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工作室為平臺的校企合作模式與探索

2015-09-01 15:25谷慧娟
科技視界 2015年25期
關鍵詞:中小型企業工作室校企合作

谷慧娟

【摘 要】本文針對學校與中小型企業的校企合作模式展開了探討。通過在本校的實踐證明,以工作室為平臺的校企合作模式適合高等院校與中小型企業的合作,該合作模式有利于學校、企業和學生,能夠實現三贏。

【關鍵詞】工作室 ;校企合作;中小型企業

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國內外高等教育界已經是一種共識。目前,定位為應用型的本科院校,占全國本科院??倲?0%左右[1]。2014年上半年,中央文件精神“要引導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以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其中,校企合作是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一種重要方式,學校借助企業的技術力量和經濟實力,培養具有實際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企業通過與學校的合作,為其進行了人才儲備,提前讓學生掌握相關崗位的技能,縮短畢業生入職后的培訓期。

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包括由企業派出相關人員,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兼帶學校課程,設立定制班,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等模式[2-3]。這樣的模式,一般適合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對于中小企業,由于其體量較小,對于儲備人才的需求量較小,采用大量投資對于企業而言,負擔過重。但中小企業的數量相對于大企業,數量眾多,從我校歷年就業數據來看,中小企業為畢業生提供的崗位一般保持在70%~76%之間。因此,如何與眾多中小型企業合作,為其提供合適的人才,是一個高校不可忽視的問題。而且部分中小型企業市場反應敏銳,敢于嘗試新技術,推廣新產品,對于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也是最難以突破的就是才人的問題。

1 中小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特點

1)規模小,但有持續性。因成本等因素限制,中小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一開始不會很大,隨著企業業務發展,優秀的企業會逐步壯大規模,人才的需求呈現持續穩定增長的趨勢。

2)技術新,需培訓,但期望降低培養成本。很多新興中小型企業觸覺敏銳,瞄準新興市場,采用前沿技術,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其所需人才的知識不同于傳統的領域,往往需要在相關專業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培訓才能適合企業的需求。但由于自身資源等問題,待招聘入企業后再進行培訓,對于企業就有個成本的問題,培訓期間無法為公司創造效益,造成了公司成本的上升。另外,經過培訓后有可能出現不適合公司崗位的情況,對于公司更是巨大的浪費。

2 我?;诠ぷ魇业男F蠛献髂J?/p>

我?;诠ぷ魇业男F蠛献髂J教剿魇加?009年,源于蘇州本地一家以移動開發為主要業務的公司的需求。

2.1 合作基礎

蘇州天平先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天平公司)是一家是江蘇省信息產業局認定的“軟件企業”、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協會認定的“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2009開始以手機鎖屏業務為主。公司成立以來專注于移動互聯網領域技術應用和服務,先后推出了手機UI多媒體中間件,3G平安家居系統和手機流媒體播放器等產品。其中,手機UI多媒體中間件產品,能夠突破手機UI界面的限制,使得原本簡單呆板的手機界面變得絢麗豐富起來,是國內第一個跨手機平臺的手機UI產品。公司以UI技術為核心,該技術為國內首創手機跨平臺UI引擎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一直為我校重點專業,具有多年辦學歷史,培養了眾多該專業的專門人才。我校注意市場的變化,致力于在當前熱門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領域培養更多有特點、有專長的人才。

2.2 合作模式

基于雙方的合作基礎,天平公司與我校于2010年11月合作建立了移動多媒體技術實訓基地——“手機靚妝工作室”。工作室位于我校教學區內,由校方提供場地、設備,并負責管理和教學協助,天平公司提供技術支持,主要是將天平公司在移動技術領域的先進技術引入實訓的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考慮學生將來就業的多樣性,我校采取“共性+個性”的培養模式,合作具體措施:

1)共性。進行市場調研,面向行業,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

通過與多個應用方向的企業,包括天平公司溝通,將行業所需基礎知識融入課程體系,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2)個性。采用靈活的方式,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

我校教學計劃中包含實習和實訓環節。按教學計劃分別在大三和大四進行實訓和實習。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在學生的課余時間,安排由企業主導的實訓和實習環節,如果實訓過程學生表現良好,滿足學時條件,技術水平達到企業和學校認可的程度,則可認定為相應的實習實訓學分。該方式突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模式,以實際能力作為獲取學分的評判標準。

按校企雙方合作討論的框架協議,雙方合作建立了移動多媒體技術實訓基地——“手機靚妝工作室”。工作室模擬企業的環境和制度運行,具有獨立的工作室管理規范和獎懲制度,并在運行的幾年中創造了獨特的“工作室文化”,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

2.3 合作效果

工作室成立至今,已經招收了四批成員。工作室成員在完成為期一年的實訓和實習后,已經可以獨立地完成UI作品的設計和制作,其部分作品已經作為產品成功上線,在國內一線手機產品主題商店中供用戶下載,更有部分成員制作的作品預制在波導、聯想等品牌手機中,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工作室主辦了三屆手機UI設計比賽,學員的作品得到了業內專業人士的肯定,引起了較大反響,工作室的成果初步顯現。

工作室學員從學習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水平,在將來的就業中更有競爭力;學校也在與公司的密切合作中,保持了對業界最新技術及動態的敏感度,有利于學校在制定相關教育教學計劃時的前瞻性;公司也通過工作室,很好地宣傳了其產品,擴大了其技術的影響力,并通過工作室培養了技術骨干,為公司提供人力資源的保障。

在此共贏的基礎上,合作雙方有意進一步加強工作室的職能,擴大其規模,放大其影響力,希望能將工作室建設成特色的“產學研”合作基地。在對工作室未來的發展方向及定位上,合作雙方磋商,應該加深合作,對工作室職進行升級,使工作室能承擔更多任務和職能。除了為國內市場提供作品,還要能承接來自日本的外包訂單,并進一步開拓UI以外的其他移動技術項目,實現產、學、研一體發展。

3 針對中小型企業的校企合作模式總結和展望

中小型企業眾多,但需求一般量不大,且要求不一,無法以訂單培養的方式進行校企合作。經過多年實踐證明,以工作室為平臺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影響學校的日常教學計劃,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有效的解決學校與中小型企業合作的模式問題,達到共贏的局面。

對于企業而言,抽調較少的人力資源進入學校進行課余時間的培訓工作,不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且在培訓期間,企業無需支付學生工資及其他補貼,成本較低。學生培訓結束后,企業可以與學生進行雙選,由于對學生情況很清楚,可以做到擇優錄取。培訓期間,學生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具備基本的職業素養,相較一般在校生,更易融入企業,縮短雙方的磨合期。

對于學生而言,在校期間既不影響學業,還能在相關專業方向上接觸市場所需的實用新技能,為就業增加砝碼。因其具有實際企業產品開發經歷,幾屆工作室學生的就業均較為順利,薪資水平也高于當年本校畢業生的平均薪資水平。

對于學校而言,工作室的建立,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競爭力,不僅有利于就業工作,對于日常的教學工作也有促進作用。

目前我校與多家中小規模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建立了多個工作室平臺,讓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選擇。后續,我校擬進一步將以工作室為平臺的校企合作模式進行推廣和優化,擬出臺一些激勵政策,激勵學生和企業參與度。

【參考文獻】

[1]夏晶暉.應用型本科教學中技能型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M].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36:193-196

[2]李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及過程研究[J].成人教育,2011,7:39-40

[3]劉光燦,張剛林等.新建本科院校通信工程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4:38-40

[責任編輯:劉展]

猜你喜歡
中小型企業工作室校企合作
論中小型企業成本會計核算及分析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探究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