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交易成本的乳品供應鏈收益共享合約設計

2015-07-12 03:01張俊林卿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乳企奶農奶源

張俊,林卿

(1.福建工程學院管理學院,福建 福州350118;2.福建師范大學 經濟學院,福建福州350117)

2013年以來,全國各地區液態奶出現大面積缺貨。為保障奶源供給,乳企欲規?;B殖奶牛,減少收購散戶奶。同時,國際奶價倒掛更加劇了散戶奶的滯銷。從2014年開始,全國倒奶殺牛的情況便屢見不鮮。與規?;B殖相比,我國大量養殖散戶存在飼喂不科學、管理水平低、奶質不合格等問題,使得乳企收購散戶奶的意愿大大降低。散戶奶農既要面臨乳企內部化生產的壓力,又要面臨國際奶源的激烈競爭,這使得散戶養殖陷入困境。

為了打破這種困境,奶農與乳企之間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合約關系,降低雙方的交易成本和風險。本文從交易成本和風險規避角度分析了奶農與乳企之間三種可行的合約形式,認為收益共享合約是最有效的合約安排,構建奶農與乳企間的收益共享合約模型,確定收益分成參數取值范圍的計算公式、奶農的最優批發價格和乳企的最優訂購量等契約參數。

1 基于交易成本和風險規避的奶農與乳企間合約安排分析

1.1 牛奶生產的交易成本和風險

蔡秀玲[1]將商品總成本分為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一般來說,與奶農直接相關的是生產成本。盡管交易成本在生產全過程體現得不很明顯,但是它依然對牛奶生產具有重要影響。對于交易成本的構成要素,經濟學家們眾說紛紜。張五常[2]在《佃農理論》中明確提出交易費用包括商定和執行合約條款的費用。隨后,他又提出人們會為獲取某種資源展開競爭,潛在的買者或使用者不僅要獲取這種資源用途的信息,而且還要搜集不同方式使用該資源的交易成本的信息??梢钥闯?,交易成本還包括搜尋特定資源的信息成本。此外,他提出“防止卸責行為的產生也需花費成本”,這里可以稱之為監督成本[2]。因此,交易費用包括以下內容:信息搜尋成本、合約商定成本、執行成本和監督成本。按照這一思路,牛奶生產的交易成本應包括:(1)搜尋相關市場信息的成本,例如了解競爭對手生鮮乳價格和生產量;(2)合約商定成本,確定生鮮乳質量、價格、供給量;(3)監督合約執行成本:一方違約時損害方索償成本。

牛奶生產的風險包括飼養風險和市場風險。飼養風險是指在飼養過程中飼養方式不同對產奶量的影響,市場風險是指市場價格波動對收益產生的影響。

破解奶農困境的有效方法是奶農與乳企之間建立一種有效的合約關系,而不同的合約安排意味著奶農與乳企的交易成本與所承擔風險的不同。

1.2 奶農與乳企間三種可行的合約形式

1.2.1 松散合約

奶農與乳企之間無固定合約關系,這種情形是目前我國大多數奶農與乳企關系的現狀。雙方之間供給和需求行為是隨機的,奶源緊張時奶農得利,乳企不得不提高收購價格,降低質量要求,尋找新的奶源以滿足需求,乳企的交易成本上升。奶源供給過剩時,乳企降低收購價格,提高收購質量要求減少需求量,多余的牛奶產量使得奶農不得不尋找新的需求。因為牛奶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彈性,因此奶賤傷農。在無組織形式中,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奶農與乳企都有可能遭受損失。就損失程度而言,奶源緊張時,乳企還可通過購買國際奶源滿足需求,而奶源過剩時,奶農卻只能將過剩的牛奶倒掉,因此奶農承擔的風險要大于乳企。但是目前國內針對奶農保險的供給市場仍是空白,這與奶業發達國家完善的保險制度保障奶農利益形成鮮明對比。

1.2.2 收益共享合約

奶農與乳企之間有明確、緊密的合約關系,明確規定了每年的生產配額、牛奶質量、收購價和收購量,奶農按照規定的生產配額和質量提供牛奶,乳企按照生產配額和收購價收購牛奶。對于配額外的牛奶供給量,不同國家做法不同。例如荷蘭會對配額外的供給量征收懲罰性稅收,而以色列則對配額外的供給量予以低價收購,一般只有配額內收購價的20%。奶農是乳企的股東,參與乳企分紅,這就鼓勵奶農與乳企共同合作,穩定奶源供給的數量與質量。收益共享合約使得奶農和乳企的責任與義務以明確的合約規定甚至是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如以色列的《牛奶法》),奶農與乳企均不需花費精力搜尋信息,不必在談判、商定監督執行合約時花費過多成本,降低了雙方的交易費用。面對市場風險和飼養風險,雙方共同分擔。這種收益共享的合約安排在奶業發達國家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如加拿大[3]。

1.2.3 工資合約

乳企收購奶農奶牛后,奶農按照乳企要求和規定從事飼養、管理奶牛工作,乳企發給奶農工資。這種合約形式其實是乳企與奶農之間的一種雇傭關系。因為奶農失去了生產資料,依靠勞動獲得固定的工資收入,奶農的交易費用為零,而乳企因為降低了談判和商定合約的成本,節省了一部分交易成本。但是,來自市場和飼養的風險卻全由乳企承擔,這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講都是沉重的負擔。乳企可以借助保險規避風險,但目前乳業保險市場的不健全難以滿足乳企規避風險的需要。表1列舉了奶農與乳企建立不同合約安排的三種形式。

表1 從交易費用和風險規避角度對比奶農與乳企間的三種合約安排Tab.1 The com parison among three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between retail dairy farmers and dairy enterprises from the aspect of transactional cost and risk aversion

由此可見,松散合約安排的組織關系中既存在大量的交易成本,也無法合理地規避風險,是最不可取的一種合約安排。工資合約的組織關系中,奶農舍棄大部分的收益不利于提高奶農飼養的積極性,乳企承擔全部的交易成本和風險,負擔過重。收益共享合約,既可以降低雙方的交易成本,又實現了風險共擔,是目前有效的一種合約安排。

2 收益共享合約在我國實施的前提條件

收益共享合約安排能夠有效降低雙方的交易成本且對于風險雙方共同承擔,是一種有效的合約安排。但是,這種合約安排在我國的實施還需要滿足兩個前提條件:成立奶農合作社和建立完善的乳液保險制度。

2.1 成立奶農合作社

在我國,要求實力雄厚的乳企允許散戶奶農入股,共享收益有一定困難。散戶奶農可以成立奶農協會或奶農合作社等組織,增強與乳企的談判力量,保障自身利益,實現風險在內部的分擔。在荷蘭等歐美發達國家,奶農合作社投資、入股乳品公司,一體化控制乳品加工和銷售。因此,乳品供應鏈上的領導者不是乳企,而是奶農合作社。本文下節對乳品供應鏈的研究就是基于這樣的假設。

2.2 建立完善的乳業保險制度

國內奶牛保險制度從2004年在內蒙古試點以來,進展緩慢。一來是奶農沒有意識到投保的重要性,二來政府過多的行政干預,比如有些資金富裕的縣動用財政資金為奶牛投保。新西蘭政府認為,既然農牧業和其他商業企業一樣,那么風險也應盡可能由奶農自身承擔。市場要開發各種保險產品為奶農和乳企服務,政府要為建立完善的乳業保險制度提供服務。厘清市場和政府的關系,既可以避免政府過多的行政干預,也可以激發市場活力。

3 基于交易成本的乳品供應鏈收益共享合約設計

3.1 問題描述

在上述前提條件下,本節研究由一個奶農合作社和一個乳企構成的乳品供應鏈中收益共享合約設計。他們之間相互獨立,奶農合作社作為散戶奶農的合作組織,擁有生產成本的完全信息,他以批發價格(為了鼓勵乳企收購,通常批發價格低于生產成本)將原料奶賣給乳企。乳企收購原料奶后進行檢驗加工成乳品后予以銷售,乳企拿所獲利潤的一定比例返還給奶農合作社。這種合約安排有兩大好處:一方面,奶農可以分享乳企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調動了奶農提高原料奶質量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奶農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批發給乳企,促進乳企收購量的提升。因此,在奶農合作社和乳企之間建立了緊密的依存關系,有利于提高乳品供應鏈的生產管理效率。

乳品不同于其他的工業制成品,它屬于時令性產品,保存期很短,通常銷售末期,乳企便需要將剩余的乳品低價(通常對于成本價)處理掉,以回收部分成本。本文參考陳菊紅[4]等人的研究,在不影響結論準確性的前提下做如下假設:

假設一:乳品供應鏈中奶農合作社是領導者,乳企是追隨者,①“在乳品供應鏈中,奶農合作社是領導者,乳企是追隨者”的論述見本文2.2節、3.1節。奶農合作社提供一套合約參數,乳企據此確定原料奶的最優訂購量。

假設二:乳品市場價格開放,有關乳品的銷售價格、市場需求和生產成本等信息對稱。作為領導者的奶農合作社能獲得所需信息,推斷乳企的原料奶訂購量,并據此制定最佳決策。

假設三:市場需求隨機,奶農合作社和乳企均為風險中性。

3.2 符號說明和假設

文中所用的變量定義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定義Tab.2 The definition of variables

3.3 模型建立及決策分析

在松散合約和收益共享決策下,探討收益共享合約在優化乳品供應鏈績效時具體的合約安排形式,意即各契約參數的求解。

3.3.1 松散合約下參與方的決策分析

松散合約下,乳企是獨立于奶農合作社的,當批發價格給定時,乳企確定訂貨量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奶農合作社必須在確定批發價格后考慮乳企對自己決策的反應。

當w給定時,乳企的期望收益函數為

奶農合作社的期望收益函數

乳企收益最大化時的最優訂購量

將式(3)代入式(1)并對w求偏導,令結果為零,可得奶農合作社在獲知乳企最優訂購量的條件下自己的最優批發價格w+的表達式。w+即為方程

因此,在松散合約下,乳品供應鏈的最優解為(Q+,w+)。此時,松散合約下乳企和奶農合作社的最優期望收益函數分別為:

3.3.2 收益共享合約下參與方的決策行為分析

收益共享合約下乳品供應鏈中乳企的期望收益函數為

乳企的最優訂購量

將Q*代入奶農合作社的期望收益函數,得到

集中決策下乳品供應鏈的收益函數為

集中決策下乳品供應鏈收益最大化時的乳企訂購量為

收益共享合約的目的是使供應鏈收益達到集中決策下的水平,即將式(11)代入式(6),可得收益共享合約下奶企的最優期望收益

為了使收益共享合約下供應鏈參與方均為帕累托改進,則需滿足

所以,分成參數φ的取值范圍為

奶農合作社在設計收益共享合約時,乳企的收益分成比例φ應在式(13)所示范圍內,才能確保自身收益,同時讓乳企也能接受該契約。需要注意的是,φ具體值取決于奶農合作社和乳企各自在乳品供應鏈的地位以及相互間溝通協商能力。

3.4 算例分析

假設市場需求服從[0,100]的均勻分布,即X- U(0,100),c=2,ce=0.5,p=8,v=1,利用MATLABR2012a求得松散合約下奶農合作社的最優批發價格w+=5.1,在給定批發價格的情況下,乳企的最優訂購量Q+=51,cu(p)=p-cew+=2.4。因此,松散合約下乳企的期望收益要能使參與方都接受收益共享契約,那么在收益共享契約下的各方期望收益要大于分散狀態下各方的期望,即所以,0.195 <φ<0.241。因此,奶農合作社提供的收益分成φ只要在上述范圍內,乳企都會接受。

給φ在上述區間內取不同的值,便可得到奶農合作社和乳企收益的變化情況,如表3所示。由此可見,在收益共享合約下,整個乳品供應鏈的收益得到提高,奶農合作社和乳企的收益也得到提高。

表3 松散合約和收益共享合約下奶農合作社與乳企收益對比Tab.3 The preceeds com parison between dairy farmer cooperation and dairy enterprise under loose contract and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

從表3中可以看出,隨著收益分成的不斷提高,收益共享合約下乳企的收益不斷增加。同時,奶農合作社的收益不斷減少,但依然不會低于松散合約下的收益。

4 結論

從交易成本和風險規避的角度分析了散戶奶農與乳企之間的三種合約關系:松散合約、收益共享合約和工資合約,其中收益共享合約是最有效的合約安排。但是,我國要實施收益共享合約安排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成立奶農合作社和建立完善的乳業保險制度。隨后,在假設由一個乳企和一個奶農合作社構成的兩級乳品供應鏈中,建立了具體的收益共享合約形式,給出了收益分成參數的范圍,即,確定了奶農合作社的最優批發價格w和乳企的最優訂購量Q。最后用數據仿真證明了收益共享合約確實能夠改善供應鏈績效并且使得奶農合作社和乳企的收益均有所提高。

本文的模型建立在參與方均為風險中性的假設下,參與方的風險厭惡程度對乳品供應鏈和各參與方的績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將是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1]蔡秀玲.農業小規模經營與交易成本初探[J].當代經濟研究,2003,1(1):54-57,67.

[2]張五常.佃農理論——應用于亞洲的農業和臺灣的土地改革[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欒敬東,施海波.發達國家牛奶生產配額政策及其啟示[J].農業經濟問題,2014,2(9):103-109.

[4]陳菊紅,郭福利,史成東.需求具有價格敏感性的供應鏈收益共享契約設計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8,16(3):78-83.

猜你喜歡
乳企奶農奶源
論區域性乳企產品供應的經驗借鑒
關于規范奶源市場秩序促進奶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抗議
基于微分博弈的乳制品供應鏈質量協調機制分析
乳企價格戰:牛奶重回一元時代,一邊缺奶一邊產能過剩
乳企價格戰:一邊缺奶,一邊產能過剩
中獸醫藥治療奶山羊疾病對奶源安全的影響分析
光明海外收購 蒙牛挺進西南 乳企開打奶源爭奪戰
歐盟補助28.1億元給英國奶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