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用高性能航空潤滑油發展趨勢研究

2015-08-08 11:23吳森徐健
潤滑油 2015年3期
關鍵詞:航空發動機性能發展趨勢

吳森 徐健

摘要:第二代航空發動機用潤滑油主要承擔潤滑和抗載荷作用,第三代航空發動機用潤滑油在此基礎上還承擔了清潔、密封、冷卻、腐蝕控制和緩沖等作用,但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了壓力不穩定、高溫結焦和易吸水等問題。為此,從分析美、英、法、俄等國家第四代航空發動機用高性能潤滑油的發展體制和性能指標入手,指出了我國軍用第四代航空發動機用高性能潤滑油的性能發展方向和體制改革建議。

關鍵詞:航空潤滑油;航空發動機;發展趨勢;性能

中圖分類號:TE626.34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The 2nd generation lubricating oil of aero-engine is used to lubricate and anti-load. The 3rd generation lubricating oil of aero-engine is also used to clean, seal, cool, control corrosion and buffer, etc. But, the problems of pressure instability, cok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asy absorbing water and so on are exposed in the long using process. So,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the 4th generation high performance aero-engine lubricating oil from Unit States, Britain, France, Russia and other countr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4th generation military high performance lubricating oil of aero-engin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system reform proposal .

Key words:aviation lubricating oil; aero-engine; development trend; performance

0引言

當前,美、英、法、俄等國的航空軍事裝備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并引領了軍用航空發動機的技術發展方向。如F135、M83、EJ200和Ал-41Ф等軍用航空發動機都在持續改進,以獲得更高的性能、更好的可靠性和更高的性價比。

軍用航空發動機在性能不斷提高的同時,對材料性能也提出苛刻要求的同時,作為發動機“血液”的航空潤滑油在完成潤滑的同時,還要身兼數職,完成清潔、密封、冷卻、腐蝕控制和緩沖等作用。如果潤滑油失效,發動機將會受到嚴重損害。因此,世界各國都在不斷研制性能更高的潤滑油以滿足下一代軍用航空發動機的工作需要。

1國際航空潤滑油現狀

國外軍用航空發動機潤滑油主要類型為符合美國軍用標準MIL-PRF-7808和法國軍用標準AIR3514的低黏度型潤滑油,還有符合美國軍用標準MIL-L-23699和英國軍用標準DERD2497的中黏度型潤滑油。而俄羅斯的軍用航空發動機因受其天氣寒冷影響,主要使用低黏度型潤滑油,來保證在寒冷的冬季也能順利啟動。目前,國際上還有一類符合英國軍用標準DERD2487和法國軍用標準AIR3517的高黏度型潤滑油,從應用趨勢看,逐漸被中黏度型潤滑油取代。

美國、英國和法國的航空潤滑油軍用標準體系大體相當,符合美國軍用標準MIL-L-7808和MIL-L-23699的航空潤滑油代表了國際上應用比較廣泛的品種,它們的發展趨勢反映了下一代軍用航空發動機對潤滑油提出的新要求。1994年,美國發布了MIL-L-7808的新版本MIL-L-7808J,以適應對潤滑油熱氧化安定性要求更高、黏度更大些的航空發動機需要。同年,還發布了MIL-L-23699的新版本MIL-L-23699E,為解決海軍艦載航空發動機在停放中軸承產生的靜態腐蝕問題,將潤滑油劃分為“標準型”和“防腐型”。1997年,在MIL-L-23699E的基礎上又發布了MIL-L-23699F,增加了“高溫型”的中黏度型潤滑油,這種潤滑油是專門為滑油系統工作溫度較高的航空發動機使用的。

2國內航空潤滑油現狀

目前,國內航空潤滑油以合成酯類油為主,石油基油為輔,石油基油只限用于第二代航空發動機等老舊機種,第三代航空發動機使用合成酯類油,并將100 ℃時運動黏度為3 mm2/s等級的定義為低黏度型潤滑油,將100 ℃時運動黏度為5 mm2/s等級的定義為中黏度潤滑油。我國北方地區大多機型使用低黏度型潤滑油,能滿足-54 ℃的低溫啟動要求;南方地區大多機型使用中黏度型潤滑油,能滿足-40 ℃的低溫啟動要求,且高溫性能優于低黏度型潤滑油。

國內常用的低黏度型潤滑油有4010號合成航空潤滑油、4109合成航空潤滑油、928合成航空潤滑油(性能符合美國軍用標準MIL-L-7808)。中黏度型潤滑油有4106合成航空潤滑油、4050高溫合成航空潤滑油、925合成航空潤滑油(性能符合美國軍用標準MIL-L-23699)。

109號潤滑油應用在少數第二代航空發動機上,4010號潤滑油在參與“提高航空發動機軸承壽命與可靠性研究”等國家863計劃課題中,表現出了高溫沉積性和低溫性能都優于4109號潤滑油,且在航空發動機地面試驗中已經達到700 h以上,與符合美國軍用標準MIL-L-7808J的國外同類油品性能相當;928號潤滑油是按照前蘇聯潤滑油標準研制的,基礎油采用聚α-烯烴和部分雙酯混合,通過了前蘇聯綜合鑒定法評定考核。由于基礎油的耐高溫性能不足,以致在滑油系統出現油泥和積炭較多的問題。

中黏度型潤滑油除原有的4106號和4050號外,增加了925號潤滑油,三種油都通過了試驗考核。由于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研制,符合當時的美國軍用標準MIL-L-23699D,部分指標滿足不了現行的美國軍用標準MIL-L-23699F,且高溫性能不足,無法滿足第四代航空發動機的需要。

3航空潤滑油使用中出現的問題

航空潤滑油使用過程中會出現潤滑油壓力不穩定、高溫結焦和易吸水導致發動機零件腐蝕等問題。

3.1潤滑油易吸水問題

由于925號潤滑油的基礎油極易吸水,濕熱環境下使用一段時間后水分含量迅速增大到1%。導致發動機潤滑油系統內部出現電化學腐蝕,少量金屬部件被嚴重腐蝕,出現嚴重的安全隱患。

3.2潤滑油壓力不穩定問題

928號潤滑油與俄羅斯的ИЛМ-10型潤滑油性能相當。2004年,國內在使用928號潤滑油時,發動機熱態慢車狀態下潤滑油壓力下降幅度較大,潤滑油壓力有較大波動,發動機回油效率低,導致多次潤滑油壓力低故障。928號潤滑油動力黏度隨溫度升高的變化率大于俄羅斯潤滑油,特別是在大于125 ℃的熱態條件下,928號潤滑油動力黏度明顯下降。

3.3結焦問題

4050號潤滑油在地面試驗和部隊使用后的發動機分解檢查中,發現在多個部位均存在明顯的潤滑油結焦(見圖1)和積炭現象(見圖2),過多的油泥將導致發動機潤滑油流路受阻,使發動機潤滑油系統的工作可靠性降低,帶來安全隱患。

3.4適應性問題

國內活塞式發動機在使用4060號潤滑油之前,換油周期為30 h。2007年,又先后2次出現在使用至250 h左右排氣溫度過高、燒蝕等故障。2009年,更換了4060號潤滑油后,積炭和燒蝕情況明顯改善。但在2013年,第三代航空發動機潤滑油消耗量大或排氣管冒黑煙的故障多發。檢查發現漲圈磨損,導致潤滑油大量參與燃燒所致。

4下一步改進方向

4.1完善國內航空潤滑油鑒定程序

我國在航空潤滑油鑒定程序與美、英、俄等國家差異如下:

(1)組織機構上的差異。國內考核鑒定沒有專門的機構組織管理,俄、美由政府或軍方組織。

(2)試驗考核機構差異。國內航空潤滑油由研制生產部門、發動機生產廠或軍方共同實施試驗考核;俄羅斯由發動機試驗研究機構執行試驗考核;美國由軍方和軍方認可的第三方試驗機構執行試驗考核。

(3)程序方法上的差異?;痉椒ㄅc俄、美類似,部分新研潤滑油產品因無權威考核鑒定結論很難進行發動機臺架試驗評價,導致在現役發動機上推廣使用存在一定困難。

因此,盡快完善國產軍用航空潤滑油鑒定考核和技術質量監督機制,成立專業組織結構,建立權威考核機構,形成涉及航空潤滑油關鍵試驗性能考核的試驗研究,參與研制和考核研制試驗。

4.2研發高性能航空潤滑油

美國的IHPTET計劃在B階段中,為了滿足飛行任務要求,提出了研制耐330 ℃高溫的潤滑計劃,其熱性能指標要求極為苛刻。經初步設計與計算表明,采用這類潤滑油后可以大大簡化發動機的設計,整個機械系統如軸承、密封裝置、軸、阻尼器、軸承腔、齒輪、泵、油濾、潤滑油箱、除泡器、除油器、熱交換器和齒輪箱等可減重12%。為發展耐高溫潤滑油,人們進行了幾十年廣泛的探索與研究,使用油溫為260 ℃和316 ℃的軍用標準MIL-L-27502和MIL-L-87100 早已發布,但目前還沒有滿足要求的潤滑油。

隨著航空發動機的更新換代,對渦輪發動機潤滑油的要求不斷提高,總的趨勢是發展更好的高熱氧化安定性、優異的抗腐蝕性能和低溫性能好的潤滑油。耐高溫性能和抗氧化安定性優異的合成酯已經成為航空潤滑油的主導產品,但是根據航空渦輪發動機的發展趨勢,潤滑油可能承受的氧化溫度為260~427 ℃,已經接近或超出合成酯所承受的極限溫度,必須重視和加快未來潤滑油材料的預先研究是第四代航空發動機研制的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5結論

第四代航空發動機的轉速、增壓比、渦輪前溫度不斷提高,傳動潤滑系統工作環境更加惡劣。目前第三代航空發動機滑油系統溫度已接近200 ℃,預計今后第四代發動機潤滑油系統溫度將可能超過300 ℃,對潤滑油高溫性能和潤滑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滿足我國高溫地區、高原地區、高濕地區和嚴寒地區等更加復雜的作戰使用環境需求,對潤滑油也將提出更高要求。由于航空潤滑油的使用條件越來越苛刻,航空潤滑油必將向著高熱安定型、良好抗氧抗腐性能、良好抗載荷能力等方向發展,以滿足不斷發展的航空發動機需求。

參考文獻:

[1] 楊俊杰,高輝.中國潤滑油現狀及發展趨勢[J].潤滑油,2009(1):1-10.

[2]李興虎,趙曉靜.潤滑油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J].潤滑油,2009(6):59-64.

[3]孔勁媛.國內外潤滑油基礎油市場分析及展望[J].國際石油經濟,2009(10):49-53.

[4]錢伯章.世界潤滑油生產及供需分析[J].國際石油經濟,2005(8):7-11.

[5]安軍信,王鳳娥.世界潤滑油基礎油的供需狀況和發展趨勢[J].精細與專用化學品,2007(10):26-31.

[6]安軍信,王鳳娥,吳鍵.潤滑油加氫催化劑的現狀及進展[J].潤滑油,2007(4):1-7.

[7]劉維民,許俊,馮大鵬,等.合成潤滑油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摩擦學學報,2013(1):91-104.

[8] Abioye O P,Agamuthu P,Abdul Aziz A R.Biodegradation of Used Motor Oil in Soil Using Organic Waste Amendments.[J].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2:1-8,

[9]馮兵,劉雙紅,陳國需,等.防腐劑和抗磨劑對航空潤滑油防腐性能影響機理[J].兵工學報,2012(3):354-359.

[10]汪孟言.國內外潤滑油市場概況及特點[J].石油商技,2004(1):33-39.

[11]趙榮榮.潤滑油黏溫特性對齒輪膠合承載能力影響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2.

[12]徐健,譚巍,佟永軍.運-7飛機發動機滑油異常泄露故障分析[J].航空維修與工程,2014(2):75-77.收稿日期:2014-10-22。

猜你喜歡
航空發動機性能發展趨勢
生與死的尊嚴(散文)
桌面端,GTX 1650并不是千元價位的顯卡好選擇
某型發動機喘振故障的研究
“航空發動機強度與振動”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
淺談航空發動機起動與點火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