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云林模式及其相關問題探究

2015-08-15 00:47蔣志琴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靜氣云林境界

蔣志琴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210013)

一、倪云林模式

朱良志先生在《南畫十六觀》中指出:“在中國繪畫史乃至中國藝術史上,元代藝術家倪瓚(云林)是一位特殊人物,他是宋元境界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國繪畫風氣轉換的關鍵人物,他的名字幾乎就是風雅的代名詞。在明清以來的繪畫乃至其他一些文人藝術中,存在著一個‘倪云林模式’。但對于明清以來很多藝術家來說,倪云林幾乎是個謎,人人說云林,仿云林,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接近云林?!蹦咴屏种噪y以接近,原因在于,繪畫是他表達思想、呈現生命困境、尋求解脫困境的一種手段。這種用于表達思想、呈現生命困境的境界語匯具有獨特性,它包括感受力、想象力,還有生命的穿透力,一種對生命的深刻認知。這種境界語匯的獨特性,源自人的境界的獨特性,而人之境界的提升不僅僅在于讀書,更需要心性修養的提升、心靈境界的涵泳[1]97。

朱先生還進一步強調說,這位以“圖像思考的藝術家”經常以精純的筆墨敷陳自己的思想,以圖像展現他對繪畫“真性”的回答,因此“云林的高妙之處,在于其藝術背后所潛藏的思想和智慧”[1]96-97。朱良志先生還將“倪云林模式”精辟地概括為:“其一,其構圖有相對固定的形式,如學界所說的‘一河兩岸’;其二,其畫中表現的意象經過‘純化’,也有大體穩定的面目,如總有疏樹、怪石、空亭等等;其三,其畫的幽冷寂寞的氣氛也是相對固定的?!盵1]97我們細讀倪云林《清閟閣遺稿》《清閟閣全集》等文本可知:“一河兩岸”的構圖形式體現了云林以繪畫呈現生命的困境并尋求解脫困境的努力;其畫面的疏樹、怪石、空亭等“純化”的意象有其特定的內涵;其畫面幽冷寂寞、有靜氣,與其思想境界密切相關,正所謂“境靜塵慮清”[2]。三者體現了“倪云林模式”在畫面結體、意境方面的獨特性。

在云林友人周南老眼里,云林學問淵博,“經、史、諸子、釋、老、岐黃、紀勝之書,盡日成誦”;“性雅潔”,清閟閣中“古鼎彝、名琴陳列左右,松桂、蘭竹、香菊之屬,敷紆繚繞,而其外則喬木修篁,蔚然深秀”;其一生“依隱玩世與時違”,“望之者識其為世外人”[3]。倪云林則自稱“迂疏”,經常指出自己“任真”、“拙”的個性特點,以“身同孤飛鶴,心若不系舟”[4]比擬自己的身世。從其“我拙唯任真”[5]詩句可知,云林外在的“迂疏”“拙”等行為,源自其內在的“任真”個性。而所謂“任真”,就是一言一行都能“不乖其守”,所守為“力學仰顏(顏淵)閔(閔子騫)”[6]。陶淵明作為“任真”者的典范,體現了古君子之德[7]。因此,君子與俗物(身份)、任真與翻云覆雨(處事原則)、“彼溺于利,我以吾義;彼自暴棄,我以仁智”(人生觀、價值觀)[8]等矛盾沖突,一方面外化為他的“白眼視俗物”[9]“一語不投機,歸歟寧再見”[10]“避俗如避仇”[11]等行為特征,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其生命的困境。

為了超越生命的困境,云林與“瑟琴圖史硯為鄰”[12],與遵行“古道”、有古風的有德君子為友(如張羽),寂寞地追求他的“清虛事業”[13]。焚香、彈琴、作畫、茗茶都給他帶來了片刻的“清歡”:

“清夜焚香生遠心,空齋對雪獨鳴琴?!雹?/p>

“棋枰消永日,琴調寄閑情?!雹?/p>

“清琴詠雅寧諧俗,濁酒攻愁似有功?!雹?/p>

“時援清琴坐,還同白云宿?!雹?/p>

“長嘆悲人寰,彈琴想天際?!雹?/p>

在云林看來,觀花聽琴、焚香彈琴等能讓他形神歡暢,在體悟琴道的過程中超越人生短暫的存在,與古人并肩相接;至于作畫,不過“寫胸中逸氣”“圖清思”[14]、閑詠(鋪陳自己對人生的思考)⑥而已,他在《答張藻仲書》中解釋說:“(倪)瓚比承命俾畫陳子桱《剡源圖》,敢不承命。惟謹自在城中,汩汩略無少清思。今日出城外閑靜處,始得讀剡源事跡。圖寫景物曲折能盡狀其妙趣,蓋我則不能之。若草草點染,遺其驪黃牝牡之形色,則又非所以為圖之意。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盵15]這段話中,云林將繪畫區分為精微圖寫景物之形色與“逸筆草草”圖寫景物之神采兩種類型、“圖寫景物”(娛目)與“自娛”(寫心)兩種功能。在他的眼里,“渚上疏林枯柳,似我容發,蕭蕭可憐”[16];在他的筆下,“遠岫疏林亦耐看”[17](周南老評之為“蒼勁妍潤,尤得清致”)。何以耐看?因為他“以精純的筆墨敷陳自己的思想”,以空亭、疏樹、怪石等純化的意象組合“展現他對繪畫‘真性’的回答”。亭子是云林山水的重要道具,它的地位簡直可以與京劇舞臺上的一桌兩椅相比。他的亭子就是屋,畫亭子就是畫人的命運[1]。因此,倪云林模式中孤獨的空亭,作為具體的存在物,它可以“息躋攀”“足清眺”,可以“聊以賦閑居”[18];而當亭子被抽去時空關系、被視為人生命的居所時,它就將一般的生活記述轉化為人與宇宙的對話,就傳達了畫家對人生的困境——“身世等行客”的追問,以及以“天地一蘧廬”[19]式思維為超越手段的總體思考。

二、“境靜塵慮清”

云林晚年駕著一葉扁舟,四處飄蕩,“此生寄跡雁遵渚”[20]的生活經歷,使他寫出了“要識清虛甘寂寞”的詩句[21]。清虛可以“怡神”養性,可以令人“忘世傲”[22]。世所傲者,不過名利而已。在云林看來,“彼云財斯聚,我以道為富”[23],且“生死窮達之境,利衰毀譽之場,自其拘者觀之,蓋有不勝悲者;自其達者觀之,殆不直一笑也。何則?此身亦非吾之所有,況身外事哉!”云林一生追求“清虛事業”,這也增加了他的寂寞感:

“斷送一生棋局里,破除萬事酒杯中。清虛事業無人解,聽雨移時又聽風?!盵13]

“要識清虛甘寂寞,何如快活地中仙。千巖萬壑松窗里,爛醉吟哦石上眠?!盵21]

“有道忘情觀物化,清言如在想人存?!坏焐饺]芹藻,古心寂寞竟誰論?!盵24]

倪云林模式中“幽冷寂寞”的繪畫意境與其人生寂寞感密切相關。正如朱良志先生所言:“寂寞,不是云林畫中偶爾顯示的氣氛,也不是作為時令特征、景物特征的外在氛圍,甚至也不是云林落寞情緒的表象,而是他的‘思想之語匯’,是展現云林獨特生命智慧的境界語匯?!盵1]而這種生命智慧,是將道禪哲學的無情觀引入他的藝術世界,強調對外物“不愛不嗔”,亦不應,也就是去世俗功利、去知識拘牽、去明爭暗斗,強調無羈絆的心靈狀態(即“心若不系舟”),在更高層次上表達自己的生命關懷[1](如“百年聚散如落葉,行客居人俱可憐”)[25]。

董其昌認為,云林的精髓只在“幽淡”二字。朱良志先生從“幽”字出發,分別從“幽深”“幽遠”“幽靜”“幽秀”四個方面來解讀云林藝術世界中所包含的獨特思想和智慧。本文以靜氣為線索,討論倪云林模式蘊含的“境靜塵慮清”[2]命題及其影響。

首先,“境靜塵慮清”命題表明,畫面意境的幽靜源自畫家本人的“塵慮清”。至于“塵慮清”,我們可以從兩方面進行理解:一是離卻污穢(現實的蠢蠢欲動)、煩惱(生命的脆弱感),從而獲得生命的平衡感[1],如“遙知靜者忘聲色,滿屋清風未覺貧?!盵26]二是以琴瑟、圖史等養性、養正、養浩然之氣[27],如《聽琴》:“久滛鄭衛亂吾耳,忽復古初之雅音。我思古人禁忿欲,用此養正而鉤深?!盵28]在《徐良夫耕漁軒》中,云林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敬慎誠篤,德罔三二。四勿是事,三益斯萃。彼溺于利,我以吾義。彼自暴棄,我以仁智?!盵8]“四勿”,是孔子對弟子淵源“何謂仁”問題的答案,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叭妗敝浮坝阎薄薄坝颜彙薄坝讯嗦劇?。至于人生如何遠離污穢和煩惱,云林的回答是:“富貴真可羞,功名竟何物?”[29]又說:“戚欣從妄起,心寂合自然。當識太虛體,勿隨形影遷?!雹呶覀冎?,對于傳統的“畫如其人”命題,倪云林時代主要圍繞品格展開論述,強調人品高則畫品高,以人的境界論畫的境界者很少。我們知道,對于人品品評,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標準,而對于人的思想境界的區分,則可以找到相對具有普遍性的標準,以此區分流露畫家思想境界的繪畫境界,普遍性就更高了。其次,“境靜塵慮清”命題除了表明繪畫境界語匯的獨特性,源自人的境界的獨特性外,我們從云林“載耕載漁,爰讀我書?!瓷髡\篤,德罔三二。四勿是事,三益斯萃”,“零露溥夕影,端居澄俗氛。恬淡斯寡欲,榮名非所欣”[8]等詩句可知。云林認為,人的境界的提升,不僅僅在于讀書,更需要心性修養的提升、心靈境界的涵泳。再者,“境靜塵慮清”命題還蘊含有靜氣之作為上品的意思。

三、倪云林模式的現代意義

倪云林之后,明末書畫家董其昌將云林畫視為清濁的標志,清人笪重光在《畫筌》中直接以境界論畫(如“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等),并提出了一條品評書畫的“靜氣”標準。畫面是否有“靜氣”?因為“山川之氣本靜”,且“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比绾螢樵旎瘋魃駥懻??“若非靜觀,難得其理”⑧。如何能靜?“塵慮清”[2]。何謂“塵慮”?用云林的話說是“以財斯聚”為富(非以道為富)、拘泥于世俗禮法[19]。笪重光則以“仆本東吳江上客,身閑不復羨通侯”⑨來表達自己的塵慮之清。

在笪重光等人看來,人靜則筆靜、境清。正如惲壽平和王翚解釋“筆躁動則靜氣不生”時所言:“畫至神妙處,必有靜氣。蓋掃盡縱橫余習,無斧鑿痕,方于紙墨間,靜氣凝結。靜氣,今人所不講也。畫至于靜,其登峰矣乎?!睈翂燮竭€創作《江山靜氣圖》,以“落花歸風偶然值,斷云棲烏誰相知。春山無言出嵐霧,花房何心飲天露。木葉澹澹神靈雨,碧草茸茸鷗鷺聚”的詩句來表達自己對山川“靜氣”的體認,還以“鬼工夜語索墨精,蒸起靈煙滿紈素”顯示對有靜氣之作的概括⑩??梢钥闯?,笪重光以境界論畫,是接續倪云林以人的境界論畫之境界的傳統。

因此,倪云林模式的現代意義主要體現在:一是拓展了以圖像進行思考、以筆墨敷陳自己的思想的畫學模式;二是凸顯畫境乃心境,乃人之思想境界,強調通過讀書養性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從而創造有靜氣、高境界的文人畫作品;三是提出了一條以人的境界論畫之境界的評價標準。

【注 釋】

①②③④⑤ 分別見倪云林.清閟閣遺稿:卷七[M].雪不止重寄;同書卷三.惟允契友工為詩歌,而圍棋、鼓琴無一不造其妙,雖游名公卿間,無意于仕進,故寫竹枝奉贈,又賦此詩。同書卷七.和甘白先生樂圃林居二首,甲寅六月五日、同書卷二.贈友生。同書卷二.次韻張伯琦.

⑥ 倪云林.清閟閣遺稿:卷二[M].題畫:“愛此風林意,更起丘壑情。寫圖以閑詠,不在象與聲?!?/p>

⑦ 倪云林.清閟閣遺稿:卷二[M].金君伯祥名其先君墓左之室曰“瞻云軒”,蓋以喻夫孝思油然之義也。若夫父祖之魂氣精神,其吻合感通之妙,齋思則如見,敬祭則來格,開牖而天光臨,鑿池而泉脈動,“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者”云,豈足為喻哉?于是,廣其義而為之賦詩.

⑧ 笪重光.畫筌.

⑨ 笪重光.江上詩集:卷八.江上吟.

⑩ 惲壽平.南田詩:卷二.江山靜氣圖.

[1]朱良志.南畫十六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倪云林.至正二十三年正月廿日,余與諸友集于貞松白雪軒,其地林石奇勝,窗牖明潔,且主人好文尚古,有文武材,款坐設肴醴,相與嘯詠,以小謝“云中辨江樹”分韻,各賦得辨字[M]//清閟閣遺稿:卷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3]倪云林.元處士云林先生墓志銘[M]//清閟閣遺稿:卷十四.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4]倪云林.答徐良夫[M]//清閟閣遺稿:卷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5]倪云林.贈張士行[M]//清閟閣遺稿:卷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6]倪云林.樵海詩集小引[M]//清閟閣遺稿:卷十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7]倪云林.酬云浦[M]//清閟閣遺稿:卷三.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8]倪云林.徐良夫耕漁軒[M]//清閟閣遺稿:卷一.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9]倪云林.述懷[M]//清閟閣遺稿:卷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10]倪云林.次陶蓬韻送葉參謀歸金華[M]//清閟閣遺稿:卷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11]倪云林.老鐵在素軒醉書[M]//清閟閣全集:卷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12]倪云林.環綠軒[M]//清閟閣遺稿:卷八.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13]倪云林.至正十四年二月廿五日雨,郯君九成留宿高齋,篝燈為寫《春林遠岫圖》,并次其韻[M]//清閟閣遺稿:卷八.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14]倪云林.跋畫竹[M]//清閟閣遺稿:卷十一.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15]倪云林.答張藻仲書[M]//清閟閣遺稿:卷十三.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16]倪云林.跋畫[M]//清閟閣遺稿:卷十一.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17]倪云林.題畫[M]//清閟閣遺稿:卷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18]倪云林.為潘仁仲寫梧竹草亭[M]//清閟閣遺稿:卷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19]倪云林.惻惻行[M]//清閟閣遺稿:卷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0]倪云林.夜宿張判府環綠軒贈玄度[M]//清閟閣遺稿:卷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1]倪云林.船中[M]//清閟閣遺稿:卷八.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2]倪云林.臥病[M]//清閟閣遺稿:卷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3]倪云林.蘧廬詩并序[M]//清閟閣遺稿:卷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4]倪云林.同通書記過鄭先生舊宅[M]//清閟閣遺稿:卷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5]倪云林.春日送別余一秀才[M]//清閟閣遺稿:卷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6]倪云林.居竹軒[M]//清閟閣遺稿:卷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7]倪云林.和拙逸先生閑居韻[M]//清閟閣遺稿:卷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8]倪云林.聽琴[M]//清閟閣遺稿:卷八.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9]倪云林.次韻別陳明德[M]//清閟閣遺稿:卷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靜氣云林境界
三重“境界” 讓宣講回味無窮
云林鵝
仁壽縣林云林技服務有限公司等
開化 凝神靜氣做好一篇大“綠”文章
云林水岸
品“境界”
云林石譜
氫動力無人機大展弦比機翼靜氣彈特性分析
慎獨的境界
涵養靜氣,力戒浮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