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人員培訓中的應用研究

2015-08-06 19:38楊譜
中國當代醫藥 2015年18期
關鍵詞:滿意度培訓

楊譜

[摘要] 目的 探討人文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人員培訓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擇本院8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于2014年4~6月對其進行人文護理模式培訓。采用關懷能力評價量表(CAI)評估并比較培訓前后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改變情況,采用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 結果 經過3個月的培訓,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較培訓前顯著提高(P<0.05),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也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臨床護理人員培訓中應用人文護理模式能有效地改善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取得更好的培訓效果。

[關鍵詞] 人文護理模式;臨床護理人員;培訓;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6(c)-013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humanistic nursing model on clinical nursing training. Methods 80 nur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A research object,they were trained by application of the humanistic nursing model.The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 of nurses was evaluated by the 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also evaluated by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Results After 3 months of training,the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 of nurse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before training(P<0.05),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better than before training,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umanistic nursing model on clinical nursing training coul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ing staff,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which could get better training effect.

[Key words] Humanistic nursing model;Clinical nurse;Training;Satisfaction

護理專業是關懷和照顧他人的特殊專業。護理人員面對的不僅僅是只有“生理”和“病理”需求的患者,更是有“精神”和“情感”需求的特殊人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和人們對健康觀念的不斷加強,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也促進了護理模式由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護理向以患者需要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轉變[1]。人文護理是新近出現的一種臨床護理模式,即通過具備良好人文素質的護理人員從患者的本性和生活角度出發,將人文哲學的思想融于護理實踐當中,營造獨特的人文氣氛,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優質護理服務[2-3]。本研究探討人文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人員培訓中的應用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4~6月本院一線臨床護理人員80名,納入標準:在本院工作年限>2年,且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入選人員年齡22~30歲,平均(25.8±2.7)歲;學歷:本科18名,大專42名,中專20名;職稱:主管護師15名,護師32名,護士33名。

1.2 方法

①人文知識學習:著重加強護理倫理學、人文學、心理學、美學、法學和社會學等理論人文知識的學習。通過收集整理國內外發表的相關論著,以書面形式發放給護理人員,并聘請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及本院高年資護士為講師,通過以多媒體講座為主的形式,講授人文關懷相關的理論和實踐案例,且定期進行人文關懷相關理論考試。②提高護理職業修養: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使護理人員具有健康的心理、開朗穩定的情緒和寬闊豁達的胸懷;通過開展專題講座和座談會的形式,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使護理人員樹立熱愛本職工作、對患者具有同情心和責任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嚴格按要求規范著裝,面帶微笑,保持精神飽滿,舉止端莊大方,動作輕柔利落。③加強護患溝通技巧學習: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護士長和護理專家授課傳授經驗技巧,并通過案例教學法,結合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加強溝通能力和技巧的訓練,讓護理人員熟練掌握語言及非語言溝通技巧。④轉變護理理念:組織學習護理新觀念和新思路,開展互動討論,闡述和深化護理人員對護理新理念的認識;加強護理制度建設,改變護理管理模式,增強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1.3 評價標準

1.3.1 人文關懷能力評價 關懷能力評價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4]:該量表由美國護理學家Nkongho編制,目前普遍作為評價關懷能力的測量工具,內容包括3個維度:認知(對自己和他人及其周圍環境的了解程度,包含14個條目)、勇氣(主動關心自己、他人及處理未知情況的能力,包含13個條目)、耐心(耐性和韌性,包含10個條目),共37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制,其中非常同意為7分,同意程度依次遞減,完全反對為1分,分數越高表明護士的關懷能力越好。

1.3.2 患者滿意度評價 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對患者進行滿意程度調查[5],包含服務態度、護理人員禮儀、健康教育、護理服務質量、主動服務理念、醫療環境等6個方面,共18個條目。用Likert 5級評分制,分為很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很不滿意,分數由5分到1分依次遞減,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越滿意。通過對50例患者進行預測試后,證明該量表Cronbach′s α為0.84,重測信度為0.95。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檢測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培訓前80名護理人員的CAI分值為(179.38±16.82)分,培訓后為(201.44± 19.2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培訓前患者滿意度得分為(127.52±15.63)分,培訓后為(154.80±18.7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3 討論

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的高度發達、醫療衛生事業的迅猛發展和患者對醫療服務質量需求的提高,導致護理模式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轉變[6]。20世紀70年代,由西方護理學者提出了“人文關懷是護理的本質”的護理觀念,從而將臨床護理拓展到以“關懷整體人的生命健康”為本的人文關懷護理階段[7]。

目前發達國家已經普遍將人文護理理念和模式融入到臨床護理和患者的點滴生活中,其醫院人文環境建設發展完善、護理人員人文服務意識較強、責任制個性化護理發展成熟,因此能切實從患者的需求出發,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從而增強患者應對病痛的能力,促進患者盡早康復。相比較而言,我國人文護理起步晚,發展也不平衡[8-9]。我國衛生部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以及醫政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在護理工作中增強人文關懷。近年來,人文護理已經得到普遍的認識,并且在相關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然而,我國的人文護理服務較發達國家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體現在:①護理人員的人文護理服務觀念尚未完全轉變;②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知識和應用技能欠缺;③護理人文素質教育的實際開展和研究尚不夠廣泛和深入;④醫院管理上缺乏相應的人文護理制度和措施;⑤護理人力資源相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文護理服務的實施[10-11]。

本研究對護理人員加強人文護理培訓,從理論和實踐2個層面著手進行培訓,采取系統、全面的理論學習,以及案例教學法結合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對護理人員進行技能培訓。結果顯示,經過系統的培訓后,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明顯高于培訓前,且護理人員的人文修養和素質也有明顯提高,表現在優雅舉止、具有良好的語言修養和溝通技巧,主動服務的意識開始貫徹護理工作中,由此帶來的良好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本研究對培訓前后患者的滿意度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培訓后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培訓前(P<0.01),說明培訓使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更好地向患者提供人文關懷、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護理工作中體現人文關懷,既是現代醫學護理模式發展和轉變對人文關懷的內在要求,也是人文關懷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的作用、價值和地位的具體體現[12-13]。然而,在我國全面落實人文護理仍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工作,需要相應的文化沉淀、理念熏陶和臨床經驗的積累。未來醫院應在建立良好人文就醫環境的前提下,加強對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努力形成“關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文環境和氛圍[14-15]。

綜上所述,在臨床護理人員培訓中運用人文護理模式能有效地改善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取得更好的培訓效果。

[參考文獻]

[1] Graner B.Definition of a "real nurse"[J].Prairie Rose,2010, 79(4):10.

[2] Bauchetet C.Complexity of humanistic care within the concept of nursing[J].Rev Infirm,2009,(153):39-41.

[3] Wu HL,Volker DL.Humanistic Nursing Theory:application to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J].J Adv Nurs,2012,68(2):471-479.

[4] Fjortoft N,Zgarrick D.An assessment of pharmacists′ caring ability[J].J Am Pharm Assoc,2003,43(4):483-487.

[5] 王亞亞,禹震,金曉燕,等.住院患者滿意度問卷的研制及信效度檢驗[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6):533-536.

[6] Begley AM.On being a good nurse:reflections on the past and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J].Int J Nurs Pract,2010,16(6):525-532.

[7] 王雯,徐巧玲,呂衡.國內外人文護理發展現狀及趨勢[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132-133.

[8] 鞏淑惠.人文護理理念現狀及對臨床應用的啟示[J].實用醫藥雜志,2008,25(12):1518-1519.

[9] 熊英,楊爽,李微,等.人文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6(6):255-256.

[10] 張嵐.人文護理現狀分析與對策[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9(4):102-104.

[11] 王秀偉.人文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 14(23):263-264.

[12] 李青,彭雪花.人文護理在臨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04(24):102.

[13] 陳潔,孔國美,陳萍,等.舒適護理模式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3, 51(24):102-105.

[14] 郭斌,于曉敏.關于優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幾點建議[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6):114.

[15] 洪偉蘭,廖潤斌,黃月梅.人文關懷在行動態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術患者術前焦慮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0):102-103.

(收稿日期:2015-01-09 本文編輯:李秋愿)

猜你喜歡
滿意度培訓
2021國慶檔總票房43.85億元 滿意度創歷史新高
會議·培訓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廣東省校外培訓風險防范提示
會議·培訓
消費者滿意度穩中有升 消費環境建設仍需加力
中小企業培訓問題及對策研究
教師培訓還需“精準滴灌”
練就九條命 管窺戶外培訓
基于顧客滿意度的供應鏈績效測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