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路和后路椎間融合內固定治療下腰椎不穩癥的療效比較

2015-07-15 13:21雷衛軍等
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5年4期

雷衛軍等

[摘 要] 目的:比較前路和后路椎間融合內固定治療下腰椎不穩癥的臨床療效。方法:按照數字隨機分組法將80例下腰椎不穩癥患者分為前路椎間融合內固定(ALIF)組和后路椎間融合內固定(PLIF)組,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治療前后患者椎體高度、JOA評分變化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ALIF組患者術中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術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極顯著(P<0.01);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椎體高度均明顯增加,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年兩組間椎體高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及治療后1年JOA評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及治療后1年兩組間JO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LIF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結論:ALIF與PLIF均為治療下腰椎不穩癥的有效術式,但ALIF術中出血更少,手術時間更短,并發癥少。

[關鍵詞] 下腰椎不穩癥;前路椎間融合內固定;后路椎間融合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R 687.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2095-5200(2015)04-085-02

下腰椎不穩癥臨床較為常見,癥狀嚴重或經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患者需采取手術治療[1]。通過內固定和植骨融合術重建腰椎穩定[2],我院采取前路和后路腰椎椎體間融合內固定術治療下腰椎不穩癥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對兩種手術入路療效進行比較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80例下腰椎不穩癥患者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符合《現代骨科疾病診斷與治療》[3]中下腰椎不穩癥診斷標準,經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合并其他腰椎疾病者、年齡超過70歲者。按照數字表法將80例患者分為前路椎間融合內固定(ALIF)組和后路椎間融合內固定(PLIF)組,每組40例,其中ALIF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35~67歲,平均年齡(45.73±7.12)歲,平均病程(5.16±3.28)年,腰椎滑脫30例(退行性滑脫20例、峽部裂性滑脫1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6例,椎管狹窄4例;PLIF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36~68歲,平均(46.88±7.97)歲,平均病程(5.20±3.17)年,腰椎滑脫27例(退行性滑脫18例、峽部裂性滑脫9例),腰椎間盤突出癥8例,椎管狹窄5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LIF組采用前入路,取左腹部倒八字切口入路,測量并選擇適合腰椎前路融合器將充滿松質骨cage置入并使用腰骶椎前路鋼板內固定;PLIF組采用后路,測量并選擇適合腰椎后路融合器將充滿松質骨cage置入并緊固釘棒。兩組患者均在C臂機X線透視復位良好后放置負壓引流管并逐層關閉切口。術后引流管留置24~48h,抗生素連用5d預防感染,兩組均需腰圍固定保護2~3個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觀察治療前后患者椎體高度[6]、JOA評分變化[7]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所有患者均獲得12個月隨訪。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9.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以(x±s)和百分率分別表示計量結果和計數結果,使用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LIF組患者術中平均出血量(585.89±28.66)mL,平均手術時間(152.83±27.81)min,均明顯低于PLIF組的(725.91±29.69)mL及(224.64±29.81)min,差異極顯著(P<0.01)。

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椎體高度均明顯增加,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治療后1年椎體高度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及治療后1年JOA評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及治療后1年JO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ALIF組術后8例(20.00%)發生腹脹,采取禁食及胃腸減壓等對癥處理后明顯改善;PLIF組術后10例(25.00%)出現神經根牽拉表現,采取脫水等對癥處理后逐漸消失。ALIF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PLIF組,差異具有顯著性。兩組患者隨訪期間均未出現內固定松動、斷釘等情況,X線復查顯示骨折愈合均良好。

3 討論

腰椎不穩所致脊柱功能異常是引起患者下腰痛主要原因[8]。引起下腰椎不穩癥危險因素較多,意外受傷、腰椎手術史以及退行性病變等均可引發 [9]。多數患者選擇手術治療,以恢復下腰椎生理弧度[10]。目前,手術減壓聯合植骨融合內固定輔助植骨融合是治療下腰椎不穩癥主要方案,臨床效果令人滿

意[11]。后路入路可有效減少術中對腹腔臟器及椎前血管造成不必要損傷,椎管減壓與神經根松解操作方便[12];而前路入路能夠徹底切除椎間盤,不僅利于置入cage融合,在重建椎間高度上也有明顯臨床優勢[13]。Cole等[14]研究指出,下腰椎不穩癥患者椎體復位和解除神經壓迫過程中需注意徹底清除椎間盤和保護好神經根,以減少術后神經根粘連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及治療后1年JOA評分均明顯增加,治療后1年椎體高度均明顯增加,提示兩種入路方式在治療下腰椎不穩癥上均有良好臨床效果,效果基本相似。但ALIF組患者術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術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PLIF組,提示前路入路在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輸血量和術后并發癥上有明顯臨床優勢。結合手術經驗我們體會,實施ALIF與PLIF治療下腰椎不穩癥需嚴格掌握禁忌癥,術中注意幫助患者恢復腰椎生理弧度,避免術后引起醫源性平背畸形;部分滑脫嚴重且病程較差者術中復位易加重神經根損傷程度,操作時需要加強關注[15]。

參 考 文 獻

[1] 麥敏軍, 古波, 韋貴康. 腰椎不穩癥臨床特點與治療研究進展[J]. 中醫正骨, 2009, 21(8):74-77.

[2] 李剛, 舒敏銳, 袁曉軍. 下腰椎不穩癥骨科治療探討[J]. 當代醫學, 2014, 20(28):13-14.

[3] Harry B. Skinner(著), 王滿宜(譯). 現代骨科疾病診斷與治療[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198-199.

[4] 胡益文. 前路和后路腰椎椎體間融合內固定治療下腰椎不穩療效比較[J]. 臨床骨科雜志, 2013, 16(3):261-263.

[5] 蘇二申. 后路固定加椎間植骨治療下腰椎不穩癥[J]. 醫學研究雜志, 2009, 38(7):96-98.

[6] 劉智鵬, 張長青. 骨科疾病診斷與治療[M]. 北京:軍事醫學出版社, 2006:226-228.

[7] 李波. 脊柱手術并發脊髓不完全損傷10例臨床分析[J]. 現代儀器與醫療,2014,20(6):52-54.

[8] Wang L, Liu C, Li GQ, et al.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ith lumbar instability[J].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12, 92(39):2781-2784.

[9] 沈劍粦, 王宸. 退行性腰椎不穩診斷研究進展[J].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 32(1):118-121.

[10] 曹正霖, 陳遜文, 吳增暉. 前路和后路腰椎椎體間融合內固定術治療下腰椎不穩對比研究[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09, 24(1):26-28.

[11] 李軍, 王潔艷. 前路與后路腰椎椎體間融合內固定術治療下腰椎不穩比較[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3, 38(7):865-866.

[12] 郝延科, 黃向業, 李凌云, 等. 后路椎弓根內固定聯合cage椎間融合器與髂骨塊椎間融合治療腰椎不穩癥[J].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2009, 15(4):413-416.

[13] 張建喬, 董黎強, 金才益, 等. 兩種椎間融合法治療退變性腰椎不穩癥療效比較[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8, 18(2):115-118

[14] Cole CD, McCall TD, Schmidt MH, et al. Comparison of low back fusion techniques: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or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approaches[J]. Curr Rev Musculoskelet Med, 2009, 02(02):118-126.

[15] 趙慧毅, 陳輝東, 華強, 等. PLIF與TLIF治療腰椎不穩癥療效比較[J]. 脊柱外科雜志, 2006, 4(6):324-32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