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就業生態位理論的班導師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2015-09-01 15:49張鳳杰等
科技視界 2015年25期
關鍵詞:生態位民族院校人才培養

張鳳杰等

【摘 要】基于生態位理論,界定了民族高等院校就業生態位的內涵,結合民族高等院校的班導師工作的實踐,總結了民族高等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就業生態位”為核心的班導師工作實踐的幾點經驗,提出了民族高等院校就業生態位定位選擇策略。

【關鍵詞】生態位;民族院校;人才培養;班導師;定位

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數量和規模的日漸發展壯大,對“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受到社會關注[1]。同時,中西部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有知識,有能力和敢于創新的的人才需求增加。但是,中西部地區的單位對人才的強烈渴求和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一對突出矛盾。大連民族大學是國家民委的直屬的唯一一所在沿海地區,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民族高等院校。本文引入生態位理論從班導師的日常工作出發,做好新形勢下少數民族大學生人才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期對解決民族高等院校所面臨的就業問題有所幫助。筆者結合十幾年的班導師工作經驗,運用生態學中“生態位”理論,從民族院校學生的就業定位出發,全方位詮釋班導師在大學生成才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1 傳統的環境、化工和生物專業的就業困惑

結合當前民族院校大學生的特點,尤其是環境、化學和生物等傳統專業的實際就業壓力,學生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1 面臨擇業困惑

雖然讀了四年大學,似乎每一份知識都在為未來的就業和發展做著點滴的累積和準備, 但當學生真正從大學走向社會的時候, 環境的陡然巨變和轉換還是給許多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和壓力。隨著畢業臨近, 興奮、激動伴隨著茫然、無奈和不安, 是擇業還是考研, 是專業對口還是另辟蹊徑, 是艱難創業還是參加公務員考試等等, 在復雜的就業形勢下, 預先的就業準備和設計可能很快實現, 但更多的可能是被打亂, 面臨重新選擇和整合。就業的焦慮嚴重困擾著學生。

1.2 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選擇

在就業大軍中,環境和生物和化工類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因為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強、求職要求較低等特點,容易在求職競爭中獲得工作機會; 研究生擴招又填補了社會上大部分科研、教學、管理等崗位的需求。 留給本科畢業生的空間日漸狹小,導致許多本科畢業生一時間無法找到自己的準確位置。做??粕穆毼恍挠胁桓?, 做研究生的職位又難以勝任, 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就業局面很難迅速打破。

1.3 實踐動手能力弱已經成為主要限制條件

在我國大多數院校的環境和生物化工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 培養目標多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種人才在社會中的貢獻效果需要通過一定時間的累積和實踐才能實現勞動角色的提升和回歸。由于本科生的專業實踐和動手能力相對薄弱,這種矛盾不僅給本科畢業生帶來苦惱, 也給用人單位帶來困惑。因此結合學生的培養目標,從學生入學開始,全方位的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自己的就業生態位,也是人生的生態位,是班導師工作的重要責任。

2 構建“就業生態位”為核心的班導師管理模式

班導師制, 是一種親情化管理模式[2]。班導師大多數是教學和科研的一線的專任教師,具有一定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思想品德素質高,親和能力強,熟悉本專業的教學規律和專業發展規劃以及本專業的學習方法,既能“助學”,又能“導學”,還能“督學”[3]。通過班導師的實踐探索,試圖從就業生態位定位出發,指導學生全面成長的足跡,讓學生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和實踐,從思想品德、專業素養,人格的完善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適應職場的就業要求,使學生在就業中立于不敗之地,有機會成長為職場精英。

大學生就業生態位是指大學生作為求職者基于自身知識、技能、社會資本等資源, 在求職環境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對由此產生的就業能力(包括獲取就業信息、具備就業素質、贏得就業機會三個層面)。就業能力很大程度上受求職者在求職業環境中所擁有的空間位置、競爭能力以及社會資源等因素的影響。

大學生就業生態位也有“態”和“ 勢”兩個方面。其中,“態”是指大學生本人的基本特征(性別、年齡、地域等)。個性特征( 如開朗、樂觀、合作意識等) 。 知識構成(專業、學歷、各項認證證書等)等方面。 體現了求職者的就業素質;“ 勢”是指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任學生干部, 親屬的社會關系, 個人能力(表達、溝通、理解等)等方面, 體現了求職者對就業環境和機會的識別和適應能力, 影響到求職個體的信息獲取?!皯B”和“勢”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作用, 互為因果的?!?態”和“ 勢”的共同作用, 就會直接影響到求職個體是否贏得就業機會。大學生就業優勢生態位是在現實資源能力基礎上可以達到的最優生態位。大學生就業生態位模型體現了優勢就業生態位的影響因素, 如圖1所示。

大學生就業生態位模型表明: 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 應該認真分析自身的情況, 特別是結合“態”、“勢”兩個方面, 充分積累和充實自己的就業素質。不斷培養和增強自己的就業優勢,并結合現實情況。在就業中占據優勢位置,實現就業。

3 在實踐中踐行“就業生態位”,全方位培養學生

以“就業生態位”的培養模型為核心,結合班導師的日常工作,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學業指導和言傳身教等方面不斷夯實學生的現實就業生態位,為未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開展以下幾個階段的工作:

大一階段,多數學生都抱著在大學學習生活中自由和輕松的心理,學習上的松懈會帶來許多不良習慣, 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努力不夠,同時大學的教學內容容量大,講解速度快,反復練習強度驟然變成學生自主學習,加上學生大多來自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基礎薄弱,很多學生出現多門不及格的現象而喪失對未來的信心。班導師針對這種普遍現象,主要開展學習方法交流,同時與相關基礎課老師溝通,分層次對學生提出要求,偏遠少數民族學生基本知識過關,大多數同學掌握大部分知識點,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為班級各門功課的學生小組長,學生課余時間的輔導。同時對學生開展專業發展趨勢教育,讓每個學生在大一階段確立個人的理想就業生態位。通過邀請優秀學長的網上交流、BBS、QQ等方式的交流,讓大一的學生較早的了解現實的就業形勢和真實的工作崗位要求。同時建議他們積極參加各種班級管理和大學生社團活動,同時又不能本末倒置,全身心進入豐富多彩的各類社團中去,一定要結合自身優勢和不足,有選擇地適度參與,讓學生淡化名利的不良影響,重在自身的鍛煉,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和潛能, 拓展知識面, 鍛煉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大二階段, 大學生對世界、對社會的認識能力仍然比較薄弱。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戀愛觀還未最終形成。因此要加強健康觀念的培養和塑造??梢酝ㄟ^各種形式的團會、班會和課外休閑活動討論、演講等形式,用案例說話、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辨 同時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尤其是引導他們培養專業興趣、熱愛本專業。鼓勵學生進入產學研基地、見習實習和企事業單位實踐等形式引導學生了解專業特點和行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研討專業學習的方式方法;介紹專業人才的發展方向與就業崗位的勞動特征, 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以學生中心的專題交流,暢談理想、學習方法和讀書心得,交流克服困難個人經歷,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大學生實踐創新活動,與專業老師結對子,邀請專家介紹不同的研究方向、科研項目和實用技術;同學們也結合老師的課題查資料,做大膽的科研預研構想,師生自由選擇,讓熱愛科研工作和實際工作的學生及早進入 “太陽鳥立項”、“研究性學習小組”和“創新性學習“大學生創新和創業訓練”科研實踐訓練,在實踐中提高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大三階段,開展以“畢業后我要做什么? ”為主題的模擬就業為核心的班主任工作。就業是大學生必然要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學生往往就業選擇多元化,例如考研、出國深造、本行業就業,其他行業拓展,考公務員,自主創業等等。在基礎課程逐漸結束, 專業課程逐漸增多, 專業方向逐步細分和加強的時候, 學生應明確將來的就業方向, 準確選擇相關專業課程, 夯實基礎, 突出重點。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 增強學生專業學習的動力和競爭力。對于直接要就業的學生鼓勵學生有機會加強實踐能力的鍛煉,產學研基地上崗實習、實習單位集中實訓,假期期間深入相關企事業單位義工幫忙。使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真實就業生態位”,在專業課程學習上發揮內在驅動力。哪些想繼續深造的學生鼓勵他們課余時間到周邊院校與研究生、博士生進行交流學習,同時把正在讀研究生的學姐、學兄們邀請回來,介紹研究生學習的經驗,課程學習、科研素養、信息收集的能力和科研寫作能力、實驗室協作能力等等,讓學生深刻理解繼續深造不是簡單的研究生入學考試,繼續深造的同學積極總結學生為主的科研實踐成果,提升科研素養,發掘科研興趣,才能在繼續深造中成為自己未來命運的主人。

大四階段是從理論走向實踐的一年。大多數學生將進入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階段, 是將所學知識進行實踐、綜合、升華的階段, 也是畢業生前試接觸社會, 進入工作崗位實踐的重要階段, 是就業教育的關鍵時期。班導師更要與學生充分溝通, 既要讓畢業生了解和展望未來的就業發展前景, 也要引導學生腳踏實地, 從基礎做起, 從小事做起, 吃得了苦, 沉得住心, 提高適應工作環境、工作崗位的能力,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為日后有效就業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心理過渡。同時幫助考研學生在報考學校、專業方向、導師選擇等各個方面全面指導。在大四階段認真做好畢業生產實習、各門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同時考研學生對自己應有更高要求,撰寫一篇科研論文,翻譯和發表一篇外文的學術論文,申請一項專利等都是對自己科研素養和未來求學必備的打磨和鍛煉。

4 堅持不懈,碩果累累

多年來的班導師的工作,一直堅持以“就業生態位”為核心,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大連民族大學的學子。2000級環境工程1班考研率25%,2001級1班考研率27%,環境工程2007級1班考研率31%,同時2007級1班畢業生在環境管理部門公務員考試中有3人被錄取,有5人從事環境專業新型環境友好型技術研發,同時自主創業人數3人。有4人在相近專業從事工作。另有5人第二年有考取研究生。這令人可喜的成果與在校期間學生們的就業理想明確具有極大的相關性,全班29人在校期間發表第一作者科研論文10篇,在科技譯叢上翻譯英文文獻7篇,在國家級、省、市和校級的各項競賽中獲獎9人,獲得校級科技之星1人,科技先進個人5人,畢業設計有12人獲得校級優秀畢業論文成果?;仡?007級1班的培養過程,離不開“就業生態位”為核心的班導師工作的實踐。

【參考文獻】

[1]白華.“外引內置 ”的雙“班導師 ”制——基于高校創業教育的新思維[J].社會科學家,2011,172(8):128-131.

[2]史久天,謝涵,俞盛,等.生態位視野下的學生多元化發展[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163-164.

[3]王蔚,王玉華,王世榮.本科生班導師工作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3):39-42.

[責任編輯:鄧麗麗]

猜你喜歡
生態位民族院校人才培養
內蒙古民族院校幼師雙語教育調查與反思
生態位視野下純網綜藝優勢初探
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調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