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一體化德育模式的客觀基礎

2015-08-05 21:41鮑怡菁呂倉福
科教導刊 2015年19期
關鍵詞:德育模式一體化

鮑怡菁+呂倉福

摘 要 隨著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高職院校一體化德育模式的推進必然趨勢,而一體化德育模式在高校課改中是否適應,能否順利實現,筆者從所教院校實際情況出發,簡單的分析實現高職院校一體化德育模式的客觀基礎。

關鍵詞 一體化 德育模式 客觀基礎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7.041

On the Objective Basis of Vocational College

Integrated Moral Education Mode

BAO Yijing, LV Cangfu

(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aoji, Shaanxi 72101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system, the advancement of integrate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can be smooth realization, the author embarks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teaching colleges, simple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 basis of integrate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moral education mode; objective basis

當前,我國進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的攻堅階段,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時代發展,必然給教育領域帶來巨大的變化。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擔著向社會輸送專業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德育課是思想導向的領頭軍,所以高職院校的德育課程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適時變革,力爭逐步邁向新階段。

由于各所高校大力擴招,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整體水平略低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學生,另外,受各種就業觀念的影響,相對忽略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德才問題是當今社會和用人單位的熱門話題。因而,培養積極向上、具有高尚道德的勞動者,是教師和家長對高職學生發展關注的焦點,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追求的目標,提升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既是社會各界達成的共識,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

1 高職院校的基本概況

1.1 一體化德育模式的內涵

高職院校一體化德育模式的科學內涵,即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趨勢,遵循大學生成長的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特征,遵循德育規律,堅持德育目標。踐行“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即構建以學生為主體,學校、家庭和用人單位共同以教、學、做、用為流程的運行模式,在三邊的支持和配合中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鍛煉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將學生培養成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和應用性人才。而這一模式的實現主要以各大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依托和主陣地;因地制宜的發揮學校團委、學生處、輔導員班主任及校內心理健康中心;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對接;用人單位的監督和提前培養等統一行為,最終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的基本道德素養,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能力和職業操守。

1.2 高職院校的現狀

現階段,教育部對全國各所高校設立單獨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科學、合理的師生比例,規定固定的學時并劃分足額的經費,從一定意義上看,這是推進一體化德育模式的有力保障平臺。同時,因為高職院校的改革,使得高職院校大部分基礎課程被大力削減,特別是語文、歷史等課程的學時所剩寥寥無幾,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課時能夠保障,但總體作用的發揮就顯得勢單力薄,所以推行高職一體化德育模式勢在必行。

縱觀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整體水平,生源情況的復雜,學生年齡尚小,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僅僅依靠學校課堂50分鐘的教化遠遠不夠,亟需來自全方位的引導和培養。與此同時,從社會方面來看,高職學生的社會反響聲譽不佳。所以,以課改為抓手,以創新為動力,把握時機大力推進一體化德育模式也會給思政課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2 實現德育模式一體化的客觀條件

2.1 陣地基礎

本論文研究主要貫穿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程之中。以筆者所從教院校為例,在硬件條件上:《基礎》課程所選用的教材是教育部統一規劃教材,共72學時,適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也是本校精品課程,正在沖刺省級精品課程。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教案和PPT;在學時分布上,新生入校第一年分兩學期開設。教材內容共分八章,每一章節緊貼學生的現狀和心理,幾乎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在人力資源上,思政課專任教師定期校內集中學習,集體備課,寒暑假定期參加陜西省的培訓,及時更新理念,掌握新動態;在物力上,單設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設立主管領導,下設辦公室,統一部署思政課教學中相關事宜;另外,思政部有單獨的教學實踐基地,足夠的經費,支持學生外出參觀。實踐基地的實際參觀,無論從視覺、聽覺還是感覺上都會讓學生有全新的認識,可以說,實地參觀教學是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在無形之中影響學生、感動學生、激勵學生,最終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

與此同時,筆者所在院校緊跟時代,要求思政課“三跟進”教學法,即:“跟進形勢”、“跟進事件”、“跟進實踐”?!案M形勢” 有利于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和天下事,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人生,有利于正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跟進事件”有利于結合教材,在事實案例的基礎之上進行拓展和延伸,學以致用的進行講解,既增強了理論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無形之中增強了思政課程的實效性;“跟進實踐”緊跟“思政課”實踐教學,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活動,強化了學生的實踐意識,讓學生真心喜歡上思政課,從中獲益。

2.2 后盾力量

高職院校的主要生源是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學生,學生在學業成績上都不拔尖;從地域錄取來上,很多學生處于城鄉交接地帶,思想比較活躍,而且大部分學生屬于獨生子女,學生個性強,比較任性,部分家長對自己孩子的管教力不從心,對學校寄予的希望比較大。溫馨、幸福的家庭既是當代大學生經濟和物質的最終港灣。如果學校主動邀請和家庭教育的對接,雙管齊下進行管理,學生家長必然樂于參與。所以,學校和家長及時互通有無,攜手合作,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有很強的幫助作用和引導作用。使學生明確自己在家庭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職責。

2.3 堡壘優勢

當前,我們看到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和學習風氣等多方面的存在著諸多問題,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和各大高校德育工作各自為陣、各自為戰的現狀有很大的關系。因而,如果從一體化的視覺來認識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以構建一體化德育體制機制為核心,實現思政課教學與輔導員、班主任專職管理相對接,能積極的提高德育工作實效。這對創新高職德育理論,促進高職德育實踐的現代發展,促進高職德育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提高高職德育工作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高等院?,F在是輔導員專職化,但是鑒于高職學生,閱歷尚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目前,筆者所在院校,配有班主任,旨在進一步管理學生,幫助學生。大學生學習生涯中教師和學生的接觸,僅僅集中在課堂短短的50分鐘中,而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的接觸相對比較頻繁,他們的言行舉止和思想政治素養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所以,筆者認為每一學年應該對輔導員班、主任進行嚴格的考核和集中培訓,這也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提高學校德育工作實效的一個極其有效的途徑和后盾保障。

與此同時,學校團委學生處、心理健康中心應該積極、有效的配合,各類機構既然存在,就要定期舉辦各類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各類活動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思想道德素養,推進德育工作。

2.4 監督保障

當前,高職院?,F有的代培方式有工學結合、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等,德育一體化模式的推進,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這一特點,形成相應的、獨具高職特色的運行方式。我們知道,用人單位在給高職學生提供了實訓實習、頂崗實習的工作場所的同時,也提前檢驗了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專業技能、檢驗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提前的相互了解和磨合,無論是對用人單位,還是學生個人都有益無害。

用人單位雖然在聘用工作人員中屬于主動方,但直接在招聘會上聘用的大學生,很多細節方面也頗為不滿,招聘后還要花一定人力和財力對其培訓。所以將企業的理念提前滲透學校教育中,利用學校資源,提前培養自己的員工,何樂而不為。對于學生而言,那就是更百益無害了,學生可以通過用人單位的硬性條件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更好的調整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為以后順利走向社會和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況且,從上小學開始,學生所面對的學習幾乎都是純理論的學習,對這一學習方式比較厭煩,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等方式,讓用人單位直接參與到對學生的培養之中,學生對這一培養模式比較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愿意接受的學習狀態中,快樂的學習,反過來,通過實踐操作,用人單位對學生的監督和引導,進一步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3 結論

一體化德育模式的硬件條件極其成熟,高職院校用一體化德育模式推進校內的德育工作,是高職院校德育課程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促進高職德育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和發展,提高高職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最終達到幫助大學生在提高道德認知、培養道德情感、堅定道德信念、磨練道德意志、在踐行道德規范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

課題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職院校一體化德育模式研究》 (課題編號:SGH135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劉德福.高職院校行動德育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9.

猜你喜歡
德育模式一體化
創新職業院校德育工作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新課標背景下留守兒童德育模式探究
創新德育模式提升學生素質
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探研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與財務管理職能轉型
中高職服裝設計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克里米亞完成入俄“一體化”
小議全寄宿制學?!皟蓤蟮饺答伒掠芾砟J健边\行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