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慶高寒地區秦艽栽培技術研究

2015-07-09 10:46和順榮和朝元
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關鍵詞:栽培技術研究

和順榮 和朝元

[摘 要] 根據秦艽生物學特征、生長習性和氣候環境要求,通過對秦艽的直播與育苗移栽、規格化栽培、配方施肥、地膜覆蓋等方面的技術研究進行綜述,為深入研究秦艽高產栽培技術和發展秦艽中藥材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秦艽 栽培技術 研究

[中圖分類號] S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6-0164-02

秦艽為(G.entiana macrophyllapall)龍膽科龍膽屬植物秦艽,品種有麻花秦艽(G.strainea.Maxim)、粗莖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ex. Burk和小秦艽(G.dahurica.fisch) 其中,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 Pall﹚.與粗莖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ex. Burk﹚均為藥典規定的正品秦艽。粗莖秦艽是迪慶高海拔地區特有的植物,是秦艽藥材中質量較好的一種,其中種質資源主要分布在海拔2300~3300m之間,以云南省滇西北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區為主要分布和種植地帶。目前云南的秦艽藥材全部來源于多年培育的栽培產品或少量野生、半野生資源。迪慶高寒地區是最適宜種植秦艽生產區域,該地區海拔2400~3200m,年均氣候8~14℃,極端高溫27~29℃,極端低溫-11~ -8℃,≥10℃的活動積溫2000~3200℃。年降雨量700~1500mm,空氣相對濕度60%~85%。土壤為黃棕壤、棕壤、紅壤等類型。植被以亞高山,高山針葉林、高山灌叢等為主。這些地區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土壤濕潤,最適合粗莖秦艽的生長特性,總產量占全省的70以上。

1 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25cm,主根粗大,長圓錐形,多不分枝或下部有2~3個分枝,須根多條,扭結或黏結成一個粗的根,根莖部有許多纖維狀殘存葉基?;~多叢生,呈蓮座狀,葉片較大,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葉長10~40cm,寬4~10cm;莖生葉對生,較小,長圓狀披針形,主脈5條縱貫葉片,先端稍尖,全緣。聚傘花序,簇生頂端?;ü阽婎^黃色或紫藍色,塑果長橢圓狀卵形或狹卵形,具明顯的炳?;ㄆ?~9月,果期9~10月。

2 栽培技術

2.1 生產基地的選擇 根據秦艽的生長習性,選擇光照充足,地勢平緩、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通透性良好,具有一定的坡度,排灌水條件好的砂質壤土為生產基地,進行深耕細耙,施足農家肥3~5t/畝,海拔要求在2400~3200m的范圍內,適宜粗莖秦艽生長的高寒地區。

2.2 育苗移栽技術

2.2.1育苗技術 苗圃地采用高壟撒播的方式播種,壟寬80~100cm,壟長隨地形而定,壟間溝寬留30cm,墑面打嚴做實,然后澆透水一次。將待播的優良種子,預先做好種子發芽率試驗,要求發芽率達到50%以上,種子質量合格, 平均千粒重達0.3克。播種前用適度赤霉素水溶液侵泡種子約1h,慮去水,按播種量1.5kg/畝與一定量細砂混勻,撒與墑面,然后覆蓋一層2mm厚的細砂土,最后覆蓋一層雙色地膜,每5~10天揭膜噴撒一次水,保持墑面濕潤,以利苗齊畝狀。迪慶高寒區秦艽育苗技術,通過不同播種期試驗和田間觀察記載結果,最佳播種期為4月上中旬,播種量1.5kg/畝,產苗數達56.7萬苗/畝,壯苗數最多,合格率達70%以上。(表一)

高原區秦艽育苗技術田間調查記載表(一)

2.2.2 移栽技術 迪慶高寒區秦艽移栽期一般在土壤解凍后的四月中上旬,以春播為主,最好選擇有2年生長期的優良健壯苗為移栽品種,移栽的田塊進行深耕細耙,施足底肥5000kg/畝。采用挖溝起壟栽培,壟寬設置(50~60cm)左右,壟溝留30cm,密度按株行距(20cm×20cm)規格移栽,每畝移栽1.5~2.0萬株,移栽時注意保護幼苗的根系,邊移邊栽,以免幼苗失水,降低成活率,移栽深度約3cm,移栽后要澆足定根水,然后覆蓋一層雙層地膜,到10~15h后視秦艽幼苗返青狀況,分批次進行人工破膜蓋土 ,保證苗齊苗狀。

2.3 直播生產技術

迪慶高原區直播的秦艽品種,要選用優質高產的品種,種子儲藏期不超過一年的大葉粗莖秦艽為主,該品種適宜性廣,生長發育快,增產潛力大,抗病蟲害強。每畝用種量500~800g,播種前用適度赤霉素水溶液侵泡種子約1h,慮水后用50kg干凈細河砂拌勻,播種深度不超過1cm。播種方法,一般采用2~3m開廂條播和撒播較好,播后及時鎮壓保墑,覆蓋一層1~2cm厚的干松葉或長麥稻草,然后及時澆水,每5~10天澆一次水,保持覆草和土壤濕潤,待齊苗后分2~3次揭去覆草,視天氣情況,酌情灌溉,必要時結合澆水追施磷酸二氨10kg左右,生長旺盛期噴施磷酸二氫鉀0.2%~0.3%溶液30~50kg,藥材豐產王45kg,兩種根外肥可交替施用也可混合噴施2~3次。到第二年秦艽返青后實時澆水,開始間苗,缺苗地段移栽補苗,田間密度達到2~3株左右。一般生長期滿三年后以開始采挖,則藥材品質好、產量高。

2.4 規格化栽培技術

秦艽規格化栽培技術,設置規格(20cm×30cm)、(20cm×25cm)、(20cm×20cm)的三種株行距種組合,進行規格化栽培技術試驗,通過田間觀察記載和統計分析,迪慶高寒區秦艽育苗移栽最佳規格為(20cm×25cm)、(20cm×20cm)的株行距組合,畝株數留1.5萬株左右,折合理論產量分別為(鮮重)2668.00kg/畝(鮮重)、2501.23kg/畝(表二)。

高原區秦艽規格化栽培技術產量記載表(二)

2.5 配方施肥技術

選用農家肥、尿素、普鈣、磷酸鉀四種肥料,設置五組不同施肥量的配方施肥技術試驗,每組種植面積10m2,平均種植秦艽160株,株行距種植規格設計(20cm×25cm)。通過田間觀察記載和統計分析,畝施農家肥2000kg,尿素3kg,普鈣肥5kg,磷酸鉀3kg的配方比例施肥效果最佳,畝產量達到2245.12kg,比不施肥料增產125%,比只施農家肥增產80%(表三)。

高寒區秦艽配方施肥技術田間調查記載表(三)

2.6 地膜覆蓋技術

高原區秦艽生產地膜覆蓋技術產量記載表(四)

根據迪慶高寒區低溫干旱的特殊氣候環境,秦艽種植實施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研究,探索保溫、保濕、控草效果。設置白色、黑色、雙色和露地四種不同類型地膜覆蓋技術試驗,每組種植面積10m2,平均種植秦艽160株,株行距種植規格設計(20cm×25cm)。通過田間觀察記載和統計分析,采用雙色地膜覆蓋比其他類型地膜覆蓋,土壤保濕度好,控草效果高,保溫效果也好,產量(鮮重)達到2245.12kg/畝,比露地增產80%,比覆蓋白色地膜增產50%。(表四)

3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的重點是搞好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和除穗(打薹)。中耕除草和追肥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技術環節,粗莖秦艽第一年生長緩慢,雜草生長旺盛,要及時人工除草,保證幼苗間和溝道清潔無雜草,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邊除草邊間苗,使用雙色地膜覆蓋可免中耕除草。秦艽生長期長,每年應中耕除草2~3次,一般于5月下旬進行一次淺中耕, 6~7月中下旬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8~9月份第三次中耕除草視田間草害程度而定,結合中耕除草每年應進行追施料肥, 肥料以農家肥為主,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3t,化肥用三元復合肥,趁雨水或澆水時穴施,每畝施0.05t,施后應及時培土。也可以適施噴施磷酸二氫鉀0.2%~0.3%溶液30~50kg,藥材豐產王45kg,兩種根外肥可交替施用也可混合噴施2~3次。 每年6~7月份是秦艽生長旺盛期,要進行三次左右打薹,將莖葉間抽出的花薹序除去。采種地留1~2個花序,其他應及時摘除,以保證莖葉的生長和營養成分的積累在根莖上形成粗壯的根莖,以保證中藥材的品質與質量。

4 病蟲害防治

秦艽的病蟲害主要有葉斑病、銹病、蚜蟲、地老虎及蠐螬。病蟲害防治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在病蟲害預測診斷及調查危害的情況下,分析發生流行條件和規律 ,因地制宜,通盤考慮,采用農業、生物、物理、化學等各種手段和措施,充分把握秦艽生長的生理時期和病蟲害的最佳防治時期,經濟有效地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危害水平之下,以不施或盡量少施農藥為前提條件,從以下幾個方面而增強病蟲害的防治能力。

4.1 選育推廣使用無病蟲害的種子和種苗。種子選擇無病蟲、健壯、生長2年以上的植株留種, 要求種子質量:平均千粒重達0.3g;平均凈度95%以上;發芽率50%以上;種子含水量小于6%。種苗選擇1年以上到2年生的秦艽種苗移栽。

4.2 實施耕作制度的改進。實行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其他作物的合理間作、套作和輪作,利用地膜覆蓋技術等栽培措施,合理密植,改變作物生長的環境條件,控制和減少食性專一和比較單一的病蟲害發生數量。

4.3 調節作物的播種期和移栽期。迪慶高寒區秦艽從傳統的春播、秋播和移栽期調節到4月中下旬。

4.4 抓住迪慶高寒區冬季冰天雪地的氣候環境,用于秦艽種植的田塊,秋收入冬前進行深耕翻梨,將土壤中病蟲害曬于地表或讓其處于病蟲天敵侵襲之下,實時中耕除草,清潔田園,焚燒田邊四周的各種垃圾,惡化土壤中病原物和農田周圍雜草中或植株上潛伏病蟲卵的生存條件,直接殺死病原物和害蟲,使之有利于秦艽的生長發育,而不利于病蟲害的發生和發展。

5 采收與加工

5.1 采收 實時的采收方法對秦艽顯得尤為重要,正確的采收可獲得較好的質量和產量。一般生長期滿三年以上采收較好,因為海拔高氣溫低,農作物生長時間短,到四、五年才采收的藥材質量和產量更高。種子的最佳采收時間一般在10月上旬的種子臘熟期,過早籽粒不成熟,過遲籽粒最易脫落變質;根莖的采挖時間一般到晚秋10月下旬11月中旬,植株地上部分枯黃時最好。

5.2 初加工 在藥材產地就近建立干燥、通風、透光、清潔無污染的水泥場地。采挖出來的藥材抖凈泥土運到初加工場地后,用刀或剪刀剪下莖葉,留蘆頭0.5cm,全草入藥的不必剪莖。然后用水噴淋沖洗,洗凈表面泥土。藥材不可長時間侵泡在水中,以免損失有效成分。在半遮光條件下散開晾至須根完全干燥,主莖基本干燥,按藥材質量分級標準分類,將須根捋撮直順,在次晾至完全干燥即可包裝。

猜你喜歡
栽培技術研究
公司研究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