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蓯蓉人工栽培技術

2015-07-09 10:46楊志梅
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關鍵詞:肉蓯蓉梭梭根系

楊志梅

[中圖分類號] S56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6-0203-02

肉蓯蓉是靠寄生在荒漠植物的根部生長的中藥材,現在主要來源為采挖的野生肉蓯蓉;每采挖一株肉蓯蓉要破壞一株或幾株沙生、鹽生植物,加上大量挖取肉蓯蓉后,天然下種量急劇減少。因此,野生肉蓯蓉越挖越少,甚至從局部地區滅絕;盡管國家林業部門三令五申嚴禁采挖,但在利益的驅使下,偷挖者屢禁不止,直接破壞了荒漠植被及生態環境,沙區生態惡性循環,并使肉蓯蓉野生種群急劇減少,瀕臨滅絕。肉蓯蓉被國家列為二類保護植物。

肉蓯蓉為多年生寄生植物,莖肉質黃色,高35—60cm,野生肉蓯蓉個別可達2米。葉鱗片狀,黃褐色,覆瓦狀排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在下部排列較緊密。穗狀花序,長5—20 cm,直徑5cm,密生多花;苞片卵狀披針形,長1.5 cm;小苞片2,狹披針形與萼近等長,花萼和鐘狀,5淺裂,裂片近圓形;花冠近唇形,頂端5裂,裂片藍紫色,筒部白色,筒內面離軸方向具2條凸起的黃色縱紋;雄蕊4,花叢基部和花藥上被毛,丁字形側膜胎座,4室。蒴果橢圓形,2裂,花柱宿存。

肉蓯蓉為列當科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它沒有真正的葉,不含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質。4—5月出土并開花,花有特殊氣味,有淺紅色、紫色、黃色等,蟲媒花。種子壽命長,可埋入沙土中數十年而不會失去生命力。種子細小而且多,千粒重0.09克左右,一般每株有種子1—30克,種子成熟后撒入沙土中25—250厘米深度,待寄主植物根系生長到肉蓯蓉種子種臍處,種子萌發寄生在其根上,生長一年或數年出土結實,完成一個生活周期。肉蓯蓉有分枝;或主莖斷損,在其下部產生分枝還可繼續生長出。

1 人工種植接種技術

1.1 土地選擇:肉蓯蓉適生于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區及鹽堿地、重鹽堿地和沙漠。

1.2 寄主選擇標準:抗干旱,耐鹽堿,耐熱,抗風沙,耐沙埋,易繁殖,根系發達,生長期長。一般為小喬木、灌木等。

1.3 種子紙制作:肉蓯蓉人工種植的技術關鍵是提高接種率。從九一年開始,我們進入規模試驗;肉蓯蓉千粒重0.09克,1克種子約1.1萬粒,撒種只能種10米長,種子利用率只有5—8/1萬。另外肉蓯蓉種子休眠期長,進行種子處理才能提高接種率;采種難度大,成本高,使大面積推廣有一定難度。為解決這一問題,九四年進行種子紙制種,經過三年幾十個配方反復試驗,選出幾個最佳配方,使種子利用率提高到1—8/200,當年最高接種率達78%以上,完全具備大面積種植條件。種子紙制種成功,節約種子,提高接種率,種植方便,并大大降低種植成本,提高了種植效益。

1.4 種植方法:

1.4.1人工種植寄主接種肉蓯蓉:通過植苗造林或直播造林的方式進行寄主種植,接種肉蓯蓉有兩種方法:(1)寄主與種子紙同時種植。(2)寄主成活后當年或第二年接種肉蓯蓉。由于人工種植寄主生長快而旺盛,根系萌發力強,肉蓯蓉當年接種率可達50%左右。

1.4.2種植時間:春、夏、秋季都可種植。夏季可利用農閑時間種植。

1.4.3種植步驟:在距寄主30—50厘米處挖長40厘米,寬30厘米,深30—60厘米的坑,將種子紙放入,吸水紙面向上,然后回填土至坑沿5厘米,不可填滿,利于貯存雪水或雨水。

種子紙:一張種子紙上有一百多粒種子,種子生命力可達數十年。據多年資料,九三年種植,九四年開始出土,到現在出土數仍保持平均水平,種植一次可收獲十年以上。

2 加強寄主的撫育管理

由于肉蓯蓉為寄生植物,接種后寄主的營養狀況決定肉蓯蓉的出土時間與產量,所以接種后應加強寄主管理。野生寄主可通過引洪灌溉等撫育管理措施,提高寄主生長量,以保證肉蓯蓉生長所需養分。

2.1 病蟲害防治

主要為鼠害及地下害蟲,應在每年4—6月生長出土地段加以防治,以減少損失。

投毒餌時應按技術規程投放,以免其它野生動物中毒死亡。肉蓯蓉為多年生寄生植物,莖肉質黃色,高35—60cm,野生肉蓯蓉個別可達2米。葉鱗片狀,黃褐色,覆瓦狀排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在下部排列較緊密。穗狀花序,長5—20 cm,直徑5 cm,密生多花;苞片卵狀披針形,長1.5 cm;小苞片2,狹披針形與萼近等長,花萼和鐘狀,5淺裂,裂片近圓形;花冠近唇形,頂端5裂,裂片藍紫色,筒部白色,筒內面離軸方向具2條凸起的黃色縱紋;雄蕊4,花叢基部和花藥上被毛,丁字形側膜胎座,4室。蒴果橢圓形,2裂,花柱宿存。

2.2 利用天然梭梭林接種肉蓯蓉

在荒漠地區生長著大量的天然梭梭林。在蓋度較大的天然梭梭上進行人工接種肉蓯蓉,省去了整地、種植寄主、灌溉及增加灌溉設施的生產工序,降低了成本,同時有了經濟效益。但是,由于天然寄主大多根系老化,根系萌發力及生長輥弱,肉蓯蓉接種率低,而且,寄主分布不均勻,其產量不高。

人工種植寄主生長快,根系萌發力強,細小側根多,接種率高,肉蓯蓉產量也高。選擇天然梭梭蓋度較大的地塊,樹齡越小越好。接種前對天然梭梭自然生長根系分布層進行調查,以確定最佳接種深度和方向、部位。

根系分布情況調查后,正確確定深度、方向、部位,挖坑找出根系分布比較密集區域切斷梭梭根系??拥拇笮椋洪L30—40cm,寬度20cm,放入種子紙,以傾斜為好,回填沙土?;靥钌惩習r應離地表留5cm的小坑。以利積水增濕,促發新根。種植坑距梭梭的遠近因視梭梭大小、地形而定。原則上選擇便于操作種植,側根、細根密集的區域。梭梭個體較大時,可采用一個寄主多點接種的方式,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由于肉蓯蓉及寄主植物分布區域廣,各地自然條件不盡相同,在種植方法上可能有一定差異,各種植戶應根據具體情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總結適合當地的栽培技術。但是,利用天然梭梭林接種肉蓯蓉,其產量受諸多因素的制約。

干旱、風沙是影響肉蓯蓉能否接種的主要因素:

1.種植地點基本在條件惡劣的鹽堿地、沙地。大部分年份夏季降水量很少,影響梭梭發根或不發新根;風沙大,有時將種子紙刮出,或將表面沙子刮走,梭梭根系下移,使原來確定的種植深度變淺。

2.在幾年中,有1—2年遇到夏季降水量大,促使梭梭萌發較多新根,才有可能接種上大蕓。

3.種植質量也是影響接種成敗的又一因素,應加強監督、驗收力度。

在荒漠地區生長著大量的天然梭梭林。在蓋度較大的天然梭梭上進行人工接種肉蓯蓉,省去了整地、種植寄主、灌溉及增加灌溉設施的生產工序,降低了成本,同時有了經濟效益。但是,由于天然寄主大多根系老化,根系萌發力及生長輥弱,肉蓯蓉接種率低,而且,寄主分布不均勻,其產量不高。

4.由于天然寄主大多根系老化,根系萌發力及生長輥弱,肉蓯蓉接種率低,而且,寄主分布不均勻,其產量不高。

5.人工種植寄主生長快,根系萌發力強,細小側根多,接種率高,肉蓯蓉產量也高。

6.選擇天然梭梭蓋度較大的地塊,樹齡越小越好。接種前對天然梭梭自然生長根系分布層進行調查,以確定最佳接種深度和方向、部位。

7.根系分布情況調查后,正確確定深度、方向、部位,挖坑找出根系分布比較密集區域切斷梭梭根系??拥拇笮椋洪L30—40cm,寬度20cm,放入種子紙,以傾斜為好,回填沙土?;靥钌惩習r應離地表留5cm的小坑。以利積水增濕,促發新根。

8.種植坑距梭梭的遠近因視梭梭大小、地形而定。原則上選擇便于操作種植,側根、細根密集的區域。

9.梭梭個體較大時,可采用一個寄主多點接種的方式,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10.由于肉蓯蓉及寄主植物分布區域廣,各地自然條件不盡相同,在種植方法上可能有一定差異,各種植戶應根據具體情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總結適合當地的栽培技術。

2.3 利用天然寄主接種肉蓯蓉

利用天然梭梭林接種肉蓯蓉,其產量受諸多因素的制約。干旱、風沙是影響肉蓯蓉能否接種的主要因素:

2.3.1種植地點基本在條件惡劣的鹽堿地、沙地。大部分年份夏季降水量很少,影響梭梭發根或不發新根;風沙大,有時將種子紙刮出,或將表面沙子刮走,梭梭根系下移,使原來確定的種植深度變淺。

2.3.2在幾年中,有1—2年遇到夏季降水量大,促使梭梭萌發較多新根,才有可能接種上大蕓。

2.3.3種植質量也是影響接種成敗的又一因素,應加強監督、驗收力度。

3 肉蓯蓉高產種植技術——沙地滴灌種植

3.1 種植地選擇:沙性土壤,沙子厚度60cm以上。交通便利,有水井,可采用滴灌進行灌溉。

3.2 寄主選擇:人工種植的梭梭林。

3.3 種植方式:有兩種。

3.3.1寄主造林和接種肉蓯蓉同時進行:種植步驟:挖定植坑,長60cm,寬40cm,深40cm—60cm;將長方形坑的一頭做成斜面(45度左右),橫放上種子紙,吸水紙面向上,回填適量土,在另一頭栽植寄主,回填土,踩實,及時滴水。滴水管鋪設在窄行中間。

3.3.2先進行寄主造林,成活后1—2年內接種肉蓯蓉。

(1)穴式接種:在窄行中間,接種坑選在距寄主50cm的行間位置,長、寬各40cm,深度40cm—60cm。接種步驟:將接種坑底部做成面向寄主的斜面(45度左右);將種子紙鋪在斜面上,吸水紙面向上,回填土,為提高集約化條件下單位面積產量,也可在種子紙上回填適量土,撒上100粒左右的種子(經處理),并與土拌勻,將坑填平。

(2)溝式接種:在窄行寄主行間,距寄主50cm處開溝,溝寬40cm,深40cm—60cm。接種步驟:先將接種溝底做成面向寄主的斜面(45度左右),鋪上種子紙(吸水紙面向上),回填土(也可在溝內撒上經處理過的種子 ,平均每株100粒左右,與回填的適量土拌勻),將坑填平。

(3)株行距:采用寬窄行,寬行行距3米;窄行1米;株距1米。

3.4 滴灌水量:以下滲水份不深于70cm為準,是滴灌大蕓高產的關鍵所在。

3.4.1種植地選擇:沙性土壤,沙子厚度60cm以上。交通便利,有水井,可采用滴灌進行灌溉。

3.4.2人工種植的梭梭林。

3.4.3種植方式:有兩種。

(1)寄主造林和接種肉蓯蓉同時進行:

種植步驟:挖定植坑,長60cm,寬40cm,深40cm—60cm;將長方形坑的一頭做成斜面(45度左右),橫放上種子紙,吸水紙面向上,回填適量土,在另一頭栽植寄主,回填土,踩實,及時滴水。滴水管鋪設在窄行中間。

(2)先進行寄主造林,成活后1—2年內接種肉蓯蓉.在窄行中間,接種坑選在距寄主50cm的行間位置,長、寬各40cm,深度40cm—60cm.接種步驟:將接種坑底部做成面向寄主的斜面(45度左右);將種子紙鋪在斜面上,吸水紙面向上,回填土,為提高集約化條件下單位面積產量,也可在種子紙上回填適量土,撒上100粒左右的種子(經處理),并與土拌勻,將坑填平。

猜你喜歡
肉蓯蓉梭梭根系
不“親近”的智慧
木壘縣沙漠區域提高梭梭成活率的幾點建議
沙地柏根系抗拉力學特性研究
不同播期對甘草根系生長特性的影響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用28載時光堅守沙漠 他給“死亡之?!睅砩鷻C
點草成金!沙漠肉蓯蓉開辟致富路
環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種梭梭固沙
梭梭的葉子哪兒去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