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邢襄文化的和諧邢臺建設

2015-07-12 08:34李關亮李婷花邢臺學院054001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邢臺誠信建設

李關亮 李婷花 (邢臺學院 054001)

基于邢襄文化的和諧邢臺建設

李關亮 李婷花 (邢臺學院 054001)

邢襄文化具有誠信、敬業、尊重自然、重情義等精神內涵,對于當下的和諧邢臺的建設有特殊的意義。

邢襄文化;和諧邢臺

本文系邢臺市社會發展研究課題《基于邢襄文化的和諧邢臺建設研究》(課題批準號:XTSKQD 2013007)研究成果。

河北邢臺是古代邢國和襄國的所在地,故稱“邢襄”。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邢臺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品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家要建設和諧社會,我們也要建設和諧邢臺,探析和弘揚邢襄文化,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助力“和諧邢臺”的建設,是對邢襄文化的繼承和延展,也是建設和諧邢臺的又一切入點。

和諧邢臺的建設,要從每個人做起,只有每個人都崇信和諧邢臺的內涵,落實到自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才能在邢臺營造一個自由平等的社會群體,這樣的社會群體多了,富強、民主的國家自然可以實現。作為邢臺的個體,落實好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八字方針是建設和諧邢臺的首要之舉。我們都身處祖國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我們不同的性格,我們身上文化的烙印非常明顯,千百年來形成的歷史的、民俗的地域文化,是這個地方的根,是每一個人的魂,具有延續性和穩定性。

邢臺地處冀南,太行東麓、大運河西岸,歷史上曾五次建都,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民風民俗,共同促成了自強不息、崇德尚武、慷慨悲歌的邢襄文化。

一、邢襄文化中的“信”文化

邢臺在戰國時稱“信都”,北齊李公緒《趙記》稱:“趙孝成王造檀臺,有宮,為趙別都,以朝諸侯,故曰信都”,到北宋時,宋徽宗升邢臺為“信德府”。從這些歷史可以看出,邢臺與“信”有緣,自然恪守誠信之道,以誠待人、以信服人。

在邢襄文化的歷史傳承中,一諾千金的誠信品格深入人心,廣為熟知的“趙氏孤兒”典故,就發生在邢臺市西北的趙孤莊,程嬰為了兌現對趙家的一言承諾,犧牲了自己的孩子,隱姓埋名十五年,完成了自己對“信”的詮釋。

大到國家,小到家庭,誠信無不是天道之本然,人道之根本,建設和諧邢臺,更要大力加強誠信體系的建設。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基本的信任,社會就會變得一團糟,因為你不知道真實的一面是什么,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邢臺的誠信之道,是邢襄文化的品性,更是邢臺的一種文化。從誠信行為的主體看,誠信有三個層次,道德自律、制度約束和文化自覺,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遞進。對于最高境界的文化自覺,邢襄文化有其獨特的優勢。在邢襄文化中,誠信是自內而外散發出的氣息,在骨子里認同誠信價值觀,認識的到誠信在“利他”的同時也在“利己”,從人性的角度看,“利己”可成為誠信體系建設的原動力。將道德的“利他”性和人性的“利己”性構成一個和諧的統一體,誠信才能從外在要求變為自覺行為——即“文化的自覺”。

影視演員王寶強,是從邢臺南和縣走出來的,他塑造的“傻根”“許三多”等熒幕形象,很好地展現了邢臺人的性格。邢襄文化崇尚“實誠”,“誠信”已是邢臺的一張歷史名片。

二、邢襄文化中的“敬業”文化

建設和諧邢臺,光有誠信是不夠的,各安己業才是幸福生活的根本。社會要發展,邢臺要進步,離不開每個邢臺人的敬業精神。我們每個人事業的成功、生活的富足、個人作為及價值的實現,都離不開敬業。就邢臺而言,經濟尚處在我省的中下游水平,富強邢臺,是我們每個人的理想,只有人人都敬重自己的工作,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和諧邢臺的建設,離不開每個邢臺人的兢兢業業,敬業精神的強弱、敬業水準的高低,直接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在這個社會上,凡是有所作為的人,無一不是敬業的典范,凡是事業成功的人,都是特別勤奮的人。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可以說,敬業是立業之本。

元代的郭守敬,是邢臺人的驕傲,也是敬業的楷模,其祖父郭榮一面教郭守敬讀書,一面領著他去參觀自然景觀,體驗實際生活,郭守敬從小就喜歡自己動手制作各種器具。有人說他“生來就有奇特的秉性,從小不貪玩?!?,其實,由于他把心思用到了制作器具上,所以不想玩耍了。郭守敬在十五六歲時,得到了一幅“蓮花漏圖”,蓮花漏是一種計時器,上面有幾個漏水的壺,要精確定位才行,郭守敬對圖樣做了詳細研究,居然制出了蓮花漏。

后來,郭守敬來到元大都,著手治理幾條重要河道、水系,成績斐然,隨后,他又到西夏的黃河兩岸興修水利。他主持歷法的修訂,編定新歷,取名“授時歷”,使歷法更加精確,可見郭守敬的一生是多么敬業。

明朝萬歷年間的朱正色,邢臺南和縣人,是著名的勤吏賢臣,一生勤勉。他從知縣做起,平叛亂、治黃河,對大明王朝可謂功勛卓著。即使退休回到家鄉,也不閑著,他在老家創辦了一座書院“十方院”, 培養人才,造福鄉梓。

邢襄自古多人才,在歷史長河中,靠奮斗成才,靠敬業立業的例子比比皆是,這種精神和傳統,是建設和諧邢臺的推動力。習近平說,“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睂π吓_而言,何嘗不是如此呢?

三、邢襄文化中的“自然”文化

邢臺西依太行,東臨運河,人杰地靈,風景秀美,邢臺東部是平原,西部是山區,有很好的自然資源?!斑€邢臺青山綠水,走生態發展之路”, 是邢臺人從心底里發出的愿望。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我們民族的價值認同,也是邢襄文化中重要的取向。愛惜環境,珍惜自然,一直是邢臺人孜孜追求的。邢臺西部的太行山,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邢臺境內的崆山白云洞,被稱為“喀斯風景洞穴世博園”。這些自然景觀,是邢臺引以為豪的,也是邢臺人的責任,和諧邢臺的建設,一定要有這些美麗自然山水的參與才行。

四、邢襄文化中的革命文化

在新中國的創建過程中,邢臺兒女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涌現了許多英雄人物,這些都是激勵我們努力奮斗,創建和諧邢臺的精神源泉。

位于邢臺縣前南峪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舊址,是進行愛

國教育的基地。老一輩革命家的事跡潛移默化地洗滌著我們的心靈,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學習、工作,這樣的革命精神是建設和諧邢臺不竭的精神源泉。還有革命家董振堂是我們的邢臺老鄉,早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曾擔任紅五軍軍長,1937年在甘肅犧牲。

建設和諧邢臺,需要一種精神,邢襄文化中的革命基因,會發揮作用,它引導著我們們埋頭實干,不尚空談,樸實無華,堅毅剛強。

五、邢襄文化中的“情”文化

和諧家庭,是和諧邢臺的基礎,構建和諧家庭,不開情的傳遞,邢襄文化中歷來有重情重義的傳統。春秋戰國時期的豫讓,用漆涂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后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后伏劍自殺,邢臺今有“豫讓橋”的遺跡。雖然這種愚忠不為今天的時代所接受,但豫讓那種對舊主的情意,仍令我們感嘆。

邢臺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原生態“七夕”文化采集基地,有“中國七夕愛情文化之鄉”之稱。邢臺市流傳著大量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和歌謠,每年七月初一到初七,數十萬人云集內邱縣的玉皇廟,祈求婚姻美滿、全家安康。

邢襄文化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造就了其獨具一格的品性。建設和諧邢臺,關乎每個人的幸福生活,邢襄文化中的誠信、敬業、革命、自然等文化主旨,很好地詮釋了邢臺人的精神文化內核,同時,這些文化中的正能量,也是建設和諧邢臺,乃至和諧中國的精神動力。

[1]田斌奇.《讓鄉土資源走進美術課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

[2]王北生.《生命的暢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12.

猜你喜歡
邢臺誠信建設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A preliminary study on Whether binding theory is adapted to the reflexive pronouns in Chinese and ziji‘self’in Chinese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人大建設》建設人大的故事
希望
照片之爭,誠信之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