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高職藝術院校的國學教育

2015-07-12 08:34張秀娟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4041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藝術院校國學高職

張秀娟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404100)

淺析高職藝術院校的國學教育

張秀娟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404100)

“國學”既是一國固有之學,中國是有優秀歷史、燦爛文明的國家,《史記》記錄了自從黃帝以來的歷史,成為中國民族的象征。此后,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歷代相傳,至孔子而及“國學”之大成。這種傳統思想文化,也就是所謂“國學”。近年來,國學越來越多的被人關注,國學熱逐漸升溫。我國各大高校紛紛以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了國學課程,國內各高職院校也緊隨其后,陸續開設相關的國學課程。但目前,重慶各類高職院校對國學課程的開設情況還比較滯后,國學課程還屬于相關本科院校的專利,尤其是藝術院校,對國學教育的開展尚屬空白。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大膽探索思路,開設國學導讀課程作為大一新生的必修課,成為重慶高職院校中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先行者”。

一、高職藝術院校國學教育的重要意義

高職藝術院校作為各類文化藝術人才及基層文化藝術工作者的重要陣地,承擔著城市文化建設的重任。因此,開展國學教育意義重大。

(一)了解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大學生道德素養

由于藝術類學生重專業、輕文化,導致了大部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素養不斷滑坡,高職藝術院校學生更為散漫、享樂、拜金,因此加強國學教育迫在眉睫。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蘊含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發展規律的真理性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們進行道德教育修養的“好教材”,通過學習和掌握傳統文化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有益處。

(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大學生愛國精神

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和平時期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何在?那就是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讓傳統文化的精髓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喜愛,樹立民族自信,提升民族自覺,弘揚愛國精神,這是一脈相承的。因此,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信與自覺,不斷弘揚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痹鷮嵉闹R是創新的基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刻而廣博的知識精髓,其智慧光芒穿透歷史,歷久彌新。價值觀從傳統到現代的演化本質上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歷史過程,而這一歷史過程必然表現為一個傳承與弘揚、繼承與創新的歷史統一過程。因此,當代大學生要在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厚積薄發、有的放矢、開拓創新。

二、高職藝術院校國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全國開設國學課程的高職院校里,國學的冷遇依然沒有避免,尤其是在高職藝術院校,國學課程呈現出講授隨意、學生興趣不高的狀況,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化

由于國學課程是一門理論課,因此在上課時多用到“講授法”,學生的興趣注意力保持度相對較弱,簡單的講授法已不能滿足大學生在學習國學時應有的興趣和愛好。因此,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二)教學過程模式化

現在國學課程的授課內容大多局限于課本,教學過程模式化問題突出。比如在孔子、孟子、莊子那幾章的內容中,大多數上課都是從介紹人物生平事跡考試,再到賞析原文結束。這樣的模式化教學過程缺乏新意,學生積極性不高。

(三)教學內容復雜化

國學博大精深,教學可選擇的內容自然龐雜,但是如何從復雜的國學知識中理清一個簡單的、適合學生學習的知識點是最為關鍵的。目前,課堂上所講授的知識比較多、雜,老師們琳瑯滿目的講授內容往往讓學生聽的時候懵懵懂懂,聽完之后一無所獲。因此,我們應找除頭緒、理清思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三、高職藝術院校做好國學教育的途徑

(一)國學與藝術課程內容的融合

高職藝術院校在藝術課程的設置和活動上都是比較完備的,而國學作為高職學生的一大通識課程,教師在授課時應注意將國學內容與藝術課程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國學課程中融合了不同藝門類特點。比如在詩歌賞析課時,不僅應該對詩歌的作者、內容、藝術特點進行講解,而且可以就詩歌與畫的結合、詩歌與音樂的結合、詩歌與舞蹈的結合展開授課。將詩歌畫成一幅畫,唱成一首歌,跳成一曲舞,都是有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在賞析《望岳》這首詩時,為了讓同學們在充滿興趣的氛圍里學習,我先讓全班同學用所有人都會唱的《上學歌》的曲調來給《望岳》配音,同學們愉快的唱著《望岳》,這堂課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

(二)傳統與現代教學方式的融合

現代的大學課堂,尤其是藝術學院的孩子們,單一講授式、討論式的課堂已經不能完全的讓他們喜愛并接受。融合現代的教學方式,讓大學生們真正的走進課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特別是在國學教育中,學藝術專業的學生很難沉醉于安靜的課堂。首先,多媒體教學是必備的教學方式之一。音、畫、文字的結合,邊看邊聽邊學才能讓課堂不那么枯燥乏味;其次,國學內容的學習可以編排成小短劇、音樂劇。以往小短劇的聯系大部分會在排練廳、課堂里進行,在國學學習時,我們完全可以把小短劇的場景移出課堂,在操場上,教學樓內,或者就是課間十分,場景更加真實,學習才更有趣味;最后,國學的學習是每個人主動研討的過程。每個專題都要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共同研討,最后形成PPT和紙質文稿,在課堂中與大家分享。

(三)課堂與課外實踐活動的融合

大學生的國學教育絕不應該只停留在研究語言意義、核心思想、寫作特點、藝術特色等方面,而應該結合各種國學內容的特點,組織開展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從而更加直觀、具體的體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研習中,應該有意識的組織傳統節日體驗活動和詩歌朗誦會,將過去傳統節日中開展的文娛活動、風俗習慣移植到現代社會中,讓大學生們在洋溢著傳統節日文化的氛圍中,體驗傳統文化的樂趣,在詩歌的天地中體會古代文人的情懷,從而激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

(四)傳統與現代文化發展的融合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是固步自封、一塵不變,而是能夠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在國學教育中,對傳統與現代文化發展的融合是一個重要的方向。以《弟子規》為例,在這個被認為是當前幼兒教育、基礎教育階段最好的古代國學教材中,無處不蘊含著當代最急需、最提倡的思想情感教育內容。如第一條“入則孝”,這一條主要講述了應該聽父母話,接受教誨;照顧父母起居,讓父母安心;不任性,不藏私;滿足父母心愿,不講條件;父母有錯誤時,用委婉的方式規勸;精心伺候病中的父母。而這些內容是當代大學生最為重要的感恩教育,在生活細節處將感恩父母的情感放大,學會感恩父母、感恩學校、感恩社會,培養當代大學生應有的責任意識、自立意識和自尊意識。

[1]章太炎.國學概論[M].曹聚仁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朱熹.四書集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4(65).

[3]董根洪.傳承與超越[J].浙江:浙江社會科學,2012(5).

猜你喜歡
藝術院校國學高職
“垂”改成“掉”,好不好?
藝術院校參與社會服務反哺人才培養的機制與效果——以北京舞蹈學院為例
藝術院校音樂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常見問題與學習對策
戰“疫”期間基于高職線上教學的分析與思考
資產管理工作在藝術院校的應用
奮斗雞—我的國學日常
高職教育動畫人才培養研究
關于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一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