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研究

2015-08-15 00:53傅丹丹
新課程 2015年6期
關鍵詞:情境情感音樂

傅丹丹

(江蘇省滄浪新城第一實驗小學)

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研究

傅丹丹

(江蘇省滄浪新城第一實驗小學)

音樂教育這門課程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傳統知識的學習以及藝術的實踐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對一些美好的事物產生興趣,還能在此過程中享受審美帶來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生對現實生活中各種“美”的理解與感知,進而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審美情操。敘述了開展音樂教學的意義,并提出了音樂課程中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策略。

音樂教學;課堂教學;審美;能力

音樂教學這門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的藝術教育,音樂教學的核心就是審美,其動力是興趣愛好。而審美指的就是學生對藝術以及生活中一些美好與崇高的事物進行接受與理解、創造與評價的能力。如果學生想要獲得良好的審美能力,那么對其文化修養的要求就必須要高,而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在接受知識與藝術實踐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審美能力。

一、開展音樂教學的意義

1.提升學生智力水平

相關研究表明,人在考慮事情的時候,左腦運用的是邏輯思維,右腦運用的是形象思維,而右腦發達的人通常具備很強的創造力,因而有人形象地稱呼右腦為音樂腦。音樂的學習,不僅能夠使學生的享受,還能使學生在將個人的思維在享受美的過程中得到梳理,幫助左右大腦得到平衡的發展,最終提升智能。所以說,小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能夠使智能得到培養。

2.提升學生身心健康

有關科研成果指出,人們在聽到美妙的音樂時,會令大腦皮層接受到刺激,進而使神經系統變得興奮,也就會使人變得精神煥發。因此,在小學生的成長進程中,如果多多享受音樂帶來的美感,經常練習唱一些歌曲,在音樂節拍的跟隨下,越發的興奮,就會令其得到一定程度的情感熏陶。

3.豐富學生的情感

音樂包含在情感藝術中,能夠從聽覺直接對人的心靈產生作用,并且不需要任何媒介,就會令人產生情感。音樂不僅僅能將喜、怒、哀、樂這幾種情感表達出來,還能將審美或者是情理等這些高級情感展現出來。音樂學習對小學生來說,不僅能夠使其情感得到豐富,還能為其提升審美能力建立一個夯實的基礎。由此可見,小學音樂教學有著非常大的意義,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來說,其意義更加深遠。

二、音樂課程中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策略

1.將學生視為音樂審美的主體

在音樂欣賞課上,音樂教師應當盡可能地避免使用長篇說教形式來授課,必須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來使其更多地進行一些活動體驗,將大部分的時間都交給學生。只有將學生真正地視為音樂的主體、令教師將音樂教學過程變成賞心悅目的審美活動,才能使學生得到藝術的享受與滿足,進而也就會大大地提升學生音樂鑒賞的能力以及鑒賞的水平。

例如,《快樂的節日》這一音樂欣賞課,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小鳥,去感受小鳥翱翔于廣闊天地中的意義,讓學生形象地體會到在熱鬧節日中小鳥展現出的歡快情境,進而充分地感受到音樂給人們帶來的歡快感。

2.創設形象的情境

在音樂課上,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內容,合理地創設出一種情境,更好地營造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和感受教學內容,將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并幫助其有效地激發出表現、探究與創造的欲望??梢杂谜Z言進行生動形象的描述,音樂教師應當掌握運用語言描繪一些特定情境的能力,幫助學生激發出情緒,使其得到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提升,進而完成審美體驗,渲染一種妙趣橫生的氣氛。例如,《叫賣調》這節課,教師可以創設出集市中的叫賣場景,將吆喝聲、打招呼聲以及討價還價的聲音交織在一起,這樣,學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可以在這種氛圍中,對音樂進行學習,并在內心深處產生美的體驗,進而也就自然而然地促進了審美能力的提高。還可以烘托出一種其樂融融的場景,例如《長鼻子》這節課,教師可以將大象的圖片貼在教室墻壁的四周,幫助學生豐富視覺的感受,同時也可以將這些圖片作為課堂的補充材料,將音樂教育中的人文內涵更好地展現出來。

3.在情感體驗中提升審美能力

只有在教學中體驗到了音樂的情感,才能實現音樂教學“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這一目的,將審美體驗的功效推進到極致。有了興趣才會有情感,因為只有對事物產生了興趣,才會樂此不疲。進而在無盡的循環下,產生情感。而興趣是從樂趣中產生的,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整個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才會使其形成濃厚的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生唱《龜兔賽跑》《春天在哪里》《老鷹捉小雞》等歌曲時,讓學生帶上預先準備好的各種角色的小動物頭飾,這樣學生處于一個形象而又生動的氛圍中,就會不知不覺地參與到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中,進而也就會對音樂的情感有一個內心的體驗與感受。

4.在想象中提升審美能力

聽賞使的想象成為音樂審美的一種體驗途徑,而且也是學生對音樂的一種再創造與再表現。同美術不同的是,音樂是一種無形的藝術,看不到也摸不到。在鑒賞音樂時,學生需要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聽到的音樂同生活中的實際形象相聯系,將無形的音樂同切實存在的符號相聯系,這可以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自主性的以及探究性的體驗、表現與感受。

比如,《春江花月夜》這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聽到歌曲之后將自己想象到的春江花月夜的具體情景用筆畫出來,隨后,教師可以再配合一些生動的語言將學生的思維引領到一個風光旖旎、依山傍水的美景中。教師也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由的想象發揮,隨后用適合自己的樂器對樂曲的主題進行演奏,使學生感受到盎然的情趣,最終使學生在這種既有聽覺感受又有視覺感受的氛圍中獲得美的陶冶。這種試聽相輔、動靜結合的方式,能夠將美感進行綜合體現,學生在有聲有色的教學中能夠產生情感的共鳴,進而使審美能力得到提升。真正實現“以言育情、以情傳情、以情感情”這一音樂教學的目的。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這門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的藝術教育,音樂教學的核心就是審美,其動力是興趣愛好。只要教師與學生懂得音樂教學的意義,同時教師能夠采取合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就一定能使學生在接受知識與藝術實踐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

張娜.優化音樂課堂,培養審美能力[J].吉林教育,2013(03).

·編輯 段麗君

猜你喜歡
情境情感音樂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情感
詩歌與情感的斷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護患情境會話
護患情境會話
音樂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