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思想品德與生活

2015-07-17 18:22于志榮
亞太教育 2015年18期
關鍵詞:思想品德小學生活

于志榮

摘要:培養小學生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是小學思想品德的目的,但僅僅靠課堂教授知識遠遠不夠,如何培養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筆者認為小學思想品德課程不能脫離生活,本文針對小學思想品德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簡單進行了分析討論。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生活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6-0024-01

小學生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個時期進行的思想品德課對學生今后的人生觀、價值觀意義深遠,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現階段,小學思想品德課在教學活動中存在諸多問題,某些學校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并沒有起到應有育人的效果,教材內容與時代發展脫軌,枯燥乏味,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高,教學效率自然較低。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不斷提高,如何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成為當前必須要解決的課題,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了簡單分析:

一、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學環境

觀念陳舊,小學思想品德課不單單是記住課堂內容就可以達到教學目的,思想品德課注重培養學生道德方面的修養,這需要生活經歷,而現階段思想品德教學只在課堂上進行,并不涉及生活,學生實踐機會幾乎為零,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沒有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課程教授知識為主,以老師為主導,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散,在教學活動中只是單方面的知識傳遞,并沒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學活動脫離了生活,教學只是向學生填鴨式的灌輸大量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生只是一味學習理論,缺少了更要的環節――實踐活動,這種模式下學生不可能深入理解教學內容,若這種教學模式不打破,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將很難提高,教學質量自然不盡人意。

二、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措施

品德教育的效果不僅僅是靠課堂就能實現的,更重要的是生活實踐,理論結合生活實踐,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品德教育的目的,才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筆者結合教學經驗,總結了教學活動中應采取的措施:

(一)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優秀的品德,但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學生在下面聽的知識傳遞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很難達到思想品德教學效果。思想品德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結合生活情境進行教學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也會讓學生們對于課堂所學內容有更深的理解,自身行為方式也會潛移默化的發生變化,最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活動中,應增加實踐機會,多與生活結合,例如:在學習“我的一家人”時,可以讓學生父母共同參加教學活動,利用現代網絡資源,挑選一些家人的視頻播放,讓學生充分感受家庭溫暖,培養健康的身心。這樣的教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達到教學效果。既然思想品德與生活實踐聯系緊密,那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把課堂教學改為室外進行,教師組織活動,讓孩子們與父母共同參與完成,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授課生活化的同時,還應改變教學手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由學生被動式的填鴨式的教學轉變為學生自主式的啟發式的教學,在教學活動中,由單方面的講解式變為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加強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把教師塑造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而不是管理者。努力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把課堂變為學生自由發揮的平臺,讓學生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二)教學內容要不斷豐富

在思想品德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只是照本宣科的講解教材內容,而應擴展學生視野,從課堂擴展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思想。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應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活動,利用集體活動把思想品德課程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充分體會集體榮譽、個人奉獻精神,這對于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重要引導作用,集體活動的同時學生也深入了解了課程內容,對提高教學效果很有幫助??傊?,進行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小養成明善惡、辯美丑的正確觀念,進行集團活動,學生在活動中不但增強了之間的情感,更讓學生懂得了互幫互助對于集體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三)在生活中感受良好的道德觀念

要到達教學目的,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除了講解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身去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受,加深對思想品德的理解。學生所學與日常生活應緊密結合,做到理論指導實踐,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的行為準則,對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樹立榜樣

人人都有虛榮心,小學生也不例外,教師可以捉住學生這一心理,設置賞罰措施,學生表現良好的予以獎勵,犯錯的予以懲處。在學生們中樹立榜樣,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每周一星”的活動,對于每周有良好的表現的孩子獎勵一個小紅星,雖然價值不高,但是他確實榮譽的象征,這樣得到小紅星的孩子會有一種榮譽感,對于其他小朋友很有的促進作用;對于生活中偶有犯錯的學生,老師可適當予以批評,但要把握分寸,注意尺度,以免打擊孩子積極性,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俗語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老師,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各方面尚未成熟,教師應以引導為主,不要吝惜鼓勵、表揚的話語,與學生多交流、溝通,引導學生優秀品德的形成。

總之,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程不應被學校、教師所忽視,它擔負著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方式的重要作用,對小學生長大成人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應該改變觀念,以積極的心態讓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所改變,以適應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方式上有所改變,以學生為主體,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孩子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所學成為日常生活行為準則,最終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永??h龍江鄉中心校)endprint

猜你喜歡
思想品德小學生活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實踐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轉課堂教學的困惑與思考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