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創作的實用性方法與寫作技巧之管弦樂篇
——針對非專業音樂院校作曲專業方向學生

2015-07-12 08:34孫璐莎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5100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管弦樂和弦聲部

孫璐莎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 510000)

音樂創作的實用性方法與寫作技巧之管弦樂篇
——針對非專業音樂院校作曲專業方向學生

孫璐莎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 510000)

前言

在高校中,作曲專業方向(包括與之有關的電子音樂專業方向)的學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學生中考就進入專業音樂院校附中的高中部學習作曲,且從小就開始學習鋼琴,俗稱科班出身,而高考時這類學生的選擇依然是專業音樂院校;另一類學生是普通高中畢業,由于熱愛音樂,在高考時會選擇綜合類大學藝術學院的作曲專業方向。專業音樂院校與非專業音樂院校最大的區別在于課程安排不同。專業音樂院校的文化課比例很小,而非專業音樂院校的文化課比例非常大。綜合類大學藝術學院作曲專業方向的學生既沒有高中三年循序漸進的專業課功底,又不能在大學時把全部精力和時間放在專業學習上,他們畢業時還要與專業音樂院校學生達到相等的專業水平,與之競爭。因此,他們的專業課學習會感到力不從心,尤其是創作方面會與專業音樂院校學生形成明顯的差距。針對非專業音樂院校學生(以下簡稱學生)的現況,本文從分析與寫作兩大方面對此類學生的管弦樂創作提供實用性幫助。

一、分析

分析是任何形式的藝術創作都必須經歷的訓練環節,可以學習到前人如何把專業理論轉化為實際創作,對于管弦樂創作來說也不例外。在管弦樂創作之前需要完成的課程有和聲、曲式與作品分析、總譜讀法、復調、配器、音樂作品賞析等,課程內容繁重。如果學生具備附中三年的扎實功底和大學期間的全部精力,較好的完成以上課程內容也不是必然的,更何況本文針對的非專業音樂院校學生只有入校后才開始相關專業課程的訓練,且還有大比例的文化課割分精力,流行音樂的泛濫和專業知識的匱乏又導致學生對管弦樂作品缺乏興趣。因此,分析管弦樂作品的思路要有所變動。

首先,選擇畫面感清晰或有小標題的管弦樂,如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圣桑的《動物狂歡節》等,尤其是一些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的作品,如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會刺激學生強烈的創作欲望,學生往往在賞析這些作品時,受到作品所營造的音樂氛圍的感染,觸動學生的靈感,激發創作激情,使他們對管弦樂作品的創作有了嶄新的認識,并會試圖打破常規,嘗試用屬于他們自己的音樂語言來完成他們的個性作品。

其次,基于學生的讀譜能力差,而一首管弦樂曲的完整分析是一項很大的工程,因此分析作品尤其是大型管弦樂作品時,可以把作品劃分成較小的曲式結構,如單樂段和單三部曲式,取其最能打動學生的一部分來進行片段式分析,或針對要了解的創作信息選擇片段,如樂器組合最有特點的一部分,和聲最具色彩的一部分或最能震撼人心的高潮部分等等,有針對性的片段分析使一些有難度的曲目變得簡單化,開闊學生的創作思路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把“作曲四大件”的理論融會貫通。

再次,分析時強調“音程思維”會事半功倍。簡單的說,把聲部進行都簡化成音程關系來分析。如果和聲在學生的專業能力范圍內,那么可以按照正常分析;如果是印象派以后的作品,那么以音程疊加的方式去分析縱向和聲會使分析簡單化,學生不再為能力有限而放棄對一些喜愛的作品進行分析,可分析的曲目范圍得到擴展。

最后,運用圖像記憶法背譜。管弦樂創作(包括流行管弦)是集“作曲四大件”(和聲、配器、曲式與作品分析、復調)的精華,汲取前人的創作經驗而完成的,因此,背總譜非常有幫助。然而,本文面對的非專業學生的基礎薄弱,背總譜非常困難。把總譜以圖像構圖為輪廓去記憶,會比單純的背譜要有效的多。人類的視覺記憶比聽覺記憶更加深刻,而圖像的整體記憶要比分散記憶更加深刻。學生可以挑選出對自己創作有較深觸動的管弦樂片段總譜,把它當做一幅畫來記憶,而不用背一條條的聲部走向再進行組合。

二、寫作

1.手寫管弦樂總譜對學生的音響想象力要求非常高,如果學生的經驗不足,幾乎想象不出自己所寫的作品音響效果如何,因此要借助一些打譜軟件如Sibelius和Finale,或是一些編曲平臺,如Cubase、ProTools等。這些軟件的操作技巧,本文不贅論,需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在創作的過程當中,還是要遵循“先有譜后有聲”的原則?!跋扔凶V后有聲”的意思是,先寫出總譜,再用編曲軟件把總譜輸入電腦,然后播放,學生就可以聽到自己所寫的音響效果。學生四大件的功底本身不夠扎實,如果全部依賴編曲平臺,跟著靈感走,以MIDI鍵盤輸入的方式使管弦樂創作“先有聲后有譜”,那么這個作品會變成一個即興集成品,缺少邏輯性和結構感,學生只有在“寫”譜的時候才能充分運用所學過的專業知識和寫作技巧;再有,用MIDI鍵盤輸入的時候,學生彈出來的聲部進行很可能是適合鋼琴演奏,而并不能適合其他樂器的演奏法,會造成配器法混亂。因此,編曲軟件可用于觸動創作靈感的迸發和把總譜轉換成音響,而不能作為管弦樂創作的唯一途徑。

2.管弦樂曲如何開頭是學生面臨的重要難關。學生往往寫了很多開頭都不滿意,經??斓狡谀r,由于時間關系,無可奈何

的挑選一個之前寫過的并不滿意的開頭勉強完成。那么作為基礎薄弱的作曲學生來說,如何能開一個滿意的“好頭”呢?首先,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管弦樂開頭作為模板,用它的和聲、織體結構或者樂器進入的順序等其中之一項,套用在自己的作品上。有時光憑分析,學生很難把所學的知識融入到自己的實際創作中,這個方法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擁有非常清晰的創作思路去完成作品,寫出有足夠信心發展下去的主題動機。其次,可以找一些視頻,讓學生用管弦樂隊編制給視頻配樂?!伴]門造車”對于創作經驗不足的作曲者來說困難重重,而視頻的畫面感及空間感則會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學生雖然對古典音樂的興趣不高,但是一些電影配樂大師如約翰·威廉姆斯、詹姆斯·霍納、久石讓等的作品卻深深影響著學生的音樂創作,因為“有影有聲”。因此,以管弦樂隊編制為視頻配樂可以增強學生的創作能力,為學生創造寫作的“環境”條件。

3.充分利用每一件樂器的演奏技巧,尤其是弓法多樣化的弦樂器。學生在創作的時候經常會一氣呵成的寫完一個聲部進行,雖然可以確保聲部進行的流暢性,但容易忽略各個樂器的演奏法。一個有靈魂的聲部進行需要充分發揮樂器本身的特性才算完美,因此在寫聲部進行時,每種樂器演奏法的詳細標記要一并完成,不要后期填補。

4.管弦樂隊的樂器種類很多,音色對比是管弦樂曲的特點之一。一個樂段結構內盡量避免只用一種樂器作為旋律聲部。學生經常只用小提琴作為旋律聲部貫穿整個樂段甚至更大的曲式結構,不懂得變通。旋律聲部不是一定要在高聲部,中聲部和低聲部都可以作為旋律聲部,且高音樂器也不止小提琴,還有長笛、雙簧管、小號等。一種音色如果長時間作為旋律聲部,那么試著把旋律聲部移到中低音區樂器上,或換一種同音區的其他樂器。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如果一條完整的旋律用一件以上樂器前后完成,那么第一件樂器要停在重拍上,第二件樂器要從弱拍起連接。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這條旋律更加流暢,使樂器交換的銜接點更自然。

5.依然需要遵循的傳統和聲的幾點規則。學過和聲的學生都知道,傳統和聲非常嚴謹,不可違背的規則繁多,其目的是為了達到音響上的盡善盡美。雖然學生比較喜歡嘗試一些新的音樂語言,傳統和聲已經被徹底打破,然而,無論學生的音樂語言有多現代,有幾點傳統和聲的規則還是需要遵守的。首先,如果是有調性的管弦樂,傳統和聲功能依然強而有力,那么和弦重復音的規則要遵循,尤其注意正三和弦的三音與七和弦的七音重復次數。三音重復過多會使該和弦變得單薄,不穩定,有經驗的人一聽就知道;其次,小節前后換和弦的問題。傳統和聲中“小節前后換和弦”是指四部和聲中跨越小節線就要換和弦功能組,那么在管弦樂曲中,小節線前的最后一個弱拍和小節線后的第一個強拍要避免用同一個和弦,但可以用同一個和弦功能組的其他和弦,低音要改變。和弦與和弦功能組的概念是不同的,例如,主和弦與六級和弦是兩個不同的和弦,但是都屬于主功能組的和弦;然后,平行五八度和隱伏五八度的問題。除了刻意安排的聲部重復的情況,管弦樂曲一定要注意兩個外聲部:最高聲部和最低聲部的走向,不要出現平行五八度,盡量避免隱伏五八度,以反向進行為主,使和聲更加立體;最后,和弦外音尤其是傾向性強的和弦外音的解決要遵守傳統和聲規則。人的聽覺是有期待的,傾向性越強烈對解決的期待越高。傳統和聲的很多規則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聽覺習慣而存在的。

6.縱向和聲的和弦音如何安排。如果對管弦樂曲的縱向和弦音安排沒有把握,那么有兩個比較容易掌握的方法。首先,按照樂器組排列。例如,樂隊高潮的時候,先在弦樂組的幾個聲部中安排好和弦音的分配問題,再把銅管組各個聲部當做一個和弦的各聲部處理;其次,按照樂器音區排列。例如,把在高音區的幾個聲部作為一個和弦的和弦音安排。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有效地處理好各個和弦音的重復次數和聲部位置。

7.大膽運用和弦外音。和聲并不是越厚越好,和弦外音是豐富和聲色彩的重要因素,很多學生怕用不好就敬而遠之。其實和弦外音的的選擇范圍很廣,只要符合人的聽覺接受能力就可以達到可聽性。在樂理中,不協和音程有很多,而在實際創作中,不協和音程的范圍已經大大縮小,除了在同八度內的小二度和大七度以外,其他和弦在聽者的耳朵里已經可以接受為協和了,而小二度和大七度的碰撞也可以經特殊處理做動機發展。在聲部數量不多的片段中,橫向線條如果注重和弦外音的應用,會增加線條的流暢性,當其他聲部也有流動性的線條時,碰撞在一起會有意想不到的音響效果。

8.不要受調性、傳統和聲與曲式結構束縛。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夠寫出有特點的作品,有調性及傳統和聲的條條框框容易阻礙學生的個性創作,而無調性音樂又缺乏可聽性,那么可以嘗試用調性游離。不要以樂段為單位一氣呵成寫完,可以以樂節或樂句為單位,打破TSD的進行模式,嘗試用不穩定的和聲或色彩性和聲完成這個樂節或樂句,然后大膽運用音樂的整體表現手段變化重復,或衍展或改變調式重復,但一定要節省音樂材料,不要輕易加入新的素材,注意樂句的“呼吸節奏”,在變化后要有一定的穩定。這個方法既可以使這段音樂的和聲及調式色彩豐富,動搖半終止和完全終止對學生根深蒂固的影響,為后面的音樂留下發展空間,又不會因為調式不穩定而使音樂混亂。模進是最有效的手段,也是駕馭不了轉調的學生的首選。

9.和聲背景的空間感如何構成。有些學生覺得第一小提琴的聲部過薄,就會用第二小提琴重復第一小提琴的聲部,其實增加和聲的“厚度”并不是在同一個音區完成,就好像在同一條線上畫多少次,這條線還是這么寬,在同一個音區重復,寬度沒有改變,只是改變了力度。要增加和聲的空間感,一定要考慮到音區及音色的因素,縱向開放式排列要比密集排列更加有空間感,即便是重復旋律聲部,也要考慮用不同音色或不同音區。當聲部線條不多的時候,要避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部用同一個音區同一個線條進行,還要避免兩個聲部線條在流動中出現同音重合(包括八度以上的同音級音)。

10.在管弦樂曲的創作中,由于聲部較多,織體形態不易過多,可以用幾個力度平衡的聲部構成一組織體形態(與6同義),如果有兩組以上的織體形態,要注意節奏上的互補和與旋律聲部的配合。固定音型包括節奏音型與和聲音型兩種,是織體形態中比較容易掌握的一種,它既可以在流動的和聲進行中得到一定的穩定,又可以作為不用解決的和弦外音出現,豐富和聲的色彩,從音樂的整體結構上來看,還可以使音樂得到統一,學生可以靈活運用。

結語

很多學生覺得,在創作中,學過的“作曲四大件”似乎無用武之地。其實,專業基礎課程的根基非常重要,對學生的影響不單單是把理論用到實際的創作中,還有對音樂修養的強化。例如和聲這門課程,在實際創作中很多學生已經完全放棄了傳統和聲的應用,但是,我們在學習和聲的過程當中,學到的只有和聲進行嗎?非也。我們學習到的還有對音樂色彩的敏感度、由和聲變化決定的曲式結構感及如何使自己的音樂達到理想的音響效果等等,很多單純理論知識以外的受益都是潛移默化的,每一個知識點的獲得都會影響學生的實際創作。經過長期正規的專業基礎課和寫作的訓練,學生會不知不覺發現,即便是隨“感覺”走寫出的音樂,一樣可以具有邏輯性、結構感和可聽性,專業課的精華已經融入到創作的血液當中,這就是專業基礎課程精神的體現。

非專業音樂院校學生雖然學習了“作曲四大件”,但由于專業學習時間短,駕馭管弦樂創作的能力非常有限,但優點是容易打破常規,不受學院派教學框架的牽絆。本文提出的內容旨在用易掌握且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創作中,揚長避短,理清創作思路,使學生創作出忠于他們內心的有個性的管弦樂作品。

猜你喜歡
管弦樂和弦聲部
屬七和弦解決在配和聲中的應用研究
常用的六種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現代音樂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圖表
用音樂描繪人文與地理 《秘境中國》管弦樂作品集
梅花
——為混聲四聲部合唱而作
業余合唱團的分聲部訓練
虛擬管弦樂的技術實現和審美變化
多聲部視唱訓練
二聲部合唱教學之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