面周邊環境噴灑0.1% 的低毒辛硫磷或其它高效、低度、廣譜殺蟲藥1~2次進行預防。如果發現蟲體后也可用同樣的方法進行防治。

9.2 線蟲的防治

線蟲種類較多,常見有血線蟲,菇蛆,節節蟲等。

9.2.1血線蟲:蟲體長2~3厘米,非常纖細,好象血線頭,成群集在菇蕾周圍1~2厘米深的土層內,危害小菇蕾,使菇體生長停止萎黃或腐爛。

9.2.2菇蛆:危害成熟期菇類的主要害蟲。體長寸許,多鉆入菇體內側,使菇體質量嚴重下降,失去商品價值。發生菇蛆,可在菇體根部、葉片之間發現蛛網狀物或蟲蛀孔、蟲體等。

防治辦法:局部地表噴灑0.3~0.5%的敵百蟲水,周圍噴灑速滅殺酊。

綜合防治:清潔周圍環境衛生;保持清潔水源;發現病蟲害及時進行處理,防止傳播。

猜你喜歡
處理方法常見問題
軟土地基基礎上水利施工處理方法
淺談野外駐訓常見涉法問題的處理
機械自動化設計與制造的常見問題分析
公路工程監理存在的問題和一些改進措施
探究發射機風機運行中常見故障原因及其處理方法
淺談鋼板樁施工及常見問題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