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腥黑穗病的發生及防治

2015-08-15 00:42李麗霞夏明聰張玉樂
種業導刊 2015年10期
關鍵詞:播種期田塊孢子

李麗霞,夏明聰,張玉樂

(1.鄭州市植保植檢站,河南 鄭州 450006;2.河南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3.鄭州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小麥腥黑穗病又稱小麥一號病、烏麥、黑麥,是一種毀滅性的植物檢疫性植物病害,在世界各地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發生。小麥感染腥黑穗病后,發病田塊一般減產10%~20%,嚴重的地塊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人畜食用帶該病的面粉及麥粒還會引起中毒死亡。目前河南省的一些地市也有發生,鄭州市是小麥種子生產調運比較集中的地方,因此必須嚴格把關小麥種子進入,做好小麥產地檢疫工作。

1 發病癥狀

小麥感染腥黑穗病后,病癥主要表現在穗部,發病植株嚴重矮化,株高一般只有健株的一半以下,個別小孽感病后緊貼地面,高度不足15 cm;分蘗增加,一般比健株增加50%以上,病穗比正常健穗寬且長,顏色深,初為灰綠,后為灰黃;小穗緊密,穗部扭曲,穎殼麥芒外張,露出部分病粒(菌癭),病粒較健粒短粗,后變灰黑,包外一層灰包膜,內部充滿黑色粉末(病菌厚垣孢子),破裂散出含有三甲胺的魚腥味氣體,故稱為腥黑穗病。

2 病原特征

小麥腥黑穗病病原菌有兩種,一種是小麥網腥黑穗病菌,另一種是小麥光腥黑粉病菌,均屬擔子菌亞門真菌。小麥網腥黑穗病菌孢子堆生在子房內,外包果皮,與種子同大,內部充滿黑紫色粉狀孢子,具腥味。孢子球形至近球形,淺灰褐色至深紅褐色,大小14~20μm,具網狀花紋,網眼寬2~4μm。小麥光腥黑粉病菌孢子堆和網腥黑穗病菌相同,孢子球形或橢圓形,有的長圓形至多角形,淺灰色至暗褐色,大小15~25μm,表面平滑,亦具腥味。

3 傳播途徑

小麥腥黑穗病病菌以厚垣孢子附在種子外表或混入糞肥、土壤中越冬或越夏。

秋季小麥播種后發芽時,厚垣孢子侵入幼苗。厚垣孢子產生先菌絲,其頂端生6~8 個線狀擔孢子,不同性別擔孢子在先菌絲上呈“H”狀結合,然后萌發為較細的雙核侵染線,第二年春季從芽鞘侵入麥苗,后以菌絲體隨小麥發育,再向上侵入幼穗,破壞花器,影響小麥穗部的正常生長。抽穗時在麥粒內形成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呈黑粉狀。小麥收獲脫粒時,病粒破裂,黑粉狀的病菌分散粘附在種子外表或混入糞肥土壤越夏,越夏后秋季侵入小麥幼苗。小麥腥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能在水中萌發,有機肥浸出液對其萌發有刺激作用。

病菌可隨種子、糧食、包裝、運載工具等遠距離傳播。病菌也可借雨水、流水、風、土壤等進行傳播。

4 發病規律及影響因素

4.1 發病規律

小麥腥黑穗病發生主要受溫度和寄主播期影響,秋季日平均溫度0~10℃的低溫期超過45 d 并有小麥新生幼蘗分蘗時易發生。萌發適溫12~16℃,病菌侵入麥苗溫度5~20℃,最適9~12℃。土壤持水量40%以下的濕潤土壤有利于孢子萌發和侵染。

一般播種較深不利于麥苗出土,增加病菌侵染機會,病害加重發生。

4.2 影響因素

4.2.1 小麥播種期 小麥正常播種期為10月15日-20日,此期內播種小麥發病嚴重,如將播種期提前或推后則可降低此病發病率。

4.2.2 品種差異 小麥品種不同,對腥黑穗病抗性存在差異,因此發病率亦不同。

4.2.3 播種深度 淺播的小麥發病率低,深播的發病率高。

5 綜合防治

5.1 農業防治

5.1.1 使用腐熟有機肥 帶菌糞肥是土傳病害的主要傳播途徑,因此一定要使用不帶病殘體原料堆漚的腐熟農家肥。

5.1.2 合理輪作 小麥腥黑穗病發病嚴重的地塊,應與油菜、馬鈴薯、紅薯、棉花、花生、煙草、蔬菜等作物實行5~7年的輪作。適時足墑播種,施足底肥,使用種肥。覆土不要過深,以利早出苗,培育壯苗。

5.1.3 嚴格產地檢疫 5月中下旬進行小麥產地檢疫,如發現帶有小麥腥黑穗病的田塊,零星發生時拔除病株,帶出田外進行集中銷毀處理。該田若是種子田,其生產的種子不能作為小麥種子使用;重發田塊,進行整塊收割堆放集中處理,應全田塊徹底銷毀。

嚴禁從病區引種,杜絕發病田塊自行留種或換種使用,以免小麥種子運輸過程中傳染病菌。

5.1.4 選用抗病品種 根據當地情況,選用耐抗病品種,利用品種間的抗病性差異選擇豐產性好、適應性廣,早熟、發病較輕或產量損失較小的品種。在病區種植小麥,應選擇經過檢疫無攜帶病蟲害的小麥良種進行種植。

5.2 化學防治

5.2.1 土壤藥劑處理 土壤藥劑處理是防治小麥腥黑穗病土傳病害的好方法,對重病田塊防治效果非常好??捎?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45 kg/hm2,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22.5 kg/hm2,摻入細干土675~750 kg/hm2,攪拌均勻后制成毒土,犁地后均勻撒在地面。之后耙地,進行土壤消毒處理,然后播種。

5.2.2 播種前種子處理 藥劑拌種是預防和控制小麥腥黑穗病蔓延的一種簡便、經濟、有效、省工、省時的好方法,防治效果十分明顯。10 kg 小麥種子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20 mL,對水500~600 mL進行拌種;或10kg 小麥種子用2.5%滅菌唑懸浮種衣劑10~20 mL,對水500~600 mL 進行拌種,充分攪拌均勻,直至藥液均勻分布于每粒小麥種子上。

[1]陳生斗.植物檢疫對象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7-12.

[2]黃華,張清田.小麥播種期主要病蟲害及其綜合防治[J].種業導刊,2014(11):18-19.

[3]麻建麗.小麥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16):138.

[4]楊楠.小麥主要病害及“一噴三防”技術[J].種業導刊,2014(10):28-29.

猜你喜歡
播種期田塊孢子
“施肥寶” 微信小程序端設計與實現
降低體表孢子含量對僵蠶總灰分的影響
鎮平縣依據冬前氣溫變化對小麥播種期及播種量的調整探索
江西省雙季早稻直播適宜播種期的區域劃分*
水稻-紅螯螯蝦共作模式下不同蝦苗放養模式對比試驗
田塊尺度上的農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勻性*
幾種新現人體隱孢子蟲種和基因型流行現狀
豫南地區適當推遲播種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質
制作孢子印
無所不在的小孢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