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研究

2015-07-13 11:38王琪
關鍵詞:心理需求留守兒童農村

王琪

[摘要]河南省既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改革開放以后又成為勞務輸出大省,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龐大。以河南省周口市部分留守兒童為調查對象,發現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家庭監護薄弱、學習成績差,親子溝通常年缺失、心理問題突出,家庭教育方式不當、道德品行失范等問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我國長期實行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二元戶籍制度。由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戶籍制度很難在短期內得以消除,加之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要在短時間內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這樣一個極為復雜的社會問題絕非易事。目前可以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做出努力。在宏觀方面,一要構建分類、分地域運行機制,著力突破城鄉二元結構;二要構建黨委、政府統籌機制,全面建立關愛組織網絡。在中觀方面,一要構建基層社會的監管體系,發揮農村社區的監護和教育作用;二要構建學校監管建設機制,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在微觀層面,要努力讓祖輩扮演好家庭教育的主角。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心理需求

[中圖分類號]G521[文獻標志碼]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1.009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留守兒童將持續存在并不斷增加。目前,全國共有留守家庭約7 000萬戶,涉及人口2.4億,占全國總人口近20%。其中,農村留守家庭占全部留守家庭的77%,老人、婦女和兒童構成了留守家庭的主要成員,這些留守家庭在結構上和功能上均不完整。[1]《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指出,2012年農村留守老人約 5 000 萬,約占農村老年人總數的50%;全國婦聯數據顯示,留守婦女的人數也超過了5 000萬,約占20~59歲農村婦女總數的14%;而農村留守兒童的規模更大,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推算,農村0~17歲的留守兒童已達6 103萬人,與2005年全國1%抽樣調查估算數據相比,5年間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增加了約242萬人。[2]河南作為人口大省和勞務輸出大省,留守兒童人數近655萬,占全國留守兒童總數的10.73%。[3]數量龐大的農村留守兒童面臨著因家庭結構不完整、與父母聯系較少、缺乏父母關愛保護等而帶來的各方面問題。因此,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從微觀上講,關系到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家庭幸福;從宏觀上講,關系到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國內許多學者和研究人員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高度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成為研究熱點?,F有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研究,主要從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方面著手,一般涉及學習狀況、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安全常識教育等方面。曹春華[4]將父母的缺席對兒童學習狀況的影響歸納為學習環境變遷、學習過程缺乏監督、學習動機發生改變三個方面。潘璐等[5]對我國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對國外針對留守兒童問題的研究進行了總結,建議對留守兒童問題的研究不能簡單化,不能以個案作為研究的立論標準,應該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研究。趙越[6]從生活、學習、自理等方面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進行了研究,從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二元結構、家庭教育缺失等角度分析了問題的成因,最后提出以學校為主來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策略。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學者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這些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明確地認識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也為政府和社會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議。為準確了解河南省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以及他們在教育中面臨的突出問題與迫切需求,以促進政府、社會提早介入并采取及時有效的關愛舉措,本文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河南省周口市部分留守兒童為抽樣調查對象,對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狀況、問題與對策進行研究,以求教于學界同仁。

一、調查對象與研究方法

1.調查對象

一般情況下,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外工作時間較長,其孩子在心理、生活、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會較多。同時,由于6~17歲的青少年正處于心智發育期,留守在家的這種生活環境對他們的成長影響也較大?;谶@種考慮,我們將樣本調查對象確定為其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工作時間為6個月以上、且年齡在6~17歲的農村兒童。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座談法和個案研究法進行研究。問卷調查法是通過訪問臨時監護人或留守兒童本人了解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生活狀況、發展需求、社會關懷等有關情況。座談法是通過與當地基層工作人員進行座談交流,了解相關部門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中的工作情況、發展方向、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個案研究法是通過與留守兒童本人進行訪談,了解他們生活學習的現狀、心理狀況等。樣本調查地點選擇在外出務工者較多的河南省周口市,選取1 000名小學一到六年級的留守兒童和相同數量的非留守兒童,采用艾森克人格調查問卷(EPQ少年版)和自編農村家庭教育狀況調查表(家庭監護類型:隔代監護、單親監護、上代監護、同輩監護;家庭教育內容:兒童的生活、學習、品德方面;親子溝通交流狀況:傾聽兒童的煩惱,兒童向監護人訴說,關注兒童情緒,滿足兒童情感需要;家庭教養方式:講道理、指責批評、打罵、遷就)進行調查。

二、調查結果

1.生活情況

性別比和健康狀況: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男孩占53.7%,女孩占46.3%,94%的兒童身體狀況良好。

監護人情況和家庭經濟狀況: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的占53.7%,由父親或母親單方照顧的占32.7%,由臨時人員收取一定費用代為照顧的占1%,無人照顧、獨立生活的占1%,由親戚、鄰居等其他人照顧的占11.6%;家庭經濟來源主要以外出務工和在家務農為主,其中以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的占48.3%,以在家務農為主要收入的占28.9%。

2.學習教育和行為狀況

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喜歡學習的占481%,學習成績優秀和良好的占69.3%,厭惡學習的占7.9%。當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向自己的監護人尋求幫助的占8.5%,明顯低于非留守兒童的占比(21%);得不到幫助的占6.5%,明顯高于非留守兒童的占比(23%)。近半數的留守兒童認為父母外出對其學習有不良影響,主要問題是學習缺乏監督、缺少關愛。在留守兒童中有2.6%的孩子目前處于輟學狀態,基本上是在初、高中階段。就行為狀況來說,留守兒童行為表現欠佳,或多或少存在不良行為,部分留守兒童存在打架斗毆、小偷小摸、行竊等現象。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行為狀況對比調查見表1。

3.心理需求情況

在被調查留守兒童中,性格內向和暴躁的占48%,經常與父母聯系或是父母常輪流回家的留守兒童性格相對開朗,與親戚和臨時監護人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兒童性格相對內向。在被調查留守兒童中,有心事經常向父母訴說的占49.1%,愿意向老師或者同學訴說的只有1/3稍多一點。大多數被調查留守兒童對社會交往的態度比較低調,不愛交往甚至不交往的占54.24%。有271%的被調查留守兒童受到欺負或者傷害,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很大影響。訪談中發現,留守兒童最大的愿

望是希望父母回到自己身邊,當被問到“是否想念父母”時,有94.3%的孩子回答想念,并且有75%的孩子希望由父母照料自己的生活。有近70%的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有近50%的留守兒童從來沒有或不愿意與監護人進行深入的溝通,甚至還有20%的留守兒童從來都不愿意提及父母。教師與留守兒童朝夕相處,在教育過程中對留守兒童的輔導和監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表現出強烈的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的意愿,希望教師能夠對其進行關注;留守兒童最希望得到的關注內容并非學習方面,首先是“與你經常交流”(357%),其次是“對你非常信任”(265%),然后才是“對你的學習嚴格要求”(195%)和“對你非常公平”(18.5%)。

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對河南省周口市留守兒童的調查,發現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家庭監護非常薄弱,學習成績差

從諸多學者對留守兒童監護問題的研究結果來看,盡管對監護類型有著不同劃分,但多是在隔代監護、上代監護、自我監護這種監護類型上進行更為詳細的劃分,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劃分方法都是基本趨于一致的[7]。不管監護類型如何劃分,其結論都指向一個共同的問題:家庭結構不健全導致留守兒童出現一些問題。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中相當多的孩子幾個月或一歲左右就被父母托付給他人(主要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代養,這使得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缺乏父母教育,正是這一問題使得他們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差。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普遍存在學習成績差、上進心缺乏、厭學心理嚴重等問題,而且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意識非常強烈,逆反心理也比較嚴重。

2.親子溝通常年缺失,心理問題突出

在我們所調查的留守兒童中,常年沒有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占50%以上,父母外出務工超過5年的所占比例分別為36%、27%,父母每年只能在春節回家一次的占30%。留守兒童與外出務工父母之間的聯系主要是通過打電話,談論的主要內容是自己的學習成績和身體情況,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基本沒有涉及。調研發現,留守兒童與監護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嚴重不足(見表2),以致留守兒童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懷和溫暖,從而導致感情交流缺失、精神壓抑、性格孤僻。與非留守兒童相比,留守兒童缺失健全的情感關愛和正常的親情溝通,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擾和難題不能得到有效解答,在感情中遇到的障礙不能得到及時排除,在行為中出現的偏差不能得到及時引導和糾正,這樣日積月累,其心理問題產生的概率自然會大大增加。

3.家庭教育方式不當,道德品行失范

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文化素質都不高,農村兒童家庭教育功能失調和弱化。祖輩一般只停留在關心孫輩生理上的需求,如衣食住用行等,教育的內容單調、淺顯,缺乏道德教育。在河南省周口市項城一帶,外出務工人員一般都是在春節時才回家,有的回家后對子女百依百順,溺愛放縱,容易使子女養成亂花錢、擺闊氣的不良習氣;有的奉行“不打不成才”的理念,回家后如果了解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或者經常在外惹事打架,就態度強硬,拳打腳踢。教育上操之過急或緩慢滯后,都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這種極端且粗暴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不僅會使他們的心理產生陰影,甚至會使他們憎恨家長。同時,極少數留守兒童由于沒有享受與同齡人對等時間的受教育過程,以及相應的生活待遇,久而久之,會被社會邊緣化,他們長大后,會與社會格格不入、漸行漸遠,甚至產生仇視家庭、社會的畸形心態。部分留守兒童在家里不聽代養人教導,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說謊、打架等行為,有的迷戀網吧、游戲廳,成為“問題兒童”。[8]

四、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我國長期實行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二元戶籍制度,這正是我國實現社會轉型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但是,應該由誰來承擔這個成本和代價?當然不應該由眾多的農村留守兒童及其家長來承擔,而應由政府和社會來承擔,其中政府應承擔主要的責任。誠然,由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二元戶籍制度很難在短期內得以消除,加之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要在短時間內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這樣一個極為復雜的社會問題絕非易事。但如果能建立由政府主導,家庭、學校、新聞媒體、農村社區和各類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社會支持體系,則可以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營造良好的物質、設施、師資條件、心理關愛和精神關懷等環境,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父母外出務工對他們身心發育和學習所造成的不利影響,保證他們身心健康、安心學習。[9]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來努力。

1.宏觀層面

應構建分類、分地域運行機制,著力突破城鄉二元結構。一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應著力打造拴心留人的本土企業,使農村剩余勞動力“離土不離鄉”,從事非農產業,而不必長期離家打工,從而有時間給予兒童更多心靈上的安慰和教育上的關注。二是在經濟較發達地區,應盡快實現居住證制度,加快“新市民”工程建設步伐,為城鄉兒童提供同等教育機會。三是應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要結合戶籍轉移,系統建立住房、社保、就業、教育、醫療等保障機制,確保進城務工人員能夠安居樂業。

應構建黨委、政府統籌機制,全面建立關愛組織網絡。要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為建設新農村、服務“三農”的重要舉措,列入黨委、政府的工作議事日程,實施目標管理責任制和考核獎勵責任制,推動各個部門協調合作。一是推動建立農村留守兒童的全員管理系統。我們現在所掌握的留守兒童數量并非準確數字,而是根據以往的統計和進入城市的農民工數量的增長推斷而來的。政府可以先建立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全員管理系統,再以學校為單位,對在校的留守兒童情況進行詳細登記,逐級匯總后就可以對整個留守兒童狀況有較為詳盡的把握,并據此出臺一些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具體措施。二是逐步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政府應該加大教育投資,積極引導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中小學傾斜,為農村學校的發展和各項激勵機制的落實提供經費保證;加強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對其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困難與需求給予特別的關心與照顧。三是加強法律保護與法制工作建設。應該根據留守兒童的特殊情況,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法定監護人和受委托監護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進一步細化和明確,使之具備可操作性。同時,應加大法制宣傳的力度,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減少對留守兒童的不法侵害;另一方面可以增強留守兒童的法制觀念,降低其違法犯罪行為發生的概率。

2.中觀層面

應構建基層社會的監管體系,發揮農村社區的監護和教育作用。留守兒童所賴以成長和生活的農村基層,現在仍然是傳統意義上的熟人社會,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在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農村文化,以及留守兒童親屬的引導和教育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學習和成長。因此,要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一是為留守兒童搭建活動和交流的平臺。在農村社區應建立類似城市社區“四點半課堂”的活動場所,動員農村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五老”參與其中,從生活、學習和思想等多個方面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和引導,并組織留守兒童開展有益活動,使留守兒童在放學后仍然有人管、有處去、有事做。二是創造條件利用網絡實現親子視頻溝通??梢岳么宀康碾娔X,組織留守兒童與其家長定期視頻,以加強他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盡可能地消除留守兒童因親情缺失、分離焦慮而導致的性格、人格方面的障礙。同時應引導留守兒童的父母經常與學校、臨時監護人進行溝通,掌握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應構建學校監管機制,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學校作為留守兒童長時間學習和生活的場所,如果能夠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和心理疏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留守兒童所缺乏的家庭溫暖和親情溝通。因此,在《關于教育系統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中,教育部就提出通過加大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加強對教師的遴選與培訓等措施來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在教育與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舉措來構建學校的監管機制。一是推行針對留守兒童的寄宿制學校。通過寄宿制學校對留守兒童實行學習生活統一管理,解決其監控缺失、自控力低、學業輔導空白,減少留守兒童的孤獨感和寂寞感等諸多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避免留守兒童人身安全事故的發生。二是為留守兒童建立完備的檔案系統。學校應該通過細致認真的調研走訪建立起詳細的留守兒童檔案,檔案中除了應該包括留守兒童的基本信息外,還應該記載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并根據留守兒童的情況變化及時更新,使留守兒童的基本狀況能夠在檔案里得到真實的反映。通過完備的檔案,學校和教師就可以針對留守兒童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為他們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三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兒童對教師有一種天然的崇拜感和依賴感,加之農村教師與留守兒童朝夕相處,他們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守兒童的思想和行為。為此,學校一方面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其有能力為留守兒童進行學習、心理、行為上的引導;另一方面應加大對農村教師的獎勵力度,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更好地促進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

3.微觀層面

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家庭對兒童的教育具有諸多天然的優勢,家庭教育影響著兒童今后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留守兒童所處的特殊環境,使得家庭教育的這種優勢幾乎消失殆盡,父母的缺位也導致家庭結構不健全、親情溝通不順暢、監護職責不到位等問題的出現。在多數留守兒童家庭中,祖輩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家庭教育主角,面對這種無奈的現實,如何發揮祖輩作為實際監護人的作用,實際監護人怎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顯得尤為重要。祖輩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祖輩一旦成了全職代理家長,就不能只是疼愛孩子,也不能只是關心孩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在疼愛關心之中擔負起教育的責任。

二要講究隔代教育的策略。祖輩們對留守兒童要注意寬嚴結合,一定要做到該寬則寬、當嚴則嚴;要注意護放結合,不能為孩子包攬一切,要放手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要注意多陪伴留守兒童,因為缺乏父母關愛,兒童容易產生孤獨感,祖輩要盡可能多地陪伴孩子;要注意增加孩子的伙伴交往,留守兒童總和老人在一起,心理狀態容易過早成人化,因此應適當引導他們多與同齡伙伴交往,使其在與同伴交往中獲得鍛煉和成長。

三要不與留守兒童父母爭奪感情。在衣食住行玩、吃喝拉撒睡的生活中建立的祖孫之情,當然會使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得到部分補償。但是,親子之情并不是祖孫之情可以完全替代的。所以祖輩在全職付出后不要貪功,不要在感情上貪戀孩子的愛,不要讓孩子的感情完全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不要讓留守兒童疏遠與父母的親情,特別是要化解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抱怨,促使父母盡可能多地表達對孩子的愛。

四要幫留守兒童做好心理的過渡與銜接。在留守兒童與父母分開和送回的時候,過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祖輩一定要從生活上和心理上幫他們做好銜接,給留守兒童一個心理過渡期,使其在生活環境轉換的過程中順利地適應生活的變化。

五、結語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獨特現象,有著特殊的歷史和現實原因,也是中國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產物,是中國復雜的“三農”問題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方面的集中體現。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出現的問題,從短期看將對留守兒童自身和他們的家庭,以及社會秩序帶來傷害,從長遠來說必將對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的產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其解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僅需要家庭、學校和社區的相互配合,建立完備的農村留守兒童監護教育體系,也需要全社會各個方面的積極關注和主動作為,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更需要黨和政府徹底解決目前存在的二元經濟結構、二元戶籍制度及其相關的教育、就業、福利等制度問題,以及“三農”問題、農民工問題等。

[參考文獻]

[1]荊楚網.《中國家庭發展報告》發布1人戶或2人戶的微型家庭占四成[EB/OL].(2014-05-15)[2014-10-10].http://news.cnhubei.com/xw/gn/201405/t2926517.shtml.

[2]王培安,王海東,莫麗霞,等.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14:104-105.

[3]大河網.河南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張立勇將向“兩會”提交相關議案[EB/OL].(2014-09-01)[2014-10-10].http://news.dahe.cn/2014/09-01/103422417.html.

[4]曹春華.農村“留守子女”學習狀況分析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7(5):73.

[5]潘璐,葉敬忠.農村留守兒童研究綜述[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

[6]趙越.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7]郭永剛.陜西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化問題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8.

[8]楊文華.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9]楊瑞勇.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缺失及其社會支持體系探析[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76.

猜你喜歡
心理需求留守兒童農村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滿足職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為與心理需求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初探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教育
老年電子產品中的人性化考慮
高三語文高效課堂之有為有不為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